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
人們大都認為心、腦、肝、腎等臟器與健康密切相關,而對腸卻不屑一顧。殊不知,腸道健康與否也關乎到生命的安危。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它的正常或失調,對人體的健康和壽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著名科學家梅契尼可夫認為,如大腸內微生態環境失調,有害細菌產生的毒素被腸壁細胞吸收後會引起慢性中毒,導致人體的衰老。這便是「自身中毒」學說。
嬰兒出生一兩天後,隨著吃奶、喝水,一些細菌便乘機進入體內,到腸道內「安家落戶」,成為人體的終生「伴侶」。在嬰兒時期,腸道內充滿了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群,孩子斷奶吃飯後,腸道菌群漸漸發生變化,到成年人時,擬氣桿菌等中立的厭氧菌逐漸增殖,而有益的菌群則逐漸減少,這種格局可貫穿整個成年期。有人曾統計,腸道內有雙歧桿菌、乳桿菌、大腸桿菌、擬氣桿菌、產氣莢膜桿菌、梭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多達100多種約10萬億個細菌,重達2公斤。其中雙歧桿菌比大腸桿菌多1000倍,約有1000億個。龐大的菌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處於相對平衡狀態,組成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成為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防線。
腸道內的有益菌群能幫助人體合成B族維生素、維生素K、葉酸等以及食物中沒有而人體又必需的維生素,尤其是乳酸桿菌類細菌,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滿足人體的需求;有些細菌含有酶類物質,參與體內蛋白質、脂肪、糖類物質的代謝;有的細菌能產生丁酸、醋酸等抗菌物質,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繁殖,增強機體的防禦能力,使人免於疫病;雙歧桿菌和乳桿菌還有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合成,起到預防消化道癌症的作用;而乳桿菌分泌的大量乳酸,可加快腸道蠕動,促使糞便儘快排出體外,減少有害毒素對腸壁的刺激,有利於防止大腸癌的發生。
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於是,科學家提出了「腸道年齡」的新概念。所謂腸道年齡,實際上就是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腸道內菌群勢力分布變化的階段反映,並作為一種反映體質狀況的健康數據。通過腸道菌群之間的平衡程度,人們可判斷腸道是否有老化現象。日本理化研究所微生物室辨野義己教授調查發現,10-20歲青少年腸道年齡呈明顯老化趨勢,而女孩子尤為顯著。有些正值花季的少女如按腸道年齡推斷,卻有60歲。這一現象,與他(她)們不良飲食習慣等生活因素密切相關。有一些中老年的公司職員,因工作緊張繁忙,經常參加酒宴應酬,過重的精神壓力而產生焦慮、抑鬱等情緒,導致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腸道生理功能紊亂,使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失去平衡,進而造成腸道老化。
腸道老化,菌群失調,可危及生命與健康。這是因為腸道內有益菌群如雙歧桿菌減少了,而那些莢膜桿菌、梭菌、大腸桿菌及腐敗性細菌便會大肆生長繁殖,興風作浪,產生有害毒素,腸道內硫化氫、氨、酚、靛基質等有毒物質增多,被吸收入血液後,就會對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造成危害,引發多種疾病,使人體過早衰老。對中老年人來說,由於腸道的張力和推動力逐漸減退,牙齒缺損,咀嚼食物咬不爛,加上吃的過於精細,運動量小等原因,致使胃腸道的消化、蠕動功能差,極易引起便秘,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菌群生態發生改變,有害菌群增殖而影響健康。如果經常吃高蛋白及高脂肪類食物過多,可促使膽囊向腸道排泄膽汁增加,某些細菌將部分膽汁轉化為二次膽汁酸,這些膽汁酸是一種促癌物質,和其它致癌物質共同刺激腸壁,易引發大腸癌。
「腸道年齡」事關每個人的健康。那麼,怎樣才能讓腸道「青春」永在呢?
