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性的情感世界與性------李銀河
中國女性的情感世界與性
主講人:李銀河 時間:24日下午2時整
主持人:尊敬的
<廣告> |
給大家做講座,講座的題目是中國女性的情感世界與性。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
李銀河: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能把我的研究領域的一些心得體會跟大家交流。今天我先講一個半小時,然後留半個小時跟大家討論和提問。我的研究領域是社會學和性社會學,我這項研究是涉及了女性感情與性生活的各個基本事實,其中包括月經初潮,初戀,異性感情,初吻,婚前性行為,性技巧,性快感,性交反感,女性性慾,手淫,避孕和人工流產,生育,家庭暴力,強姦想像,婚外戀,離婚,同居,同性戀,色彩材料,性侵犯,感情與性的關係,感情與婚姻的關係,性與婚姻的關係,性觀念與女性地位問題。我今天要在這兒給大家講的就是這項研究的一些結論性的東西。
第一個問題我先講一下月經初潮。好多人問我這麼隱私的東西你是怎麼調查出來的,我覺得我在所有的調查對象談的時候,我第一個談的就是月經初潮,月經初潮是每個女孩都會碰到的,而且這個東西是非常自然的,它不會使得調查對象特別害怕,或者是特別緊張。所以這個也是後來調查以後成功,就是她們能夠把她們的很多隱私講給我聽的一個策略。月經初潮是女性人生的一個重大的事件,是促使女性意識到自己和男性具有性別差異的一個重要的關頭,從我訪問到的女性的感覺和經歷來看,儘管許多人能夠從開始或者隨著年齡的增長看作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的確有不少人在月經初潮的時候由於無知而產生恐懼感,或者對這一生理現象產生厭惡的感覺,這一現象不僅是許多欠發達國家有這樣的看法和習慣,就連文明程度很高的歐洲在中世紀的時候也是這樣。信仰伊斯蘭教,摩西教的女人,經期都認為自己的身子是不幹凈的,因此必須藏起來一段時間。在位於南美洲北部,女當月經來的時候自己就要跑到山裡去與人隔絕,如果這個時候有人走近她,她必須喊,我不幹凈。那麼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比如說羅馬歷史學家,是這樣來描述接觸經血的後果的,嫁接的植物會死去,鋼刀的銳會盾,即便是鋼鐵也會立即生鏽,狗只要嘗到經血就會立即變瘋。大家都知道這完全是胡說,可是那個時候一個歷史學家會這樣認為。
人們雖然不再相信這些假說,但是對於月經的恐懼感,人們仍然有自己的看法,對於西方的一個人說,在12歲那年,我第一次戴上了胸罩,來了月經。奇怪的是對於這種情況我雖然已經有預感,但是仍然我心情激動不己,不過最令我激動的是對男孩子的吸引力讓我陷入了自我陶醉和快樂。
我想現在咱們中國很多我訪問到的女性他們可能不是這麼厭惡和恐懼,但是好象遠遠沒有達到像這個女孩一樣為自己的成熟感到快樂。那麼對於月經這個無害的生理現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恐懼和厭惡,原因首先是來自於無知。在現代社會當中,仍然對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抱有恐懼感和厭惡感這隻能被人認為是愚昧的。另外對於月經來潮的負面感反應於婦女地位的低下。對於月經初潮的恐懼感和厭惡感反應出一種禁慾的傾向,對它的厭惡表明在一種希望停留在女孩階段,不願意成為女人的心理。這種社會氛圍就是禁欲主義文化中所特有的。
現在像我這種年齡的中國女性,在青春期前後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對性徵發育的恐懼和反感,這種感覺以文化革命為巔峰期,從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這三個時代的禁慾風不無關係,對於過去幾千年儒教文化和過去幾千年的禁慾的氛圍還是不可低估的,那麼禁慾可以追溯到希臘人哲洛,他創建了禁欲主義的教派,他們認為目前通過壓抑個人得情緒,用忍耐所獲得的貞節是完美的癥結。女人的全身和男人的腰部以下都是魔鬼的傑作。婚姻是生命的玷污和腐蝕。性交是令人污穢和墮落的。是一種玷污是可恥的。
