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alay Dipankara開示-止禪 - Quietlake的日誌 - 網易博客

Sayalay Dipankara開示-止禪

佛法開示下載 2007-05-09 13:42:37 閱讀293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止禪

11月16日指導法師開示

(於香光尼寺)

一、前言

今天要和大家介紹止禪,第一天說法有和大家說明戒、定、慧三學,止禪與定學有關。戒有分四部分:有在家出家眾,在家有五戒、八戒等,出家有比丘、比丘尼戒,這個大家都知道。

定佛陀教我們四十種修定的方法,就是四十業處,今天主要著重在安般念,以後會介紹其他修法。四十業處中許多種都可修得禪定:十不淨可以到達初禪,慈悲喜三種梵住可達三禪定,捨梵住可以到達四禪,安般念可以讓我們達到四禪,十遍的修法可以讓我們得到四禪八定,即色界定及無色界定。十隨念及四界差別觀只能到達近行定。十隨念是隨念佛、法、僧、布施、持戒等功德。修四界差別觀的禪修者可以轉修十遍,一樣可以達到八定。每個人過去的波羅密不同,有些人四界差別觀較快成就,有些修安般較快成就禪定,要透過練習嘗試才會知道。

二、安般念

(一)什麼是安般念?

安般的所緣是我們的出入息。剛開始修一定要心情輕鬆愉快,如果我們有期待、擔心,希望得到禪定,擔心自己沒有進步。這樣心無法安住,要很輕鬆的注意息的進出。

出入息在那裡?在鼻孔的下面,大家都知道鼻子在哪裡吧!在鼻子的下面知道出入的息。不要太用力,因用力氣息會上衝到頭,頭會覺得緊、漲不舒服;太注意觸點,皮膚會覺得緊,或覺得息較粗。

(二)觸點

什麼是觸點呢?就是感覺道出入息的地方。將心固定在一個地方,覺知氣息,主要目的是:避免心隨息進出體內或體外。為什麼要固定在一個地方?我們心隨身體進入身體到肺、胃,或隨出息到體外,會很容易感覺到風大。感覺到四大的風,和安般的息是不同的方法,而它們共同的基礎是空氣的進出。對修四大的人可以跟隨息進入體內體外,感受起伏震動,這樣可以觀到風大。修安般觸點不是主要所緣,上嘴唇、鼻端前出入的息才是安般念的主要所緣。如果太注意觸點會感到震動、冷、熱,這是修四大。

修安般念是觀觸點上面的出入息,每一個息的出入都清楚的知道。心固定在上嘴唇的範圍,注意息的進出,出入息快,知道它是短的息,出入息慢,知道它是長的息,不是跟著進入或出來。有時候呼吸快,它與心連在一起,心會覺得悶悶地不舒服,這時候要放輕鬆,放慢呼吸,心會緩和下來。不要注意心、心跳,這樣容易累,回到息,注意息,息慢慢緩和了,心也會輕鬆下來。心情輕鬆持續的專注,對所緣清清楚楚。

(三)妄想對治

為什麼會生起妄想?因為專注不夠強。不善法一直在旁邊等著,一秒不注意,妄想就進來了。不要想停止妄想,愈想制止,妄想愈多,這樣不能專注,這些都放下,不要擔心,只要將心拉回於息,專注於息即可。

有時要把心抓回來好難啊,妄想好多,有過去、有未來,大部分是與過去有關,這和我們過去的業習有關,有善法與不善法,不善法是貪嗔癡,善法是不貪、不嗔、不癡。妄想很多,有時候問在妄想什麼,也不是那麼清楚為什麼?因昏沈與妄想夾雜,不清楚打了哪些妄想。清楚心發生了什麼?如貪,心想要什麼?貪什麼?貪的所緣有兩類:物質與非物質。物質的像物品,非物質的是執著有情,如家人。對治貪可以修十不淨觀。執著家人可以觀三十二身分或觀所有的有情都會死。執物質可以觀無常,這是短時間的對治觀,對治了,再回到觀息。有時候會對不喜歡的人事物生起嗔恨心,那就以慈心觀、捨心、色遍(青黃紅白)對治。如果生起愚癡心,不知對錯,心生掉舉,就用安般念。

有時候生起不貪、不嗔、不癡的妄念,如想昨天過得舒適,表情很享受。不斷提醒自己要專注、專注。我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你們是處在什麼情況,看起來很舒服的表情,是在專注呢?還是打妄念?

