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7日——甲午年大雪節氣養生知識分享》  

2014-12-15 13:37:58|分類: 中華傳統養生文化 |舉報 |字型大小訂閱

中華傳統養生文化專欄

大雪節氣養生知識分享

公元2014年12月7日(農曆十月十六)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55°。

一、時令特點

(一)節氣季節概況

古籍的描述:

1、《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2、《群芳譜》:「言積寒凜冽,雪至此而大也。」

3、《說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大;雪物喜之凝雨也。大雪,物喜之水由小變大也。」

大雪節氣意味著天氣更加寒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但各地的降水量反而會減少。大雪時節,除華南和雲南南部無冬區外,我國遼闊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裝。人們常說「瑞雪兆豐年」。嚴冬積雪覆蓋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很低,為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還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產生了「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等不少朗朗上口的農諺。

從季節上講,大雪是冬三月的第三個節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處於陰曆十一月(今年因閏九月,故處於陰曆十月),在十二消息卦中屬於「地雷復卦」,每天子時(晚上23:00-1:00時),一天的陽之始(陽氣的始點)

(二)五運六氣(氣候)特點

1、甲午年全年統運為「土運太過」,司天之氣為「少陰君火」,在泉之氣為「陽明燥金」。全年與脾密切相關。

2、從小雪(11月22日)到大寒(1月20日)共60天,處於甲午年的第六步氣,大雪正處於其中。地氣(也叫主氣,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而自身發生的變化)為太陽寒水;天氣(也叫客氣,除太陽、地球自身的因素影響外,還有月亮、木火土金水五星等星球圍繞太陽公轉對地球產生的影響)為陽明燥金。這60天「冬行秋令」,即雖處冬季,但來的是秋天的燥氣,氣候以「燥」為主,加上「寒」、「濕」(南方濕氣尤重)。

3、《黃帝內經》講此時「第六步氣」的特點是:燥令行,余火內格,腫於上,咳喘,甚則血溢。寒氣數舉,則霿霧翳。病生皮腠,內含於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地將易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主要意思:燥氣盛行,多餘的火氣反順為逆(是謂內格),致使上焦及以上身部位腫,會咳喘,甚至是有出血現象。經常有冷空氣來臨,就會天色昏暗、霧氣很重。病出現在皮膚和腠理(指肌肉間的空隙和皮膚的紋理),藏在脅(指腋下到肋骨盡處的部位)中,一直到少腹部位,都會有寒氣,所在的區域或部位也將變化(指脾胃也會受到牽連)。)

(三)這段時間要注意的不適癥狀

大寒(2015年1月20日)前,這段時間特別要注意在以下的不適:

1、口鼻舌燥,皮膚乾燥。

氣候中燥氣當道。《黃帝內經》講,「秋應肺」,「肺應金」,「肺主皮毛,開竅於鼻」,容易肺熱,口鼻舌燥,皮膚乾燥,嚴重者會有嘴臉生瘡、流鼻血、皮膚爆裂、皮下出血等出血現象。

2、心肺不適,咳喘水腫。

心、肺共處上焦,五行中「火(心)克金(肺)」,這段時間因燥氣太盛,「金(肺)反克火(心)」,同時多出的燥氣會逆行往上,《黃帝內經》講,「上逆而咳」,因此容易造成心肺的不適、咳喘、肺氣腫、上身水腫等。

3、脾胃不適,少腹宮寒。

今年年運是「土(脾)運太過」,濕氣很重,這段時間因燥氣上行,使脅下至少腹之間的部位陽氣不足,容易造成脾胃不適、肚泄、女性宮寒。

4、燥寒相襲,陽氣不足。

燥氣盛,五行中,金(肺)克木(肝)太過,加之常有冷空氣來襲,可能會使肝氣不足, 「四肢者諸陽之本也」,導致手腳涼或麻痹、關節屈伸不利,頭暈、頭疼。

二、養生實踐分享

(一)起居

《黃帝內經》講冬三月的特點及應時行為: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19點)卧晚(5點)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時後果)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主要意思:冬(季)三月,萬物閉藏,水冰冷(結冰)地乾裂,不要擾亂陽氣。應早睡晚起,等天亮了才出門。使神志隱藏起來,象有了自己的意志,心中就有把握。要遠離寒冷靠近溫暖,不要隨意打開或擾動皮膚(毛孔)使陽氣外泄出去,要把身體的陽氣緊緊鎖住。這是冬天要適應養「藏」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違反了就會傷腎,到了春天容易痿靡不振,能夠把陽氣、正氣升起來的很少。)

