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慈鯛輕鬆養——淺談三湖慈雕水族箱水質的管理與控制
我們是最專業,最好玩,最靠譜的觀賞魚玩家平台
談到飼養三湖慈鯛,大多數水族愛好者的第一印象就是需要鹼性水、硬水,飼養某些品種時需要貝殼、岩石或者人工搭造的洞穴,也需要細沙作為底材給魚兒營造一個安心的生活環境。這些確實都是正確的概念,但是如何在細節上把以上這些要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創造出舒適而美麗的「世界」呢?我希望把自己的一些心得與大家探討分享。其實關於具體做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但每種方法所依照的原理是有共通性的,在此我想從幾個方面入手探討幾個原理性問題。
一、 如何創造出適合三湖慈鯛生活的水
(1) 水族箱用水的前置處理。
囤水這個詞,對所有的水族愛好者來說都不會感到陌生,它是指將自來水困於一個特定的容器中,並用氣泵曝氣,達到使氯揮發的效果,從而使水更適合魚的存活與生長。
雖然理論上確實如上面所說,但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雖然感覺已經進行了充分的囤水,但換水之後還是造成魚只的不適,有些魚在每次換水後都會出現呼吸急促的情況,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緩解,而有些則莫名死去。針對這種情況,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首先,我們對於「新水」應該有更深入的理解,「新水」相對於魚缸里的「老水」是更安全的水嗎?我們為什麼要定期更換魚缸里的水呢?
不可否認,換水是飼養魚類最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我們可以通過換水有效的降低水中的亞硝酸鹽濃度和硝酸鹽濃度。如果換水不及時,亞硝酸鹽濃度超標會造成魚只突然大量死亡(亞硝酸鹽劇毒),硝酸鹽濃度超標則會造成明顯的水體富營養化,這種富營養化會讓一些本來溫和的藻類變得危險,這點我們在後面討論。
既然換水如此重要,那換入水族箱中的新水品質就必須嚴格控制了。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忽略了新水的兩個問題:亞硝酸鹽問題和膠質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亞硝酸鹽問題,理論上新水的亞硝酸鹽含量很低,因為新水在進入水族箱之前並沒有高密度飼養過魚類或其他水生生物,因此也就不會由於生物代謝造成亞硝酸鹽超標。請注意,這只是理論。
實際上,水體亞硝酸的含量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一個是需要分解的有機物有多少,一個是硝化細菌轉化由有機物產生的亞硝酸鹽速度有多快。我們可以對比自然環境和人工水族箱的區別,自然環境中沒有人造的高效過濾系統,但是它有很低的飼養密度,而在人造的環境下,我們可以依賴過濾系統飼養比天然環境下密度更高的魚只數量。自然環境的秘訣在於需要代謝的有機物含量相對很少,人工水族箱的秘訣在於,我們設計的過濾系統效率很高。
談到這裡可能有些人會發現了,新水中雖然沒有很多需要分解的有機物,但從新水離開自然界系統的那一刻開始就失去了硝化細菌轉換亞硝酸鹽的能力。水在自來水廠中無論是用氯還是用臭氧消毒殺菌都會大量殺死有益菌群,從自來水廠出廠後,輸送自來水的管道中也不存在專門培養硝化細菌的環節,因此直接從自來水管道接出的「新水」在某些時候,是有可能含有較多亞硝酸鹽的。
我們再來看看膠質的問題,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過這種物質的存在,不過請大家仔細想一想,有囤水缸或囤水桶的朋友應該注意到過,雖然囤水的設備沒有飼養過任何生物,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缸壁或桶壁上總是會存在一些粘稠狀的物質,這些物質有時多有時少,清理起來很麻煩。有些人會把這種情況歸結為「水質不好」或「水太臟」,但實際上,水體中含有一定比例的膠質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即使經過自來水廠的過濾,這種膠質也不會完全被剔除。