在拉丁民族的歐洲,性自由並沒有像英國那樣的遭到無情的排斥和扼殺。英國人之所以在一切人當中首先激起了精神學家的好奇心,現在人們一提到性慾,就會提到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女王當任的這個時代是最最正經的。那麼禁欲主義的後果就是造成了一大批性慾冷淡的女人,和一大批道貌岸然的男人。
第一個陣營是貞節的而非性的,第二個陣營是有性不高尚的。在那個時代,對女性的生理特徵有很多語言的禁忌。當時英國的人這樣記載,說在當時就連某些人家會把鋼琴的腿用粗布遮起來,怕引起不好的聯想,吃雞的時候不能說腿和胸,只能說黑肉和白肉,懷孕要說是處於一種有趣的狀態。現在你們也可以聽到他們英語裡邊有這個說法,說這個人處於一種有趣的狀態。女病人在醫生的診室裡邊不能脫衣服就診,只能在一個假的模型上指出他們的疼痛的部位。
要讓上帝為艾滋病負責,我想上帝是不會樂意付這個責任的。人幾乎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能夠做自殺性選擇的動物。有的人願意得梅毒,有的人願意有很多的性伴侶,有的人願意自殺,尤其去說某種疾病是對某種人的懲罰,不如讓那些想治病的人治病。弗洛伊德曾經講過,一個人如果對他的愛與對象棄而不舍,思考能力之所以會不發達,一方面與性好奇的意志有關,一方面又與在宗教上面的不能打破信仰而日趨嚴重。
在古埃及性被看成是快樂之源,社會上的性禁忌是很少的,古代中亞文明也都很能欣賞人的性活動,在東方的日本和中國有大量坦率描繪性活動的書籍和繪畫。這點我們中國有大兩的春宮的畫,這些在世界上都是非常有名的。據說南方有些地方的風俗就是,父母會讓她去學習。在西方人看上去是一些正常而幸福的人。比如說古中國,古日本都有一種性的藝術,說西方只有性的科學。那麼這種情況在現代看來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變化的反向是相反的,西方向性解放方面的轉變,中國是向性禁慾的反應轉變。當然中國的禁欲主義並沒有宗教色彩,而是一種世俗的禁欲主義。性的意向有一段時間,從文學,影視,戲劇,歌曲,美術,甚至是詩歌當中被掃蕩一空,那麼作為這個時期,文化革命時期達到了巔峰期。最主要的就是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這個時期社會氛圍的一個典型的事例,我們可以看樣板戲,就連認為是一家人的三代人當中,都只有革命關係,這種氛圍反應在當時的各個方面,有一位西方觀察家在1974年訪問到中國,到中國訪問的時候他有這樣一個印象,他說中國與性別有關的穿著打扮的特點就是故意不渲染男女之間的區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的性別是一個拘禁的問題,但不包括給官方的雅文化部分。他這個指的是同性戀。在清朝有一個規定,就是高官是不需嫖妓的,所以很多高官就是傾向於相公。
對於我們這些在50、60、70年代渡過青春期的女性,她們在中國歷史上是最獨特的,她既不同於解放前女性的經歷,也不同於文革以後進入青春期的一代人,這個時候的婦女她生長的環境是傳統的環境,你們現在是近似於現代社會的文化氣氛,尤其是城市女性的生活環境更是這樣。因此對於我們這3個10年的人的經歷,對於理解和研究這30年的社會氛圍是非常有啟發性的。這個時代是于禁欲主義為主要特徵的,它的根源應該追溯到20世紀中國式的和平意識形態。
我現在講第三個問題,就是愛情。有些人曾經對中國人心目當中的緣分的觀念做過專門的研究,根據我的觀察,老派的中國人對愛的觀念是感到相當陌生的,覺得它好象是外國味的東西,而緣分這是一個中國味十足的觀念,兩個人在外人看來很般配,可是怎麼也搞不到一起,人們就會說他們兩個人無緣,那麼兩個人違反了世俗的規範走到一起,用西方人的觀念來看就是典型的浪漫愛情,可是中國人來看就是有緣。有一句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有很多西方人看,他們覺得在中國的婚姻裡邊愛從來沒有任何的地位,我有一個調查,一個大家族,他們是北京的一個大家庭,他們在解放前結婚,大概是3、40年代,這夫婦倆在結婚前是不見面的,所以這樣難怪人家要說我們根本就不懂得愛,或者是愛在中國的婚姻裡邊沒什麼地位。
