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珍貴歷史照片,寫下一部中國春運簡史丨圖話

春運是春節的前奏,夾雜著火車汽笛的迴響。多少年來,我們對春運的記憶都是長長的隊伍、大大的包袱,風霜雨雪停不住,匆匆還要趕路。數十年間,鐵路的發展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從悶罐車、綠皮車,到動車、高鐵,返鄉之路越來越舒適。但只要流動還在,渴望回家的人們總是在每年此刻觸動你我。

▲封面圖為:1993年春運,經過長途跋涉乘坐民工專列抵達上海的旅客。於文國 攝

回家 王傑-回家

60-70年代

從1954年起我國就有了「春運」的記錄,只是客流很少。

▲1963年1月,武漢鐵路局客運段,女車長駱琴明和乘務組的工作人員在研究工作,處理旅客的意見。吳洛夫 攝

▲1965年2月,北京站的工作人員在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為旅客服務。蔡壯田 攝

80-90年代

現在我們所說的春運,出現在改革開放之後,人員流動限制放寬,不少人開始選擇外出打工、經商、求學。他們在春節前集中返鄉,民工流、探親流、學生流構成了每年春運的三大主力軍。

▲1987年12月,廣州火車站因農民工激增而使大量旅客滯留。於文國 攝

▲1987年春運,北京,等車的返鄉農民工。許之豐 攝

▲1993年春運,在悶罐車前排隊的乘客。這種悶罐車原本是運貨物或牲畜的,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用來載人。於文國 攝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民工潮」巔峰期,春運期間開行悶罐車,一般根據鐵路調度插空行駛。於文國 攝

▲超載的車廂。於文國 攝

在春運大潮中,火車承載著我們太多的渴望。不少春運記憶定格在了我們腦海中,悶罐車、票販子、行李箱 、徹夜等候的搶票隊伍、超載的車輛、人頭攢動的火車站、搖晃的車廂……在90年代的「民工潮」中,這種渴望最深。

▲1993年春運,全國農民工輸出地四大源頭之一的阜陽,大年初三就有大量打工者準備乘火車外出打工。於文國 攝

▲1993年春運,年未過完就有大量民工準備乘坐火車外出打工。於文國 攝

▲2000年春運,已經擠不上車的乘客央求工作人員別趕他走。楊登峰 攝

▲2000年春運,歸家的人們唯恐落後,一位執勤戰士奮力維護秩序。楊登峰 攝

▲2000年春運,千禧年,鐵路春運的窘境仍未改觀,翻窗而入,確為無奈之舉。

21世紀

購票難,一直是人們關於春運討論話題中最激烈也最為糾結的話題。誰也沒能說清楚,這種病的病根在哪裡。

▲2004年春運,開審理鐵路公安抓獲的小偷和黃牛。

▲2007年春運,回家的車廂。許之豐 攝

▲2007年春運,在京農民工乘坐專列回家。許之豐 攝

▲2008年1月28日,武漢漢口火車站廣場上客流爆滿,檢票進站口乘客們在雪中艱難前移。當年,南方暴雪給春運帶來嚴重威脅。攝記

▲2009年春運,北京西站,在候車點休息的乘客。

▲左圖:2008年1月23日,北京西站臨時售票亭前排隊買票的旅客。右圖:2011年春運,北京西站售票廳里的售票員。楊登峰 攝

▲2011年春運,北京西站,臨時售票窗外買票的旅客。楊登峰 攝

▲2009年春運,西安,工會助農民工平安返鄉。楊登峰 攝

▲2014年1月15日,在粵桂交界的廣西梧州市藤縣路段,返鄉的摩托車手行駛在公路上。甘漢深

高鐵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數十年間,鐵路的發展其實也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以前的悶罐車、綠皮車,到現在的動車、高鐵,我們的返鄉之路越來越舒適、溫馨。

▲2013年,高鐵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楊登峰 攝

▲2016年1月10日,北京西站檢票口,來自安徽省馬鞍山市的賈宏俊扛著一張全家福經過檢票口。這是孩子年滿10歲時,全家拍的全家福。王偉偉 攝

▲2017年1月12日午夜,北京站廣場,新年的春運即將開始。王偉偉 攝

▲2017年1月13日凌晨,北京站,2017年春運大幕開啟,來自重慶的廖學東和1周歲的兒子登上了第一趟農民工專列。王偉偉 攝

▲2017年1月13日凌晨,搭乘北京鐵路局春運首趟農民工專列的乘客向記者展示車票。王偉偉 攝

如今,回家的路變得容易了一些,而春運將成為這個時代中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情愫。


推薦閱讀:

[轉載]中國最年輕的三位女性性學家
中國古典詩歌鑒賞全釋
全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國家衛計委怎麼說?怎麼做?
中國調研中巴鐵路項目 或經巴控克什米爾地區
中國古典舞身韻女班教材

TAG:中國 | 歷史 | 照片 | 春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