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11:從少年英雄到大漢奸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11:從少年英雄到大漢奸的吳三桂
各位書友大家好,歡迎繼續做客老齊的讀書圈,昨天我們說到了張獻忠屠殺四川,別看他殺了那麼多人,但仍然無法挽回他的敗局,張獻忠在四川一敗塗地。而越是失敗,他就越是恨四川人,越是濫殺無辜。最後人快殺乾淨了,張獻忠決定帶著軍隊回陝西老家,但是行軍沒有軍糧,於是他就做出一個英明神武的決定,殺自己的部下!當然還是緊著四川人先殺。據史料記載這一次殺了20萬人,佔全軍人數的一半,然後他還不肯罷休,又開始殺婦女,把它的300嬪妃,殺了280人,還命令各營內所有婦女齊集一處,然後屠殺。一時間婦女屍體堆積如山。最變態的是他把這些婦女的屍體變成腌肉,然後充當軍糧。他就這麼踏上了歸鄉之路,但在鳳凰山,遭遇到了清兵,張獻忠站在小山頭上指揮戰鬥的時候被一隻箭射中左肩,直接扎了個透心涼,一代殺人大魔王張獻忠就這麼死在了血泊中。這一年他41歲。
由於張獻忠把四川折騰的夠嗆,所以他死後,四川的災難還沒結束,接著就是持續的饑荒,這十有八九是人禍造成的,因為大家都進山避禍,所以土地才撂荒了,導致饑荒泛濫,糧價飛漲。最後大家吃不起糧食,又開始人吃人。另外,那些曾經反對張獻忠的起義軍,後來也沒得吃,他們也比張獻忠好不到哪去,仍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全軍以人為糧。還有南明的官兵和清軍,此時也都入川,也基本都是搶糧食為主。
直到清朝康熙6年,四川巡撫上報朝廷,說四川已經有土無民,康熙24年人口漸漸恢復,但全省人口只有一萬八千零九戶。大概也就是9萬人左右。在經過30年的恢復之後,全四川的人口還不如其他地方的一個縣人口多。當然這肯定有統計不全的因素,但也足以想見當時的慘狀。作者說時至今日,四川成都只要是城區改造,還經常能挖出成堆的白骨。
張獻忠就這樣一個惡魔還有人崇拜,在四川梓潼縣文昌廟,竟然供奉著張獻忠的塑像,說是當地百姓謝他不殺之恩,每每過來朝拜。久而久之竟然變成了人民領袖,一些土匪也時不時的崇拜張獻忠李自成等人。北京懷柔還樹立這李自成的像。這也許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可悲的地方吧,不尊重歷史,不正視歷史,就會連最起碼的價值判斷都喪失了。
說完了張獻忠,我們說說吳三桂,這個人大家從鹿鼎記里都了解了,說他衝冠一怒為紅顏,歷史上的吳三桂又是什麼樣呢?
這在明末絕對是個人才,在松錦之戰後,洪承疇的十三萬大軍土崩瓦解。錦州城破,洪承疇也被抓了。大明王朝的寧錦防線徹底不存在了,此時31歲的吳三桂守衛的寧遠成了一座孤城。
而吳三桂的舅舅,也就是祖大壽兄弟三人,也已經投向了滿清。還寫信過來勸降吳三桂,但都被他一一回絕了,他甚至很惱怒,自己怎麼能和這些判臣聯繫在一起呢?這時候的吳三桂仍然自視清高,仍然是一個能臣更是一個忠臣。
天啟末年,吳三桂16歲,英俊瀟洒,他在舅舅祖大壽的指導下學習武藝,父親吳襄是祖大壽手下的總兵官,一次巡邏中,吳襄的500人馬和皇太極的4萬大軍遭遇。眼看被包圍就快全軍覆沒了,祖大壽不敢發兵救援,因為當時錦州城只有3000人,衝出去就是找死。無奈之下,少年吳三桂帶著20名家丁騎馬殺入戰場,這一舉動還真把皇太極給打懵逼了,他本想著圍點打援,等祖大壽一開城門自己就奪下城池,結果沒想到殺出一個小孩。而且最要命的是,這個小孩竟然如入無人之境,就在他一愣神的功夫,吳襄就被就走了。生性多疑的皇太極害怕有詐,沒敢去追。就這麼一個傳奇的故事,讓吳三桂吹了半輩子。他成為了大明王朝忠孝英勇的典範。瞬間成了網紅。人怕出名豬怕壯,有了名之後,吳三桂很順利就當上了武舉人,再往後一路坦蕩。28歲就當上了寧遠總兵。31歲被破格提拔為遼東提督,總領關外軍事。
明朝的滅亡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不在於軍事,也不在於經濟,而在於精神,沒有哪一個朝代能像明朝一樣道德標準如此之低,三綱五常已經完全被驕奢淫逸顛覆了,整個社會只有一種價值觀,那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這種價值觀之下的結果就是武將怕死而文官愛財,至於忠孝報國全都是扯淡。那位匡扶社稷的崇禎皇帝,如果沒有他可能大明朝還好點,他一上台由於他的勤政愛民,結果卻造成了自毀長城,唯一有軍事天才的袁崇煥,被崇禎皇帝給活剮了,而洪承疇差點就把高迎祥和李自成幹掉了,就在最節骨眼上,毫無耐心的崇禎皇帝,把洪承疇調離,給了農民軍喘息之機。