當然這個不能否認,人所擁有的愛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人不能忍受跟沒有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有的人在這方面的感受去遲鈍得多。蘇格拉底曾經提出什麼是愛,它是一個偉大的精靈,它是神靈與傳說之間的一個中介。本來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我們都是一個俗人,可是一旦當你愛上了,當愛發生的時候,就好象變成了神一樣。
由於研究過同性戀,我開始對這樣一個問題不能釋懷,就是一對一的異性的感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他們的愛究竟憑的是什麼樣的心理機制。為什麼不是一男兩女,兩女一男,甚至是同性的相愛呢?要想回答這類的問題,絕不是僅靠社會研究可以辦到的。為什麼只有同性戀是值得研究的,異性戀就不值得研究了嗎?異性戀絕不是說天生如此這樣一句話就可以概括的。我可以想到的,表現在我們社會當中的異性感情,至少有這樣一些原因,一個是異性的相互吸引,影視文化作品中所充斥的浪漫愛情故事的影響等等,從調查的結果看,在感情方面,人們不僅有異性戀傾向和同性戀傾向之分,得到了愛的固然是感到很幸福,得不到愛的女人有的還在苦苦的尋覓,也許很多人可以滿足於結伴過日子,也許心理學最終的結果表明,無論如何愛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在我看來,它無論發生在同性異性,兩個人還是多人,都是美好的,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值得尊重的。雖然當時有的時候不得不為了其他的價值犧牲愛,就像郎橋遺夢裡面的女主人公一樣,發生了就是發生了。
第四個問題,婚前性行為,我在80年代末的時候,在一個調查當中發現,有過婚前性行為的人佔15%,允許婚前性行為的大約佔30%。這種情況已經有相當大的改變了。那麼婚前性行為違反是一個反應社會性觀念變遷的一個主要的特徵。在美國婚前性行為的發生率在本世紀有特別大的特點,幾十年以前這個比例是很低的,而且婚前性行為往往會導致婚姻,那麼金西調查發現,他在1948年出版了一個人類男性性行為這樣一本書,他做了一個非常大的調查,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這個調查最後是使得整個改變了美國的風氣,使得美國風氣大開,原來大家以為美國人就是一直很開放,其實不是的,如果你們看過洛桑的紅字,那個紅字就是因為她通姦,然後她又不願意說出孩子的父親是誰,然後就在她的衣服上蓋了一個A字。那麼金西調查發現,那個時候他已經在4、50年代了,就是在婚前90%的男性曾經與女友性交過,已婚婦女當中有10%有過婚前性行為。女性就是教育程度越高的,婚前性行為越多,男性是教育程度越低的婚前性行為越多。另外這點和女性的婚齡有關,由於文化程度教低的女性結婚越早,所以初中文化的女性有過婚前性交的只有30%,高中文化的佔47%,研究生生活的佔70%以上。在金西調查以後,15歲的青少年佔11%,到20歲以後男女兩性都有70%的人有過婚前性行為。那麼法國1972年的調查也是,到29歲,有75%男性和女性有過婚前性行為。在瑞典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99%的女性和男性一樣,在建立永久的結合之前已經有過性經驗。所以在國外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情況,因為婚前性行為是這樣的普遍,如果你發現結婚的妻子是一個處女的話,就會懷疑她會不會有毛病。
那麼生活在中國的人也都能感覺到,近十幾年來婚前性行為的寬泛了許多。在80年代末北京的抽樣調查是15%。那麼現在國家計生委調查的結果是60-70%的婦女在婚前就有過性行為,上海是49%,廣州是86%。這種情況在50年代,60年代,尤其是文化革命的時期是不能想像的。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的女性對這種行為有負罪感或者堅決不肯越軌。人們按照自己認為可以的方式來做事,如果某人認為不可一做這件事,那也是她把傳統文化和她生長的環境的行為規範內化的結果。這種約束比較多的來自內心的約束,比較少的來自外面的約束。那麼在幾十年前還會有這樣的情況,我們看到一個著名的小說,妻子在結婚的那天晚上被丈夫發現不是處女之後就被趕了出去。如果現在再這樣講的,那麼60-70%的婚姻都要結果了。
