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雞為什麼長得快?不打激素怎麼做到的?

【光吃不胖真的好嗎?】

動物吃飼料,飼料的營養被吸收利用。

這些營養一部分用來長身體,另一部分用來維持動物的生命狀態,類似於人的基礎代謝。

「飼料轉化率」就是指有多少飼料變成了肉。

你平時所羨慕的「光吃不胖」的人,如果在動物界就會被淘汰出局,因為「飼料轉化率」太低。

因此養雞的關鍵就是提高轉化率,讓雞用最少的能量維持狀態,將儘可能多的飼料營養儘快變成肉。

有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在飼料中加安眠藥,目的就是減少能量消耗。

【42天已落後】

肉雞長得快,主要靠傳統的雜交育種,人工選育。

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飼料轉化率單籠測定技術」的出現,使肉雞良種選育得到極大發展。

30年間,肉雞出籠時間從60多天縮短到30多天,平均每年縮短1天。

更牛的是,科學家們並未發現這種趨勢有任何遇到瓶頸的跡象。說不定不久的將來,咱就能吃到20天出籠的肉雞呢。

當然,這裡說的30天指的是單籠飼養的最優化條件,如果規模化養殖,時間會有所延長。目前我國平均在40-42天。

此外,通過選育,雞的飼料轉化率大大提高,可以節約40%的飼料。這意味著更低的成本,更少的養殖廢棄物(雞屎),更少的農田需求。

由於雞胸肉便於加工、口感好,通過人工選擇,現在的雞胸比30年前大了50%!人工選擇大法好啊!

【國產品種陷落】

農業是國之根本,而種業則是農業的根本、根基,然而我國的動物育種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國內的肉雞曾經有一半以上是國產品種,很多是帶有白羽雞血統的雜交種。

但2004年的禽流感爆發以後,國產品種走了下坡路,現在國內肉雞絕大多數是從國外引進的品種,以白羽雞為主,每年光引種費用就好幾億。

【雞肉為何便宜】

養雞的成本包括雞苗、飼料、飲水、環境設施、防病防疫等,其中大約70%的錢花在飼料,因此決定雞肉成本的主要因素是飼料轉化率。

飼料轉化率主要是基因決定的,比如人工選育的「白羽雞」的飼料轉化率就遠高於「土雞」,當然良好的飼養技術也很重要。

以目前的技術,肉雞可以實現吃1斤飼料長接近7兩肉,而肉牛大約吃7-8斤飼料才長1斤肉,這就是雞肉賣得便宜的最重要的原因。

【養雞不簡單】

你以為養雞很簡單嗎?大錯特錯。除了選擇良種,飼養技術也很重要。

首先,剛孵化的小雞送到養雞場,需要儘快補充營養。

因為頭幾天喂好了,小雞的身體底子好,後期也長得更快更大,真是「贏在起跑線」。

然後,雞吃得比你還講究。肉雞養殖一般有四種飼料,對應雞的不同生長階段。

就像嬰幼兒有一段、二段、三段奶粉一樣,不同飼料的營養配比不同,最大限度的符合其營養需求。

其次,要讓雞住進冬暖夏涼的空調房,溫度、濕度都要調節到雞最舒服的狀態。

如果溫度過高,雞需要喘氣、抬翅膀來散熱。如果溫度過低,雞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來維持體溫,這都會降低飼料轉化率。

環境衛生也十分重要,比如良好的通風條件和消殺處理可以減少病毒、寄生蟲、細菌數量,減少雞生病。

人不能隨便進雞舍,萬一有個感冒發燒的,雞可受不了。

有些雞場專門選擇遠離人煙的偏僻處,就是要避開病原。養殖戶一旦進了雞場就要一直陪吃陪睡,直到小雞長大,送到屠宰場。

【肉雞活不長】

一隻雞的壽命平均為7-8年,現在吃的肉雞隻養42天就給宰了。

如果換算成人類的壽命才1歲左右,所以都是童子雞。為啥不多養幾天呢?是因為繼續養下去長不大了嗎?

當雞很小的時候,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維持生命狀態。

這個時候雞的飼料轉化率最高,但由於體型還很小,體重的增長並不多。

隨著體重增長,雞吃的飼料越來越多,長得越來越快。

但它消耗的能量也越來越多,飼料轉化率逐漸降低。

養到35-40天的時候,雞的體重已經達到4-5斤,雞肉中的脂肪分布均勻,分割出來的雞腿、雞翅、雞胸等部位大小適中。

如果繼續養下去,當然可以長得更大,但對於養殖戶來說很不經濟。

所以說肉雞的一生註定是短暫的,不過它享受到了普通雞享受不了的待遇,這輩子也算是值了。

-------------

歡迎轉發和吐槽。

轉載請註明來源,禁止轉載到獵豹瀏覽器、UC瀏覽器、一點資訊和天天快報,違者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稿件轉載,歡迎聯繫微信公號(foodsafety119)後台小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工作要做到位,負責要能堅持
30條每個人都該做,卻很難做到的事
打拳時如何做到腳下生根?
新房裝修有「鬼門」? 做到這幾點可避開邪氣入體
做到以下四點,嫁得好真不是件難事

TAG:激素 | 怎麼 | 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