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存在伊犁州旅遊產業發展暨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大會上的講話(全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四月的伊犁,春意盎然。此刻,我們相聚大美伊犁,共商旅遊發展大計,共促全域旅遊發展,是盛事喜事。我謹代表伊犁州黨委、政府嚮應邀出席大會的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伊犁各項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伊犁州成立於1954年11月,通常所講的「伊犁」是指伊犁州直區域,轄11個直屬縣市,面積5.65萬平方公里,有47個民族、300萬人口,與哈薩克接壤,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北道要衝,今天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西北重要生態屏障。伊犁河流縱橫、草原豐茂、林海蒼莽、濕地諸多,因伊犁河而得名,因具江南特質而聞名,伊犁草原和雪嶺雲杉享譽世界,「騰崑崙、歷西極」的天馬聞名於世,古人稱伊犁「西來之異境、世外之靈壤」,今人贊伊犁「塞外江南」「中亞濕島」。伊犁歷史悠久、底蘊厚重,公元前60年正式納入祖國版圖,印證了古絲綢之路的繁榮輝煌,親歷過漢朝與烏孫聯姻的合婚大典,見證了成吉思汗西征的金戈鐵馬,鐫刻了左宗棠收復疆土的卓越功勛,傳頌了林則徐治水的不朽功績。伊犁是一個多民族和諧共處的百花園,47個民族聚居、多種文化薈萃,民風古樸淳厚、民俗鮮明獨特,草原游牧文化、屯墾文化、融合文化、紅色文化各放光彩,為世人展現了一幅多彩畫卷。伊犁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有霍爾果斯、都拉塔、木扎爾特3個國家一類口岸對外開放,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是祖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伊犁已走向世界、世界正走進伊犁。每一個來過伊犁的人,都會感慨「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作家王蒙說「新疆是個好地方,伊犁是好地方中的好地方」。遼闊的地域、秀美的山川、濃郁的民俗,良好9的自然生態,突出的資源優勢,厚重的歷史文化,奠定了伊犁旅遊業的獨特魅力和無可比擬的優勢。
近年來,自治州黨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立足伊犁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景區景點建設,積極開發旅遊線路、旅遊商品,全力推進自然風光游、民俗風情游、歷史文化游、跨國邊境游和冬季冰雪游,旅遊產業迅猛發展。旅遊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那拉提、喀拉峻、霍爾果斯等一批旅遊目的地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2016年,旅遊人次和收入分別邁上2000萬人次和200億元大關,6萬多各族群眾直接從事旅遊生產與服務,帶動30萬群眾間接就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極大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旅遊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樑,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旅遊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完善旅遊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遊。國家《「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確定,把那拉提、喀拉峻打造成草原旅遊目的地,滿足大眾化、多樣化、特色化旅遊市場需求。自治區黨委陳全國書記在第九次黨代會上強調,大力發展旅遊業,努力把旅遊產業發展成為戰略支柱產業。2016年,自治區在伊犁州召開了全疆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推進會。今年3月,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全疆旅遊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總體布局、主要任務、保障措施。這些都為我們加快伊犁旅遊產業發展,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提供了科學指南、根本遵循。
加快旅遊產業發展,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是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是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擴大產品供給、創新發展模式的有力抓手,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路徑,是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必然選擇,是各族人民群眾嚮往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有利於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有利於社會更加文明進步。