第五個問題我講一下女性的性快感。性快感在不少西方社會當中都被當做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人們在書籍,報刊,廣播電視當中不厭其煩的討論這個話題,女人如果在性活動當中達不到快感,還要去找心理醫生看病。那麼中國的情況遠非如此,傳媒並沒有太關注這件事,而從我的調查來看,我們社會當中的人對於這件事看法還是比較平常,有的女性對自己從來沒有給性快感這件事也是處之泰然,甚至覺得性快感很不重要這樣的看法。人類和其他動物相比,在性方面有兩個獨特之處,一個就是人類可以在一年當中的任何時間性交,動物是有發情期的,第二個不同之處,就是人類女性可以有性高潮,而其他種類的雌性東西沒有性高潮,或者非常少見。
對於這一點,人類女性性慾高潮的發展,是由於人類的嬰兒生來就特別不能自立,需要父母的照顧,女性性慾高潮,以及女性在生理周期的任何階段(?),在早年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他提出了一個觀念,就是把女性的性快感,劃分為陰道快感和陰蒂快感,女性從前青春期到青春期的一個主要的課程,就是學習從陰蒂高潮到陰道高潮。陰蒂高潮只能通過主動,這是作為一個女性化的女人應當做出的轉變,那麼對於這個理論第一次否定是由約翰遜和馬斯特斯,這兩位是美國非常著名的性學家,他們是通過儀器來測量的,這個儀器發現,手淫和性交得到的性高潮是同一種反應過程,這個一旦公布,幾乎沒有人相信兩種高潮的區分這種理論了。他們當時用了一個玻璃的管子,然後在女性的陰道里有一個小攝像機拍攝,所以它會非常的說服力,就是說明兩種高潮都是同樣一種東西。但是在1981年又有了一個新的否定,就是G點,有一個醫學家,他發現了陰道前壁存在一個性高的無感區,這個區就叫G點。這G點的發現重新肯定是兩種高潮的劃分,他說明女性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性快感。但是值得注意的有一點,有些學者提出僅僅不到10%的女性存在G點。這點到現在沒有證實。在西方許多世紀以來,人們都把性快感看成是不道德的,墮落的,邪惡的,或者是不正常的體驗。中世紀的教會主宰的時候強調,男子射精的時間要越短越好,防止女性得到性高潮。中國古代的有關的古籍上是這樣主張的,對於男人來說,理想的狀況是盡量延長性交時間,男人在性交過程中所吸收的陰的本質多少,是性交時間長短而定,男人還必須成功的激起女方的性高潮,使她發揮出最高限度的性能力。在西方的觀念當中,認為女方的性高潮,對於女性和男方都有同樣重要的意義。直到金西的調查出現之後,才徹底的改變了人們的態度,人們才接受了性高潮是人類生理機能的觀念,在14%的女性在青春期來臨之前達到了性高潮,其中86%是通過自我刺激,7%通過和其他女孩的性接觸,2%通過親密愛撫,1%通過和男孩的性交,還有2%是通過與狗或貓的肉體接觸首次達到性高潮的,約有2%是通過其他方式。在我的調查當中也發現,有一位女士跟我講,像我們這個歲數的人,當初中學有一種體育課,有一個項目就是有一個鐵架子上面有一個繩子,然後要爬繩子,她說她是第一次在爬那個繩子的時候發現了性高潮。
另外已婚婦女只在部分的性活動當中達到了性高潮,統計約有10%的女人在任何時候從來沒有過性高潮。這是美國的統計。英國也是,10%的女人終身沒有過性高潮,在我看到最近的一個調查報告是中國的女性有26%從來沒有過性高潮,這個數字實在是太高了。但是還有一個更高的,就是在前蘇聯,由於人們在性交的時候偏愛某一種方式,所以有45%的婦女從來沒有達到過性高潮,要這麼看我的中國還是局中。而且發現有80%的中國的女性不知道陰蒂在哪兒?這個也是很驚人的數字。不幸的是後來人們又走向了另外一個觀念,就是必須使自身和對方都達到快感,男人以為他們每逢與女人性交都要達到性高潮,所以有一位學者提出了一個高潮強迫症的概念,就是人們對性高潮近似於強迫症的追求,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大家都知道如果注意看的話,佛科專門舉了一個圓形監獄的例子,就是看守站在圓形監獄的中間,他可以看到所有犯人的一舉一動,但是那些犯人看不到他。