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學佛
07-17
作者:善輔法師 來源:覺之路博客 發布時間:2011年08月31日 點擊數: 84提到「為何學佛」,或許我們應該從佛陀為何出現世間的方向來思考。《法華經》上開示道:「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凈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簡要的來說,佛陀應化世間主要的目的就是幫助眾生將顛倒的想法轉化為佛的正念,教導眾生將錯誤的行為轉化為佛的正行,帶領眾生從輪迴痛苦趨向於永恆安樂。凡夫之所以淪落為凡夫,即因隨順於過去生生世世身口意培養的強大等流性,使得我們的生命習慣朝著六道輪迴的水流漂去,貪瞋痴強的就繼續貪瞋痴,殺盜淫重還繼續殺盜淫,若沒有一個特殊而有力的因緣來扭轉,它就這麼流下去了,很難有突破性的轉變。而佛陀的出世說法,就是賜予眾生一個覺悟的契機。佛者覺也,佛是 覺悟的眾生。佛和一切眾生的本質是平等的,佛性同樣尊貴,只因迷悟的深淺,感得果報的不同,只要是有情眾生,不論他現在所現的狀況是多麼惡劣卑賤,只要改過遷善,都有成佛可能。就像一隻手,如果手指向下定義為顛倒,那麼翻轉過來就是覺悟。手的本身沒有差別,差別在方向不同。佛陀說法的目的,就是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而學佛就是學著向佛的方向走去,向解脫安樂和圓滿福慧走去。雖然佛法具足圓滿的智慧真理,然而它卻非是高不可攀的玄學。反之,學佛絕對必須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學佛即是開始了解我們身心世界和宇宙萬有的真實相,同時將佛陀的教導實行在日常生活之中,帶領我們的身口意趨向圓滿的一種過程。為何學佛?因為佛陀慈悲開示:「人」是修行的法器。在六道輪迴當中,三惡道太過痛苦,在劇苦逼惱之下身心危脆,無法聞思修行佛法;天道眾生則是無時不在五欲的歡樂之中,身心浮動,玩得沒時間也沒心情修行佛法。所謂富貴學道難,人間的逸樂就足以讓人迷醉,忘失修行,何況天界讓人眼花撩亂的欲樂,更是讓人迷戀貪著,難以靜心修行了。所以雖然由於眾生根性不同,致使佛陀用不同的方法(如人乘法、天乘法、聲聞乘法,辟支佛乘法及菩薩乘法)來引導眾生漸次修行成佛,然而就如《增一阿含經》所云:『諸佛世尊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所以若有天道眾生福報享盡,必須舍離天身而往生人道之中的話,其它的天子天女都有天眼通,均會以羨慕的口氣,讚歎他將往生殊勝的地方(人道)。為什麼?因為人道眾生不似畜生愚痴,具有明了性,又不像餓鬼地獄界那樣眾苦煎迫,在這苦樂參半又有三寶流布的堪忍世界,人最能激 發修行潛力。也就是說,最有機會跳出輪迴的可怕桎梏。然而三界六道當中,善得人身的少的可憐。佛陀開示:如果得人身的眾生如佛陀手掌上的土,那麼墮落惡道的眾生就如整個大地的土那樣多,以這樣懸殊的比例顯示得到人身的希有。佛陀又舉例,在茫茫大海中有一隻壽命極長的盲龜,這隻在海底的盲龜一百年才浮出水面 一次,而海中有一根浮木,這浮木上只有一個孔洞,這隻盲龜頭伸出去海面時要剛好套在這孔洞上,得人身的機會就如這般困難。汪洋大海何其浩瀚,百年一出的盲龜要能遇上漂來的浮木殊為不易,盲眼龜還要在破水而出的那一剎那頭剛好能穿過浮木孔,這機率實在微乎其微。然而佛陀明白表示:在六道輪迴當中要能夠得到人 身,比盲龜百年浮出海面套中浮木孔還要困難得多。得人身就已經這樣大不易,得人身又能聞佛法的就更少,聞而能修的就更不容易得了。我們今天既得人身又聞佛法,如果不願意把握這萬苦一瞬的因緣認真學佛修行,自己樂意辜負自己,自己選擇長劫受苦無窮,夫復何言?或許有人會質疑,我心地很好,是正人君子,為人又有涵養,奉公守法的,況且捐款、助人的種種善事做得比佛教徒還多哩!