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看歷史:李鴻章都有哪些功與過?

客觀看歷史:李鴻章都有哪些功與過? 鬼子六 2017-05-30 14:44

李鴻章70多歲時的照片

說起晚清重臣李鴻章,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 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

少年科舉 李鴻章(1823年——1901年),本名辛銅,字漸甫,號少筌,安徽合肥人,又叫「李合肥」,活了78歲。

少年聰穎,勤于思考。一次,父親看到書房中的帳本,隨口吟到「年用數百金,支付不易」,而在一旁的李鴻章卻脫口應對說:「花開千萬朵,色彩無窮」 ,深得父親的喜愛。李鴻章22歲中舉人後,父親已到京城做官。於是進京趕考。父親找曾國藩為其指導學習,24歲(1847年)列為二甲第十三名進士,朝考改為翰林院庶吉士。曾國藩稱讚他:是 「偉器」。後來,改授翰林院編修、武英殿篡修、國史館協修,與父同朝為官,過著士大夫的生活。

壯年戎馬 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徹底改變了李氏父子的命運。父親李文安返回老家辦團練,並死在任上。30歲【 1853年(咸豐三年)3月)】李鴻章被徵調,與父親一樣在討伐太平軍的戰鬥中,「勞勞策馬」,東拼西殺。

六年後,,投奔湘軍統帥、恩師曾國藩幕府,逐步竄升為清末軍、政界中的一顆耀眼新星。創立淮軍,佔據上海,開設「炸彈三局」,進攻蘇州、常德等地,並利用洋槍隊——常勝軍協助作戰,圍剿太平軍。為挽救大清命運立下汗馬功勞。

中年封疆 39歲(同治元年),清政府命李鴻章為江蘇巡撫,正式成為大清朝的封疆大吏。因絞殺捻軍有功,獲得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的頭銜。後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權力相當於首席閣揆。連外交事務都有他辦理,權傾朝野。

光緒十九年正值李鴻章70壽辰。慈禧太后御書「調鼎凝厘」匾額,並書「棟樑華夏資良輔,帶礪河山錫大年」珍物祝賀。皇帝光緒也御書「鈞衡篤佑」匾額,並書「圭裘恩榮方召望,鼎鍾勛貰富文年」對聯,及諸多珍稀寶物,以示恩寵。第二年清王朝,又賞戴三眼花翎,這位四朝老臣成為漢官中受此殊榮第一人。

晚年洋務 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有四個人:中央是恭親王奕,當然背後還有慈禧,地方就是曾、李、左。曾國藩聚集了洋務人馬,早亡;左宗棠偏於西南一隅;獨李鴻章經營洋務,成績最大。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地位顯著,也是李鴻章一生的重頭戲,天津也是他幹事業的地方。

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史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早年投筆從戎,屢建奇功,中年出任封疆大吏,推動洋務運動,晚年入值中樞,主持外交,活躍在晚清政壇上長達40年之久,超過了清朝立國以來任何一位首輔人物。但李鴻章一生雖有寵於朝廷,卻有愧於國家,一生連簽賣國條約,生前生後均遭世人唾棄。

李鴻章24歲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咸豐初年,他在原籍辦團練,抵抗太平軍,並去江西、湖南投靠了曾國藩,又奉其命回鄉招兵買馬,編練成7000名淮軍,由部將劉銘傳、周盛波、張樹聲、吳長慶等分帶,沿江而下,到上海鎮壓太平軍。1862年,他因「功」被委任為江蘇巡撫,三年後又署兩江總督,鎮壓捻軍。1870年,他接替曾國藩,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開始逐步掌管清廷政治、軍事、經濟、外交大權。1899年到1900年任兩廣總督,授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

