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夫一妻制的辯論
一夫一妻制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父系社會代替母系社會,建立這種婚姻在於確保所生的兒女出自一個父親,以繼承家庭的財產。在中國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裡,女子只能嫁給一個丈夫,妻子必須嚴守貞操並對丈夫絕對服從,而男子可以納妾,實質上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關於一夫一妻制的辯論一直爭論不休。正方主要觀點:一夫一妻制是人類婚姻文明發展的產物,是自然形成的的習慣,也是我國《婚姻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一夫一妻制是文化的產物,因宗教而生,旨在維護社會穩定,防止男人因女人而爭鬥,讓男人享有平等的婚姻家庭權利,不論社會地位高低、經濟條件好壞、生存能力強弱,保證一個人有且只能有一個配偶。一夫一妻制使後代在家庭中能夠同時得到父母雙親的撫育,有利於後代的健康成長。反方主要觀點:一夫一妻制雖然是人類社會婚姻制度的巨大進步,但卻是一個違反人類本性、無法充分滿足人類性慾的制度。生物學家認為,人們的性愛行為是受到荷爾蒙的作用,人體內的睾丸酮和腎上腺素使各組織運轉加快,讓人產生性慾。性慾是天賦的本能,也是天賦的人權。恩格斯說,一夫一妻制是以通姦和賣淫為補充的。丈夫方面是大肆進行雜婚,妻子方面是大肆通姦。一夫一妻制的社會副產品是:婚外戀、一夜情、性工作者、換妻、包二奶、網戀、未婚同居、婚前性行為、重婚、離婚等等。只要一夫一妻制存在,婚外戀就會存在,副產品就會存在,法律陷入尷尬的境地。目前現實的婚姻狀況,不外乎有以下三種:一、無婚外情的人,要麼高尚,要麼傳統,要麼無欲,要麼無能,要麼膽小。二、有婚外情但未被發現,或得到配偶的寬容(取決於性觀念),或換妻(李銀河【注1】認為換妻是公民合法權利),兩種感情同時存在,仍然維護著婚姻,家庭依然存在。三、婚外情已被發現,得不到配偶的寬容,於是就產生了家庭矛盾,夫妻因此而吵架;如果一方無法承受,那只有離婚。性、愛情、婚姻之間的關係和區別,很難說清楚。婚姻是男女結合在一起組成家庭共同生活,相依為命合夥過日子。維繫婚姻的不僅是性、愛情,而且還包括大多數人「性本善」的諸多因素(少數人例外):親情、良心、道德、責任、義務、情操、善良、寬厚、感恩(感謝共同創造了生命,感謝廝守終生)、容忍、謙讓(家裡的事沒有對錯之分,無真理可言)、習慣(多年磨合已相互適應)、面子、自尊心、虛榮心、老伴、家庭,兒女、社會關係等。婚姻除性生活之外,大量的是包括洗衣做飯、柴米油鹽在內的日常家庭生活。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統關係為基礎的社會單位。家庭是安樂窩,是避風港,家庭生活的溫馨和天倫之樂是不言而喻的。科學研究證明:已婚者比未婚者更幸福,超級幸福感至少能在婚後持續一整年。性生活僅僅是夫妻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王小波【注2】說:「夫妻間的性愛開始是靜脈注射後來就變成了肌肉注射在後來就變成了皮下注射,就是說越來越淺了,到最後隨便摸下就算了。」再好吃的東西總吃也會吃膩的,夫妻之間不可能永遠保持激情。一夫一妻制用法律限制和用道德約束人的性行為,男女雙方需要清醒的認識和理性的剋制,奢望結婚充分滿足性慾是不可能的。婚姻猶如錢鍾書【注3】描述的「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既然選擇了結婚,「將錯就錯」(電影《非誠勿擾II》台詞),就應該負擔起相應的責任。鑒於當前性觀念的多元化,只要不違反法律,不願意適應一夫一妻制生活的人,可以選擇終身不娶不嫁,或按著木子美【注4】的生活方式生活,但要經受住單身的孤獨和寂寞。廣東省性學會副會長朱嘉銘在第四屆性文化節上說:性道德觀的演變將動搖一夫一妻制,法律意義上的婚姻制度必將走向消亡。連素來以言論開放大膽著稱的李銀河女士聽後也要驚呼一聲:原來有人比我還激進呢。未來的社會將以一種什麼樣的更加合理和更加完善的形式來處理婚姻、家庭和兩性關係,現在就很難預測了。
【注1】李銀河,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1952年生於北京。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正在進行一場靜悄悄的性革命」這是李銀河研究中國性文化多年來最大的感受。李銀河研究的領域是「性」,恰恰是中國人認為最隱私的東西。【注2】王小波(1952-1997),當代著名作家。出版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我的精神家園》、《沉默的大多數》、《黑鐵時代》、《地久天長》,紀念、評論集有:《浪漫騎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畫傳》。他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唯一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入圍1997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王小波生前鮮為人知,死後聲名廣播。自一九九七年去世後,他的作品幾乎全部出版,評論、紀念文章大量湧現,出現了「王小波熱」的文化現象。【注3】錢鍾書(1910年-1998年),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現代文學經典。評論者認為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圍城》內涵充盈,兼以理勝於情。所謂「圍城」,如書中人物所說,是脫胎於兩句歐洲成語。英國人說:「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法國人的說法是:結婚猶如「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圍城」是對一種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對一種心理意態的巧妙把捉。「圍城」所描繪的,乃是人類理想主義和幻想破滅的永恆循環,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想法。」。【注4】木子美,女,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曾主持雜誌"性專欄",寫體驗式文字。她特立獨行,痛恨循規蹈矩的生活方式,與許多男人做愛,並喜歡以文字記錄性愛經過,毫無顧忌。木子美在網上發表的性愛日記《遺情書》,2003年8月(當時25歲)以來轟動網路世界,成為中國訪問量最高的私人網頁之一。木子美在《遺情書》中記錄了她與廣州某著名搖滾樂手的「一夜情」故事。故事以白描的手法,再現了她與這名樂手做愛時的大量細節。她在日記中直呼該樂手的真實姓名,並對其性技巧和能力進行了描述。此事一時在廣州傳媒界、音樂界及網路間廣為傳播。木子美曾迫於壓力關閉日記一段時間,但重新開放後,訪問量開始急劇飆升,網民們發表了大量議論,一些「木迷」認為木子美應該「走自己的路」。木子美被稱為第一個「用身體寫作」的女人,有人將她與女作家衛慧和棉棉相比,認為「她的寫實作風顯得更為大膽」。有的網民將其走紅概括為「木子美現象」。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聽說木子美其人其事後,認為這標誌著「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道德根深蒂固的社會中,人們的行為模式發生了劇烈的變遷」,「中國社會已經開始向第三階段過渡了(不僅男性享有性自由,女人也將享有)」。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指出:「木子美現象並非個體現象,它只是中國社會中新興的缺少社會責任感的群體代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