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驢剽竊孔子的道德思想

禿驢剽竊孔子的道德思想

18 人贊了文章

現在的佛教都提倡孝道,其實這是剽竊儒家的。在原始佛教那裡,是

把親情視為修行的障礙的,說親人之愛是「餓鬼愛」,就是說子女對

父母的感情就如同餓鬼對飲食的渴望一樣。如果要跳出輪迴,必須泯

滅一切親情、愛情和友情。

  中國是一個提倡孝道的國家,佛教進了中國,為了更好的傳教,

就偽裝自己,也學儒家提倡孝道和大愛。天涯一個知名的評論家說:

「佛教吸取中華文化的養分,如藤絞樹,得以壯大。之後就妄圖尊大

,簡直可惡加可恥。」我前面提到,其實在兩漢時期,佛教在漢民族

眼裡不是正教。後來由於五胡亂華時期少數民族政權的提倡,佛教才

得以坐大。這麼一來就是一千八百餘年,佛教獲取了和儒家道家一樣

的正統地位。我寫這個帖子就是正本清源,告訴大家,中華文化的根

只有儒家和道家,佛教就是佔據中華文化聖壇的斑鳩。

  人們說佛教大慈大悲,其實就是個皮。輪.子.功說:「zhen善ren

」,也是非常崇高的價值啊。我一個表嫂,本來沒啥素質,信了輪.子.

功後,人變得很善良很孝順,連她婆婆(就是我姑媽)也讚不絕口

。我說這個例子什麼意思?就是說佛教有時候還是有用的。以前我還

是信徒的時候,經常上佛教論壇,我記得一個吃喝嫖賭的花花公子信

了佛教後變得自律樸實,進入了生命的新天地。宗教有一些美好的普

世價值,任何宗教都有閃光點。佛教徒是善良的、是正直的,可佛教

的本質是貪財的、自私的、消極的,雖然引導少數人棄惡從善,但總

體而言對國家對民族是有害的。

  佛教非常貪財。在《地藏經》里,要求信徒用貴金屬給菩薩造像

。我問你,既然佛說「無分別」,你為什麼又希望信徒給你塑金身呢

?說白了還是貪財。在《阿彌陀經》里,說凈土的地磚都是純金的,

門帘是瑪瑙等七寶裝飾的。印度人真是貪婪啊。中國道家的仙境裡面

是美麗的山和水,山上依然是泥土和綠樹,不是什麼金磚和瑪瑙。大

家想想,全是純金的地方有審美情趣么?所以印度人不僅貪財還愚蠢

,過分的貪財已經使印度人失去了體驗天地之美的真情趣。幸虧當時

印度人不知道鑽石是世界上最貴重的東西,否則《阿彌陀經》里會宣

稱極樂世界的地磚是鑽石的。印度人的貪婪和愚蠢,在他們編造的《

阿彌陀經》里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佛教自私。釋迦牟尼本人也不是什麼大慈大悲。我前面提到,印

度的僧侶不種地,因為種地會傷害蟲子,犯了殺業要下地獄。可僧侶

卻讓農民去種地,農民下地獄了,僧侶修行成功了。如果釋迦牟尼真

的大慈大悲,他就應該去種地,讓別人修行,自己下地獄,讓別人成

就。所以佛教說到底是無比自私的。

  中國古代的賢相孫叔敖有一段故事。當時認為雙頭蛇極其不祥,

見到雙頭蛇的人會倒大霉,打死雙頭蛇的人會短命。少年的孫叔敖從

山上打柴回來,告訴他母親「我打死一條雙頭蛇」,孫媽媽就哭起來

了「打死了雙頭蛇,你也活不長了」。孫叔敖說「我怕以後別人看到

這條雙頭蛇倒大霉,所以我寧可自己短命也要打死它,這樣它就害不

了人了。」孫媽媽變悲為喜,說「我兒存心若此,定能得到上天的庇

護。」

  這個例子說明我華夏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印度人是一個自私

的民族。孟子說「義在,雖萬千人,吾往矣」,就是說如果正義在我

,那麼就是對方千軍萬馬,我獨自一人也要勇往直前!可就是這麼一

個自私的佛教,卻吸收了儒家的養分,把自己包裝成大慈大悲,讓信

徒膜拜他,讓信徒自殘供養他(虛雲老和尚就燃掉了自己的一個手指

頭)。這種宗教,還有必要留在中國指導我們下一代的信念么?

  儒家雖然有糟粕,但真正的儒家不講功利,不怕死。文天祥就義

前在自己的衣帶上寫下「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因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求何事?從今以後,庶幾無愧」。文天祥捨生取義,

是因為從孔孟那裡得到了大仁大義,所以在敵人的屠刀面前才會大自

在。可無恥的佛教呢?說文天祥不怕死是因為有個和尚傳了他什麼大

光明法。南懷瑾那個老騙子就是這麼說的。一個宗教無恥到這個地步

,我已經不憤怒了,因為早就無話可說了。

  中華民族幾千年多災多難,就是因為有這些捨生取義的烈士,所

以才在兩次滅族之後又走向復興。我是一個理智的人,知道儒家有很

多糟粕,但就憑儒家出烈士這一點,我是相當敬仰的。儒家不會說舍

生取義後會上天堂,而是說「所惡有甚於生,捨生而取義者也」。我

不大喜歡宋明理學,朱熹和王陽明都不大喜歡,但宋明理學還是保持

了儒家的浩然正氣的。我記得高中學過《五人墓碑記》,說五個江蘇

的底層百姓,反抗宦官,英勇就義。這些人可能就是社會最貧賤的人

,他們也知道生命最寶貴,但為了正義,他們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中華民族的根在儒家,儒家不會說讀了《論語》就能得到富貴,

更不會教導後人像復讀機似的去念《大學》《中庸》,而是理解人的

本性,引導一個不甘於平庸的人走向超越生死的自由之境。孟軻先師

一生不得志,但今天我讀《孟子》,讀到「義在,雖萬千人,吾往矣

」的時候,我會流淚。一個人死後究竟有沒有存在,我不知道。若死

後有靈,孟軻先師已經與天地同參。若死後無靈,那麼孟軻先師早已

不朽,我們華夏子孫的血脈里流淌著他老人家的大仁、大智和大勇,

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頑強拼搏,有尊嚴的活在世上!

推薦閱讀:

從工程角度看儒學
《大學》求義:第五章 止於至善
陳立夫:孔子何以被稱為「聖之時者」
孔子不是弟子最多的儒學教師

TAG:儒家思想 | 儒家 | 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