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特朗普串通了普京要搞垮美國?那普京的下線是誰?

遭解職的前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定於美東時間8日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就特朗普政府「通俄門」過堂作證。

這一季現實版美劇「通俄門」,將迎來收視率高潮。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新華國際頭條」 (ID:interxinhua),原文標題:《天下人物丨他才是「通俄門」里隱身的男二號:俄羅斯駐美大使》

特朗普、科米等人都是「通俄門」中站在前台的關鍵人物。但風波幕後,有一人貫穿始終,堪稱「隱身的男二號」——俄羅斯駐美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

媒體聚光燈追蹤之下,這個本來相對低調的外交官不經意間成了經常上頭條的「網紅」。就連給他扣上「間諜」帽子的美媒也承認,基斯利亞克的社交能力真是超強。

現如今,華盛頓政客為了避嫌都不敢見他。想當初,他的晚宴邀請可是人人夢寐以求。

1

在華盛頓,革命就是請客吃飯


對很多國家的外交官而言,派駐華盛頓擔任大使可謂外交生涯的巔峰。要接觸、影響美國政府高層,除了背後國家的分量至關重要,大使本人能否與華盛頓上流社會打成一片也是硬指標。

和所有的名利場一樣,華盛頓盛行請客吃飯這一套。只不過在這裡,一般的飯都不算飯,得是夠分量的社交大飯局才能讓這裡的大人物趨之若鶩——而且最好有個高尚的由頭。

比如,每年春天白宮記者協會年度晚宴之後,法國駐美大使熱拉爾·阿羅就會在自己位於華盛頓西北高尚社區卡洛拉馬的官邸舉行「餐後派對」。如果說受邀參加白宮記者協會年度晚宴已經很難,要想得到阿羅的邀請更難。

2016年在法國駐美大使官邸舉行的白宮記者協會年度晚宴「餐後派對」。

再如,阿聯酋駐美大使尤素夫·奧泰巴的成名作,就是2014年為美國國家兒童醫療系統籌款1100萬美元的「兒童舞會」慈善晚會。

這就是遊戲規則。2008年到任的基斯利亞克,選擇迎戰。

2010年,在金融危機的嚴冬之中,基斯利亞克在位於威斯康星大街2650號的俄羅斯大使館為華盛頓國家歌劇院舉行了一場據說耗資50萬美元的慈善晚宴。

2010年俄羅斯駐美大使館為華盛頓國家歌劇院舉行的晚會。

除了裝飾精美絕倫,提供的食品也是高水準,來自俄羅斯的伏特加、黑海的魚子醬川流不絕。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國土安全部長納波利塔諾、參議員帕特里克·萊希等權貴客人到場。

華盛頓媒體事後評論說,這場晚宴為基斯利亞克打出了名氣,打開了局面。

2

他的座上賓不是一般人


這種上流社會的大場面其實並非基斯利亞克最擅長的社交活動。他最愛的是人數更少、更私密的飯局。

在華盛頓,基斯利亞克手下廚師水平高這件事口口相傳。他也經常邀請和俄羅斯有關係的各界人士去他的官邸。

皮弗(左一)和基斯利亞克(右二)2016年參加全球利益中心智庫的一場活動。

斯蒂芬·皮弗是布魯金斯學會最資深的軍控專家。曾經擔任過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的他曾多次參與和俄羅斯的軍控談判,與同樣是軍控領域出身的基斯利亞克打了幾十年交道。

位於白宮附近的俄羅斯大使官邸

皮弗這樣形容基斯利亞克在他距離白宮幾個街區的官邸搞的晚餐會:餐會一般是從在大會客廳里喝開胃酒開始,然後是正餐,菜品種類繁多,精緻而有創意,充滿俄羅斯風味,佐餐的往往是烏克蘭的辣椒味伏特加,突出基斯利亞克的烏克蘭族身份。

「你絕對會吃撐。」

慢慢的,基斯利亞克的名氣傳開了。他用「飯局」打開了在華盛頓的局面。

美國前駐俄羅斯大使邁克·麥克福爾說,他曾參加過基斯利亞克在2011年主辦的一次晚餐會,共請了大約50人,基本都是美國政府的俄羅斯事務官員,吃得非常好,基斯利亞克在和美方人員建立聯繫上花的心思之多讓他驚嘆。

