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劑效應—搜狗百科
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平均年齡一般在20 歲左右,屬於青年的中晚期,多數大學生的心理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可塑性大。而我國的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相比,在評價機制、管理模式、教學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加之大學生在認知方面的偏執、在情緒方面容易走極端,所以高校是個體心理障礙顯現的溫床。而且近年來由於學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多、就業壓力的增大以及自身個性品質方面的因素,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嚴重,對心理健康的渴求更迫切。當代大學生希望對自己的心理狀態有較高的認知和調節能力,也願意接受他人的幫助。同時大學生生活環境中的從眾心理對學生心理現狀有較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在高校中應用「 安慰劑效應」會產生更好的作用。
「安慰劑效應」在大學生心理諮詢中應用的原則
「安慰劑效應」雖然對大學生心理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如果不合理運用,它就會像一把雙刃劍,在個體心理積極發展的同時卻產生另外一些影響其心理成長的消極因素,所以諮詢人員在運用「 安慰劑效應」時應該遵循一些基本的要求。
1.諮詢人員熟練掌握與「安慰劑效應」有關的基本知識 心理諮詢人員要了解「 安慰劑效應」產生的領域及發展過程中在心理學領域中的應用,理解它的含義及精髓,掌握它在心理諮詢中的適用範圍、在各種形式諮詢中運用的技巧和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弄清與它相關的諮詢方法及所包含的理論與技術。
2.根據來訪者的個別差異有針對性地運用「 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的心理作用並非人人都一樣,它與來訪者的各方面條件(年齡、性別、職業、受教育狀況、經濟水平等)以及個性特徵、心理狀態、接受諮詢時的心情、心理障礙的類型及對諮詢本身所抱有的期待等方面有密切的關係。為了提高諮詢的時效性,諮詢人員應具備較高的判斷力,在會談初期通過傾聽來判斷來訪者的個性特徵,了解其生活背景及主要障礙類型,從而有針對性地採用「 安慰劑效應」的策略。
3.「安慰劑效應」的運用應服從心理諮詢的最終目標 「安慰劑效應」作為心理諮詢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的心理作用,它應該服務於心理諮詢的終極目標,學校心理諮詢具有「教育與發展的雙重目標,但發展目標是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諮詢的最終目的在於引導來訪者調整認知、重塑自我、形成自立自強的個性,並學會自我心理調節的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所以「 安慰劑效應」在運用時既要重視諮詢過程的心理暗示,也要啟發來訪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學會運用自我心理暗示,同時還應注意以下三點:
(1)避免對藥物或替代性中性物質產生依賴。
諮詢人員指導患者使用藥物或替代性中性物質時要考慮到它們可能會引起的一種嚴重心理效應即對「 安慰劑」的依賴或成癮。所謂「 安慰劑」依賴或成癮,是指來訪者對藥物或中性物質產生生理和心理依賴,一旦中止藥物或替代性物質就會出現戒斷反應:焦慮、惶恐、疼痛不適、無力、疲乏、失眠等癥狀及心理障礙複發,嚴重者可能出現震顫性譫妄:震顫、恐怖性幻視、幻聽、意識障礙、興奮、躁動甚至可能導致虛脫死亡。所以,為了促進來訪者的心理發展,諮詢人員應十分重視藥物或替代性物質的合理使用並加強管理,避免依賴與成癮現象的發生。
(2)避免陷入過度權威。
學校心理諮詢中權威的存在是建立諮詢關係的重要因素,諮詢者的權威有助於獲得來訪者的信任併產生對自己有幫助的積極暗示,但過度的權威容易使諮詢者和來訪者都進入誤區:諮詢者會不注意傾聽來訪者的言談,用自己的價值觀念去衡量來訪者的言行,甚至去支配和控制來訪者的思想;來訪者則會對諮詢者惟命是從、盲目輕信,產生過度的模仿,甚至會產生逆反,所以諮詢中要避免過於權威的現象出現。
