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靈感之門 涌動文思之泉
在大學學習《文學概論》的時候,就接觸到了這個詞—靈感,並對其有了更加理論系統的認識,還記得大學教授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述當靈感來的時候,文思泉湧,廢寢忘食。講到了王羲之的《蘭亭序》,講到了他靈感到來之時,竟把饃饃蘸著墨汁吃下。所以,靈感就成了我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要素。
尋生活的源頭活水,觸發靈感
讓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擴大學生信息接受量,讓靈感產生於豐富的積累之上。
學生曾經寫過這樣的日記:「我們每天都在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家—學校。好羨慕自由翱翔在蒼穹的小鳥,好羨慕愉快暢遊在海中的魚兒,好羨慕……什麼時候也給我們自己的空間,讓我們去上網衝浪,讓我們去拜訪武林,讓我們與瓊瑤共同垂淚,讓我們也感受王小丫的智慧,讓我們也領略江南的異域風情……」我們常感喟學生的應試作文立意膚淺,缺乏新意。學生的這篇日記就道出了原因。我們怕影響孩子的成績,怕影響孩子學習的心境。限制他們生活的空間,告戒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書,以致孤陋寡聞,文思枯竭。
我這個人很喜歡豐富多彩的生活,我認為一個有遠見卓識的教師,應鼓勵學生奔向「十字街頭」,關注社會生活,擴大信息接受量,讓生活的源頭活水滋潤作文田園。
杜甫《望岳》詩說:「造化鍾神秀。」在《背起行囊走四方》這一活動課的準備過程中,我就充分利用了機會,領著學生走進了大自然的懷抱。時值初夏,正是百花盛開的時節,走入了學校附近的城山,沒有走鋪好石階的小路,而是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一路上,景色怡人,在爬到半山腰時,有些同學就開始暢吟,「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聲聲,一句句,他們已經完全投入到了詩的境界。在登上山頂的一剎那,幾乎是共同喊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學生變得靈秀了,不知道是因為被大自然感染了,還是他們感染了大自然,那天的景色格外美麗。學生開始注意大自然的每一點變化,他們會告訴我小草在破土而出,他們會告訴我花兒在醞釀美麗,準備吐露芬芳,在日記中我知道了迎春花開了,丁香花開了,槐花開了,……在書中我發現了有乾花作成的小書籤,彷彿還殘留著花的足跡,是芙蓉?是玉蘭?是紫薇?是玫瑰?是菊花?是月季?不,是心花。是學生參透自然的心花怒放。當春天的第一滴雨露滋潤土地時,當冬日的第一朵雪花飄飛瀰漫時,無一不能觸發他們的靈感。看朝霞,他們意氣風發;看晚霞,他們整裝待發。往往會在日記中發現男孩子的內秀。記得一次自擬題目作文時,學生的一篇《決戰》博得了全體同學的掌聲,連斗蛐蛐都能寫進來,還愁語文作文沒有靈感嗎?
多看勤聽常說,尋找靈感
要鼓勵學生切實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金口」常開。
「眼」要多看。看古今中外文學名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滿腹詩文,寫作時便信手拈來,而且「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看大觀圓中的亭台樓閣,看西湖邊的曉風殘月,看秦淮河的燈市如晝,看萬里長城的雄偉蜿蜒,看江南的小橋流水,看蘇州的園林風貌……如此多角度、多側面地訓練,學生的作文必定會小中見大,平中見奇,鮮活充盈;學生寫起作文來也必定會思維活躍,文思泉湧。
「耳」要勤聽。我經常給學生介紹好聽的歌。每當歌手們出了新專集,我都會介紹給他們,我們聽歌的旋律,聽歌詞。所以有一部分同學一寫作文就能引入歌詞。聽民謠、諺語、笑話、聽相聲、快板、評書,聽商販巧舌如簧地推銷商品,聽導遊娓娓動聽地講解名勝。在講《吆喝》一課時,我就把侯寶林的經典相聲段子下載給學生聽。在講《口技》時,就下載一些好的口技小品,如洛桑等人的作品。學生就更加形象地了解了相聲藝術,還經常模仿練習脫口秀。
「口」要常開。評名作,議時政,談得失,析美醜;吟唐詩宋詞,背現代名篇;嘗試即興辯論,練習口頭作文。
作文與一個人的社會生活閱歷和文化底蘊密切相關,如此多看、勤聽、常說,並且「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何愁寫起作文來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濤、風行水上?寫出的作文又何愁不視野開闊、力透紙背、別具風格?
插上想像的翅膀,升華靈感
想像力是培養出來的,不是天生就有的。想像力該如何培養呢?
一是結合有關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像。課文是學生寫作的範例,充分利用課文資源,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練習改寫、續寫、擴寫等想像性作文,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再造想像訓練。以《我的叔叔于勒》為例,教材中選的是一個片段,沒有結尾,這就是個很好的機會,我便讓學生進行續寫,要求學生聯繫實際,展開想像。學生寫作情緒明顯高漲,寫作慾望強烈,連一些平日怕寫作文、湊滿字數了事的學生也洋洋洒洒寫了一千五六百字,出現了不少有新意的文章。
二是運用形象思維,進行創造想像。我們不妨多讓學生寫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新世紀暢想》、《三十年後我們再相見》等這樣的作文,並且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讓學生進行合理的假設、推測、聯想、想像,從而有所創造。
教師要營造特定的情景,通過精心啟發,讓學生身臨其境,大膽想像,以拓展其思路,發揮其創造性。
心靈情感的碰撞,點燃靈感
情感是作文的生命,所以寫出真情實感成了衡量作文的一個要素。
在《母親頌》這一作文課中,我先是讓學生回家為母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並觀察母親的情感變化。第二天課堂上,我讀到了這樣的作文:
—那屋的燈還亮著,我知道母親還沒有睡,我知道。輕輕走了過去,母親就坐在炕上,她的四周是我的新發的教科書。折,剪,再折,再剪……嫻熟的動作就像是一個車了20年零件的老技工。每一個新的學期,書都是這樣穿上了外衣。書都是這樣折折剪剪包了皮。燈光下,她的留海就那樣安靜地在臉頰盪著鞦韆 ……
—下霜了,我知道自行車在外面一定是濕的,拿起抹布走到院子。咦?車子怎麼是乾乾爽爽的?難道是我記錯了……母親早已在院子里清掃了。我甜在心裡。推起車,要去開大鐵門……門也早就推開了。母親已經回屋了,她忙碌的身影透過窗戶依稀可見……
作文能夠開啟學生的心靈,我真誠的希望通過作文教學能使學生的心境開闊、明朗。真正領略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人讀書治學有三境: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真的希望學生們能在懸想—苦索—頓悟的境界中找到寫作的樂趣。
推薦閱讀:
※占察法靈感錄
※70張給你靈感的創意攝影照片
※靈感的激發
※可以瞬間爆發靈感的幾個網站(無需FQ)
※有求必應的咒語:摩利支天靈感咒念誦法
TAG: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