當然,這種辦法到底有多大用很難界定。

與經常能見到美國政府高層的盟國大使不同,基斯利亞克很少和內閣級別的官員打交道。比如,他和奧巴馬第二任期的國務卿克里就不是想約就約,更多是和國務院中層官員打交道。

美國媒體援引白宮官員的話分析,美方不搭理基斯利亞克是經過專門考慮的。他們的理由是:既然美國大使在俄羅斯不受克里姆林宮待見,白宮也不會搭理基斯利亞克。

3

退休之年上了風口浪尖


對今年就要滿67歲的基斯利亞克來說,不出意外的話,華盛頓的生活應該無功無過地在今年下半年結束。

很多觀察家認為,他的工作就是執行克里姆林宮和外交部的指令,他本人對俄羅斯外交政策走向影響不大,至少無法和蘇聯時期擔任駐美大使25年的多勃雷寧相比。

然而,今年3月,一向不愛搭理記者的基斯利亞克突然上了美國媒體頭條。導火索是特朗普的愛將、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因「通俄門」辭職。

據美國媒體報道,弗林去年12月29日與基斯利亞克通了5次電話。

當天,時任總統奧巴馬宣布以俄羅斯干涉美國大選為由對俄追加新制裁。弗林與基斯利亞克在電話中討論了此事,甚至暗示特朗普上台後可能會取消制裁。

由於弗林當時還未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此舉涉嫌違反美國關於普通公民不能干預國家外交事務的法律,再加上弗林在媒體曝光後沒有向副總統彭斯坦白真實情況,導致事件越描越黑,最終被迫辭職。

先來科普一下「通俄門」:美國情報部門認定,俄羅斯干預了去年的美國大選,也因此推理認為,勝選的特朗普競選團隊和克里姆林宮可能存在勾連和交易。特朗普團隊成了情報部門掘地三尺的對象,一波波猛料出現在美國媒體上,基斯利亞克的名字頻現其中。

2016年4月,特朗普出席在華盛頓五月花酒店的活動。

目前比較公認的是,基斯利亞克在2016年4月第一次和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接觸。

當時,多年來一直呼籲美俄建立友好關係的國家利益中心在華盛頓五月花酒店做東,邀請特朗普發表外交政策演講。基斯利亞克是坐在貴賓席的4名外國大使之一,並被介紹給了特朗普。

2016年4月,基斯利亞克被媒體拍到出席華盛頓五月花酒店的活動。

據美國媒體當時的報道,對特朗普在這一演講中關於要放鬆對俄制裁的表態,基斯利亞克的態度是,我們得走著瞧。

其實,基斯利亞克接觸可能的下屆總統人選,也算是一個駐美大使的分內事。戳視頻聽聽他自己怎麼說。

他自己也對各種質疑很不理解:「這只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外交工作而已,去了解、去認識人,無論是共和黨人還是民主黨人。我在美國已經工作了這麼長時間,基本上可以說誰都認識。」

4

他認識的人不多,也就一個美國吧...


事關俄羅斯,美國人當然沒那麼好打發。媒體不斷深挖,試圖拼湊出基斯利亞克與特朗普身邊人的「關係網」。

除了弗林,「疑點」最大的就得說現任司法部長塞申斯。

塞申斯2017年2月在國會山

去年7月份的共和黨大會上,基斯利亞克與當時還是參議員的塞申斯接上頭。兩人見面兩天之後,維基解密公布了第一批黑客竊取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郵件。隨後在9月份,基斯利亞克又和塞申斯見了面。

熟悉華盛頓外交圈工作方式的人說,願意和複雜的國會接觸的外國大使不多,尤其是塞申斯這種在國會山名頭並不響亮的參議員,更少有外國大使拜訪。基斯利亞克本人一般也不大跑國會。

觀察家們認為,基斯利亞克接觸塞申斯,理由只有一個:塞申斯是第一批支持特朗普的參議員之一,而且向特朗普陣營提供諮詢,是真正能影響到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人之一。事後證明,他也的確是特朗普當選後提名的第一個內閣大員。