我們要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以深化改革和完善體制機製為動力,加快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轉變發展方式、拓展旅遊發展新空間為主線,推進「旅遊+」融合發展和「全域旅遊」新模式;以堅持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原則、加大旅遊就業富民和旅遊精準扶貧奔小康為抓手,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力爭到2020年,接待旅遊人數達到5200萬人次以上、旅遊業總收入達到430億元以上,旅遊產業規模、產業素質、服務品質、綜合效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成為伊犁國民經濟的戰略支柱產業、改善民生的富民產業、遊客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努力把伊犁建設成為全疆領先、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遊客到新疆的首選地和必游地,讓「塞外江南·大美伊犁」「伊犁·國際旅遊谷」兩張名片,享譽全國、蜚聲海外。
要強化規劃引領,優化空間布局。根據自治區「一心、一地、兩帶」旅遊發展空間新格局、特別是培育提升天山廊道世界遺產旅遊產業帶戰略部署,依據《伊犁河谷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多規合一、旅遊引領、融合發展」的規劃體系,以總體規劃為主軸、縣市規劃為支撐、景區景點規劃為基礎,加快構築「一心(伊寧市旅遊中心)、三帶(草原旅遊帶、伊犁河旅遊帶、邊境旅遊帶)、三大板塊(牧歌天山、西域天府、神聖國土板塊)和若干集散基地、風情小鎮、服務營地」的空間布局,培育大旅遊產業發展格局。要突出板塊聯動和融合,加強縣市間全域旅遊規劃的銜接,優化精品旅遊線路,做到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優勢互補、聯動發展,切實把伊犁旅遊資源「聚寶盆」轉化為旅遊產品「萬花筒」。強化規劃執行剛性,加強過程管控和績效評估,杜絕低水平重複建設和粗放型開發,確保旅遊產業科學發展。
要打造精品品牌,提升供給品質。圍繞建設伊犁草原文化旅遊線、環天山千里黃金旅遊線、絲綢之路紅色軍墾旅遊線、中哈吉跨境自駕旅遊線等精品旅遊線,大力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那拉提、喀拉峻、庫爾德寧、夏塔、唐布拉、托乎拉蘇、霍爾果斯口岸等重點景區,大力發展戶外運動基地、自駕營地、林果基地和特色民俗村,打造一批供給豐富、滿足需求、在國內國際叫得響的旅遊產業基地和品牌旅遊產品,真正打響「伊犁」金字招牌。對標全域旅遊示範區標準,實施「旅遊+」戰略,全要素綜合調動,全社會共建共享,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提升產業層次。以鞏固提升那拉提、喀拉峻兩個5A級景區品質為突破口,持續推進A級景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跨境旅遊合作區、邊境旅遊試驗區、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優秀旅遊城市等國字型大小品牌創建,引導世界遺產、國家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旅遊品牌發展,建設多元化品牌精品景區。把握好市場細分機會,深度挖掘、整合傳統觀光景區的歷史、文化、民俗旅遊資源,做活「棋眼」,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綜合型休閑度假項目。積極發展冰雪旅遊,建設集滑冰滑雪、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高端冰雪旅遊度假勝地,培育壯大冰雪旅遊產業。加快構建環城市休閑度假帶,發展城市綠道、郊野公園等,拓展城市休閑空間。大力開發低空旅遊、探險旅遊、研學旅遊等新業態,進一步豐富伊犁旅遊產品體系。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全面提升「硬體」水平,彰顯全域旅遊的魅力。
要做好結合文章,推進融合發展。加強旅遊與文化融合發展,圍繞草原文化、屯墾文化、融合文化、紅色文化,提煉主題,做好產品,講好故事,切實讓遊客可感知、可體驗。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把文化創意植入旅遊產業,提升大美伊犁、細君西嫁、蝶舞天山、甜蜜尼勒克等演藝節目層次水平,精心建設一批民俗體驗鄉村、地方商品一條街、民俗演藝一條街等文化功能街區,讓「伊犁系列」更有文化品味。加強旅遊業與農業、林業融合發展,放大油菜花、薰衣草、紫蘇觀光效應,做好馬文化旅遊產業文章,培育伊犁馬文化旅遊品牌,建設一批高標準、國際化的休閑農莊、農業主題公園、農業博覽園和綠色康養園。加強旅遊業與工業融合發展,引導更多工業企業加入工業旅遊開發,打造一批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加強旅遊業與商貿融合發展,培育一批旅遊商品、紀念品開發基地,推出一批有濃郁民俗特色的旅遊商品、紀念品,最大程度滿足遊客需求。
要堅持富民為本,促進群眾增收。全面構建旅遊產業效益與各族群眾利益同發展、同增長的格局。積極引導當地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參與旅遊業發展,鼓勵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開心農場、休閑採摘園、農業觀光園,讓更多的伊犁人幹上「旅遊活」,吃上「旅遊飯」;在旅遊景點景區拓展上,鼓勵農牧民以土地、草場等生產資料入股,共享旅遊發展紅利。抓好特色旅遊城鎮建設,突出「特而強」,力求「聚而合」,展現「小而美」,建成一批有旅遊吸引物、體驗娛樂設施、商業服務的高品質旅遊特色鎮,為群眾參與旅遊業發展搭建平台。抓好鄉村旅遊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加強旅遊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增強創業能力和就業能力。把旅遊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著力完善具有旅遊資源貧困鄉村的公共基礎設施,引導幫助貧困群眾發展農家樂、牧家樂、漁家樂、民族歌舞演藝、民族手工藝品銷售等富有鄉土氣息的旅遊休閑產品,讓他們廣泛受益,激發內生動力,助力脫貧致富奔小康。