這段時間主要是:養護陽氣、去寒就溫。

1、建議早上5:00時起床,醒來後可稍作緩和的活動如室內走動、靜坐(建議不少於15分鐘),讓身體的陽氣升發起來,提供一天的使用(也可散去積熱,也利於晚上陽氣收藏),之後如覺疲倦可睡回籠覺。

2、建議暫時不做按摩、出汗運動、泡腳、艾灸、熱敷等,以免影響陽氣收藏。

3、「睡眠為第一大養」,爭取午睡不少於30分鐘至1小時養心。

4、晚飯後建議減少戶外活動,以防燥、寒、濕氣侵襲。

5、晚上爭取21:00時睡(不晚於22:00時,老人、小孩特別是氣虛者20:00時前睡最好)

6、注意及時添衣、頸肩脖加圍巾,避免風吹向頭、頸、腹部。(特別是肩背部不適者、手腳涼者、女性宮寒者,一定要注意保暖)

(二)飲食

1、不同屬性

「凡可食之物皆有藥性」,在食物屬性中,不同的飲食有其不同的「性」、「味」、「歸經」、升降沉浮及「補瀉」作用。不同的屬性其作用不同,適應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個人都有必要隨著節氣的變化而隨時調整飲食結構。

2、主要原則

(1)在每一天的飲食上,一般來講,在春夏時分(3:00-15:00時)養陽(補氣補陽),在秋冬時分(15:00-3:00時)養陰(潤燥清熱)。

(2)「三清」原則:清新、清凈、清淡。脾最怕「生、冷、撐(吃飽)」,要把好「入口」關,以免「病從口入」。

(3)只吃5-7成飽;不能吃得過咸、過酸。睡前1小時不進飲食。《黃帝內經》講:「冬應腎,咸入腎。」「夫鹽之味咸者,其氣令器津泄;弦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內,血氣爭黑。」(主要意思是:味咸或味濃,會讓臟腑的津液泄瀉;無脈象或脈象差的人,聲音嘶啞敗壞;木氣不足者,其營養的東西會發散走掉,病重的還說不出話。人有這三種情況,都會敗壞臟腑,無葯可治,無針可施,這些都會斷絕外部營養的吸收而傷及內臟,使血、氣變黑。)

(4)大便稀、或軟時不喝蜂蜜。

3、辨證調養

從小雪(11月22日)到大寒(1月20日)共60天,飲食重點是:清熱潤肺,健脾祛濕。(這段時間每天建議增加喝水量(下午比上午要多,至少1.4升),下午15:00時-睡前1小時,清熱潤肺。)

(1)氣虛體寒者

①早上、中午可適當溫補。建議下午15:00時後不吃溫熱、煎炸、辣的食物(包括辣椒、胡椒、精白面、白酒、榴槤、蒜頭等,否則容易加劇肝氣鬱結,內熱不散,也不能收藏陽氣)。

②忌吃生冷食物,避免脾虛胃寒、濕氣加重。如要吃水果,下午15:00時後(燙)熱吃。

(2)內熱血熱者

①肝腎肺熱者,上午以平性食物為主。

②忌食辛辣、燥熱食物及白酒,避免內熱鬱結。

(3)男孩16虛歲、女孩14虛歲前,應避免吃辛辣等溫熱性食物,可盡量吃平性及涼性食物。

(4)建議清淡素食(有利於消化吸收和內心的清靜安寧,可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5)菜式分享(個人實踐,謹供參考):

第一部分:早、午餐(下午15:00時前,每天可不同選擇)