同樣引人注意的是,基斯利亞克還見過「第一女婿」庫什納。

但巧的是,他們全都沒有主動彙報和基斯利亞克交往的所有細節。

很多人認為,基斯利亞克甚至俄方都沒有很大把握特朗普能戰勝希拉里成為美國總統,認為俄羅斯在特朗普身上下了重注並不符合常理。

或許,基斯利亞克和特朗普陣營的交往,也就是無心插柳而已。

即便如此,美國媒體仍然給基斯利亞剋扣上了「克里姆林宮的間諜」「最危險的大使」等帽子。

「與基斯利亞克見面」也成為社交媒體上玩得飛起的梗。

——「基斯利亞克見了那麼多人,為啥沒見我?!」

——「全體美國人正在耐心等待與基斯利亞克見面。」

——「難道基斯利亞克不是為黑衣人工作嗎?所有見過他的人都忘了這事。」

——「如果你感覺自己似乎沒見過基斯利亞克,不要著急否認,要慢慢回憶。」

對於這些風言風語,俄總統普京這樣回擊:那些攻擊基斯利亞克的美國人都得了妄想症,應該吃藥。

5

從低谷開始,在低谷結束


在華盛頓這個地方,有地位的機構貌似都喜歡建在山上。比如,國會在國會山,國家大教堂在聖奧爾本斯山,海拔都比較高。

俄羅斯駐美大使館建在華盛頓第三高的山頂。這座白色大理石外牆的蘇式建築高大、堅硬,充滿稜角,由曾設計過克里姆林宮大劇院的蘇聯著名設計師波索欣設計。

佔地這麼拉風,自然容易引人側目,一度就出現過俄方利用大使館海拔優勢搞監聽的傳言。這當然是假的,事實上,反而是美國情報部門曾在俄羅斯使館地下挖過一個隧道想搞監聽。

但之所以這種傳言流行,根基是美俄之間多年的對立和敵視。

也正是在這種對立頂峰的1981年,基斯利亞克來到美國,成為蘇聯駐聯合國代表團的二秘。

三十多年過去,他已經在駐美大使的位置上幹了快十年,美俄關係似乎又在多個輪迴之後跌到了谷底。

事情在基斯利亞克剛來華盛頓當大使的時候可不是這樣。他是俄美關係重啟的直接推動者。

2009年3月,也就是在他就任駐美大使7個多月後,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日內瓦共同按下一枚寫有「重啟」字樣的紅色按鈕。

目前有消息說俄羅斯政府已決定由國防部前副部長安東諾夫替代基斯利亞克擔任駐美大使。基斯利亞克可能將於7月正式離任,有傳聞說他可能前往聯合國就職。

在今日美國,反俄儼然成為政治正確,華盛頓政治圈對俄羅斯大使唯恐避之不及,何況基斯利亞克還深陷輿論漩渦。

俄外長拉夫羅夫5月訪美時,白宮拒絕給美媒提供會晤照片。但俄方事後放出的照片中,美國人赫然發現,特朗普與拉夫羅夫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見面時,基斯利亞克也在場。

這個細節令人玩味,白宮出於某種考慮,很可能故意不向外界透露基斯利亞克參加會見這個信息。

「有時候,我感覺我好像回到了從前,因為在上世紀80年代,我就經歷過這一切,」基斯利亞克近期說,「對一個致力於在兩國之間建立更好關係的人來說,這真是無比的失望。」

延伸閱讀:

真相讓美國驚出一身冷汗:這個或致蘇聯垮台的難題,美國現在也遇到了!

特朗普政府「通俄案」就像核彈爆炸一樣在華盛頓引發巨大震蕩,成為美國政治中的頭等大事。

與「水門事件」相比,這件事更應讓人回憶起的是一樁塵封多年的蘇聯高官「通美案」——很多人相信正是因為這位蘇聯高官「通美」而加速了蘇聯垮台。如今,「通敵」這種事竟也在美國上演,即便還未最後定論,也足以讓美國人驚出一身冷汗,並且絕對算得上是美國的奇恥大辱。

如何判定和處理「通俄案」,成為擺在美國政治家們面前的一道巨大難題。未來,「通俄案」不僅會持續挑動人們的好奇心,還將對特朗普政府的執政能力構成極大考驗,更可能成為影響美國政治甚至美國國運的標誌性事件。

文 |王鴻剛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通俄案」愈演愈烈


 

人們對特朗普團隊與俄羅斯之間關係不正常的懷疑,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早在2016年大選期間,特朗普對俄羅斯不同尋常的曖昧態度,就引起廣泛關注。人們發現,特朗普對誰都可以隨口損上幾句,唯獨對俄羅斯和普京從未惡語相加。

2016年12月,特朗普如願當選總統沒多久,媒體便披露出俄羅斯通過干涉總統選舉而暗助特朗普勝選,一時間輿論嘩然。

2017年1月,中情局、聯邦調查局和國家安全局等情報部門發布報告,宣稱有確切證據表明普京親自指揮了此次「干選」活動,並明確指出「俄有意幫助特朗普贏得選舉」,從而將特朗普與俄羅斯的不正常關係問題擺上檯面。