他用這個來注視這個概念,就是社會規範會盯著你,不需你犯規,如果我們從性快感這方面來看凝視的壓力,中國社會這個凝視的目光還沒有轉到這方面,但是這絕不是說中國凝視的這個範圍就窄一些,只是說它的凝視關注在其他方面,比如說變態的性活動等等。在咱們中國現在同性戀話題還不能在傳媒裡邊特別公開的講,這個東西也是一個公開的凝視嗎?我記得我和一個男同性戀和一個女同性戀我們一塊在湖南做了一個節目叫走近同性戀,但是後來沒有播出來,就是不讓播這個東西。那麼弗洛伊德也注意到在對待性高潮上有不同的組合,中國的婦女只要是他的情人和丈夫跟她有性活動她就滿足了,但是在西方社會當中,男子必須使女子能夠激勵所謂的高潮體驗,才能證明自己是一個男子漢,女人必須使男方經歷高潮,還要證明自己是個女人。近年來隨著過門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西方文化當中對性快感的看法,我想他對中國女性對性敏感的看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第六個問題就講一下感情與性的關係。女性和男性相比似乎是更看重感情的,這只是人們的一般印象,也是我從調查當中得到的印象,我想如果這是事實,肯定和中國社會,以及很多其他社會當中男女道德的雙重標準有關。似乎只有男人才可以有跟感情無關的,甚至是和陌生人的性行為,如果女人做同樣的事就很下賤,這是一種雙重標準。台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性主義者,也是性學家,他提出來一個理論叫做賺賠邏輯,如果男人搞了好多女人他就賺了,如果女人搞了好多男人她就賠了。那麼這種觀念走道極端,就使一些女性可以接受只有感情沒有性的兩相關係,因為這樣她們還是好女人,而另一個極端就是一些女性可以接受只有性,而沒有感情的關係。比如說木子美。
那麼在感情和性的關係這個問題上,就有三種立場,第一種是感情和性共存,第二種是有情無性,第三種是有性無情。哲學大師羅素,他就是主張感情和性共存的。他說愛情使我們整個的生命更新,真如大旱之後的甘霖一樣,愛是自然生活的一部分,沒有愛的性行為可不是的。比較接近有情無性的立場,甚至認為性和情這兩個東西是互相傷害的,男性當中聖母娼妓綜合症,就是把自己的妻子作為聖母一樣,神聖不可侵犯,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很多男人就是這樣做的,他們很少和妻子做愛,因為妻子也不喜歡,而且他覺得是對妻子的玷污,他就跑去跟妓女做。而聖仆綜合症,也是這樣的,就是只能和壞男人做。那麼在古希臘有一個人講過,我們擁有妓女為我們提供快樂,我們的妻子能夠為我們生育合法的子嗣,並且料理家務。
有一位美國的極端分子他講任何一位要求兩性結合的丈夫,除了獲得子嗣目的之外,都是在使其妻子變成娼妓。蘇格拉底也曾經公開的譴責肉體之愛。所以咱們說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就是只有精神之愛而沒有肉體的愛。他們對理性的評價是非常的高的,日本有一位影響很大的積極反對肉體之外的思想家說,我堅信性交在任何的情況之下都是絕對的惡。即使是有愛也不應該性交,也許也人說人類就會滅亡,然而即使人類滅亡,惡就是惡。
有的人並不認為性就是惡,是與愛相對立的,但是仍然認為性和愛處於一種此長彼消的關係當中。跟有情無性的主張相反,一些人類學家記錄了一些原始部落文化當中有性無情的性觀念,他們認為性活動實際上跟感情不相干,它是一種快樂和娛樂的經歷,而且就像食物和水一樣必不可少,誰給你的無所謂,只要你得到就行了。除了少數的例外,無論古今中外,有性無情的立場總是得到負面的評價,只有像佛科這樣不可以用常規衡量的人,就是這種有性無情這樣的性才能夠堂而皇之,登堂入室,在佛科的語言裡面,曾經讚揚過和陌生人的性交。他說你再被囚禁在自己的過去,自己的身份裡邊。
當然這個觀點即使在西方社會也是驚世駭俗,但是我們大家也知道佛科本來就不是俗人。有人有這樣一種說法,一個19世紀的工會活動家的口袋裡邊一定會放一本馬克斯的共產黨宣言,而在20世紀60年代的一個學生領袖裡邊會發現一本性愛文明,而在20世紀70年代就會發現一本浮科的性愛歷史。所以他是與馬克斯齊名的。我有一本書叫《浮科與性》。他是一個同性戀者。