(1)煲熟(每人量,下同):鐵棍淮山(份量3段或5段)做早餐。

(2)打漿熱飲:鐵棍淮山(份量3段)打成漿,煮熱20分鐘。(腫瘤或癌症患者可堅持吃一段長時間,以健脾補腎)

(3)打漿熱飲:鐵棍淮山(份量3或5段),党參(3粒/片,每粒/片約8×8cm大小,下同),白扁豆(或刀豆,5粒),茨實(5粒),杏仁粉(3茶匙),枸杞子(8粒),葡萄乾(10粒),酸棗仁(10粒,或1茶匙粉),紅糖(或黑糖)少許,打成漿,煮熱20分鐘。(氣虛者可加:桂圓肉(3粒)。)

(4)熱沖飲:薑茶粉(1包)(或姜3片,或麥片1包),党參(3粒),五味子(8粒),酸棗仁(10粒,或1茶匙粉),枸杞子(8粒),葡萄乾(8粒),紅糖少許。(上午7-11時,氣虛者適用,便溏時不加枸杞子,下同)

(5)熱沖飲:玫瑰花(3朵),党參(3粒),枸杞子(8粒),葡萄乾(8粒),酸棗仁(10粒,或1茶匙粉),五味子(5粒),山楂(1粒剪開成3粒),可加紅糖(或黑糖)少許。(上午9-11時,氣虛者可加:桂圓肉(3粒),當歸(1片,約6×6cm大小,濕盛中滿及大便溏瀉者不加當歸,下同))

(6)熱沖飲:玫瑰花(3朵),麥片(1包),杏仁粉(2茶匙),枸杞子(8粒),葡萄乾(10粒),酸棗仁(10粒,或1茶匙粉),可加紅糖(或黑糖)少許。(氣虛者可加:或桂圓肉(3粒)。)

(7)煲湯:淮山(份量5),杜仲(份量0.5),白扁豆(20粒),党參(8粒),枸杞子(10粒),葡萄乾(15粒),酸棗仁(15粒可磨成粉,2茶匙),五味子(15粒),蜜棗(3個)。(氣虛者可加:桂圓肉(5粒)。以下煲湯、粥類同。)(肝、腎熱者不加杜仲)

(8)煲湯:淮山(份量5),党參(10粒),茨實(15粒),白扁豆(15粒),麥芽(3茶匙),金蕎麥(4茶匙),酸棗仁(15粒可磨成粉,2茶匙),枸杞子(10粒),葡萄乾(15粒),蜜棗(3個)。

(9)煲湯:淮山(份量5),木耳(份量0.5),雪耳(份量0.5),木瓜(半個),党參(8粒),枸杞子(10粒),酸棗仁(15粒可磨成粉,2茶匙),蜜棗(3個)。

(10)煲湯:鐵棍淮山(份量5),玉竹(10片/條),党參(5粒),茯苓(10粒),白扁豆(10粒),酸棗仁(10粒,或1茶匙粉),枸杞子(10粒),無花果(3個),蜜棗(3個)。

(11)清蒸:淮山粒(份量3),土豆粒(份量1),菜心粒(份量1),木(雲)耳(份量0.5),党參(5粒,切絲),枸杞子(8粒),葡萄乾(8粒),酸棗仁(10粒可磨成粉,1茶匙),可加蛋(2-3隻,攪拌)一起蒸水蛋。(氣虛者可加:桂圓肉(8粒),切碎。)

(12)煮(炒)食:淮山(切粒,份量2),番茄(3個,切粒),木(雲)耳(份量0.5),刀豆(10粒),紅腰豆(10粒),蕎麥(4茶匙),雞蛋(切絲或蛋花,3隻)。(氣虛者可加:桂圓肉(8粒),切碎。)

(13)煲粥(或煲湯):鐵棍淮山(份量5),麥芽(份量1),金蕎麥(份量1),丁香(3粒,不多於5克),黑胡椒(3粒,磨成粉),枸杞子(15粒),葡萄乾(15粒),酸棗仁(15粒可磨成粉,2茶匙),山楂(5粒,切碎)。(脾胃腎氣虛者可用,熱氣時不加丁香、黑胡椒)

第二部分:下午茶、晚餐(下午15:00時後至睡前1小時,每天可不同選擇)