雖然膠質是普遍存在的物質,但它的含量還是與魚只的健康息息相關。在談論膠質對於的魚類的影響時,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魚鰓的運行機制。大家都知道,魚鰓是魚類在水中獲取氧氣的重要器官,魚鰓壞了,魚就死定了。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細節我們可能沒有注意過,魚鰓其實並不是直接從水中獲取氧氣的,魚鰓的表面覆蓋有一層魚的體液薄膜,魚是通過這層薄膜讓魚鰓里的血液與水中的氧氣進行交換,這層薄膜既起到媒介作用,也起到保護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水中的膠質含量偏高,影響了魚鰓薄膜的正常運作,魚會怎麼樣的?答案很簡單,缺氧。你會看到魚呼吸急促的扎在角落裡,或緊張的到處竄。由於這種缺氧不是因水體缺氧造成的,而是由於魚鰓薄膜異常造成的,因此用氣泵給水體曝氣,不會有明顯的作用。只能等待魚體自然恢復,才能緩解癥狀。
綜上所述,我總結了一條原理,新水進缸前需要進行初步的硝化處理(可以用水妖精)目的是分解可能存在亞硝酸鹽,另外最好使用一些凈水裝置(市面上有許多使用「超濾膜」的濾水器)去除一部分膠質,再調整一下水溫使其接近水族箱中原有的水溫,這樣就基本能保證安全了。
(2) 水族箱過濾系統的作用與局限性。
在保證了新水的安全之後,我們可以開始考慮水族箱的過濾系統了。常見的水族箱過濾系統有許多,比如簡單上過濾、滴流、內濾、濾筒、底缸過濾、水妖精、氣舉……等等。我沒有辦法說那種更好,我只能說每一種都有用,只要根據情況選取合適的方式就可以了。那什麼才叫合適呢?我們還是從原理入手吧。
水族箱中有四種主要的代謝物質:氮、碳、磷、硫,這四種物質普遍存在於我們的飼料和餌食中,因此只要餵魚就會有這四種物質在水中進行代謝。
四種物質中,碳代謝可以最終以二氧化碳的方式溢出水體,磷參與魚的機體構成很少大量代謝到水中,我們可以不考慮。需要注意的是氮代謝與硫代謝。硫也是組成魚類機體的重要物質,不會大量進入水中積累,但需要小心的是,進行硫代謝的菌種大都屬於「兼性厭氧細菌」這種細菌的特點是在氧氣充分的環境中和氧氣缺乏的環境中都可以生存,但代謝產物不同,缺氧時,這種細菌可以代謝出硫化氫,眾所周知,劇毒。不過只要控制好水體含氧量,水族箱中出現硫化氫中毒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
氮代謝是重中之重,氮代謝的產物就是我們熟知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談到氮代謝,我們需要探討一下水族箱過濾系統的作用與局限性。我們使用的大部分水族箱過濾系統相對於自然界都是高效的,但自然界的過濾系統有水族箱過濾系統所無法企及的功能。在自然界中,有機物分解會產生氨,再分解會產生亞硝酸鹽等,然後硝化細菌會將亞硝酸鹽進一步轉化為硝酸鹽,硝酸鹽可以作為肥料被水生植物吸收,其餘部分可以由反硝化細菌代謝為氮氣最終溢出水面。這就是自然界中完整的氮代謝過程。但在水族箱中,由於無法大量存在反硝化細菌,因此硝酸鹽無法大量轉化為氮氣完成最終的代謝過程,而只能在水中累積,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換水的主要原因。
硝酸鹽看似無害,但是它會顯著的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而富營養化是很危險的。富營養化的水體會在過濾系統效率降低時迅速劣化水質,造成魚只死亡。也會令一些水生藻類泛濫,有一些藻類,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會代謝出神經毒素,影響到吞食它們的魚或其他水生動物,損傷這些生物的神經系統,造成個體陸續暴斃(久不換水的水族箱中常有魚莫名抽搐而死,就是這個原因)。而且這種影響是不可逆的,一旦魚發生了類似的情況,那麼在今後的某個時間點就有可能再發作喪命,即使你已經改善了水質也不能阻止這種情況發生。
總結四種物質的代謝,我覺得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合理而有效的過濾系統,加上定期定量的換水,是最明智的選擇。
(3) 過濾材料的特性。
關於過濾材料的選擇,我想不必多說,市面上品種繁多,功能各異的過濾材料很多,每種產品的功能介紹都很強大。我只想和大家分享我感受到的兩個規律:
第一, 以生化棉為主要基質的過濾產品,優點在於可清理、反覆使用。缺點在於建立有效菌群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大多數都需要30~60天,才能完全穩定下來,但一旦穩定下來,就不容易崩潰。
