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茶史佳話

  茶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客來敬茶,品茗談心,這是我國人民熱情待客的傳統禮節。當你沏上一壺濃郁清香的名茶,與朋友們相聚「話茶吟詩,敘事談經」,你可知道,茶葉引出的歷史很長很長。  源遠流長的茶葉史  中國是茶的故鄉,有悠久的茶史。國內飲用茶的歷史源遠流長。《神農本草》中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中國何時開始飲茶,其說不一。但是,到了西漢中葉(紀元一世紀前)茶在四川已經成為通常的商品。魏晉時代,已普遍風行長江流域一帶;黃河以北,則在唐代才開始。八世紀初,蒙古、西藏、青海等地已經盛行茶馬貿易了。中國的飲茶習慣在唐代傳到了日本。公元1610年荷蘭人首先從我國運茶到歐洲,引起人們的重視,被人們認為是「靈草」,「能治百病之葯」。從此,外國商人相繼把茶葉遠銷各國,經過三百多年,茶葉香飄世界,風行全球。現在世界上的「茶」的名稱,都是從我國人們稱呼的「茶」或「茶葉」的音譯過去的。  我國第一部茶書  公元780年我國出現了第一部茶書,這就是唐代文學家兼茶葉專家陸羽,應茶商的邀請所著的《茶經》一書。當時茶的應用漸已普遍。此書除敘述一般的情形外,還詳細敘述茶的品質和效用,對選擇茶水和煮茶的沸度也頗為重視。  《茶經》內分三卷十節。第一節,論述茶樹的起源;第二節,採茶、制茶的工具;第三節,茶葉的處理;第四節,介紹二十四種茶具;第五節,介紹煮茶的方法;其餘各節分述飲茶的方法,以及茶的歷史、產地等問題,還述及茶葉對於中國制陶術的影響。  夏夜繁星般的名茶品種  我國茶葉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名地名山大川正是產茶勝地,「山高出好茶,雲霧飄茶香」,那峰峰迭落,雲霧纏鎖的山區地帶,正是產茶的好地方;而在那碧波萬頃的洞庭湖邊,西子湖上,也散發著茶葉的芬芳。在各地的茶葉店裡,陳列著名目繁多的茶葉品種,如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廬山雲霧茶、福建武夷茶、祁門紅茶、江西婺綠香茶,還有湖南的君山銀針、南嶽雲霧,沅陵碣灘、高橋銀針、古丈毛尖、安化松針、郴縣米茶等等,簡直是群芳爭艷,讓人目不暇接。  中國名茶都有悠久的歷史,馳名中外,並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大特點而名列前茅的龍井茶,在唐代就有記載。此茶產在杭州西湖峰巒環峙的叢林里,從內有有一龍井寺,宋代淳祐六年重建,在龍井寺內有一泓清水,叫龍井泉,這裡遍山都是茶園,所以茶葉也被稱為龍井。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飲龍井後,讚不絕口,譽為佳品。  

  西湖龍井  福建的武夷茶遠在唐朝初期就有栽植。宋朝和元朝時,被列為「貢茶」。元朝在武夷山一帶設置了「焙局」和「御茶園」。清朝康熙年間,武夷茶開始出口到歐洲一些國家。  

