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藥物分類表
1、雙胍類
此類藥物能減少肝糖生成,促進肌肉等外周組織攝取葡萄糖,加速糖的無氧酵解,減少糖在腸道中的吸收。有降脂和減少尿酸作用。適用於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應為首選藥物。製劑有①苯乙雙胍;②二甲雙胍。目前最為常用的是二甲雙胍。雙胍類藥物罕見的嚴重副作用是誘髮乳酸酸中毒。
2、磺脲類
此類藥物主要作用於胰島B細胞表面的磺脲類受體,促進胰島素分泌。適用於胰島B細胞尚有功能,而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糖尿病患者磺脲類藥物如果使用不當可以導致低血糖,特別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腎功能不全者;磺脲類藥物還可以導致體重增加。臨床試驗顯示,磺脲類藥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薦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藥。磺脲類藥物有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磺脲類藥物還有一些緩釋和控釋劑型,例如格列齊特緩釋片,格列吡嗪控釋片等。
3、苯甲酸衍生物類促泌劑
包括瑞格列奈及那格列奈。本類藥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後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時間短的特點,可降低HbA1c 0.3%-1.5%。此類藥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單獨使用或與其它降糖藥物聯合應用(磺脲類除外)。格列奈類藥物的常見副作用是低血糖和體重增加,但低血糖的發生頻率和程度較磺脲類藥物輕。
4、α-糖苷酶抑製劑
能選擇性作用於小腸粘膜刷狀緣上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減少葡萄糖吸收。能改善餐後血糖的高峰。主要包括①阿卡波糖②伏格列波糖等。α-糖苷酶抑製劑可使HbAlc下降0.5%-0.8%,α-糖苷酶抑製劑的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
5、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
通過激活核受體PPARγ,增強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如增加脂肪組織葡萄糖的吸收和轉運,抑制血漿FFA釋放,抑制肝糖釋放,加強骨骼肌合成葡萄糖等來減輕胰島素抵抗。適應於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的肥胖2型糖尿病。臨床試驗顯示,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可以使HbA1c下降1.0%-1.5%。主要包括①羅格列酮;②吡格列酮。體重增加和水腫是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常見副作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使用還與骨折和心衰風險增加相關。
6、二基肽酶-VI(DPP-VI)抑製劑
DPP-IV抑製劑通過抑制二肽基肽酶-IV而減少GLP-1在體內的失活,增加GLP-1在體內的水平。GLP-1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在包括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在內的臨床試驗顯示西格列汀可降低HbA1c 1.0%。目前國內上市的DPP-IV抑製劑為西格列汀和沙格列汀。
口服降糖類藥物須注意的事項
口服降糖類藥物須注意的事項
1、降糖類藥物僅僅能夠幫助患者改善或調節血糖,但並不能代替飲食中的營養素髮揮其特定的作用。因此,藥物應用必須飲食調節相配合,才能達到控制或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目的。即:患者所攝入的熱能或其它營養素既必須滿足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又能夠通過藥物的作用將血糖控制在安全的範圍之內。
2、降糖類藥物大部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且必須與飲食進行特定的配合,因此在患者沒有掌握其應用規律、要求和相應的控制指標之前,應在醫生的指導和監控下使用。
3、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目前認為尚不可治癒,因此需終身治療,長期堅持非常關鍵。
4、降糖類藥物均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和量效性,漏服或改變劑量均可導致血糖波動。
糖尿病人合理用藥幾大原則
1、按糖尿病類型選擇藥物
1型糖尿病患者必須終生使用胰島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飲食、運動及口服抗糖尿病藥物效果不好、出現急性合併視網膜病變、尿毒症等應激狀態(嚴重感染、急性心梗、腦卒中等)、大中型手術圍手術期及圍孕產期也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除上述情況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應考慮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2、依患者體形選擇藥物
理想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果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10%,則認為體形偏胖,首選雙胍類或糖苷酶抑製劑,因為該類藥物有胃腸道反應和體重下降的副作用,對於超重或肥胖患者來說,正好化害為利。
3、按高血糖類型選擇藥物
如果是單純的餐後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則首選糖苷酶抑製劑;如果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伴有餐前血糖輕度升高,應首先考慮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血糖、餐前2小時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後血糖高,都應考慮用磺脲類、雙胍類或噻唑烷二酮類。
推薦閱讀:
※一種廉價抗真菌藥物或能治療癌症
※高血壓合併心衰的藥物治療,臨床需要注意這些!
※寶寶重感冒10天,鼻塞流涕流淚,不用任何藥物,睡一覺驚奇痊癒
※降壓藥物的額外獲益與缺陷
※臨床上的抗凝藥物主要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