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第二大腦」之腹腦

(轉)「第二大腦」之腹腦 2007-07-09 10:32 http://blog.gxnews.com.cn/u/4623/a/26822.html

自古以來,人們就愛用「一肚子壞水」來形容某些奸詐小人,而把那些學識淵博的君子譽為「滿腹經綸」。「壞水」也好,「經綸」也罷,都與才智、智慧有關。難道老祖宗早就料到人的肚子也是智慧的「產地」嗎?  老祖宗還真的料到了,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人除了位於一身之首的頭部大腦外,還有一大腦藏在肚子里,稱為腹部大腦或者「腹腦」。換句話說,無論你是男是女,都有兩個腦子,你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將肚子簡單地視為「酒囊飯袋」了。它是你的「第二大腦」,它的生理意義與價值比起你的大腦(第一大腦)一點也不遜色。「腹腦」是什麼  「腹腦」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你肚子里那個複雜的神經網路。這個網路由大量神經細胞組成,神經細胞廣泛分布於消化道內壁、胃部、大小腸中的組織細胞皮層中,相互進行信息傳送,構成「腹部神經系統」。它屬於內臟植物神經系列。  可能有人會問:人的全身神經細胞無處不在,為什麼單單將腹部神經系統稱為「腦」呢?原因有三點:  一是腹部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數量驚人,多達1000億個,比背部脊髓中的神經細胞總數還要多,幾乎接近大腦的細胞數量;  二是腹部神經細胞的類型、有機物質及感受器等都與大腦極其相似,結構同「真正的大腦」差不了多少,只是不構成大腦半球而已;  其三,與頭部大腦一樣,能控制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反應,唯一的差別是不能像大腦那樣進行思考。試看全身器官與組織,還有哪個器官能有如此神奇的能耐呢?  那麼,造物主為何要對人體如此設計呢?科學家們歸因於物種進化。在生命進化的最初階段,一些生物(例如管狀蠕蟲)還沒有大腦,其神經系統的直接產物就是「腹腦」,而「腹腦」也足以滿足它們對於神經機能的需求。以後隨著物種的不斷進化,動作日趨複雜,「腹腦」便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它們需要功能更完備、信息更靈敏的「指揮中心」,中樞神經系統———也就是大腦便應運而生了。雖有了大腦,但腹部神經系統並沒有「下崗」,而是遵循自然選擇的規律繼續存在。於是,人體便有了兩個腦。