  君山銀針  洞庭湖中的「君山銀針」茶,據說唐代開始生產,清朝被列為貢茶,解放後被列為十大名茶之一,在1956年的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被譽為「金鑲玉」。開水沖泡後,茶水橙黃透明,針芽能在杯中几上幾下,最後簇立杯底,茶味甘醇,清香可口。後來,湖南人民在總結「君山銀針」的採制經驗的基礎上,又創造出一種新名茶——「高橋銀峰」。1962年郭沫若視察湖南,品賞了銀峰茶,極為讚賞,即興吟詩:「芙蓉國里產新茶,九嶷香風阜萬家。肯讓湖州誇紫筍,願同雙井斗紅紗。腦如冰雪心如火,舌不餖飣眼不花。協力免教天下醉,三閭無用獨醒嗟!」  在我國茶葉史上,曾流傳著許多民間傳說。如碧螺春茶,據《太湖備考》記載:東山碧螺峰石壁,有野茶數枝,山人朱正元加以採制,其香異常,便把這茶叫「嚇煞人香」,商代王英奎的《柳南隨筆》中說,公元1675年,康熙帝在江南一帶迅游,到了太湖,巡撫宋犖以這裡的茶進呈,康熙皇帝以其名不雅,改名為「碧螺春」。碧螺春遠銷歐美、日本、港澳等地。一位西歐詩人寫道:「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中國江南明媚的春色」。  第一名飲茶的英國皇后和第一首英文茶詩  英國婦女開始飲茶要比茶葉輸入英國晚些。1662年,嗜好飲茶的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嫁給英皇查理二世以後,飲茶之風逐漸推行於英國的婦女世界。凱瑟琳成了英國第一位「飲茶皇后」,她使茶成為朝廷風行的飲品,以代酒、葡萄酒及燒酒。這樣一來,倒給人們帶來了好處,因為當時英國的婦女和男子因有飲酒的習慣,常使其頭腦發熱日夜昏迷不清,而茶卻能提神醒酒。第二年,在皇后出嫁一周年時,英國詩人E·沃勒作詩一首奉獻給查理二世的飲茶皇后,這是一首英文茶詩,有人把這首詩譯成:  花神寵秋色,嫦娥矜月桂;  月桂與秋色,美難與茶比;  一為後中英,一為群芳最;  物阜稱東士,攜來威勇士;  助我清明思,諶然祛煩累;  欣逢後誕辰,祝壽介以此。  早期的飲茶習俗  茶的應用,宋代以前,一半用於款待賓客,一半作為藥用。中國飲茶至宋代已普遍於全國。  飲茶方法古今有異。唐宋的茶往往製成團餅,飲時碾碎,煮須百沸。煮茶時還加鹽、姜,有時亦加蔥、棗、橘皮、薄荷、酥椒等物。如唐德宗煮茶好加酥椒。宋蘇東坡詩中有:「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姜鹽煎」。到了明代,煮茶只須沸水後下茶葉,稍沸即可,飲茶取香取淡,並逐漸廢去茶中的調味料,這種飲茶法與現在飲茶法無大差異。古代中國人飲茶,不用牛奶或糖,唯一例外的是在1655年順治皇帝招待數名荷蘭使者的宴會上,曾用熱牛奶放在茶中。在早期的旅行記中,曾有一段記述早期西藏飲茶的趣事:一位富人舉行一茶會,款待全體喇嘛四千人,一行一行喇嘛端然靜坐,童僕自廚房運出大壺,以其中的茶分給眾僧,此時主人則俯伏於地,置之茶壺已空及祝頌之歌唱畢為止。  茶葉傳入英國時,由於茶價高昂,只有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如宮廷顯貴等才有資格飲用。當時有一詩詠一貴婦於喬治一世加冕禮後離城赴鄉云:「讀書飲茶各有時,細斟獨啜且沉思。」後來茶葉傳入英國各地。當第一磅茶葉傳入某地,有人贈此茶與某一集團,而不指示如何用法,於是這些人把茶葉全部放入鍋內烹煮,然後環座而食茶葉,佐以奶油及鹽,苦澀的茶葉因為是一種與眾不同的食物,竟博得一些人的快意。早期英國人習慣用茶完畢,即將茶匙衡於自己茶杯之頂,不然則以茶匙輕叩自己的茶杯,或是將茶杯倒轉以示啜茶已足。  茶葉傳入荷蘭,迷住了眾多荷蘭婦女,她們在啤酒店裡組成飲茶俱樂部,飲茶的狂熱成為作家們嘲諷的資料。飲茶時均不用杯而用碟,飲時要咂吸作響,以表示讚賞女主人的「美茶」,談話內容則限於茶及茶同進的糖果餅乾。茶會上,客人必狂飲一二十杯,或四五杯後,又飲白蘭地酒吃葡萄乾和糖果,同時還備有煙管給客人吸用。茶會的狂潮,使無數婦女棄紡車而出遊,於是,曾引起社會上的一場爭論,也曾作為敗家之物而被攻擊哩!  外國名人飲茶軼事  外國的許多名人均是茶葉的愛好者和品嘗家。美國開國元勛華盛頓在其故鄉時,按照英國的風俗用早餐,有茶和印度餅,佐以奶油,有時亦以蜜佐食,因他對蜜有特別的嗜好。晚餐時有茶及烘麵包,並飲酒。美國第二十六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以茶為其早餐的飲料。他在旅行中喜歡以白蘭地酒混入茶中。在1912年他的一封信中寫道:「根據我的經驗,我相信茶勝於白蘭地酒,最近在非洲的六個月中,即使在病中也未曾飲白蘭地酒,皆以茶代之」。  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存有少量的茶葉,其質之優,價值之昂貴令人難以置信。但他從不拿出來給客人享用,即使知己友人亦很少能嘗到。據說此茶葉是中國民間給中國皇帝的貢品,中國朝廷贈與俄國沙皇,而巴爾扎克卻從一位著名的德國公使那裡獲得此茶。  海底電線之祖塞勒斯·菲爾德遊歷甚廣,所到之處都親自帶上自用的茶葉及茶具,自行泡製。他飲用之茶往往價格高昂,每磅貴至美金九元。  英國名將威靈頓在滑鐵盧時曾對部下說:「茶可清凈頭腦並使我免於失誤」。
推薦閱讀:

印射烈火5洲際核導彈覆蓋中國,難以快速機動
中國前駐非洲大使:謹防非洲出現「排華風潮」
崑崙:中國的脊樑,冰雪煉就
譚浩俊:中國「國企病」的病根在哪?
中國全史(16)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