(1)熱沖飲(下午15時、17時或19時-睡前1小時,沖1-3次,每次重新下料):菊花(4朵),金蕎麥(1茶匙),酸棗仁(10粒,或1小茶匙粉),枸杞子(3粒),蜜餞佛手果(1粒剪開成4粒),葡萄乾(15粒),可加冰糖、或薄荷糖、或蜂蜜少許、或蜂蜜柚子濃漿(2茶匙)。(大便稀、軟時不加蜂蜜類。氣虛時可加:党參(3粒,每粒)、桂圓肉(1粒)。脾胃氣虛者加:山楂(1粒剪開4粒)。)

(2)熱沖飲:蜂蜜柚子濃漿(3茶匙),枸杞子(2粒),酸棗仁(10粒),薄荷糖(2小粒,如大的放1粒),葡萄乾(15粒),可加冰糖少許。(下午15時、17時或19時,喉嚨不咳、不幹時不加薄荷糖)

(3)即食:蜜餞無花果(1-2個)。(下午15時、或17時)

(4)熱沖飲:橙汁、葡萄汁等果汁或維生素(下午15時、17時或19時。氣不足者可加:党參(3粒),桂圓肉(1粒),或姜(1片))。

(5)熱吃:橙(1個),或葡萄(5粒或10粒)。(下午15時、17時或19時)

(6)熱沖飲:西洋參茶(1茶匙),蜜餞佛手果(1粒剪開4粒),酸棗仁(8粒),葡萄乾(15粒)(氣不足者加:桂圓肉(2粒),或姜(1片))。(下午15時、或19時,心肺腎熱者適用,脾胃寒濕者、或心肺氣不足者不適用。)

(7)煲粥(或煲湯):鐵棍淮山(份量5),金蕎麥(份量1),党參(5粒),丹參(3粒/片),茯苓或茯神(10粒),茨實(16粒),葡萄乾(16粒),酸棗仁(12粒,或1茶匙粉),素肉絲(豆製品,份量1),蜜棗(3個)。(心氣、肝氣不足者不加丹參)

(8)煲粥(或煲湯):淮山(份量5),金蕎麥(份量1),雪耳(份量0.5),雪梨(2個,去核),党參(8粒),枸杞子(15粒),葡萄乾(10粒),素肉絲(豆製品,份量1)。

(9)煲粥:鐵棍淮山(份量3,切粒),菜心(份量2,切粒),鹹蛋(1隻,蒸熟切粒),(氣虛者可加:姜(3片)切絲)。

(10)煲湯:鐵棍淮山(份量3),五指毛桃(份量1),金蕎麥(份量1),党參(5粒),枸杞子(10粒),茯苓(14粒),茨實(15粒),葡萄乾(15粒),蜜棗(3個)。

(11)煲湯:鐵棍淮山(份量3),玉竹(份量0.5),金蕎麥(份量1),党參(8粒),枸杞子(10粒),茯苓或茯神(15粒),茨實(15粒),葡萄乾(15粒),蜜棗(3個)。

(12)煲湯(或煲粥):鮮淮山(份量5),腐竹(份量1),川貝母(1小茶匙),金蕎麥(3茶匙),白果(8粒),杏仁粉(2茶匙),葡萄乾(15粒),酸棗仁粉(15粒,或1茶匙粉)。(心肺不熱時不加川貝母。咳嗽、鼻紅時可加百合。下同)

(13)煲湯(或煲粥):鮮淮山(份量5),赤小豆(20粒),川貝母(1小茶匙),党參(8粒),金蕎麥(3茶匙),麥芽(3茶匙),葡萄乾(15粒),酸棗仁粉(15粒,或1茶匙粉),姜(3片)。

(14)煲粥(或煲湯):鐵棍淮山(份量5),党參(8粒),金蕎麥(份量2),百合(份量0.5),茯苓(12粒),白扁豆(15粒),薏苡仁(3粒),葡萄乾(15粒),酸棗仁(15粒,或1茶匙粉),素肉絲(豆製品,份量1),蜜棗(3個)。