為什麼一定要學佛?殊不知,做好人、做好事、說好話等雖是善業,確實能積集安樂福報,但這樣的福報是屬於有漏法,不管福報有多大,總有用盡的一天。福用盡了就苦,不能帶來永 恆的安樂。然而,佛弟子若做善行,表面上和沒有學佛的人也是一樣,但是因為他做善事之時,不只是發善心,還發了一個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同成佛道的道心,於是佛弟子善業力的方向就轉向莊嚴佛果菩提,最後解脫輪迴,自利利他,成就永恆的光明安樂。為何學佛?光就這關鍵點來說,學佛就有絕對的必要。為何學佛?因為輪迴的本質是苦,最基本的苦有八種:生(還不能選擇生在哪裡)、老、病、死、與親愛的人分離思念之苦、與害怕討厭的人常相左右之苦、渴望的事情無法達成之苦、各式各樣的煩惱充斥之苦。我們世世輪迴流下的辛酸淚比四大海水還多,堆積的屍骨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只要還在三界六道中流轉,就沒有辦法得到真實的安樂。何以故?因為「無常」。無常會把一切美好的人事物破壞。即使輪迴成為六道中最快樂的天人,天人福報享盡要墮落惡道時的痛苦和恐慌,就是一種極大的苦。所謂:「諸欲求時苦,得時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處」。「人命無常」、「國土危脆」是世間的真實相,現在因為惡業所感,不隔多久就有往昔罕見的大型天災人禍,動輒數十萬、數百萬眾生橫死,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整個地球真正是朝不保夕,此中的驚惶苦痛難以言喻,更促使我們正視攸關生死大苦的重大危機。既然佛陀出世的目的是為了把離苦得樂的智慧賜與眾生,那麼當然我們學佛就是學習解決「一切」人生的痛苦問題,以及離苦得樂的方法。如果日常生活、起心動念有違背佛陀教導的地方,那就是招苦的因。學佛有個最基本的心法,那就是真誠的皈依三寶,老老實實的奉行佛陀的教示。包括心的想法,口的語言和身的造 作,都真誠隨順佛陀的教導。如果學佛後對佛陀的教導沒有打從心底的恭敬珍貴,感覺可有可無,不能將佛陀的觀念代替自己的觀念,只揀自己歡喜的部分受持,不願意麵對和改進較難克服的缺點,那麼生命要獲得增上極為困難,因為那仍然是隨順執著習氣,不會有太大的突破。真正要能改變生命,必定是對佛陀的教導深信不疑。深信不疑的標準,打個比方:佛陀教導我們不可殺生,殺生墮地獄。若是學佛後仍然理所當然的拍蚊子打蟑螂,乃至於殺雞殺魚來吃,雖然很喜歡佛法微妙的道理,但吃了小生命卻沒有慚愧心,這就叫做不信佛。真正信佛的話,想到地獄就身毛直豎,恐怖萬分;看到畜生就覺得它們是過去父母,如何殺害?殺人棄屍就夠殘忍了,何況把屍體吃下肚?世上並沒有得到什麼會必定快樂,也不會因為失去什麼而絕對痛苦。俊男美女、億萬富翁、名門顯要等等得憂鬱症自殺的比比皆是。學佛,是為了轉煩惱、了生死、成就佛道,學佛可以讓我們明白苦樂的真相。眾生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錯認了苦和樂的真義。痛苦從來不是從外界而來,或是別人加諸於我們的。痛苦起源於內心的「煩惱」和「業力」,然而這兩者都可以因為學佛而化解。試觀一般眾生日常生活常見的煩惱習氣,舉凡說謊、愛面子、傲慢、說三道四、貪小便宜、見利忘義、口是心非、殺生吃肉、忌妒、欺善怕惡、小氣、佔有慾強、頂撞父母、忤逆不孝、沒耐性、敷衍、自私、懶惰、暴躁、虛榮、霸道、自贊毀他……,若不是懷著慚愧心仔細檢點,還不會發現。如果要這針對數不清的煩惱習氣一一對治,較為繁瑣,且有捨本逐末之失。綜觀我們的缺點和惡業,都不出貪、瞋、痴這三大類,然而貪、瞋、痴三毒煩惱生根茁壯的地方都是我執。佛陀教示我們,眾生之所以煩惱熾盛、痛苦輪轉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我執」,每一個在生死大海中浮沉的眾生都為「我執」所害。