有四種法︰善法至善法、善法至不善法、不善法至不善法、不善法至善法。

第一種善法至善法,歡喜禪修,持續地用功,就會成就善果,如禪定、觀智。善法至不善法,本來發善心來禪修,但是心不安住,生起煩惱、後悔,想要放棄,為什麼?因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心,被不善法帶著走,這樣很可惜。不善法至不善法,不想修行,怕打坐、怕痛,內心有很深的貪,只想要舒服過日子,受不了一點苦,心好樂五欲,不斷增長不善業,要到臨終善念生起時,才會覺得貪念是不對的。不善法至善法,本來心不歡喜修行,不了解佛法,接觸了漸漸生起法喜,心也很安住,由不善法轉為善法。善心是第一與第四種人,來禪修有善的動機,坐了時天候怎樣呢?大家可以檢查自己的心,希望大家都是第一種由善至善,發心要禪修,得到禪定、觀智。修安般是心作意在出入息,出入息就是法,不要落入貪嗔癡,要不斷地專注於出入息。專注10-15分鐘,就會感覺身心輕鬆,自然地呼吸,息會變得微細。

(四)覺知微細息

當息變微細時,要小心,很多禪修者走入岐路,可能會有兩種情況︰

1. 此時身體會有舒服的感受,覺知注意舒服感受,忘記息,定力會退。

2. 息微細,心安靜柔軟,心靜靜的,漸漸心失去作用,,不想回到息,掉入有分無記狀況。

有分是心沒有作用、對象,什麼都沒有,此時禪修者會以為自己進入禪定、涅槃。禪定不是什麼都沒有,禪定有所緣、對象,心持續專注於對象上,才能進入安止,心有所緣、對象才能修安止。小心這個分歧點,當息微細時,持續覺知息10-15分鐘,眼前會出現顏色,這是初階段的禪相。

息非常微細時,禪修者會覺察不到呼吸,就等待息出現,結果妄想就生起了。此時可將注意力放於鼻端,微微的作意呼吸,呼吸自然的出現,微微的就好,不要太用力、快,太用力息會變粗、變急了,心也會不舒服,胸口會悶。

(五)禪相

1.安般念的禪相可以分為三階段︰

(1)第一階段︰持續地專注於呼吸,眼前會出現顏色、煙霧等不同顏色的光,顏色因人而異,有黃色、白色,不論何種顏色都不要注意它,不要生起疑問,想︰這是什麼?是我體內產生的嗎?我進步了?很好奇,想看看它是什麼?不要注意它,注意它它很快會消失。順其自然來去、變化,仍注意息。

(2)第二階段︰持續地專注於呼吸,隨著定力加深,禪相轉變成白色的光,它會閃動、變化,不要注意它;此時如果注意禪相,它會消失,或者它會擴大範圍到全身,定力會退。

(3)第三階段︰持續地專注於呼吸,定力增強,禪相轉為透明、清澈,如水晶、玻璃。等它靠近鼻端,穩定五分鐘以上,此時將所緣轉為禪相,不要管出入息。

2.修法

(1) 不要用力,太用力禪相會消失,若消失不要等待,馬上回到觀出入息,不久禪相會再回來。

(2) 慢慢地靠近、慢慢地觀,將心往禪相貼近,好像磁鐵被吸住黏在上面,或嵌入,或稍微插入禪相也可以,不要太快、太用力,太快、太用力禪相會消失。心安止在禪相上,至少一、二小時,心與禪相合一。有時心黏上去時,心停止了,不知禪相在哪裡?心又掉入有分了,這是真正的錯誤。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點——禪定不是心停止了,什麼都不知道,沒有所緣,禪定是心安止於所緣,很清楚所緣,不斷地覺知禪相。此時心清楚的知道安般念的所緣是透明的禪相(尋),持續不斷的覺知禪相(伺),心歡喜、快樂、安穩,這是心安止所緣所生起的感受。

(3) 安止是不可能有妄念的,也不會有其他的感覺,心歡喜、快樂、安穩,持續地覺知禪相,一、二、三小時。安止時,心不會有任何妄念,沒有感覺手腳、身體,只有歡喜、快樂、安穩、平靜。

(六)檢查五禪支

1.五禪支要在出定後檢查,出定後注意心臟的下方,以心所依處為依靠的有分心,是否出現禪相。不要花太多時間檢查,很快的回到禪相。所有心的活動都是在心臟下方的心所依處產生出來的。