同一時期特朗普提名蒂勒森為國務卿,因後者與俄瓜葛太深而備受爭議。當特朗普決意任命弗林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時,奧巴馬總統更是語重心長地警告「此人絕不可用」。果然,弗林上任不到一月,就因未如實報告與俄的私下互動而被迫辭職,「通俄門」正式爆發。

此後,在民主黨人和自由媒體合力圍剿下,司法部長塞申斯和特朗普其他側近人士私下與俄互動的更多情況公佈於眾,人們越來越感覺到特朗普攤上事兒了。

3月20日,時任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在國會作證時透露,FBI正就「通俄」事件展開調查,標誌著「通俄門」升級為「通俄案」。

5月9日,特朗普突然宣布解僱科米,並私下對俄羅斯人說「終於解除了巨大壓力」。

媒體還接著放大招,陸續爆出一系列涉嫌干涉司法的猛料——特朗普曾私下要求科米對其個人表示效忠但被拒,特朗普要求聯邦調查局中止對弗林調查等。

事態愈髮膠著起來。

當前,司法部和國會已組建專案組,要對「通俄案」一查到底。

2

猶記當年「通美案」


 

「通俄」絕不是小事。即便是同一般的外國政府發展不正當聯繫,已是觸犯了政治大忌和法律紅線,更遑論美俄(及此前的美蘇)還是鬥了幾十年的宿敵。

因而,弄清特朗普團隊究竟有沒有與俄共謀,以及「通俄」的性質、範圍、程度與實際結果,就顯得異常重要。

對此,現階段仍難下定論,但將其與一樁塵封多年的蘇聯高官「通美」事件做比較,或許有助於我們拓展在此方面的理解。

這位高官就是當時主管全蘇聯意識形態工作的雅科夫列夫。

據前蘇聯國防部長德米特里·亞佐夫等人回憶,有可靠情報顯示,當時位高權重、儼然是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克留奇科夫「左右手」的雅科夫列夫,早在1960年代赴美進修期間就已被美國情治部門策反,成為「第五縱隊的思想家」。當蘇聯情報部門向戈爾巴喬夫彙報此事時,戈爾巴喬夫並未予以重視甚至還有意袒護。

正是雅科夫列夫幫助戈爾巴喬夫力推的「新思維」、「公開性」運動,使蘇聯輿論導向出現偏差繼而出現社會混亂,最終導致蘇聯解體,被一些人視作美國對蘇和平演變的成功案例。

3

歷史總有相似


 

與當年這樁蘇聯高官「通美案」相比,眼下這樁「通俄案」中有幾個事實值得強調:

一是弗林也算得上是位高權重。弗林曾短暫擔任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是總統在國家對外和安全事務中最重要的參謀助手,對國家決策影響極大,一旦用人不慎將後患無窮。

二是弗林也很可能被俄收買。前任司法部長耶茨5月在參院作證時稱,弗林「很可能受到俄羅斯勒索」;能在公開官方場合這麼講,必定握有充分證據。此前媒體就爆出2015年幾家和俄羅斯有聯繫的公司(甚至包括一家與俄情報機構有關的公司)曾向弗林支付逾6.5萬美元,還爆出弗林曾收取土耳其政府53萬美元——看起來弗林拿外國政府的好處已是家常便飯。

三是都得到領導人袒護。據媒體報道,特朗普曾罔顧法律的嚴肅性和事態的嚴重性,向時任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私下求情說,「弗林是個好人,你就放過他吧」。當年戈爾巴喬夫袒護雅科夫列夫,引來後人對戈爾巴喬夫的諸多懷疑,如今特朗普也這麼做,難免令人浮想聯翩。

4

真相撲朔迷離


 

弗林「通俄」顯然並不是問題的全部。除弗林外,還有其他多位特朗普側近人士與俄羅斯往來頻繁,特朗普本人同俄羅斯的關係更是撲朔迷離,這就使事情異常複雜。由於事關重大,有關部門的表態都相當謹慎。但從特朗普對俄一直「嘴下留情」,到手下這麼多人與俄私下互動,甚至到弗林事發仍百般袒護,已經很難說特朗普本人與「通俄」事件沒有半點干係。

或許特朗普只是像歐洲某些民粹主義者那樣本能地以俄羅斯和普京為尊,或許特朗普只是希望繞開國內反俄勢力阻撓與俄羅斯密謀一些戰略突破,或許是身邊人辦公事的過程中偷偷拿了俄羅斯的好處但特朗普本人並不知情,也不排除是國內政治鬥爭和反特媒體的選擇性報道誇大了事態的嚴重性。

