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細數家庭用藥12誤區
求快效反招不良反應
孩子發熱了,最好能多用點抗生素,退熱見效快;感冒咳嗽了,最好幾包小柴胡顆粒、一整瓶川貝枇杷膏一起喝下去,劑量大點沒關係,只要「立竿見影」……針對不少市民為求快速見效而盲目過量用藥的現象,上海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技術總監杜文民博士表示,雖然目前不少市民普遍持有「希望葯吃得多一點,病能好得快一點」的心態可以理解,但在藥理學上卻有一個嚴格的定義:盲目地增加藥品劑量,不會增加療效,反而只會增加藥品的不良反應。
【誤區2 盲目補鈣】
吃出結石、便秘
年紀大了,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多吃點葯,沒有關係。事實上,這種觀點極為錯誤!杜文民博士分析說,對於老人、孕婦和兒童這三大類特殊群體,他們的用藥都是非常講究的,應根據年齡、體重和懷孕等特殊情況,及時調整用藥劑量。但這在現實生活中卻非常容易被忽略。對於老人來說,肝腎代謝功能減退,老年人用藥上應選用儘可能少的葯。此外,還有一些女性或老年人群,為了防止骨質疏鬆,「拚命」吃鈣片。有報道說,盲目補鈣還可能引起結石、便秘等情況。建議最好還是在日常飲食中多吃一些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如果確診為骨質疏鬆,最好還是要在內分泌專科醫生的治療下按照正規方法補鈣,鈣片、維生素都不能過量亂補,否則反而可能引起副作用。
【誤區3 亂服中藥】
治痘吃出尿毒症
不少人都認為,中藥安全無副作用,還可以滋補,長期吃中藥,只會養生不會「害身」。杜文民博士糾正說,除了西藥有不良反應外,濫用中藥也可能引起很多不良反應。曾有一位家長到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報告,他的女兒因為臉上長痘痘一直吃龍膽瀉肝丸,結果半年後,女孩竟查出患上尿毒症!據統計,僅龍膽瀉肝丸在上海就監測收集到30多例因此引起的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病例。一些人一感冒就喝小柴胡,夏天一頭暈就服用藿香正氣水,每天都吃六味地黃丸,甚至還當成維生素片一樣吃,其實,中藥治療自有一套理論和體系,並非人人都適合某一種藥物,應根據體質和中醫理論辯證使用相應的中藥。另外,在中西藥聯合使用中,也要當心由此引起的不良反應。
【誤區4 濫用減肥藥】
致心臟損害、胃腸紊亂
開春了,不少女孩為了追求苗條的身材,就早早吃起減肥藥。有的嫌見效慢,甚至還買些瀉藥來吃。杜文民博士說,一些女性為了追求體型好看,盲目濫用減肥藥,結果可能導致諸如心臟損害、胃腸紊亂、營養不良、內分泌紊亂,甚至肝損害等嚴重不良反應。本市也曾接到過因服用含有西布曲明成分減肥藥的不良反應報告,幸好沒有死亡等特別嚴重的不良反應,大多數人吃了相關減肥藥後還只是出現心悸、心慌以及高血壓等癥狀。
【誤區5 服藥方式隨意】
躺著服藥會對食道造成損害
很多病人選擇躺著服藥,以為這樣既不影響休息,又能按時服藥。事實上,在用藥時,有很多用藥行為也容易產生藥品不良反應。治病時要想獲得最佳療效,除了要選擇正確的藥物和劑量外,正確的服藥方式也非常重要。但調查顯示,45%的患者服藥方式並不正確。杜文民博士為此糾正:大部分口服藥要站著用溫開水服,很多人因為生病躺在床上服藥,很容易導致藥品黏在食道上造成損害。但也並非所有口服藥物都應站著服用。硝酸甘油作為緩解心絞痛的急救藥,若病人站著含服,可能因產生體位性低血壓,引起一時性貧血而昏倒。含服藥物半小時左右,會有頭昏、頭脹等感覺,此時若站立,就容易摔倒。在含服硝酸甘油片時,最好採取半卧位姿勢。另外,干吞藥物、茶水服藥等,也都是錯誤的。
【誤區6 捏鼻子灌藥】
容易致孩子過量用藥
給孩子吃藥是家長最頭疼的事。家長為了孩子能吃藥,通過碾葯、灌藥、加糖以及果汁服藥等種種方法,想方設法引誘孩子。這些不當的服藥方式對孩子來說,可能影響藥物作用。杜文民博士說,給孩子服藥時捏著鼻子灌,很容易導致過量用藥。還有一些家長將藥品碾碎後給孩子服,甚至為了口感,讓孩子用果汁服藥、服中藥時加點糖或將膠囊劑拆開服等,這些不當做法都會影響到藥物的作用。
【誤區7 葯與酒同服】
相當於埋下「定時炸彈」
不少中老年人因為失眠,臨睡前常有喝點小酒的習慣,但老年人常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如果服過葯後再喝酒睡覺,相當於埋下一顆「定時炸彈」,極其危險!日前,美國流行天后惠特尼的死因懷疑就是因為服用了阿普唑侖等處方葯與酒精混合之後而引起的反應。杜文民博士表示,阿普唑侖等中樞神經類安眠藥與酒精混合後引起的反應,可能抑制中樞神經或呼吸,甚至導致心臟驟停。絕大部分的藥物不能在飲酒後服用,諸如鎮靜催眠類藥物、降糖葯、阿司匹林、抗癌藥、降壓藥,甚至抗生素等。
【誤區8 只認商品名】
會導致降壓藥重複使用