第七個問題我們講一下女性的性權利。在維多利亞的時代,社會要求女性不應當對性感興趣,女人只是被動的做出犧牲,如果女人對性感興趣,那麼就是令人厭惡的。他們關於男人是活躍的,賦予攻擊性的,而女人是被動的這個觀點,這個觀點一直沒有受到過任何的挑戰,直到社會調查還在不斷的重複和肯定這個觀點的時候,在我們的社會當中成年人異性性活動的主要決定還是男性在這個程度當中的活躍程度,比如說美國的調查,有一半的夫妻仍然是丈夫佔主動,只有一半是女性佔主動,那麼女性的慾望到哪裡去了呢?從我這次調查當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的性關係是男主動,女被動的,還有人認為性關係應該是女人為男人提供服務。有人講我跟丈夫感情不錯,我對他不錯,所以我就容忍這件事,要不然的話,她是絕對不願意做的。
從僅僅為男人服務到自己也享受性的快樂,女人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觀念的轉變,又是充分了猶豫和痛苦的。猶豫是懷疑自己主動享受性活動是不是壞女人的情景,懷疑自己有沒有要求男人為自己服務的權利,懷疑女人究竟有沒有享受性快樂的權利等等。說性就是女人為男人服務,這顯然是一種缺少女權意識的說法,在一些沒有現代觀念的女人和男人那裡,這種觀念還是很深厚的,這是很可悲的。持有這種觀念的人在我看來應當受點啟蒙教育,60年代以來,性的問題逐漸成為一個政治問題,成為一個公眾和學術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題目,在性的問題上,西方女權主義的關注點在於性和兩性平等的關係。他們分成了兩派,一派是激進派,就是性要求的是雙方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最重要是要掃除男權制這種機制,其中包括淫穢色情品,賣淫,強制性的異性戀,同時要反對男權主義的性實踐,比如說陽剛陰肉的角色的劃分。自由派的觀點和激進派有點針鋒相對,他們認為性自由要求的是,他們鼓勵超越社會所認可的性行為規範,絕對反對把性行為劃分為正確和不正確的兩類,反對限制在政治上正確的界限之內。
像這一派的女性主義,她們藉助於弗洛伊德和馬斯特斯的理論,指出男性女性的性的基本不同點,在於女性受壓抑,因此釋放女性的性能量比男性更重要,自由派更看重釋放女性的能性兩,而激進派是在於壓抑男性的性能量。那麼兩派在對待性的看法上,實際上在我看來是贊成性和反對性的這樣兩種概念。贊成性的概論是對性持肯定態度的,包括淫穢色情品,以及女同性戀,這種關係全都是持容忍和接受的態度,那麼反性這一派,是要反對淫穢色情品的製作和設計。前者是支持中性的立法程序,後者是反對中性的立法程序,比如說非常有名的西方女性主義者,她們到處去遊說,說淫穢品這個東西是對婦女的侵害,弄得幾個城市去立法了,最後她們按照地方通過的法律,把淫穢品書商告了,地方法院判這個淫穢品書商有罪,但是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的時候被推翻了,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來的言論是,美國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他們認為淫穢品是屬於言論,不屬於行動。那麼自由派還持有一種享用性快樂的理論,他主張女性主義應當把性快樂作為一種權利,因為如果總是把性作為一種控制手段來討論,會令人感到性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在西方的觀念當中,女性的肉體既是低賤的,也是神聖的。她們不喜歡自己的乳房,她們不喜歡自己的臀部。那麼女人因此認為性是危險的,神秘的,不可言談的東西,成年婦女免不了性的衝動,卻又因此隱瞞它。所以導致很多婦女對性產生了恐懼,關於享用性快樂的立場可以追訴大婦女解放運動的第一次浪潮,我想你們中華女子學校應該是對婦女兩次婦女運動的高潮都是很清楚吧,第一次是在19世紀末,第二次婦女運動高潮1970年代。第一次運動高潮的時候有一個代表人物叫高得門,他是以性自由表達作為中心議題的,他認為性解放不僅是個人的實踐,他堅決反對貞節觀念,他對性問題的看法雖然影響並不太大,但卻比較早的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另外有一位女性主義者,曾經公開的主張婦女的性獨體和性自由,他說我是一個主張性愛自由的人我有著不可轉讓的,憲法賦予的權利,我想要愛哪個人就愛哪個人,只要我願意就可以每天換一個情人。