但是,如果考慮到上述蘇聯高官「通美案」的慘痛教訓,考慮到冷戰結束以來20多年俄羅斯人的內心感受,考慮到俄羅斯情報部門的行事風格和謀略本領,考慮到美俄關係這幾年的劍拔弩張和俄羅斯的不利處境,人們完全有理由從更寬廣的視角,去思考當前這樁「通俄案」的來龍去脈與前因後果——或許真相足以讓美國驚出一身冷汗。

5

「通俄案」是個大難題


 

感覺歸感覺,法律是法律。

要查弗林個人「通俄案」或許相對容易,若要從法律層面確認特朗普團隊及特朗普本人是否主動與俄共謀可就難了。

美俄之間儘管敵對,但畢竟還有外交關係。

特朗普團隊在競選前後與俄羅斯政府的交往互動,哪些屬於正常範圍,哪些超出正常範圍,其實是很難斷定的事。

聰明人之間辦事往往心照不宣、不留痕迹,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暗中相助到底事先知不知情,也很難斷定。

俄羅斯「網路干選」到底是否決定性地改變了大選結果,也是沒有答案的哲學論題。

特別是,特朗普本是個自由隨性的生意人,從商期間同俄羅斯的經濟往來以及其他不為人知的互動是否違反了當時的法律,是否影響到其從政後的政治立場,以及這種影響是否同國家利益相衝突,同樣是很難斷定的事。

判定已不易,處理更棘手。儘管這是必須依法處理的事,但更重要的還是政治。試想:如果案件越查越深,並且大張旗鼓地不斷抖出驚人猛料,向外界發出特朗普政府與外國政府共謀甚至受人脅迫的暗示,這雖然遂了民主黨人的願,但無疑是報了黨派的仇卻丟了國家的丑,國家顏面掃地是任何一個講政治的美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如果將整個特朗普團隊的「通俄案」最終縮小為弗林個人的「通俄案」,將全部責任推給弗林一人來擔,看起來好像可以大事化小,但恐怕無法解釋為何特朗普本人及其團隊都對俄如此親善,既難消除公眾懷疑,民主黨也不會善罷甘休。

如果最終證據不足或根本查無實據,一切都被歸為捕風捉影或反應過度,或者乾脆自認「吃了啞巴虧」,則既無法向全國民眾交代,更會讓國際社會看了笑話。

總之,如何判定和處理通俄案,已經成為擺在美國政治家們面前的一道天大難題。

6

「拖字決」的後果


 

拖而不決更不是辦法。「通俄」案取證並非輕而易舉,推理時必須慎之又慎,因此有人估計到最終結案很可能歷時數年。

在這種有意無意的「拖字訣」之下,人們的關注度會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消逝呢?答案顯然是不會,因為這件事太大了。而且,這種「拖字訣」不僅不會解決問題,還會對美國政治帶來越發嚴重的負面影響:

首先是全民的沮喪。人們每次看到特朗普在媒體上出現,都會想到自己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居然有可能是在外國政府幫助下當選的,甚至還同外國政府有著說不清的關係,民主黨人肯定會越想越生氣,即便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也會心裡堵得慌。

其次是政府的「空轉」。特朗普團隊本來就是個小圈子,各部門幹部遠未配齊,今天這個被查,明天那個被查,怎能安心治國理政?而且特朗普對外政策尤其是對俄政策中的很多舉措,難免被人帶著有色眼鏡加以嚴苛審視,對政府施政空間構成極大約束。

最後是政治的內耗。長期以來,民主、共和兩黨之間磕磕絆絆乃是常事,但多是政見不合,很少有在政治忠誠方面的相互攻擊。如今「通俄案」使兩黨勢如水火,兩黨合作已是難上加難。國內不睦,諸事不成,即便是美國國家治理的四梁八柱再穩固,長期這麼折騰下去也必將傷及國本。甚至可以說,「通俄案」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都可能成為影響美國國運的分水嶺式事件。

中國顯然不能以吃瓜群眾的心態看待這樁「通俄案」。無論是從美國內政之亂的外溢效應角度,從美俄密謀中可能包含的涉華內容,從當前大國博弈新動向新特徵的角度,還是從維護國家安全的角度,「通俄案」都有很多值得我們持續跟蹤、深度研究和認真總結的地方。


推薦閱讀:

中美貿易戰中場休息,美俄即將在敘利亞正面較量
梅姨金球獎強懟特朗普 候任總統怒發推文......
中國兩位第一夫人在美國的演講
美國280多萬人在家講中文
八百人的神秘社團操縱美國?起底布希家族的背後靠山骷髏會

TAG:美國 | 普京 | 特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