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背影》等遭炮轟 語文教材名篇的時代「厄運」

語文教材名篇的

時代「厄運」

  近日,媒體報道朱自清的《背影》被語文教材撤下引發爭議,而後被證實該報道不實。而對於教材名篇,著名詩人席慕蓉又呼籲將愚公移山驅逐出教材。想到去年末又一次對魯迅教材名篇的「討伐」,語文教材名篇似乎遭遇了時代的「厄運」。但是教材的「與時俱進」是否要以驅逐教材名篇為代價?

《愚公移山》被呼籲"搬走" 《背影》經歷十年"驅逐期"

  上周,著名女詩人席慕容在南開大學做演講時說:"拜託把《愚公移山》的課文一定要搬走。"在她看來,這個寓言故事"太可怕了"。因為門前兩座大山擋路,愚公決心把山平掉,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一定要挖平大山。席慕蓉說,如果這篇課文還在,"我們一起投票把它否決掉",因為有時我們要學會"對地球退讓"。

1

著名詩人席慕蓉在做演講。[保存到相冊]

  而另外一篇朱自清的《背影》被媒體報道稱因為涉嫌"違反交規"而要被逐出教材,後被證實該報道系誤導讀者,因早在2003年就有媒體報道了朱自清《背影》落選教材,其後該家媒體也主動刊文道歉。十年期間,該謠言報道不斷被媒體拿出來炒作,並且每次都會引發關注。

  去年底,魯迅在語文教材中也"很忙",成為引發爭議的對象。魯迅的文章《風箏》被"驅逐"出人教版語文教科書,給出的原因是文章脫離時代,學生反映晦澀難懂。而這之前,對於魯迅的文章的爭議也一直沒有間斷,支持和反對聲此起彼伏。

語文教材名篇的時代"厄運":該以怎樣的評判尺度

  評判文學作品的基本尺度,應該是美學尺度,或者說是文化價值。對於《背影》被刪除的謠言竟然是因為"違反交通規則",不禁讓人感到滑稽和可笑。作者的真實意圖沒有被理解,反而成了雞蛋裡挑骨頭。其實,對於文學作品評判的基本尺度,應該是美學尺度或者是文化價值,而非"時代尺度"。如果按照時代尺度,我們就不需要再讀文言文,也不需要再去讀歐洲中世紀的書籍,因為那些時代跟現在無法相提並論,很多現象放在現在也不符合實際。道德法律、社會規範,都有相當程度的時代性,而文學的價值卻沒有時代的距離感。

1

魯迅先生資料圖。[保存到相冊]

  而對於魯迅被驅逐出教科書,也有人認為魯迅沒有錯,僅僅是被教歪了。同樣的,對於魯迅文章,應該更多的看到其反映的那個時代的風貌和揭露的醜惡現實,而非其文字表面的晦澀難懂或者思想太過深刻。再加上,魯迅文字"被教歪了"的現實,以及被大量的加入"政治圖解",讓越來越多的人對其憎惡和厭倦。比如在配套的語文課本教學參考書中,每一篇魯迅作品都被規定了明確的政治思想教育重點。 魯迅的文章,被力圖解讀出舊體制的滅亡和新體制的存在的種種理由。即便是讓莫言等一代人念念不忘的50年代中期曇花一現的文學課本,在為它配備的教學參考書中,也處處充滿了圖解政治觀念的文字。

語文教材的「與時俱進」:刪改、編造反而適得其反

  除了被加入"政治圖解"的魯迅的作品,中小學語文教材名篇還涉及刪改、造假等。早在幾年前,就有媒體報道中小學語文教材刪改原著,以"與時俱進"的名義去刪除一些歷史背景或修改其遣詞造句。更讓人氣憤的是,中小學語文教材中部分篇目涉嫌故事造假:一個名為"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的民間團體對小學語文部分篇目的課文真實性提出質疑,認為《陳毅探母》、《愛迪生救媽媽》兩篇名人故事在歷史上並非真實,而是為了弘揚某種精神而杜撰的。

  文學原著具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刪改原文中的一些辭彙表達方式或者是刪改一些所謂的不必要鋪墊,都可能破壞原著的整體語言風格。至於某些編入課本的故事被指出虛構成文,就太不恰當了。小說可以虛構,但是名人的故事應該尊重歷史,不應該產生對學生的誤導。

 與時俱進,是我們一直以來提出的響亮的口號。但是與時俱進的應該是我們的物質提升、新的文化和思想進步,但是有些東西卻不能與時俱進。如果古董與時俱進了,就失去了收藏價值,有歷史感的文章名篇若跟著新時代的感覺走,就品不出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和志向了。對語文教材的名家名篇不應改造甚至杜撰,但也沒必要過度解讀。因為任何文章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而文學的屬性和文化的價值註定了它有自己的時代歸宿。

搜狐教育獨家整理報道!

推薦閱讀:

邢秀芬函授教材(二)
中醫教材需要重新編寫嗎?
《望天門山》教材理解
蔡昔瓊四柱函授教材2
八年級上冊部編新教材第14課教案

TAG:教材 | 語文 | 時代 | 語文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