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江有水千江月--美蓮博客歡迎您!

「千江有水千江月 」→佛音美蓮 發表於 2009-7-28 13:48:00  相傳印度阿育王治齋宴請天下僧道,眾人皆已來過,唯獨平爐尊者延至日落黃昏之時才姍姍而來。王乃問道:緣何你來得這樣遲?平爐尊者回答:我赴了天下人的筵席。阿育王奇道:一人如何赴得天下筵席?平爐尊者言:這你就不知了!遂作偈: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題記 「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摘自宋代《嘉泰普燈錄卷十八》。是表現佛家至高境界的兩句偈語,意為:月如佛性,千江如眾生。江不分大小,有江就有月;人不分貴賤,有人便有佛性。佛性自在人心,就如月入江水;佛性無所不在,猶似無雲青天。 在閱讀南懷瑾先生的著作時也讀到這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邃闊遼遠的境界。每當看到,心中澄明,一切煩惱煙消雲散。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這副偈子幽淡、閑適、雍和,富有內蘊的禪意。輕輕一念,齒舌相碰,寧靜清涼之氣頓生。 水是水,月是月,因了月光的照射,水中有月,月在水中。但,水中的月,不是月,只是水的幻像;月在水中,是水的反射.這話有點是是非,非是是的感覺.正如南懷瑾先生在解讀《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時所言,千萬人心中,千萬尊佛。千萬尊佛如同千江水月,萬佛即是一佛。以心覓佛如水中撈月。心無所求,安如止水,心佛相應,此心是佛。 佛教認為,人人皆可做菩薩,菩薩意為覺有情,也就是覺悟了的有情眾生。印象中,佛教對入教的儀式並不十分苛求,所謂「心中有佛,見人即佛」,更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說。佛門信徒雖多,皈依佛門的原因和目的卻不盡相同,正如「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只有一個,可是因為水的不同而折射出千差萬別的倒影。 禪宗有很多精妙的小故事流傳於世,譬如「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與「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典故。其實,禪宗中所講求的「頓悟」,正是佛家不拘泥於固定模式,希求人性中佛性回歸的最好體現。世界繽紛繁雜,往往容易只看到表象。比如看山看水,如果只看山和水本身,山當然是山,水當然是水;但如果從山和水對人的心靈的影響來看山和水,其實山和水沒什麼區別,山也不是山,水也不是水。 如果心靈不再被任何外部事物所影響,到達了「如如不動」的境界,此時再去看山和水,山也只是山,水也只是水,不再執迷於是山還是水。 未開悟之人,一絲不苟地遵循佛門戒律,在遵循中得到心靈的平靜;將開悟之人,自遵循的過程中漸漸領悟佛家的精義;頓悟之人,已然參透了佛家的真諦,超然物外,不再為規則所囿。千百年來,佛教文化的傳承與佛教的普適性是分不開的——真實存在的世界只有一個,然而,每個人眼中的世界卻各不相同。宗教亦然,每個人對禪的看法都不一樣。有人說,禪是一種智慧;有人說,禪是一種人生態度;有人說,禪是一種哲學;還有人說,禪其實什麼都不是。 禪是要靠自己領悟的,禪的意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以心傳心」。人們於信仰宗教的過程中各取所需,解決各自在某一特定階段所面臨的人生問題。人之所以生,是為了追求幸福;宗教存在的意義,在於讓人們在追求幸福受阻時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希冀。 「無為有時有還無」。佛性,在若有若無之間;世事,在虛實兩界徘徊。如是,夢也罷,愁也罷,月也罷,水也罷,到了佛家那裡,「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何等的圓融的境界!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您此刻在這裡聽到的古箏曲是《深山禪林》,一首佛曲,因著這句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的偈語,更加幽緲寧靜,淡遠綿長。 本篇文章來源於『中國古曲網 』原文鏈接:http://blog.guqu.net/user1/419870/archives/2009/19773.html本篇文章來源於『中國古曲網 』原文鏈接:http://blog.guqu.net/user1/419870/archives/2009/19773.html
推薦閱讀:

在基於 WordPress 的博客需要放大量圖片,限於主機空間有限,有什麼好辦法實現?
蒙山施食 - yc791022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乾隆盛世:貧富差距之大世所罕見|《文史博覽》官方博客
幾個博客的api地址
如何用香蕉皮根治瘊子(足底疣,尋常疣) - 這就是長白雲 - orb9 - 和訊博客

TAG:博客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