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職如何應對生源難題
本期主持:潘 光(本報記者)
訪談嘉賓:余祖光(教育部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
翟海魂(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
魏 健(北京市宣武區第一職業學校校長)
陳 玉(北京市外事學校校長)
【本期話題】城市中職辦學空間趨小
據北京市教委提供的數字,今年北京市初中畢業生只有10萬人,而全市普通高中就能容納9萬人,儘管招生計劃規定了接近6誜4的普職招生比例,但在初中生源逐漸減少的情況下,在目前普通高中受青睞的升學傾向下,城市中職學校的辦學空間趨小的勢頭已經顯現。城市中等職業教育要保持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規模,需要怎樣適應新形勢進一步改革發展?
開展集團化辦學,推進城鄉合作
主持人:在一些城市,職教的辦學條件較好,但初中生源在減少,要繼續保持中等職教現在的辦學規模有什麼好辦法?
余祖光:要繼續保持城市中等職教現有的辦學規模,主要是生源問題。首先要想辦法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引導更多的人學習職業教育。不可否認,現在有很多因素影響著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比如用人用工方面片面追求高學歷、生產一線技術工人待遇偏低、職教內部高職與中職銜接不夠等問題。有些問題要隨著經濟和教育的發展逐步解決,有些問題現在就可以著手解決。
保持城市中等職教現有的辦學規模,是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現階段一個可行的辦法是開展集團化辦學,有些地方已經建立了橫向跨地域、縱向連通專業和行業的職教集團,廣泛進行城鄉合作,擴大了職業教育的覆蓋面。同時,要充分發揮職教是終身教育重要環節的功能,加快開發社會培訓市場。開展職業教育資源市場與生源市場結合的研究和實踐,能夠在更大範圍內整合資源,形成多方互助、共享多贏的好局面。但就普遍現象來說,目前需要取證的技術培訓大都由勞動部門在辦,不需取證的培訓大都由行業操辦,職業學校開展社會培訓的空間受到制約。
翟海魂:要繼續保持現有的辦學規模,城市職校的招生對象要從以初中應屆生為主,向初中和高中的應屆、往屆畢業生過渡,向企業在崗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過渡。從這個意義上說,職業教育有取之不盡的生源,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經驗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另外,城市職業學校要進行「兩頭在外」的辦學模式改革,即城市辦學條件好的職校要與農村職校「結對子」,學生一年在農村職校學習基礎技能,一年在城市職校強化技能,一年在企業頂崗實習。
與企業溝通,面向市場職成一體
主持人:加快開發職業教育的社會培訓市場,哪種方式最直接?
陳玉:職業教育是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其直接目標就是為企業服務,因此,必須面向企業實際需要,才能真正打開職業培訓的市場。北京市外事學校與十多家企事業單位合作,開展北京市外來務工人員的培訓,一年完成培訓考核近千人,95%以上的培訓人員取得了相應的技能證書,有的企業結合培訓開展技術大練兵活動,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實效。學校開發的國家旅遊局飯店管理崗位培訓,使學員取得全國旅遊酒店業通用的管理證書,學員上到總經理、副總經理,下到部門經理。實踐表明,企業是需要職業培訓的。
魏健:職業教育在為經濟建設輸送合格後備技能人才時,必須以建設終身教育體系為目標,面向市場、服務社會,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發揮資源作用,否則職業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事實證明,職教發揮資源作用,更需要的是方式和方法。如宣武區某職校與茶葉公司共建茶藝實訓室,與財務軟體公司共建會計沙盤財務室,學校根據企業要求為員工量身定做,設計不同的課程內容。時間以員工的工作為主,有的課讓員工到學校上,有的課則請教師去企業上;有的課安排在白天,有的課則安排在晚上或早上。幾年來,該校各項培訓每年達8000餘人次。
與地方政府合作,擴大服務領域
主持人:職業學校要成為終身教育的重要環節,還有多大的辦學空間?
魏健:空間還是有的,關鍵在於方式。這需要學校與當地委辦局建立密切關係,把他們「想做但做不了,別人能做但做不好」的培訓拿過來,在培訓制度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參與市場競爭。宣武區第一職校與區地稅局合作,對員工進行英語培訓和公務員計算機考試培訓;與區勞動局共同組織勞動技能大賽;在區司法局的支持下,對社區人民調解員開展培訓,使對人民調解員的培訓成了常規的繼續教育;還與區文明辦合作,對區商務局、旅遊局、環衛局、園林局及私營個體協會的員工進行迎奧培訓。
陳玉: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都是職業教育的辦學功能,在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改革中,兩手都要硬,才能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辦學作用,職業教育才能長盛不衰。北京外事學校針對北京市年齡在35到55歲的下崗婦女開展培訓,既為五星級飯店旅遊旺季及節假日解決了服務人員短缺的難題,又使下崗女工找回了自尊與自信。
推薦閱讀:
※在這個剛獨立的國家,人們同時遭遇了愛情和政治的忠誠難題
※Excel中最常用的2個查找函數:Vlookup Match,什麼難題竟需要它們一起使用?
※港媒:內地外逃官員「底數不清」 追逃遇難題
※你是屬靈人,超越眼前的難題!
※南都:「六叔」神話猶在 香港娛樂發展難題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