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胰島素?吸入胰島素?6種方式不打針
而且為了模擬正常生理狀態下的胰島素分泌曲線,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各種速、中、長效型的胰島素類似物注射劑被聯合使用,俗稱的「預混」。
雖然大多數的胰島素及其類似物注射液目前已設計成預填充注射筆,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使用體驗,但是長期皮下注射常伴隨疼痛、局部組織壞死、感染及神經損傷等不良反應。
其中最大的「不良反應」就是天天要打針:
為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用藥體驗,胰島素的非注射給葯系統在近幾年得到廣泛的研究。不打針,而是通過其他的方式將胰島素送入血液中。
那一般有哪些方式呢?
胰島素給葯新劑型,包括口服、經鼻、眼睛粘膜、經肺、經皮、可注射原位凝膠和閉環給葯。
看到了沒有,胰島素可不僅僅是只能注射進入體內,各種紛繁複雜的給藥方式都在科學家的研究範圍之內。
咱接下來看看
真的有非注射型的胰島素葯嗎?
我們知道,現在的胰島素都是通過基因重組技術(轉基因)得到的胰島素類似物,改變了人胰島素中的部分氨基酸結構,具有速、中、長效降血糖的不同效果。
臨床上通過聯合使用具有不同降血糖效果的胰島素類似物,從而以模擬正常人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模式,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那這些基因重組胰島素一般包括哪些呢?
諾和諾德公司研發的門冬胰島素,商品名諾和銳(NovoLog),為速效胰島素。地特胰島素,商品名諾和平(Levemir),是長效胰島素。
賽諾菲-安萬特公司研發的谷賴胰島素,商品名艾倍得(Apidra),是速效胰島素;甘精胰島素,商品名來得時(Lantus),是長效胰島素。
禮來公司研發的賴脯胰島素,商品名優泌樂(Humalog),是速效胰島素;優泌樂25(Humalog Mix 75/25)是由25%賴脯胰島素和75%精蛋白鋅賴脯胰島素混合而成的注射液,是一種短中效結合的胰島素
大概是這樣:
從上圖中這些已經上市的胰島素列表可見,目前已經有一個非注射劑型上市,即MannKind公司的胰島素肺吸入劑Afrezza 。
這個葯是FDA批准其用於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就餐時間段的胰島素給葯,該藥品不能替代長效胰島素,而且具有肺吸入給葯的所有不良反應,但它仍為數量龐大的糖尿病患者群提供了較方便的治療方式。
所以非注射型胰島素是存在的
那除了肺吸入劑外
還有哪些給葯的方式呢?
正在進行臨床研究的胰島素新型遞葯系統如下圖所示:
1
口服胰島素
口服給藥方便經濟、完全無痛,患者依從性好,對於經常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來說非常有誘惑力。
但作為相對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的多肽蛋白類藥物,胰島素直介面服會存在3個屏障:
①物理屏障,即胃腸道上皮細胞會阻礙胰島素的吸收。
②化學屏障,即從高酸性的胃部環境到中性至微鹼性的腸道環境的變化會導 胰島素 內部結構破壞。
③酶屏障,即胃腸道中的蛋白酶會降解胰島素,致其失活。
因此,目前研究中常利用脂質體、納米粒、微球、微囊和凝膠等載體減少胃腸道環境對胰島素的破壞和降解,並且添加促吸收劑促進其有效吸收,期望其能作為生物大分子的口服傳遞載體。
目前並沒有口服胰島素製劑上市。
2
經鼻給葯
人體的鼻腔黏膜的表面積約為150cm2,黏膜細胞下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胰島素蛋白通過黏膜吸收後可直接進入體循環。