2檢查五禪支

出定後,檢查有分,接著檢查禪支,如何檢查?先知道禪支是什麼意思,然後檢查心、感受心是否有禪支的作用,禪相與心來回檢查。

尋︰知道安般禪相,知道「尋」是什麼,然後檢查心、感受心,再回來禪相。

伺︰持續知道安般禪相,知道「伺」是什麼,然後檢查心、感受心。

喜︰心歡喜禪相

樂︰體驗禪相時的樂受

一境性︰心與禪相合而為一,一心專注、平靜

3.喜與樂

基本上喜與樂相同,在層次上有些差別,喜在樂先。如旅人在沙漠中行走,很渴、很累,看見前方有樹木、泉水,心生歡喜(喜),走進喝了泉水,坐在樹下休息,感到很快樂(樂)。

4.因禪定的深淺不同,禪支的感受層度會不同,修習時更容易體會,二禪喜明顯,三禪的樂明顯。

(七)修習五自在

檢查禪支,修習禪定後,要修習五自在

1. 審查自在︰能在出定後在心所依處觀察諸禪支

2. 轉向自在︰在心所依處看心如何一個個生起,觀心路過程中的心法(先略過)

3. 入定自在︰能夠在設定的時間入定,如能夠十分鐘入定

4. 住定自在︰能夠隨自己的意願住定多久,如住定一小時、兩小時

5. 出定自在︰能夠如所預定的時間出定,如一小時候出定,時間無差誤

(八)修習二、三、四禪

五自在很熟練後,可以進而修習第二禪,首先思惟初禪靠近五蓋,有尋伺的作用,想捨尋伺而得更寂靜的二禪,再次將心專注於禪相,如此將達到只有喜、樂、一境性的二禪,二禪的喜很強,了解初、二禪受 的不同,接著修習第二禪的五自在。

五自在很熟練後,可以進而修習第三禪,首先思惟二禪有喜,有比較強的感情作用,不如無喜的第三禪寂靜,培育想要證得第三禪之心,再次專注於禪相,達到只有樂及一境性二禪支的第三禪,接著修習第三禪的五自在。

五自在很熟練後,可以進而修習第四禪,首先思惟第三禪有樂支的作用,不如第四禪寂靜,培育想要證得第三禪之心,再次專注於禪相,達到捨受及一境性的四禪,接著修習第四禪的五自在。

(九)修止與修觀

四禪的心力強,決定要坐四、五個小時,沒有問題,而且聽不到聲音。此時是修法的分捩點︰

1. 由四禪進而修四無色定(修止)

安般只能到達四禪,不能往上修四無色定,需藉用其他業處,如十遍。先舉白遍為例,首先擴大遍相,再作意於白中的小洞,穿過小洞,將洞擴大至遍滿虛空,白遍消失,剩下無邊的空間,以空為所緣,不斷專注證得空無邊處禪定(第五禪)。無色界定沒有色身,所以叫無色界定,有捨及一境性兩禪支。

第六禪是識無邊處禪,以知道空的心識(空無邊處禪心)為所緣,心更平靜,也是捨及一境性兩禪支。

第七禪是無所有處禪,以空無所有為所緣,專注於知道空的心識不存在,心更平靜,也是捨及一境性兩禪支。

第八禪是非想非非想處禪,此是非常微細的定心,以無所有處禪心為所緣,是世間最高的禪定。

2. 由四禪修觀

到很多地方都聽到一部很短、很流行的經典︰心經。心經就是在講修觀禪,很清楚、很有次第。「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色、受、想、行、識。它如何是空呢?透過觀智才能深刻、有意義的了解,看清楚了它們的生滅無常。「十二處」、「十八界」,然後說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如何了解心經?要修毘婆舍那觀,真正觀到身心的活動,才能知道五蘊是什麼?你可以觀到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嗎?如何了解識?要了解心路過程,下次解釋。什麼是「十二處」、「十八界」、「涅槃」?由觀察身心而了解會非常深刻而有意義。

三、結語

成就四禪八定,定力很強,心在禪定中快速的入出,以十遍練習八定,心很快的入出禪,練習十四調禦心法,可以修習神通力。修習觀禪,可以了解身心實相,斷煩惱,體驗不生不滅的涅槃之樂。佛陀教我們這麼多,每一個定都可以修成,後面還有很多要修,需要時間與努力,不要偷懶,要趕快修。

推薦閱讀:

再難治的牛皮癬,也是葯到癬除(選自快樂真珍的博客)
青梅酒女的博客網文鏈接
【原創】對衡量公務車改標準創新 - 少林小子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男人看女人的第一眼,看那裡? - 麗麗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什麼樣的房子最適合人居?(轉摘方久銘的博客)

TAG:網易 | 博客 | 網易博客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