首先要關注膳食結構的平衡合理。一日三餐的飲食應做到粗細搭配,葷素都吃,尤其是要常吃些全穀類、薯類、豆類、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研究表明,膳食纖維不僅促進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而且能抑制腸道內有害細菌的活動,加速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排泄,有利於腸道內微生態環境的穩定。這與古代醫家提出的「要想長生,腸中常清」的道理是一樣的。此外,做到吃飯定食定量,不暴飲暴食,不酗酒,注意飲食衛生等,對保持腸道年輕都至關重要。
其次是堅持適度的運動鍛煉。各自可選擇喜愛的運動項目,並持之以恆地參加鍛煉,還可常做俯卧撐、揉腹等,有利於增強腹肌,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出糞便,使腸道內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腸道老化。
三是要有愉悅的情緒。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情緒的好壞關乎到腸子的安危。諸如過度緊張、焦慮、壓抑、惱怒、憂愁等不良情緒,皆可導致胃腸道生理功能發生紊亂,引起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失衡。因此,要學會調控和駕馭自己的情緒,保持一顆淡泊寧靜的平常心,對維護腸道內環境穩定大有裨益。
四是要合理用藥。時下不少人小病大治,無病吃藥,滋補成風,特別是濫用抗生素現象異常普遍。結果是吃壞了腸胃,有益的細菌被殺滅了,有害菌變得猖獗,腸道內微生態環境惡化,致使疾病蜂起。
續讀
人體內廢氣的危害
人體內廢氣含有氨氣、吲哚等有害氣體,除了直接影響大腸之外,還會通過腸壁溶解於血液中,影響新陳代謝,使得臉上長粉刺和各種斑,引起皮膚乾燥、粗糙,並可影響某些器官的功能,帶來諸多不良後果。腸內積存的廢氣,有時會壓迫血管,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引起手足冰冷;還會降低消化吸收功能,甚至抑制大便排泄,而腸內積存的有害物質,會產生更多的廢氣,造成惡性循環。如腸內積存的廢氣在橫結腸,還會壓迫膽囊和胰腺造成疼痛等。
腸內的廢氣最大的危害就是致癌作用。因為梭狀芽孢桿菌等有害菌在大腸內製造臭氣的同時,還會產生亞硝胺和苯酚等致癌物質,以及強化這些致癌物質的糞臭素等。如果這些物質持續的刺激大腸,就會使大腸癌的發病率增高。所以經常放臭屁以及腹內脹氣者,有必要儘早改善大腸內的細菌環境,排除臭氣。
排除人體內廢氣的對策
(一)、改變飲食習慣
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增加時,廢氣易於排出;有害菌增加,廢氣不易排出。所以長期攝入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過多者,應該改食以根菜類、薯類、豆類、海藻類等富含食物纖維的食物,以改善腸道內的細菌環境。另外盡量在早餐、中餐攝取較多的食物,而在胃腸功能較弱的夜晚,則要注意減少食物的量。
(二)、放鬆心情。緊張或情緒不愉快時,交感神經興奮,從而促進胃腸蠕動的副交感神經無法發揮作用,導致體內廢氣很難排出。而大腸內梭狀芽孢肝菌會因為焦慮情緒而增加。因此,應盡量避免壓力的堆積,放鬆自己的心情。
(三)、紅薯可促進廢氣的排出
紅薯中含有大量的食物纖維素,而且其所含的葡糖苷成分有著和食物纖維同樣的效果,在增加糞便量的同時,還能刺激胃腸蠕動,有利於排便,促進廢氣的排出。紅薯還有吸附致癌物質、預防癌症的重要作用。
(四)、消除體內廢氣的療法
1、氣功氣功可消除體內脹氣,而且方法很簡單,在空氣清新處只需深呼吸,增加肺活量,促進胃腸蠕動,積在腹中的脹氣自然而然地被排出。每天堅持必有好處。
2、體操早晨散步15分鐘再做體操,效果更好。因為做操能有效地刺激人體穴位,從而排出體內脹氣,消除致癌的有毒物質。
3、穴位按摩按壓脊背上的大腸俞穴(第四腰椎兩側)和腹部的關元穴(肚臍下三橫指)。不過採取任何穴位的按摩都要以體內無重大疾病為前提。而且不要用力過猛。
【溫馨提示】。
按摩大腸俞穴的手法:按摩大腸俞穴時先將手搓熱,然後一邊緩緩吐氣一邊強壓大腸俞穴6秒鐘,如此重複10次。
推薦閱讀:
※三楞道人論人體九毒
※《修道成佛之路》之十八:人體潛能之辟穀祛病
※人體使用手冊4
※人體要穴與養生保健
※幫你揭開人體奧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