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菜丨再不回家,你的家,將會成為父母的墳墓


本文轉自主編公眾號:曲一刀(ID:welovequyi)

先做一道計算題。

為了學業,為了夢想,為了賺錢,很多人少小離家。其中的大多數每年春節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最多呆10天,而這10天,走親訪友,約飯,約電影,各種同學聚會就佔據了大部分時間。

最後一算,回家的這10天,完完全全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不到3天。

如果你的父母現在50歲,假如他們能活到90歲,那你還能再見父母多少次?相處多少天?說上幾句話?

01

「電話里的他們,百毒不侵、金剛不壞。」

有那麼一種人,不怕死,不怕累,不怕九九八十一難,只怕自己生病,怕給自己的孩子添麻煩。

為此,在電話那頭,他們永遠都是無所不能,金剛不壞。

他們總是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像神一般,突然出現,給我們幫助,給我們驚喜。

「爸,我最近工作.......」

他們是你情緒的垃圾桶,在他們前面,你可以不用假裝,不用戴面具,不用做演員。

「媽,我最近錢有點兒......「

他們是你不用轉入只用轉出的銀行卡,你還沒有說完,錢就已經打入你的卡里。

但當你問起他們的情況,他們的回答永遠都是自己吃得好,穿得好,很健康。可如果你有千里眼,你會發現,他們飯桌上的菜單與電話里的菜單根本就不一樣。

65歲的朱阿姨一個人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伴,女兒遠在成都生活,怕給女兒增添麻煩,她在腦海里設想了n種老伴突發情況。

但唯獨沒想到,有一天癱瘓的老伴會掉到地上。無助,絕望,擔心,手機通訊錄里有100多人,但她卻不知道打給誰。

她不好,她很需要女兒的陪伴,需要女兒給自己力量,需要女兒不僅僅只出現在電話里。

但是,當女兒問起的時候,她還是會說:「我們很好,不用擔心。」

中國的父母總是這樣,似乎一輩子都在為自己的子女而活,似乎,他們一生只有兩種模式:在線、隱身。

當他們還有能力,能為我們付出的時候,他們在線,拚命的閃爍,告訴你:我們在。

當他們老了,不能為我們付出的時候,他們隱身,淡去自己的身影,將自己縮小到不能再縮小。

「我和你媽很好.......嗯嗯嗯......開心,很開心.......你放心,忙就別回來了。」

似乎,這是每一個在外子女都會聽得到的話。

無所不能,不會生病,不會難過,每天過得很開心,很充實。

這是他們口中的自己。

但是,你真的相信,他們口中的「我們很好」是真的嗎?

我爸前段時間做了一個小手術,但是,直到他出了院之後,我才從我媽得知他住院的消息。

「為什麼不告訴我?」

「怕你擔心,你工作又那麼忙。」

「再忙,也應該告訴我,你們這樣,我真的很難受,覺得自己很沒用。」

「又不是什麼大手術,我們倆不想給你添麻煩,有我照顧你爸就好了。」

通完電話的那一刻,我哭了,很崩潰,很無奈,很愧疚。

我一直覺得,自己在帝都工作,拿著不錯的薪水,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是父母的驕傲。

可是,當父親生了病,我卻不能陪在身邊。除了定期給他們打一筆錢,每個禮拜打一通電話,過年過節回一次家。

我好像,一無是處。

02

「好擔心,我們會成為下一個日本。」

9月25日,「扎心!空巢老人: 孩子在通訊錄第1位」上了微博熱搜,但沒呆多久,又被各種各樣的娛樂新聞擠下熱搜榜。

我們覺得難過,我們覺得悲涼,但這些都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日常。

按道理,這應該是一條沒有爭議的微博。但是,在評論區,我還是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觀點和爭議。

「扎什麼心啊?這才是每個人的正常歸宿。那種拖著孩子的老人養老方式該改啦,讓孩子去闖世界,這樣一代一代才會進步。」

除此之外,也有網友支招,讓我們學習日本的養老模式,完善養老制度。

的確,日本是世界上養老制度最發達的幾個國家之一。但是,你不要因為制度的完善而忽視了一些血淋淋的事實——在日本「孤獨死」現象越來越嚴重。

2009年,62歲的日本著名演員大原麗子在家死後兩周才被發現。除了她之外,目前有105萬日本人可能會遭遇「孤獨死」。

獨自一人生活,然後再獨自一人過世,沒有人知道你死亡的時間,也沒有人知道你死的那一刻,在想什麼,在做什麼,看似荒誕的悲劇在日本已經成為現實。

那中國呢,我們也會遭遇「孤獨死」的悲劇嗎?

03

「什麼都不怕,只怕天人永隔,蝸居變墳墓。」

渡邊淳一曾說過:「很多年輕人身在大城市,父母居住在鄉下,兩代人的價值觀非常不同,交流又越來越少,親情紐帶的疏鬆,導致出現了「孤獨死」的現象,中國今後或許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今年8月,72歲的向大爺死在家裡的衛生間,直到屍體腐爛發臭才被鄰居發現,他的兒子,與他住在同一個城市。

今年7月,揚中72歲的徐老太突然死在家中,也是時隔多日之後才被發現。她唯一的兒子遠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

前年11月,湖北黃石一位獨居老人被發現死於家中長達六年,被發現時,只剩下一堆白骨。

.........

根據國務院公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預計到2020年,我國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

而這就意味著,在我國有1.18億的獨居老人有可能會遭遇「孤獨死」的悲劇。

本是遮風擋雨的溫暖小屋,疲憊後的補給站,但卻成為他們人生最後的一站,臨時的墳墓。

或許,他們想過人生的一萬種結局,但從未想到自己的人生竟以這樣的方式來謝幕。

我們這一代人,辛辛苦苦一輩子,就是為了一套房子,為了老有所依,安度晚年,子女安康。

可是,死在自己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蝸居里,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04

「人固有一死,但最悲哀的就是孤獨死。」

有人說,如果不想孤獨死,那不如去養老院。

前陣子一期《奇葩說》里講到「父母主動去養老院,兒女應該支持嗎?」,簡直引起全民大討論。

曾經和我媽談過這個問題,她說:媽還沒老到走不動,要是哪天,媽爬不起來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時,怎麼說都會去養老院。可現在好好的,能動能走,媽哪兒都不去。

其實,大多數中國人都習慣看著別人的臉色過日子,即使子女遠在他鄉疏於照顧,可為了不讓別人覺得孩子不孝順,為了自己不被街坊鄰居議論,很少有父母願意主動去養老院安度晚年。

每一個「孤獨死」老人的背後,都有著不一樣的原因。人各有異,我們無從得知,但不管是什麼原因,都不是我們所樂意見到的。

或許,是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關係的改變,從親密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淡薄。

或許,是養老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合理,將養老全部寄託於子女和家庭。

或許,是自身獨立意識的強化,抱著不想拖累子女的心理。

古人有「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去世,丁憂三年。

雖然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讓我們很難做到如此,但還是希望「常回家看看」,不只是出現在歌曲里。

最後,不知道文章開頭的那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計算題,你有沒有算好?

用男性文化和撩妹知識,專業挽救落後男青年

推薦閱讀:

國際學校20個孩子家長只有2個英語爛 如何做個好家長真不簡單!
2/3父母不懂食育
我很討厭我的父母,這正常嗎?
?樊勝美們背後都有堪比吸血鬼的父母兄弟
父母離異,家庭關係複雜,會不會被男方家庭嫌棄?

TAG:父母 | 回家 | 墳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