洪承疇也很有才幹,到了遼東採取步步為營的防守策略,這是讓皇太極最頭疼的。八旗起兵在堅城利炮面前完全沒有優勢,這時候崇禎又來幫忙了,他催促洪承疇速戰速決,趕緊把滿清打回老家再回去打李自成。不得不說明朝最後敗亡都是敗崇禎的努力所賜,甚至有學者認為,如果天啟多活30年,滿清根本入不了關。
崇禎對於洪承疇不放心,派了個死太監去前線監軍,而洪承疇被逼無奈,只能倉促出戰,結果正中皇太極下懷,全軍覆沒,一干能打的名將,盡數被俘叛變,大明朝的精銳喪失殆盡。這裡面要多說一句,祖大壽這些名將也不是貪生怕死,實在是皇太極的氣度征服了他們,祖大壽被皇太極至少抓過兩次,第一次放了,第二次就是受了那個死太監的氣,逼著他們出戰送死,一方面皇太極的器重,一方面是對明朝和崇禎的無限失望,所以祖大壽才叛變。而洪承疇的事大家也都知道,皇太極一心勸降,洪承疇就是打死不降,甚至開始絕食。正當所有人都覺得他該殉國以報皇恩的時候,他居然被皇太極的誠意所打動投降了。所以不是明朝的名將們都不忠不義,實在是明朝和崇禎做的太混蛋,而皇太極又表演的太好,這一來一回之間落差太大。
吳三桂正是這一切的見證者,他並沒有抱怨,而是用自己的能力改變著局面,他主動結交朝廷權貴,很早就認了一個位高權重的太監當義父,之後又和大學士之子結成了八拜之交,還跟洪承疇的幕僚關係密切,吳三桂知道,只有做到八面玲瓏才能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他得時刻防著有人在朝廷給他使壞。吳三桂這個人還是相當有能力的,滿清本以為寧遠已經是一座孤城,但吳三桂就是帶著他的關寧鐵騎,死守寧遠城,清軍把周圍城池都全都拿下來了,就是攻不下寧遠。而吳三桂不但防守清軍,還有能力幫崇禎守北京。李自成打北京,崇禎又招吳三桂進京勤王,並封賞平西伯,吳三桂怕清軍趁他回師而兜著屁股追擊,所以行動比較遲緩,從寧遠到山海關,2天的路,他走了8天,這也成了歷史一大懸案,有人藉此推斷,吳三桂根本就不想進京勤王,所以故意拖延。總之結果就是晚了,也可能是他也沒想到北京那麼快就被李自成攻破,崇禎帝自縊身亡。作者張宏傑先生解釋,他說吳三桂十分清楚,關寧鐵騎的戰鬥力是勇猛,但是人數畢竟有限,只有區區3萬人,根本不足以阻擋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否則隨後他也不用引滿清入關了。既然擋不住李自成,吳三桂去北京就是白白送死,沒有意義的送死。而他此時的內心是抗拒的,他甚至希望大明朝早點亡,這樣他就不用在被道德捆綁而愚忠了。
他在回師北京的途中,只想保全家平安,特別是陳圓圓,這是吳三桂摯愛的一個美女,這兩人的關係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真愛。而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真愛可真心不多。
李自成對吳三桂也表現出了傾慕已久,馬上就讓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寫了一封信,並帶來了四萬兩白銀,犒賞吳三桂的軍隊,這就相當於招安了。此時的吳三桂忠臣做不成,他至少還有孝子可以當,於是他決定把山海關和大明最後的精銳三萬關寧鐵騎拱手獻給李自成,他覺得李自成應該會大開中門去風風光光的迎接他,但現實是殘酷的,李自成的農民思維限制了他的想像力,李自成進了北京就到處搜刮財富,甚至對於那些明朝官員烤捐,也就是往死里打,看你有多少錢。你說你打就打吧,起碼吳三桂這邊還是要照顧一下情緒的,但李自成不,吳家也被搜刮一空。聽到這吳三桂倒吸一口冷氣,但此時吳三桂還心存一絲幻想,但很快他就聽到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的劉宗敏霸佔,這讓吳三桂心中的所有的美好全部崩塌了。說他衝冠一怒為紅顏,但其實吳三桂充分分析了李自成的態度,所謂招降只不過是穩軍計而已,李自成根本沒有把吳三桂當回事,如果他要真的進了北京投降李自成,估計很快就會被奪了兵權甚至被殺掉。他發現自己現在無家可歸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對面的清軍,至少那裡面有他的舅舅,有他的熟人。信任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太極,總比信任一個流賊李自成要好。況且他已經沒有選擇。那麼吳三桂又是如何引清軍入關,他又是如何變成大明王朝終結者的呢?咱們明天接著講。
推薦閱讀:
※<大明王朝1566>經典古文
※「秦中自古帝王都」——統一王朝的都城
※老鼠:壓垮明王朝的一根稻草
※短命的西晉王朝
※《大周王朝》之四十:合縱連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