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靈魂
最近因為武術的各種賽事而奔走各地的同時,還在緊鑼密鼓的整理央視「百家講壇·傳統武術史」的講稿。越發覺得民族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
我不是傳統武術的創作者,而只是傳統武術的學習者、整編者和傳播者。奔忙於中國典型的市民社會和鄉間民坊百姓拳民中,以武術的演練和切磋來緩解筋骨和情緒。可以說民間傳統武術文化越在坊間越比在大都市發達,而武術、京劇和中醫卻鶴立雞群地超越了民間通俗文化,幸運地做了國粹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和代言者。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外國人來中國以後,一定會看了故宮、衚衕,這也是一個國家形象。但我們保存衚衕,不僅僅是為了外國人看。一個城市有一片歷史遺產,就有了歷史,有了研究價值,有了記憶的價值、審美的價值,有了旅遊價值和觀光的價值。而武術正是烙有華夏民族保家衛國抗禦外寇歷史的文化印痕,成為武術文化構成中的一個重要單元。
中國武術文化中也有很精緻的東西。但是我們在對外宣傳時,曾把這樣花拳繡腿的東西拿出來迎合外國人,以為人家會欣賞,其實不然,外國人更喜歡古典的、鄉間的、根本的武術。我們武術人就更有責任介紹武術中最好的、最優秀的傳統文化,這就需要我們武術人必須具備很好的眼光,挑選出能夠代表武術最本質、最具審美度和文化度的原汁原味的武術拿給外國人看,我在陳家溝就看到了這一幕很是讓我感動。
如何用武術文化的形式說明中國?過去人們一談起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就是「光輝燦爛地大物博的文化」。我不完全同意這種說法,因為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的後代不像日本、法國那樣對自己的文化頂禮膜拜,如果我們的後代不繼承自己的文化,那我們的文化就會變成「死」的,變成「過去的』文化」。
我們加入了世貿組織,申奧成功,世博會圓滿,體育的發達等等都快速融入了世界。人們心理上自然而產發一種想抓住自己的「文化重心」的慾望。張藝謀在80年代初期拍攝《紅高粱》,表現了中國的陽剛之氣,可緊接下來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等都揭露了社會的陰暗面。為什麼?因為中國的強大,要求我們要標示自己的身份。這種標示不能拿精英文化,拿李白的詩不行,齊白石的畫不行,只能選擇民間文化。於是,大家又找著了兩樣東西:一是唐裝,一是「中國結」。這反而讓城市少了些記憶,沒了剛毅。
我去過法國,法國的墓群和古建築保留得無可挑剔。為什麼法國對文化建築保護得好?因為他們有一大批知識分子,眾所周知,知識分子有其前瞻性,這一群體所具有的歷史眼光不僅要站在現在看過去,還要站在過去看現在,這些都是需要良心和勇氣。
所以民族文化的靈魂瑰寶,不僅要寫文章呼籲,而要用具體的行動去做表率。無論是武術,還是京劇,都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它需要喚醒公民意識,首先要有人覺醒,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公眾和拳民。
作為武術大宗師韓其昌的後人,無論如何都請拳民記住我是一名武術家,我會不斷努力!
推薦閱讀:
※通靈日記--看見真相的男孩(摘錄11/30 12/11 12/14)
※十神斷靈魂
※別走得太快,請等一等你的靈魂
※讓靈魂遊離在孤寂的夜色
※她們從不讓皇冠壓住靈魂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