(15)煲湯:鐵棍淮山(份量3),百合(份量0.5),金蕎麥(份量1),無花果(5個),酸棗仁(15粒),葡萄乾(15粒),茨實(15粒),可加蜜棗(3個)。

(16)煮(燜)食:鐵棍淮山(份量2),西蘭花(份量2),黑(白)木耳(份量0.5),支竹(份量0.5),鮮百合(份量0.5),姜(2片,切絲)。

(17)煮(炒)食:鮮淮山(份量2),白豆(份量0.5),黃豆(份量0.5),黑(白)木耳(份量0.5),白果(份量0.5),鮮百合(份量0.5),枸杞子(15粒),雞蛋(2隻),姜(2片)切絲)。

(18)煮(炒、燜)食:鮮淮山(份量2),番茄(份量2),土豆(份量2),黑(白)木耳(份量1),姜(2片,切絲))

(19)熱沖飲:菊花(2朵),党參(3粒),金蕎麥(2茶匙),葡萄乾(15粒),酸棗仁粉(10粒,或1茶匙粉)(晚上19時,氣虛者可加:桂圓肉(1粒))

(三)心態和情志

(編者按:通過記述不同的故事或者事件的過程,結合「養生重在養心」方面的知識,帶給大家不同角度的思考、哲學思辨,轉向內心的反省,找尋一顆真正的「心」。)

「人心百態」小故事分享——

是誰變了?

緣起:學生甲一直很尊敬她的恩師。本來計劃在2014年10月國慶期間組織公益慈善團隊到某一學校舉行公益交流活動,學生甲負責洽談落實,從7月開始一直在積極籌備活動事宜,並與學校達成了開展活動的共識,恩師也一直殷切關注表演之事並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議。表演隊由志願者組成,並非專業表演團隊,但學生甲內心堅持「就算表演是不專業,但仍可通過團隊的努力,傳遞慈心大愛的精神,如果離開了公益慈善的本意就不搞這次活動」,此念也從未向恩師表白。

因種種原因,至國慶前,活動一直未能落實,同時也出現了其它很多困難。越是不能落實,大家越著急,接下來,內心大多開始偏向了純粹為了表演而表演,而各人都不察覺有這樣的變化。9月下旬的某一天,學生甲因與校方前已達成的共識而覺得難以面對,內心煩躁不安,垂頭喪氣,致電恩師想落實活動也未被認可,反而與他人說「恩師變了,變得連接電話的語氣都變了,不管我們了,不再像從前對自己那麼好了。現在整個事情都變了。」產生了很多埋怨。

……

在後來的反省會上,學生甲開始訴說他的初衷,即「如果離開了公益慈善的本意就不搞這次活動」,恩師肯定了學生甲,說從來沒聽學生甲提起過他這個初衷,並分析了事件,讓大家思考「是誰變了,是什麼變了」,大家恍然大悟。學生甲如釋重負,感恩師之教導……

……事件並不針對任何人或事,但卻讓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讀過《壇經》的人可能會記得,「有一天六祖惠能來到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正在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外面的世界複雜多變,紛繁的變化看上去似乎讓人難以適應。「如果不是外面在變,究竟是什麼在變呢?」,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反省思考,其實心以外的事物,不是我們可以想像和控制的,而我們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心。事件中,活動最終是否舉行,這並不重要,而關鍵是,學生甲感覺別人變了、外面的事物變了,而從不會想到要向自己內心去尋找緣因,其實不正如六祖所講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嗎?我們應該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學習哲學的思維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來解決不同的問題,特別是內心的素質問題。

心態的變化時刻影響著身體的變化,「養生重在養心」。衷心祝願普天下的人民:心身健康!吉祥如意!永遠幸福快樂!


推薦閱讀: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十二集)
33個網站搞定一切中外電子書籍及雜誌│超全整理
【砂草分享】留一片不會輕易破碎的《玻璃心》給你
學習風水從哪裡開始,過來人分享有效經驗
[分享]十干選用法之甲木選用法 - 歷代名著 - 術數縱橫 - Powered by Di...

TAG:知識 | 養生 | 分享 | 節氣 | 2014年 | 知識分享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