他的功績在於:所處的時代,朝廷腐敗,列強環伺,國勢危殆,李鴻章還能較清醒地認識到「窮則變、變則通」、用「自強」來「求富」,他把魏源、林則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諸「借法富強」的實踐。積極主張採用西方先進技術、改革兵制、發展海軍、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中,李鴻章一人就創辦了三個)。修鐵路(津榆鐵路、津沽鐵路),辦電報局(天津電報局),開礦山(河北磁州煤鐵礦、江西興國煤礦、湖北廣濟煤礦、漠河金礦),還曾先後創辦江南製造局、輪船招商局(中國近代最大的民用企業)、上海機器織布局等一系列民用企業,涉及礦業、鐵路、紡織、電信等各行各業。在經營方針上,也逐漸由官督商辦轉向官商合辦,從客觀上促進了近代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還建立同文館,選派留學生出洋。建立新式海軍。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曾寫道,「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以中國當時的國勢,「內治不修,則外交實無可辯之理,雖才十倍於李鴻章者,其對外之策,固不得不隱忍遷就於一時也」。

然而李鴻章長期處於內憂外患的夾縫中,處於既不能得罪洋人又要忠於朝廷的夾縫中,處於實際上是「弱國外交」的尷尬境地,雖小心翼翼,東補西貼,如履薄冰,然終未能挽救晚清大廈於將傾。李鴻章為官40年,正是中國一步步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40年。中國失敗的標誌,是一系列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如1876年的中英《煙台條約》、1885年的《中法新約》、1894年的中日《馬關條約》、1896年的《中俄密約》、1900年與11國簽訂的《辛丑條約》等,這些不平等條約的中方談判代表都是李鴻章,他自然也確曾怯敵、避戰,客觀上助紂為虐。

當然,把所有責任都加到李鴻章身上,未免偏頗。終李鴻章一生,他雖誤國有罪,卻從未賣國。在這點上,他與前世的秦檜、後世的汪精衛有著本質的區別。李鴻章的悲劇在於:他披肝瀝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效勞的不是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也不是任人不疑的蜀主阿斗,而是一個心狠手辣、「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慈禧。他為了迎奉慈禧太后屢屢誤國,令國人皆呼「可殺也,該殺也」;其功過譽毀可謂欲說還休。

我感到如今對李鴻章的評價已經比過去客觀多了。雖然人們仍會提及他當年血腥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和簽訂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但已不是一味地辱罵和批判。而對他的知識、膽略和才幹也不乏讚許之辭。專家學者們對李鴻章其人,不是簡單地以「好人」、「壞人」區分,而是對具體事情作具體分析,依據翔實的史料對其一生的功過是非作公正客觀的評價。一位專家曾建議用愛國、誤國、賣國這樣一塊三稜鏡來透視李鴻章,以得出比較公允的結論。一位台灣學者認為,在位40年的李鴻章,本身就是一部19世紀下半葉近代中國大事記。大陸史學界對李鴻章的評價從80年代李鴻章研究成為近代史研究的熱點和突破口。夏東元認為,李鴻章是公認鞠躬盡瘁地忠於清國的忠臣,唯其忠於清,所以積極辦洋務以其臻於富強。但他的一切活動和他所擁有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均是以維護清朝為準繩。他唯恐這些實力不能平內患不能御外侮,所以他總的傾向是「和為貴」。戴逸認為,儘管李鴻章去世百年,但史學界對他的評價一直眾說紛紜,爭論多,分歧大。

李鴻章頌德碑 袁世凱立

但不管評價如何,他所做的那麼多事擺在那裡,他的地位重要性也十分明顯地擺在那裡。不了解李鴻章,就不能深入了解十九世紀下半葉的中國,也不能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國近代史。

  • 推薦閱讀:

    試論憲法解釋的客觀性與主觀性
    [太極百家言] 練太極拳傷膝關節?不客觀!28條建議送給您
    受賄罪的客觀要件
    論監督、客觀性與新聞專業主義
    案例|專家客觀分評審「一致」錯誤,該重新評審還是廢標?

    TAG:歷史 | 李鴻章 | 客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