逃離應試白領父親自辦私塾 11歲孩子成老師

逃離應試白領父親自辦私塾 11歲孩子成老師2011-10-12 09:58:42 來源: 京華時報(北京) 有2人參與 手機看新聞 轉發到微博(1)

在學堂里,孩子們自己做飯、自己照顧起居,除了自主學習英文、國學、科學、書法等課程,他們還有機會學習種菜、採茶葉。周末時,孩子們又變成了管理學堂,接待來山莊的客人,用勞動所得賺取假期遊學的費用……陳陣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為厭學孩子的教育探出一條路。

蒼山學堂的《易經》課,孩子們或坐或趴在聽講。 蒼山學堂供圖

京華時報報道:最近,「在家上學」成為一個教育新話題。家長們有的選擇親自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則把孩子送到自己信任的私塾或者學堂,在應試教育巨大的壓力面前,家長們用實際行動表達著對現行學校教育的反思,對自己心中教育理想的堅持和守望。

4人學堂變身微型學校

「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日日新學堂的教學理念。最早只是為了女兒創辦的日日新學堂,如今已經擁有148名學員,在京城家長中小有名氣。

在離回龍觀不遠的昌平區小沙河村,有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日日新學堂。這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回龍觀地區,父母多是高校老師、白領、公務員等,學堂設有幼兒園、學前班、一至五年級。與一般學校不同的是,這是一所體制外的學校,所有的教學和課程安排都是自主設定。

「我的孩子在這裡上五年級了,當初就是為了她辦的這所學校。」談起創辦這所學堂的初衷,校長王曉峰的理由很簡單。2006年初,當時還在一家雜誌社擔任編輯的王曉峰開始為5歲的小女兒尋找學校,由於他所居住的回龍觀地區教育資源不足,而女兒還未達到上學的規定年齡,再去讀幼兒園又不合適。多次考查無果後,一個念頭在王曉峰腦海里越來越清晰: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在家上學?

王曉峰把這個想法發在了回龍觀社區網上,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跟帖中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最後有20多個家庭表示願意參與。在一次次的開會討論中,學堂的辦學思路逐漸明確,可到了臨近快開學時,只剩了4個家庭。

「干還是不幹?」家長們有些猶豫,為了保險起見,他們決定先從學前班辦起。每個家庭拿出一萬元,在回龍觀地區找房子,外聘兩位老師,王曉峰和愛人負責管理和課程安排……就這樣,日日新學堂誕生了。

王曉峰對於教育有著自己的思考。他的大女兒一直就讀正規學校,在他看來,以應試為目的的傳統教育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在枯燥、重複的訓練中,孩子失去了學習的快樂,變得麻木。為此,在他的學堂中,所有課程的開設都是為了讓孩子充分成長,享受快樂。

學堂開設的課程涵蓋多個方面。人文類有經典誦讀、兒童文學、文字彙解等;科學類有博物通識、數學、趣味數學等;藝術類有美術、手工、音樂、合唱、戲劇、書法、茶道等;體育類有武術以及作為選修課的柔道、足球等,老師定期還會組織學生遠足;還有社會實踐類,比如社會調查、科學考察、參觀、勞動等課程。

漸漸地,日日新學堂的名氣越來越大,在家長的口耳相傳中,來這裡的孩子越來越多,已經從五年前的4個學生增長到了現在的148人。為擴大規模,辦學地也從回龍觀搬到了小沙河村,有了自己獨立的校園。

舉家搬遷逃離應試教育

8歲的兒子卻有了輕生的念頭,這讓陳陣毅然放棄了在北京舒適的生活,舉家搬遷至大理,開辦了以「體驗式教學」為主的蒼山學堂。

離開北京舉家搬往雲南大理定居,陳陣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逃離永無止境的作業、愚蠢的考試和絕望的體制,擁有一個快樂童年。

三年前,陳陣開始關注到孩子的厭學問題。陳陣的兒子就讀北京一所知名小學,每天回家都要面臨如山堆積的作業。而在他們小區,住著不少外國孩子,上的都是國際學校,學校留給他們的作業很少。「每次那些外國孩子邀請兒子出去玩時,他都會很難過。」陳陣說,在這種對比中,孩子的厭學情緒也越來越重。

陳陣回憶,那段時間,孩子變得很不快樂。每次接他放學,迎上來的都是漠然灰暗的眼神和沮喪的表情,像個小老頭。有一次,正在埋頭寫作業的孩子忽然跟媽媽半開玩笑地說他想從窗子跳下去。「我家在18樓。我和妻子都被嚇了一跳,他才8歲啊!」陳陣說,那一刻,他意識到,孩子這樣不快樂的生活該結束了。

陳陣為孩子辦理了退學,開始在北京周邊尋找一些私塾送孩子上學。換了幾次學校後,陳陣覺得,以教授傳統經典為主的私塾教育存在一定局限性,於是,他開始研究各種可能的理想教育模式,想自己嘗試辦學。

2009年起,陳陣一邊在全國各地旅行,一邊選擇尋找合適的辦學點。最終在大理的洱海畔,蒼山上,找到了一個農莊:石頭壘成的房屋,溪水從屋前潺潺流過,背靠天然茶園,不遠處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這不正是理想的詩意棲居么?陳陣結束了自己在北京的公司生意,出租了東三環的高級公寓,舉家搬遷來到大理。

正式辦學前,陳陣閱讀了很多國外自主辦學的書籍,英國的夏山學校、日本的巴學園、美國的瑟谷學校等國外多所因材施教、推崇快樂教學的學校。在陳陣的規劃中,蒼山學堂,沒有固定課時安排,沒有一般意義上的老師,成人和兒童是平等的。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他們有主動發展自己的內驅力,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唯有絕對的自由才能讓孩子成為自己。

今年暑假,蒼山學堂分三周進行了體驗教學。一波波孩子來了又走,在自然的懷抱和隨性的教育中,體驗著不一樣的課堂。在這裡,沒有人會催促他們做作業,沒有正規的課時和教材安排,老師給出一個大概的學習框架,孩子們自己選擇學習的節奏和內容。如英文課,挑一本英文書閱讀,聽兩則英文故事;科學課則選自己感興趣的科學書籍閱讀……為了培養孩子專註意識,每天還有兩次靜坐時間。

如今,蒼山學堂已有5位正式學生。除了陳陣的兒子,其餘4位來自山東、四川、福建等地。他們都是清一色的男孩,在來這裡之前都曾有過厭學的經歷。在學堂里,孩子們自己做飯、自己照顧起居,除了自主學習英文、國學、科學、書法等課程,他們還有機會學習種菜、採茶葉。周末時,孩子們又變成了管理學堂,接待來山莊的客人,用勞動所得賺取假期遊學的費用……寬鬆的教學氛圍激發了孩子們的自我意識和創造力,也在不斷的挑戰中增強了學習能力。陳陣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為厭學孩子的教育探出一條路。

(本文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張靈)


推薦閱讀:

話題詳解:中國職場白領們的「奴性」生活
辦公室白領每天必做的鍛煉_
白領擺脫壓力有秘訣
白領精英:職場禮儀知多少
「更年心」更加青睞白領女性

TAG:孩子 | 父親 | 私塾 | 白領 | 應試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