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錢大珍,你認識幾個

橋足半釿布:橋足半釿布:古泉五十珍之首。戰國時期鑄幣。系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幣單位「釿」字而得名。產生於戰國早期,主要流通於魏國地區。基本形製為首部平實、圓肩(或平肩)、圓襠、方足。錢文紀地、紀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當時楚國地區也曾鑄行過錢文分別是「殊布當釿」和「四布當釿」的長足釿布。

三孔布:戰國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為珍貴的品種,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即將現身中國嘉德2010年春季拍賣會的這枚武陽「三孔布」,通長60毫米,腰寬30毫米,重13克,屬於大型布,為老生坑傳世品。其文字清晰,銅質微紅。面、背周沿有邊廓,澆口在首部,合范較為準確,鑄造精美。

博山刀:在清代中期嘉慶年間,博山地區香峪村曾首次出土一批刀幣,其刀幣正面有一「明」字,此「明」字細長,凸出錢面不到0.5毫米,背面的文字多變,一般有三至四字。由於這些文字奇特難釋,故以前就以「博山刀」稱之。博山地區在戰國時期是齊國屬地,這些出土「博山刀」的形狀,與齊國所發行的貨幣「齊刀」形狀有異,而形與燕明刀相似,於是對齊境所出該刀的國屬問題、鑄行時間、地點,錢幣學界曾產生了不同看法;後經有關專家考證,其刀為戰國時代的莒刀,莒為莒縣,位於山東東南部。其背文有莒冶貨、莒冶法化、莒冶齊化、齊化共金、齊化等多種,而齊化、法化等文字與「齊三字刀」相同。

晉陽匕:晉陽匕,又稱圓首刀、直刀、趙刀。是戰國時期的鑄幣。晉陽匕的形態輕薄,錢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王化」、「城」等幾十種。在戰國時期,刀幣在各國比較流行。約在公元前3世紀,趙國晉陽(今山西太原晉源),另說是魏國晉陽(今山西永濟虞鄉),所鑄的「晉化」、「晉陽化」、「晉陽新貨」刀幣。還有一種晉陽半特小直刀,通長僅有9--10厘米,不僅比「大刀」幣的長度短了3厘米多,而且刀身平直,無狐曲,稱為陽小直 。

齊六字刀:齊刀,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返邦長大化」、「齊大化」、「齊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陽之大化」等刀幣的總稱。除此之外,一般將「莒邦」等殘刀亦歸入齊刀範圍

圜錢:圜錢也稱圜金、環錢,是一種中國古代銅幣。主要流通於戰國時的秦國和魏國。圓形,中央有一個圓孔。錢上鑄有文字。一說由紡輪演變而來;一說由璧環演變而來。是方孔錢的前身。圜錢」是中國戰國時期鑄行的一類圓形銅質貨幣,又稱「圜化」,簡稱「環錢」,是我國先秦時期銅鑄幣四大系統之一,也主要是秦國的鑄幣形式。圜錢有兩大類:一是圓形圓孔,比較原始;二是圓形方孔(由圓形圓孔逐漸演變而成)。初期圜錢的穿孔比較狹小,以後逐漸變大。圜錢的正面鑄有銘文,反面則無任何文字。

共屯赤金:共屯赤金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共屯赤金」銅質,直徑43毫米,系戰國中晚期(公元前4-前3世紀)魏國所鑄。主要流通三晉地區,圓孔,面無廓,背平,為早期圓孔圜錢。共屯赤金圜錢存世罕見,是先秦名珍之一,1982年山西省侯馬市戰國墓中曾出土一枚,近年國內無記錄。

壯泉四十:壯泉四十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是西漢末年王莽政權所鑄造的六泉之一。銅質精良,文字精美,懸針篆,篆體泉字中豎斷為兩截,乃王莽泉之特點。

國寶金匱直萬:五千等都是珍品;其中有一款神秘的錢幣,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圓形,書「國寶金匱」四字,下呈長條方形,書「直萬」二字,被古錢幣投資收藏者稱「國寶金匱直萬」,價值無可估量。國寶金匱直萬錢幣鑄造於西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由王莽鑄造;形制特殊,猶如一把打開財富寶藏的金鑰匙!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方孔圓錢形式,直徑為2.6厘米,面文為「國寶金匱」四字,旋讀,懸針篆。下部為正方形,邊長為2.5厘米,內有兩條豎棱,中間直書懸針篆「直萬」二字,頂部有「天府」二字,周身柔潤,背面頂部有「蟾宮」二字,該版目前僅見一枚。

大泉五千:大泉五千,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傳世極少,,至今亦鮮有發現。公元239-246年。三國吳錢,孫權赤烏元年至九年(公元238-246年)所鑄大錢。篆書大泉五千」四字旋讀。

共同推動古玩藝術品行業的發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古玩藏品交流平台》微信(ID:17091295011)打造文化藝術品交流學習高端平台!


推薦閱讀:

古錢幣五十珍之第十八珍——天德重寶背殷
鑒定古錢幣價值的技巧[轉]
部分中國古錢幣簡介
古錢幣的特殊用途
請問這是什麼朝代的古錢?有收藏價值嗎?

TAG:認識 | 古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