在60年代第二次浪潮當中,自由派的主張更加的明確,但是在艾滋病出現之後,自由派的觀點受到了挫折,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有節制的性倫理,人們把性當做很恐怖的事情。性的文化價值和性行為方式都有了改變,一反過去盛行一時的樂觀的性解放和快感政治學。在性病傳播的時代,人們驚恐之於做出的反應就是安全的性行為對於身體的監控和管理,所謂持續監視的美學的做法,就是因為性現在和死亡,和疾病連在一起了。但是對於這種回潮,有的女性主義者也是抨擊了這種道德主義回潮。整個從80年代開始有一個回潮,法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女性主義者說我不贊成這種觀念,因為這等於說性是疾病和死亡的代名詞,我們應該感激艾滋病,因為它會從誘惑當中指導我們的路。在浮科之前,法國的一個代表人物是這樣主張的,就是對於社會的壓抑結構,應當對所有企圖妨礙生命源流的戰鬥,自由的性是保護自我的最有效的,同時也是最無害的手段之一,在高度組織化,高度計劃化,高度機械化的,高度集體化的社會裡邊,各自與各自的方式進行愛的自由,是留給我們自己的權利。對這些人來說,社會革命和性革命是同樣的東西,不存在性的自由這個問題,存在的是全面自由的問題,他們認為對性自由和對人們基本自由的權利的限制是一樣的。
最後作為結論,我來講一下男女平等這個問題。人們在性別問題上的觀點是千差萬別的,我概括起來可以說有四種立場,第一種就是男尊女卑,這個就是典型的男權社會和男權文化的看法,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傳統時代最為盛行的觀點,中國有三從四德,三從就是結婚之前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還要從子。西方婦女為了得到選舉權也經過非常艱苦的鬥爭,在很長的時期這種觀點被視為天經地義,有意無意的把男女生理結構上的差異當做這種立場的基礎。第二種立場就是男女平等的觀點,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雖然在許多問題上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也都基本屬於男女平等的一類,毛澤東說時代不同了,男女平等了。這些思想都是膾炙人口的,這種觀點強調的是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到,只要給她們機會。有一段時間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能幹的女的都要干,下礦井,我們在農村插隊都有鐵姑娘隊,還有女子帶電作業班等等這樣東西。這些東西後來由於生理的問題慢慢的又被否定了,但是有些東西還是保留了下來,比如說公共汽車司機,國外有一些女性主義到大陸去看,有好多公共汽車司機居然是女的,因為這個在國外大多數是男的,所以她們就覺得特別的驚訝。在中國有這麼多的公共汽車的女司機,這個也是當時否定兩性差異的觀點的結果。進一步的挑戰就是第三種立場,就是激進的女性主義,它既否定男尊女卑,又反對男女平等。它是強調女性優於男性。從精神上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女人愛和平,男人愛戰爭。還有生態女性主義,就是女人天生是特別保護生態的,男人就是在拚命的破壞,拚命的跟大自然對立。那麼肉體的也是女性優越,就是說女性的性能力更強,比如說男性在高潮之後都有一個不應期,女性沒有,女性可以連續的有多次性高潮,這是一個例子,還有適應惡劣生存條件的能力更強,平均壽命更長。女的在世界各國都會比男性長3-8年壽命。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女國家元首,戰爭可能會少一些。第四種立場,就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潮的觀點,就是後現代女性主義這個觀點,後現代女性主義認為西方文化當中自文藝復興啟蒙主義以來,一直就有一種兩分的思想脈絡,其中很主要的一項,兩分的內容就是感情和理性。