「現在很多高血壓病人吃藥態度很認真,但操作很粗糙。 」瑞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醫師陳紹行教授說,有不少病人在家庭藥箱里備了好幾種甚至十幾種降壓藥。即便成分相同,不同廠家生產的藥物也會有不同的商品名,導致同一種降壓藥在病人看來有好幾個不同的名稱。許多高血壓病人只認商品名、不看化學名,僅因為商品名不同就認為兩種降壓藥成分不同而同時服用,從而導致用藥劑量過大,帶來用藥不安全。更誇張的是,有的病人看門診時向醫生描述自己所服用的降壓藥,連商品名也不記得,只知道藥物的形態和顏色。陳紹行提醒,高血壓病人用藥時一定要非常仔細,建議將家庭藥箱里常備的降壓藥按照化學名歸類,切忌僅因商品名不同就認為是不同成分的藥物而導致重複服藥。
【誤區9 相信「靈藥」】
高血壓治療要有長期準備
怕吃藥、抗拒吃藥和「就怕葯吃不夠」,抱著這兩類心態的高血壓患者相當常見。有的患者知道自己有了高血壓後非常著急,在一周內會跑多家醫院、看多個專家門診、服多種降壓藥物,但這些患者血壓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隨著高血壓發病呈現低齡化趨勢,門診及住院病人中的小胖墩、小白領也越來越多。和「怕葯吃不夠」的老年人相反,不少處於青壯年的白領擔心藥有副作用、不甘心年紀輕輕就長期吃降壓藥,非常怕吃藥,總想著找一種「靈藥」或通過某些儀器來控制血壓。陳紹行表示,高血壓的治療主要分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方面。由於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目前還不明確,高血壓的治療應該做好長期服藥的準備。但有些年輕患者擔心「是葯三分毒」、不願長期服藥。陳紹興強調,該服用的藥物一定要服用,其實,降壓藥物絕大部分經過四期臨床檢驗,安全有效,長期服用不會成癮。另一方面,想要不吃藥,也有這種可能性,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 「靈藥」、「偏方」、「儀器」,而應首先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把體重降下來以便遠離藥物、減少服藥種類和劑量,從而避免不良反應。至於保健品,最多作為藥物治療外的輔助手段,芹菜汁、洋蔥泡紅酒等民間偏方也有些人在用,但一定要注意「因人而異」,若本身胃不好、早晨起床就喝一杯冰冷的芹菜汁,血壓沒降下來、胃倒受到傷害了。
【誤區10 孩子感冒就用抗生素】
會對肝腎功能造成影響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感冒發燒就要求開頭孢,其實,頭孢類藥物是時間依賴型的抗生素,大多需要每六到八小時用藥一次。如果靜脈點滴頭孢,不可能一天打三次點滴,所以能口服盡量口服,不要靜脈點滴。」張曉波醫生表示,小兒科肝腎功能發育不完善,對小兒科的醫生來說,抗生素本來就不應隨意使用,更別說長期使用。雖然抗生素品種很多,兒童最常用的抗生素有兩大類,第一類是青黴素和頭孢類,還有紅霉素或羅紅霉素類。但即使是這兩類葯的耐藥性也很厲害,也都會對肝腎功能造成不小的影響。
【誤區11 高燒不處理硬挺著】
容易在短時間內出現驚厥
發燒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的健康問題,過高的體溫可能導致孩子驚厥。那麼到底體溫多少算髮燒?張曉波說,體溫的測量分為三種口溫、肛溫和腋溫。最準確的體溫是肛溫,當肛溫高於38℃的就是發燒,超過38.5℃可使用退燒藥,應作降溫處理後再到醫院就診。 有些孩子肛溫超過39℃家長還硬扛著,讓孩子挺到上醫院。其實,孩子新陳代謝快,有時體溫上升過快,容易在短時間內出現驚厥。張醫生建議,有孩子的家庭一定要備有退熱葯。如果孩子體溫居高不下,就需配合使用物理降溫,冷毛巾或冰寶貼敷在額頭,洗溫水澡,用醫院配製的50%酒精擦拭身體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誤區12 抗體是生病產生的】
一般指水痘等傳染性疾病
「我聽說有人認為小孩開始長大就應生病,這是一個自然本能,生病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抗體,更多的抗體是要通過生病本身產生。」有很多家長抱這樣的想法。張醫生表示,抗體的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有些傳染病一旦生過一次病後,體內就建立抗體,以後不會再生第二次。但更多發生的咳嗽感冒等疾病,並非生過一次、看好就不會再發生,包括肺炎等,是可能反覆感染髮作的疾病。市民認為的抗體可能更多地是類似水痘等傳染性疾病。
推薦閱讀:
※你知道嗎?家庭用藥的常識-今日頭條
※這些藥物的「副作用」,竟然成了治病功臣
※這些常用感冒藥竟有致命危機!
※咳嗽了,該用藥嗎?
※家庭用藥丨 無精≠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