(3)避免過度移情。這裡的「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個用語,指來訪者把自己生活中的情緒和情感轉移到諮詢者身上。適當的情感轉移有助於來訪者暴露自己的心理,但過度的情感轉移會強調來訪者對心理諮詢的自我防禦機制,阻礙來訪者在面談時的真誠,從而無法自然的溝通,影響諮詢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特殊人際關係。而事實上,在諮詢中,諮詢者與來訪者都可能產生「 移情」,所以諮詢人員要處理好自己的感情,既要注意來訪者在自己面前表露出來的各種態度和行為,也要注意不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與需要帶到心理諮詢中,更不能試圖用這種感情改變彼此的生活,或利用這種感情。
「安慰劑效應」在大學生心理諮詢中應用的技術 1.營造良好的諮詢環境 諮詢環境的營造要達到人與環境的最優化,即從個體差異、私密性、色彩、功能等方面組織諮詢室的空間與裝飾,處理好諮詢室環境,使之符合來訪者的心愿。高校心理諮詢室應設在校園人流少的安靜處,樓層不宜過高,最好設前後門,諮詢室門口要張貼《告來訪者書》,明示保密承諾和諮詢細則。諮詢室的室內設計要善於應用色彩的感覺特徵,暖色或冷色會直接使房間產生溫暖感或寒冷(涼爽)感。心理諮詢室可配備多種功能間,暖色調的房屋可以使來訪感受到激勵和放鬆;冷色調的房間可以使來訪者具備安全、平和、涼爽的感覺。諮詢室的座椅應該柔軟、舒適,便於學生放鬆。諮詢室儘可能放一些盆栽,以改善環境氣氛,增加美的因素,對人們的神經產生一種良性刺激,使人皮膚降溫、呼吸均勻、精神放鬆。總之,一個簡練、溫馨、富有生活氣息的、人與環境優化統一的心理諮詢環境,可以使學生感覺溫馨、鬆弛,並有安全感,不擔心「泄露」秘密,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安全地談論個人生活的細節問題。
2.樹立諮詢者的權威 由於中國心理諮詢傾向於建議型而非引導型,所以必須重視諮詢者的權威性,權威的存在可以增強諮詢關係中依賴與暗示作用。諮詢者的學歷、學位,在諮詢行業中的技術職稱、獲得過獎勵等資歷應該在諮詢接待室中明示;同時,諮詢者的容貌儀錶、言談舉止應該具有親和力和影響力。
3.強調來訪者對「安慰劑」的依從性 依從性指臨床醫學中病人是否按醫師所囑用藥。在心理諮詢中同樣也存在依從性,它指來訪者是否按諮詢者所作的建議和布置的任務去做,這對諮詢效果的影響非常大。「安慰劑」效應的作用對依從性尤為依賴,所以諮詢者應該用言語鄭重地告知來訪者必須按諮詢者的要求去做,耐心地向來訪者說明必須如此做的道理,不執行會出現的危害。並尊重來訪者在諮詢過程中的反映和意見;互通信息、加強合作與理解,使來訪學生樂意並堅持按諮詢者所說的去做,以提高諮詢的時效。
4.運用藥物和中性物質進行暗示 人類疾病的藥物治療效果,部分與暗示性有關。因此,心理諮詢工作中不能忽視這一作用,尤其需要藥物或替代性物質進行輔助治療的心理疾病更應該高度注意。通常一個人患病後,多需藥物治療,因為藥物具有生理效應;也可通過非生理效應,以「 接受藥物治療」的方式,在病人心理上引起良好的感受而導致疾病的好轉,即藥物的心理效應。一般認為,藥物的心理效應與其藥理作用無關,但可借用藥物的生理效應來強化言語暗示效果,這在暗示性心理治療中表現得尤為突出。諮詢人員與來訪者本人及配合方要適時適度地運用心理效應來增強藥物及中性物質的治療效果,比如選擇恰當的給「 葯」時機,配合恰當的言語暗示,排除不良反應的影響,可取得好的效應。
5.對來訪者進行積極的關注與鼓勵 積極關注指諮詢者以積極的態度看待來訪者,注意強調他們的長處,即有選擇地突出來訪者言語及行為中的積極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積極因素。諮詢者的積極關注會開擴來訪者的視角,幫助他們重新打開希望之門。通過積極關注使諮詢者持續地尋找來訪者身上的長處和積極方面之所在,與此同時,直接明確地針對他們的問題進行工作,幫助來訪者正視他們置身其中的世界。同時利用言語和語調、表情、姿勢、動作等非言語線索來表達諮詢者對來訪者的鼓勵,使來訪者感到溫暖,進行自我揭示,以改變其心理狀態。
6.引導來訪者進行積極的認知 「認知在情緒的產生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影響著個體對行為的歸因從而影響其情緒狀態。積極的認知會產生肯定的態度和對行為客觀正確的評價,反之會導致消極的態度和對行為不合理的評價。所以「 安慰劑」的作用還在於諮詢者引導來訪者在諮詢過程中和今後的人生中對自我認知的調整,用積極認知來調整自身的身心狀態。
7.諮詢人員進行言語暗示 言語暗示對「 安慰劑」的心理效應影響極大,諮詢者可通過言語加強其效應,也可通過言語消除其不良反應。有時還可利用藥物或替代性物質來加強語言的暗示作用,如癔症病人常用葡萄糖酸鈣或溴咖靜脈注射而奏效。
8.引導來訪者及配合方創建良好的生活環境 來訪者的生活環境也可以實現「安慰劑」的作用。來訪者需要創建具有安全性和成長性的環境,包括精神環境與物質環境。比如傢具的顏色不要太鮮艷,應富於變化,並傳達一種審美意識。生活環境應以活潑、自然、簡潔為主,再配置一些有激勵作用的裝飾。同時對來訪者的態度應該平等、尊重並充滿關注與溫暖,這樣就有利於形成來訪者樂觀、向上、活潑、開朗的性格及現代審美情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