讓「第一大腦」與「第二大腦」都受益——內壯神勇話揉腹 自古至今的武術大家及養生專家都對腹部的鍛煉給予高度重視。在中國少林寺密傳已久的《易筋經》中,腹部的鍛煉被譽為「內壯神勇」的重要途徑;道家的《道德經》認為,如果想健康長壽就要「實其腹」; 中醫提出:腹乃人體五臟六腑之宮城,脾胃又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只有升清降濁,才能氣化正常。現代科學最新的研究成果更給予腹部「第二大腦」的重要稱謂,德國漢堡出版的《地球》雜誌報道,科學家們認為,人類的感覺和知覺都是從肚子里傳出來的,肚子里有一個非常複雜的神經網路。因此稱之為「第二大腦」,也叫腹腦,它擁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細胞,比骨髓的細胞還多。 「第二大腦」很重要專家指出:「第二大腦」對人類的快樂和痛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胃腸道功能紊亂如結腸炎、腸過敏綜合症、胃腸神經官能症等都與「第二大腦」有關。研究發現,幾乎所有控制大腦運轉的物質在肚子里的「第二大腦」中都能找到。 胃腸神經系統的衰退影響整個生命的衰老。實驗說明,胃腸壁內有一個完整的裝置,從一級感覺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到支配胃腸效應器的運動神經元,以及獨立於大腦之外的腸神經系統,被統稱為腹腦。腸神經系統是由大量埋在胃腸壁內的神經細胞體及其突起組成。神經胞體通過神經細胞突起聯繫,具體分為兩類,主要的節神經叢,即肌間神經叢和黏膜下神經叢。肌間神經叢從食管、胃腸至肛門;黏膜下神經叢在小腸、大腸內直到肛門。目前發現,人的腸神經元數達8~10億個,相當於整個脊髓所含神經元的總和數。這樣龐大的神經元群對胃腸運動、水及電解質平衡和血管活動的調節起著重大的作用。 從西醫的角度看,胃腸神經系統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紐約哥倫比亞長老會醫學中心的邁克吉爾松教授認為:「絕大多數的消化系統功能絮亂、結腸炎、大便病變等都是因為腹部神經系統,而非中樞神經系統出了問題。」腸胃神經系統的的衰退,會引起整個生命的衰退。從我國傳統的中醫經絡學的角度看,任脈、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等通過腹部聯繫著全身69個重要穴位。從太極拳的理論來看,經常進行腹部鍛煉,可強化腰脊帶領和四肢隨動的作用,同時為「氣沉丹田」和「氣宜鼓盪」提供了前提條件。綜上所述,不難得出腹部鍛煉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的結論。 揉腹強身除百病 中醫學專家指出,臍腹部相當於胃幽門腺的腸腺部位,頻頻摩擦能使胃腸蠕動加快,使胃液增多,有助消化,排泄正常。同時指出,臍下兩側分布豐富的血管網,反覆摩擦能刺激皮下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使機體代謝旺盛,增強抗病免疫能力。揉腹在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許多經典養生著作對此都有所介紹。據說古代入少林寺學武功,必須先練一年的揉腹(每天練4個時辰,一年後,要有700~1000斤的力量才行),然後才能練馬步庄。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臟腑。此外,又能驅除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長期堅持揉腹,雖未必能消除百病,但對多種疾病確有防治的良效。如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腎炎等。醫學研究還發現,人體前列腺素水平的下降,影響胃腸功能,造成胃炎、胃潰瘍、胃瀦留等疾病的發生,前列腺素能刺激胃黏液的形成和調節胃酸酸度,對胃黏膜起保護作用。前列腺水平較低是老年人胃病多的原因之一。因此,如能經常揉腹,可對胃腸道起到外加機械刺激的作用,促進胃腸膜產生前列腺素,防止胃酸過重的產生,從而起到防治胃潰瘍等疾病的作用。 當代人揉腹,一般在晚上睡覺前、早晨起床前或飯後進行較好。飯後揉腹的代表人物是我國唐代的藥王孫思邈(享年101歲),他一直堅持「食後即自以熱手摩腹」。他說:「食畢摩腹,能除百病」。飯後用手輕輕按摩腹部,能使腹腔內血液循環,加強胃部功能,對中老年健康長壽大有裨益。食後摩腹要作為一種良性刺激,經神經轉入大腦,有益於神經、體液內分泌功能的調節,且能活血通絡,疏通經脈,對腸胃和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有獨特的防治作用。飯後揉腹一般的方法是,兩手對搓後以熱手摩腹,手法要注意輕柔和軟,用力大小以感覺舒適為度,每次10分鐘左右為宜。 如果揉按關元穴、腰椎下部的尾閭穴,可防治前列腺炎。方法上取仰卧姿勢,雙膝微屈,先用右手掌按順時鐘方向繞肚臍揉腹,然後左手掌逆時針方向繞肚臍揉腹。如此揉腹可輕度用力,以不引起腹部疼痛或不適為宜。力滲臟腑壯神勇 揉腹是補充我們生命能量的最佳途徑。如果我們想健康的活過120歲,我認為,用少林寺《易筋經》裡面的「神勇餘力」十二月行功的第一步功較好。這個揉腹的方法比較好做,平卧床上、坐在椅子上、站立地上均可練習。一般我們就採取兩腿平伸躺在床上的方法進行練習——左手掌按於腹正中,右手掌按於左手背的方式進行揉腹。揉腹的時候,兩手沿順時針(上、左、下、右)的方向勻速揉動,不是在皮膚上摩擦轉動,而是粘著皮膚、摁著肉皮轉。轉時兩手的力量由小到大、由輕而重;轉速要慢而勻、穩而緩;揉的關鍵是安安靜靜、集中精神,不光注意手掌,還要注意到腹內、脊骨上,在揉的過程中,還可把腹部微微收一收,這樣揉腹的滲透力就會更深一些,對五臟六腑的按摩作用就會更明顯一些。按照這樣的要求進行揉腹,如果每天晚上睡前揉1個多小時,3個多月後,就會中氣倍增,自覺氣力足,有精神,說話聲音洪亮(有膛音),上腹部及腹直肌腱部豐滿,腹中線的凹部位消失,肌肉上的棱顯不出來了。此為「筋膜騰起」的表現。此法除適合中氣不足者及腸胃病患者鍛煉外,也是練武功者內壯自己的基本功。「神經體操」讓頭腦更清醒 有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會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揉腹。平時中午或晚上進食過量,我們就會感到大腦昏昏沉沉,這是腸胃的不適影響了中樞神經。筆者 因飲食過量也會出現不願做事、不願工作的現象,此時躺在床上揉一揉腹,一會兒就會感覺腸胃舒服,頭腦清醒。我國有的醫院還進行了揉腹輔助治療中風後遺症的試驗,結果發現,比單純進行藥物治療的對照組效果好。這就是說,揉腹不僅僅是簡單的形體運動,也是一種有著獨特作用的「神經體操」,能有效地解除人體的緊張及疲勞,使大腦自然而然地進入一種「神清氣爽」「精神寧靜」的狀態。這種狀態就是拳經所描述的:「腹內松凈氣騰然」、「返先天」;用現代醫學的觀點來表達,就是大腦的中樞神經得到營養。實踐證明,腹部這個大腦和頭部這個大腦有一種相互作用的關係。 一個簡簡單單的揉腹,竟能讓「第一大腦」和「第二大腦」都受益。那麼,讓我們立即投入揉腹的行列吧!
推薦閱讀:

《思考,快與慢》了解人類大腦是如何做出事情判斷的
皮克斯的宇宙級大腦洞
丹田呼吸法:讓你大腦快速進入α波狀態
測一測你大腦疲勞了嗎?醒活大腦只需一茶一招兩動作

TAG:大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