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分四型辨治 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就是一種常見的胃病,其主要表現為胃脘部不適,泛吐清水,或時有微痛,食欲不振,噯氣腹脹,或噁心欲吐,晨起口苦等。梅州市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溫利輝介紹說,中醫認為本病多由憂思郁怒,肝氣犯胃,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之氣所致。本病屬於中醫的「噯氣」、「納呆」、「胃脘痛」範疇,治宜理氣止痛,健脾和胃,疏肝利膽,溫中散寒。在臨床上,常將本病分為四種證型予以論治。
肝脾不和
癥狀:胃脘不適或疼痛,連及脅肋,噁心欲吐,噯氣等。舌質淡,苔薄,脈弱。
治療原則:疏肝和胃,行氣化瘀。
方葯組成:白芍、厚朴、丹參、木香、陳皮、三棱、生甘草。
脾運失健癥狀:胃脘脹滿,或有微痛,飲食乏味,噁心嘔吐,大便稀溏。舌質淡,苔薄,脈弱。
治療原則:健脾和胃,理氣溫中。
方葯組成:炒白芍、制黃芪、党參、炒白朮、炙甘草、制桂枝、木香、陳皮、佛手、大棗、生薑。
脾胃不和
癥狀:食欲不振,胃脘飽脹,上腹疼痛,泛泛欲吐,或泛吐清水。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治療原則:益氣健脾,調和脾胃。
方葯組成:白芍、蒲公英、黃芪、海螵蛸、連翹、薏苡仁、白朮、炙甘草、桂枝、茯苓、厚朴、白及、丁香。
濕停胃脘癥狀:胃脹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口淡口黏,或兼有身體沉重,倦怠乏力。舌質淡,苔白膩,脈濡。
治療原則:健脾理氣,燥濕和胃。
方葯組成:厚朴(生薑汁炒)、陳皮、砂仁、炒蘇子、炒枳實、茯苓、半夏、紫蘇、甘草、生薑。
溫利輝指出,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以上各種類型,治療的方葯均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輕重,而決定藥量的多少。
同時,患者要調節心情,保持良好心態,飲食上忌生冷、辛辣、生硬、過飽,以清淡、軟稀、少吃多餐為宜。
推薦閱讀:
※抑鬱症的中醫療法,如何防止抑鬱症
※中醫教你分辨五火: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腎火,你是哪一種?
※中醫元炁論探微
※中醫人不可不學五運六氣
※一刻艾-對症下灸丨跟腱炎的艾灸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