要創新體制機制,激活市場主體。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配置,打破旅遊景區和資源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一體化體制,打破旅遊資源行政管轄權和行業行政管轄權交叉的多頭管理體制,把資源配置的主動權交給市場,讓企業在旅遊發展中擔當主力軍。一方面,抓好大企業、大集團,支持旅遊骨幹企業牽頭推進產業整合,培育一批有實力的大型旅遊企業,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進行全州旅遊產品的整體推介、重大旅遊項目的開發,參與旅遊企業改制、改組和改造,切實發揮大企業的旗艦引領作用,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做大做強旅遊企業。另一方面,抓好精專特的中小企業,針對特定客戶、高端客戶,推出個性化私人定製;大力鼓勵專業人員、大學生、返鄉農民工、農村富餘勞動力等群體自主創業,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小旅遊企業集群。
要創新營銷手段,擴大旅遊影響。樹立「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的理念,大力開展營銷活動,通過投放品牌廣告、舉辦旅遊推介會、策劃文化旅遊活動等方式,把旅遊宣傳與對外交往、招商引資、文化交流等活動結合起來,提升伊犁旅遊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打破縣市、景區、部門和企業的界限,整合全域優勢資源和優質產品,整體宣傳推介,讓更多的人了解伊犁、品味伊犁、宣傳伊犁。堅持線下直銷和線上營銷相結合,實施全國市場網路營銷計劃,加快宣傳品製作和更新,打響「塞外江南·大美伊犁」「伊犁·國際旅遊谷」兩張名片。集中力量辦好天馬節、薰衣草節,創建國家級、自治區級旅遊節慶品牌,提高伊犁旅遊知名度。大力推進「10萬江蘇人游伊犁」等活動,積極抓好面向19個援疆省市的旅遊推廣,加強區域聯合,深化合作、互惠互利。瞄準「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和境外旅遊市場,充分發揮與中亞國家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的優勢,抓好邊境旅遊試驗區、跨境旅遊合作區創建,加快霍爾果斯購物旅遊基地建設,讓更多的境外遊客到伊犁旅遊,來感受伊犁、感知中國。
加快旅遊產業發展,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縣市、各部門、各單位、各行業要樹立「大旅遊」理念,將具體工作與全域旅遊有機結合,打好「旅遊+」的牌,形成全行業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配合、全力參與,各方聯動、合力興旅的良好氛圍。要優化發展理念。牢固樹立抓旅遊就是抓經濟、抓民生的理念,把旅遊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做到真正懂旅遊、善於抓旅遊。根據遊客需求變化,做好「有中出奇」「無中生有」的文章。自覺跳出「門票經濟」的路徑依賴,運用好「免費」和「收費」槓桿,讓遊客覺得免費的旅遊項目「時間花得值」、收費的項目「鈔票花得值」,實現旅遊經濟綜合效益的最大化。要優化政策機制。利用好「伊犁國際旅遊谷」研究院這一平台,加強與國內旅遊產業發展研究機構、高校、專家的合作,圍繞休閑度假旅遊、自助旅遊、康養旅遊等制定專門政策,著力突破瓶頸制約,拓展旅遊業發展空間。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在確保生態安全的前提下,科學開發各類旅遊資源,使全域旅遊成為積極有效的開發保護方式。要優化服務環境。著力提高基礎設施便利化水平,加快構建公路、鐵路、航空立體化交通體系,加強綜合交通環線與旅遊線路的無縫對接,開展旅遊公廁優化提升等專項行動,進一步完善標識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做到「方便、潔凈、舒適、安全」。著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利用各類公眾信息平台,為遊客提供周詳的旅遊資訊,提升服務質量。著力提高規範化水平,突出抓好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和物價規範管理,加強市場監管,保護遊客合法權益,維護伊犁旅遊形象。
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今天的伊犁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充滿生機、萬象更新,正在成為八方遊客休閑度假的目的地,志士仁人投資興業的熱土。我們熱忱歡迎各界有識之士來伊犁投資旅遊產業,共同推動旅遊業發展,實現互利共贏。我們誠摯邀請業界人士常來伊犁傳經送寶、指導工作,為實現伊犁旅遊業大發展出謀劃策、貢獻智慧和力量。我們衷心希望更多的朋友來伊犁休閑度假,領略風土人情,感受獨特魅力。
來源/伊犁零距離
推薦閱讀:
※文化旅遊融合到底該如何實現?
※旅遊產業帶動模式及其效應分析
※新旅界研究筆記 | 2017年第30周(07.24-07.30)
※國內外6大經典實景娛樂案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