然而,什麼是「我」?其實,就佛法的定義而言,「我」指的是一個恆常住、不變異的主宰。然而,哪一個眾生有這種能力呢?不要說身體會老會病,無法主宰它的變異,連心情也不能常保平靜,暴躁時舉止不能如常禮貌 謙和,悲傷痛苦到絕望時也不能讓它立刻恢復愉悅和希望朝氣。所以說沒有修行功夫的我們,都被業力控制,根本沒有主宰、不變的力量,不是真正的「我」。我們現在的肉體和思想,乃至於家人、環境,都是某一小部分的業種子所「變現」出來的果報而已,還有極龐大的善惡業種在我們的八識田中等待醞釀成熟。但業力是「因緣所生法」,既然我們現有的一切都是因為因緣和合才變現出來,因緣散滅時就必當消失,它是會生滅的。所以當我們「誤認」目前這個因為某小部分業力成熟而產生的果報體(包括身體和思想感覺)是真正的「我」,當業力變化時,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緒,乃至於外在所有一切,就有痛苦的感受,因為現前這個我們誤認的「我」,沒有自主性,逃不過無常的壓迫。學佛後我們明白所執著的「我的身心」,其實只是暫時變現的業力,它的本質本來就是變化無常,不是真我,那還有什麼好放不下的呢?我們的身心世界和煩惱的本質都沒有真實性。既然身體、思想和煩惱的本質都沒有真實性,就表示所有的痛苦、煩惱和惡業都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消除,也代表一切眾生都可以恢復絕對清凈光明 的本性——成佛。當我們每一次生起這樣的觀照,「我執」的勢力就被破壞一分,相對的貪瞋痴煩惱的「根」也就砍除、動搖了一點。從中我們覺悟:一切法都沒有決定性(所謂「一切法自性空 」法性本來空寂),既然沒有決定性,就表示我們可以依靠正確的起心動念和言語造作去決定未來(所謂「一切法因緣有 」因果絲毫不爽) 。故 而「造作」非常重要,猶如凈土宗十二祖徹悟大師開示:「吾人現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不變,終日隨緣。夫不隨佛界之緣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獄。」;「若此心能與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萬德洪名相應,即念佛法界也。能與菩提心六 度萬行相應,即念菩薩法界也。以無我心,與十二因緣相應,即念緣覺法界也。以無我心,觀察四諦,即念聲聞法界也。或與四禪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應,即念天法界也。若與五戒相應,即念人法界也。若修戒善等法,兼懷嗔慢勝負之心,即落修羅法界。若以緩蠕心,念下品十惡,即墮畜生法界。或以緩急相半心,與中品十 惡相應,便墮餓鬼法界。若以猛熾心,與上品十惡相應,即墮地獄法界也。」將來是安樂痛苦,完全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心念和造作。學佛以後,日常生活起心動念應常觀照,問問自己:「我現在的心行,是不是與輪迴業相應?」學佛,就是過著一種會帶給一切眾生永恆安樂的生活方式。覺悟了「發心」這個因地的重要,我們就應該好好利用現前一念心行來創造成佛的果德。而成佛的根本是什麼?菩提心。所有的善法都沒有方向性,方向在於因地發心。發為公為眾的菩提心修小善也能莊嚴佛果,發自私自利的名利心修大善亦是感召墮落。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開示道:『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菩提心是修行過程中的無上珍寶,《入菩薩行論》中說:『以此菩提心,能盡宿惡業,能聚福德海,故勝諸聲聞。』菩提心一發,能滅除無邊惡業,增長無量功德。