覺得感情是女性特徵,理性是男性的特徵。後現代主義是反對這種觀點的,他否定把兩性和他們的特徵做兩分的劃分,不贊成把女性的特徵絕對的歸納為肉體的非理性的,溫柔的,母性的,依賴的,缺少抽象思維能力的,把男性的特徵歸納為精神的,勇猛的,理智性的觀念,這種觀念強調非自然化,認為每個個體都是千差萬別,千姿百態的,他反對西方哲學當中分的兩分的方式,因此他要做的不是這種兩分結構,他是徹底的把這種結構推翻,建造一個多元的,包括一系列的艱澀體系。這種觀點在我看來有很的魅力,它可以為我們理解兩性關係開啟了一個新的天地。如果我們把中國婦女的狀況跟西方婦女加以比較,受禮教束縛的地位,略微強於受西方束縛的婦女的地位。我覺得在她們的社會當中婦女的地位好象還不如中國婦女的地位這麼高。那麼中國婦女的地位跟其他亞洲國家的婦女相比也略微高一些,有些西方學者也有類似的看法,認為中國婦女和日本印度婦女相比有更多自由,地位也略微高一些,在中國人的心目當中,跟傳宗接代相比,性生活微不足道,因此女人常常可以和丈夫平起平坐,並參與他們的事業。英國有一位觀察家認為中國人對生活的基本態度,是現代西方式的,有些西方人都不願意接受的觀點,都能夠被中國人迅速的加以採納。特別是我國50年代鼓勵婦女走家庭參加社會生產活動以來,男女不分已經成為時尚,這是對男尊女卑的觀念的挑戰,它不僅表現為女人要和男人干同樣的事情,而且掩蓋了兩性生理上的差異。
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女性開始重視衣著,化妝,表現女性特徵的意識。一旦蘇醒之後就變得非常的熱。在否定文化大革命當中,有人在我看來是有點矯枉過正,就是由於女性是人類生命直接的創造者和養育者,因而對生命有著本質的熱愛,這種天性使女性具有了獨特的文化意識和文化心態。這也是一種比較極端的看法。
首先像這種本質主義的思想表現在幾個方面,由於女性能生育就本能的熱愛生命,可是男人也為生命貢獻了精子,也是生命的直接創造者,為什麼他們就許多對生命的直接的熱愛呢?假定把生命變成機械的,此類說法跟西方啟蒙以來,把男性跟文化連在一起,把女性跟自然連在一起的想法是一樣的,這種劃分是本質主義。這種本質主義的性別觀念深入到社會當中,有時候與科學知識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說人們會說在分析男女兩性的邏輯思維上,女性重感情,男性重邏輯等等,女性是不是重感情呢?人們認為這是一個事實,我看來這是一種本質主義的觀念,沒有實驗可以表明男女兩性的大腦結構有什麼明顯的區別,女性比男性更重感情也是沒有生理依據的,我們還不如說人類當中有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重感情,但是前者不一定是女人,後者不一定是男人,有些女人是不重感情的,也有一些男人是重感情的。中國的傳統性別觀念和西方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是西方人往往把男女兩性的關係視為鬥爭的關係,而中國往往把男女兩性的關係視為協調的關係。把某些特徵歸為男性氣質,把另一些特徵歸為女性氣質。而且這些氣質都是天生。對於這種文化理念來說是具有顛覆性的,對於深信協調關係的立場來說,這是很難接受的。在兩性平等的過程當中,中國的婦女運動是比較溫和,舒緩,心平氣和一派和諧的氣氛。要讓我們中國人放棄本質主義的觀念,恐怕比西方更加艱難,需要更多的時間。我的報告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我已見過銀河,仍只愛你這顆星
※銀河系
※太陽系圍繞銀河系進行轉動,不同時間看到的夜空是同一片星空嗎?
※龐大星系急速向銀河系奔來,相撞概率極大,未來夜空美得無與倫比
※李銀河:我只想在世上結交一些有趣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