但與口服給葯相似,鼻腔給葯也存在一些障礙,包括鼻道對藥物的清除、黏液層和鼻腔上皮細胞的阻礙和鼻腔內的酶降解等。
3
肺部吸收
肺部具有吸收表面積大(約140m2)、血管豐富、上皮細胞屏障較薄(肺泡柱狀上皮細胞的厚度0.1~0.2mm )、膜通透性高和酶活性較低的特點,有助於藥物快速吸收。
這樣給葯跟抽煙有點類似。
當然肺部吸收也有障礙:
覆蓋在肺泡上皮細胞、厚度1~10微米的黏液是胰島素經肺吸收的物理屏障,胰島素會被黏膜中存在的巨噬細胞和多種代謝酶清除或代謝。
除生理因素外,影響胰島素吸入的主要因素是顆粒尺寸。
隨著藥物顆粒大小不同,沉積部位也不同,直徑1~3微米時主要沉積在肺泡或肺深部。
4
經皮給葯
多肽、蛋白類藥物的經皮給葯須藉助微針或離子導入技術。
微針可在皮膚的角質層和表皮層創建微米級、暫時性的親水通道,幫助親水性的小分子藥物、多肽、蛋白質和納米粒等透過皮膚,使藥物通過真皮層吸收進入體循環。
勉強算是微創給葯,沒有打針這麼疼。
5
可注射原位溫敏水凝膠系統
雖然速效胰島素與長效胰島素的聯合使用可控制血糖,但不能完全避免夜間或空腹時段低血糖的危險。
為解決該問題,實現單次注射後胰島素的穩定、長效釋放,科學家們等開發了可注射的原位溫敏水凝膠緩釋體系。
這套系統能夠有效控制胰島素的釋放速度,糖尿病模型大鼠注射1次後,3個月內可維持基礎胰島素水平,且不會引起任何免疫反應,有望替代目前每天注射幾次胰島素的麻煩。
6
智能給葯閉環
只能閉環胰島素遞葯系統可模仿正常胰腺的功能,實現胰島素遞送速率和遞送劑量的自我調節,減少患者血糖波動,並控制低血糖風險,與胰島素泵類似。
目前大部分的閉環胰島素是由聚合物生物材料開發而來,通過化學控制的方式實現。
胰島素通常被包埋在葡萄糖響應型聚合物系統(如葡萄糖氧化酶、苯硼酸、葡萄糖結合蛋白)中。通過聚合物結構變化、聚合物降解或葡萄糖結合競爭,可調節胰島素的釋放速率。
眼粘膜、直腸粘膜給葯也是正在研究的途徑。
這就是胰島素的其他給葯途徑
那現在上市的多嗎?
這些非注射給葯途徑雖然能克服傳統的皮下注射給葯的缺點,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用藥順應性和生活質量,但要真正實現臨床運用,仍面臨許多困難,所以很多藥物仍然在進行臨床試驗。
所以我們只能等待它們通過嚴格的臨床試驗,然後被FDA或者CFDA批准之後方可遵醫囑購買,私下擅自用藥不僅風險較大而且容易被騙。
比如口服胰島素,目前並沒有通過審批而上市的,但是淘寶上可是早就滿天飛了:
這些東西還是不要去買了,被騙了錢還好說,萬一有副作用或者西藥添加造成肝腎損傷可就悔時已晚。
以上
---參考文獻---
李玉萍,孫利珍,熊向源,等.口服胰島素載體的高分子生物材料[ 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3,17( 38 ): 6839-6845 Mo R, Jiang T, Di J, et al. Emerging micro- and nanotechnology based synthetic approaches for insulin delivery [J] . Chem Soc Rev ,2014,43 ( 10 ) : 3595-3629
王理群,詹曉平,陳少雄,毛振民. 胰島素給葯新劑型研究進展[J]. 中國醫藥工業雜誌,2015,11:1236-1244.
推薦閱讀:
※打胰島素會上癮?3個謠言坑苦了糖友|胰島素|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怎樣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
※櫻桃增加體內胰島素含量
※【控糖有方】改善胰島素抵抗,讓患者獲益更多
※2小時胰島素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