第二, 以陶瓷環、生物珠、細菌屋等名稱在售賣的過濾產品,優點在於單位面積培養菌群數量較多,建立過濾系統比較迅速,缺點在於持久性不強,而且無法真正清理乾淨。硝化細菌的代謝產物是呈酸性的,所以,過多的細菌代謝物積累會造成水體PH下降,這個過程雖然緩慢,但卻不容易逆轉,我曾經有一個水族箱,不需要調水,正常每周換1/4 PH7.2的自來水,常年保持PH5.7左右。因此使用這類濾材,一定要定期更換。
知道了以上兩個特性,我們就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去選擇我們需要的過濾材料了。
二、 水溫的理解與應用
探討過水質之後,我們簡單的探討一下水溫對於水環境的影響。
三湖慈鯛屬於狹溫性魚類,它們必須生活在事宜的水溫範圍內。在日常飼養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發現,只要不是劇烈的溫度變化,它們幾乎可以適應22~30度之間的任何溫度。但我強烈建議把水溫控制在24~27度之間,原因有兩個:
第一, 水溫能影響水體的含氧量,水溫越高,含氧量越低。我相信大部分玩兒三湖慈鯛的玩家都對繁殖充滿興趣,這也是三湖慈鯛吸引人的魅力之一。如果想玩兒好繁殖,就一定要注重水溫的控制。較低的水溫會增加水體含氧量,增加卵的存活幾率,但低溫同時會降低卵的發育速度。與此相對,較高的水溫能加速魚卵的發育,但會降低水體含氧量,有可能導致魚卵因缺氧而死亡。究竟什麼溫度才是最理想的呢?我想由於各地氣象條件不同,這還需要各位玩家自己根據自己當地的情況去不斷摸索,畢竟這也是樂趣之一。
第二, 水溫能影響魚體的生長和發育,以及代謝過程。高水溫可以促進魚的生長和代謝,但會降低魚將飼料轉化為機體的效率,簡單來說就是,高水溫下,魚長的快,但飼料用量可能增加的更快。投喂的相對多,水體含氧量相對低,過濾系統的壓力自然也就相對更大了,如果因此水質變差了,也會影響到魚的生長速度。而較低的水溫,有著相反的效果。關於這點我想也應該是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玩家不同的飼養目標、飼養條件,可以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溫度。
通過對水溫的理解與摸索我感受到一個道理,許多理論都不是放之天下皆準的,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實踐證明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真知灼見。
三、 造景與混養搭配的原則
三湖慈鯛缸的造景相對簡單,這種簡單並不是指結構簡單,而是維護簡單,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三湖的原因,沙子、石頭比水草皮實的多了,不需要修剪、光照、上肥等等一系列繁瑣的工作。
不過,三湖慈鯛缸的造景除了美觀之外,還具有許多功能性。我們應該根據不同魚只的習性來造景。比如黃顎,它們生活在平坦的沙地,飼養它們就不適合設置太複雜的岩石環境,否則容易將黃顎卡死在石頭的縫隙中;再比如珍珠虎,它們與黃顎相反,喜歡多岩石縫隙的環境,放在空曠環境里就會緊迫。總而言之,在造景之前,我們應該充分了解自己想飼養的小魚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然後再去營造出自然美,才能激發魚本身的美。
除了造景之外混養也是有竅門的。合適的混養不僅可以豐富水族箱的魚只種類,加強觀賞效果,還能起到一些重要的維護作用。比如在飼養劍沙的水族箱中,混養少量底棲類魚,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它們洗沙的習性彌補劍沙不愛清理底層殘餌的缺點,一直保持水族箱沙面清潔漂亮。當然,這種混養也應該建立在對魚只習性的了解上,否則變成針尖麥芒大打出手的情況就不妙了。
最後多說一句,底棲類的魚雖然都有清理沙面的習性,但是他們大都腸胃不是特別健壯,吃了髒東西或變質魚餌很容易腹水,因此如果您不是非常勤勞的人,建議還是使用一些比較便宜的種類,既美觀又經濟。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
※管理 | 八招快速解決餐廳買單難的問題
※管理者的自我定位
※周士傑:部門管理者如何應對上下夾擊的「中間氣」
※2018 如何讓自己更高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