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留學」:在香港大學「上庄」

「半個留學」:在香港大學「上庄」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

  □麥明傑

  朱同學是香港大學文學院本科二年級學生,來自江蘇南京,英文名叫Amber。香港於她而言,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語言、文化和生活習慣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別,「有點像半個留學」。

  【課程安排】

  在港大,「班級」的概念已經不存在,即使是一棟宿舍里的同學,也是來自不同的專業。

  相對於內地的大學,香港的大學在課程選擇方面更加自由。每個人最多可以安排兩門主修外加一門輔修,或者一門主修加兩門輔修,只要畢業前達到學分要求即可。比如Amber就以「比較文學」為主修,同時輔修中文和西班牙語。

  學校按照文、理、工、商、醫等大類進行招生,因此在大一剛入學的時候,每個同學並沒有明確細分的專業。學生可以在大類範圍內,選擇自己感喜歡的課程,到了大二的時候才決定主修輔修的專業,比如Amber所在的文學院就包括了中文、政治學、比較文學、社會學、小語種、英文、美國文化研究等。當然,在選課的時候也要預計自己今後的主修輔修課程,否則學分修不夠可能會影響今後畢業的進度。

  港大文學院的學生每學期最多只能選6門課,這與內地的大學每周最多十幾門課相比,看似相差很遠,但實際上香港的大學生並不空閑。

  對於注重績點的同學來說,學習任務其實比較重。以Amber的課程為例,雖然她本學期的主修和輔修加起來也只選了5門,但是除了每個星期每門課程2小時由教授講授的理論課外,還有由各課程Tutor(類似於國內的助教)主持的1小時討論課。另外每門課還有相關的閱讀材料,比較文學專業的老師通常會選好系列的文章,送到與學校合作的印刷店列印裝訂成本。

  討論課上,學生們需要結合理論課以及閱讀書目的內容進行討論,討論的表現計入平時成績。因此,理論課的時候要求認真聽講的同時,書目的閱讀更是不能懈怠,討論課前還要做好準備功夫,所以實際上學習任務比國內還重。

  【學習氛圍】

  在港大雖然每個學生的選擇都很多元,不過Amber自己也承認,「大部分內地學生還是會比較看重績點。」大部分內地學生在香港本地學生眼中,很多時候被神化為「學霸」的形象。

  【社團活動】

  在港大,學校社團被稱為「庄」,加入社團被稱為「上庄」。

  Amber所在的「青年文學獎協會」,「庄內」一共有9個人,其中7個是香港學生,2個是大陸生。在平時的交流中,她發現兩地的觀念和文化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說Amber認為自己所在的「庄」作為一個文學社團,在選擇同學來稿的時候應該偏重於文學性和學術性。不過,香港的同學更喜歡口語化、輕鬆活潑一點的文章,他們希望有更多讀者能夠看懂。

  但是她也覺得,在活動組織方面,確實從香港學生當中學到了很多,比如拉贊助、對外交流等方面,他們顯示出的成熟和專業,使她獲益良多。

  港大的棟宿舍被稱為「Hall」,每一個Hall由學生組織的委員會進行管理,Hall下面會有各種類型的活動社團。對於很多不太注重績點的香港本地學生而言,這些Hall活動是提高他們社交和活動組織能力很好的機會,不過對於大部分想專心學習的內地學生而言,Hall的活動實際上佔用了很大一部分學習時間。

  宿舍樓里有廚房,可以自己買菜煮飯,比起在外吃飯可以省很多錢。

  【畢業選擇】

  和很多就讀經濟金融專業的內地學生不同,Amber畢業後並不打算留在香港就業。雖然香港的媒體行業相對發達,Amber自己畢業後也想從事媒體行業,但是她覺得香港的文化類媒體並不是很發達,「我比較想做偏文學性、學術性的事情」。


推薦閱讀:

聞政明:都是自由行,香港冷了台灣熱了
她是香港第一美女,戀愛6次結婚2次,為何至今無人敢娶?
「香港人,忍夠了」的大幅廣告,體現了大多數香港人的觀點嗎?
笑:無車日香港特首冒雨步行上班,為什麼還要侍從打傘?
(多圖)曾俊華眾籌競選經費宣傳片

TAG:香港 | 大學 | 留學 | 香港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