曾聽一位西藏的大修行者說過:「即使只是對法界眾生釋放出一念善意:我願利益一切眾生,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真誠的菩提心雖然只有一念,但積集的功德已是無量無邊,遠遠超過我們可以想像 的範圍,而且真的能為受苦眾生帶來光明安樂的力量。」初次聽到這樣的話,末學深深感動,流著眼淚,虔誠禮敬菩提心,不是為了那無盡的功德,而是恭敬菩提心的尊貴、無上。菩提心成就了諸佛菩薩所有果德,圓滿諸佛菩薩一切悲願。菩提心最基本的定義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愿,為利有情願成佛。成佛的根本在菩提心,而菩提心的基礎在大悲心——悲愍無量眾生在生死輪迴中互相傷害,受盡折磨,為了徹底救拔無依眾生而發願成佛。盡未來際對法界一切有情無情真心發願: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只要我們還不能對一切眾生平等慈悲對待,只要我們還不能做到任何一個心念行為都不傷害到任一微小眾生,那麼我們的菩提心就不夠圓滿。當我們對眾生釋放慈悲溫暖的善意,第一個受益的其實是我們自己,身心柔軟,平和安詳,散發著莊嚴光明。宗喀巴大師開示過:「菩提心是證悟的基礎。」菩提心也是消除我執、法執的微妙法門,當我們是為了一切眾生而修行,念念為眾生著想,捨己為人,「我執」這個令我們在三界輪轉受苦無窮的根,最大的無明邪見就不停的在減損。這就意味轉凡成聖的障礙因為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緣故,持續而大幅度的消除。發菩提心所做的一切,都與佛心相應,十方諸佛的加持不求自得,大大加快了成就的速度。發菩提心就凈土法門而言,正如曇鸞大師說:「發菩提心就是願作佛心,願做佛心就願求生凈土之心,願求生凈土之心就是願度眾生之心。」即使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三輩往生也都是要發菩提心,因為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界,不發菩提心要如何與彌陀大願相應?恩師妙蓮老和尚教導出家弟子修行,初開始一定是背誦和學習《了凡四訓》、《弟子規》,並要求日常生活切實做到,之後才漸次授以法要。因為學佛這件事,就在我們的眼前腳下,必將最基本的倫常本分做好。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尊師重道,屈己為人;對一切人、事、物常懷敦厚恭敬的良善心性,陶冶莊嚴端正的人格,具備道德的基礎,這才是學佛的法器,修行才能真正有成就的希望。所謂聰明睿智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謙。真心學佛,心性會調柔,進止會安詳,身上有佛的氣氛,能感動暴惡眾生慚愧懺悔、斷惡修善;能安慰悲苦眾生,遠離怖畏,身心安穩。佛法,是樸實的,了解一分有一分的光明,實行一分得一分的利益,倘若光是理解而無實修,縱經塵沙劫亦不能逃出輪迴,絕對沒有討便宜這回事。末學未能供養高深的義理,惟願大眾修行能夠腳踏實地。敬祈互勉,「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惟願三塗息苦,正法久住,法界一切大善知識常住在世!祝福大家,此生決定同生西方,共成佛道,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我的學佛經歷及一些粗淺感悟(懺悔!)
※【母親節奉獻】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孝養父母學起(凈空老法師開示)
※學佛人應該知道的
※學佛可得自在安樂
TAG: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