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大冶市屬省轄縣級市,由黃石市代管,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湖北省東南部,冶市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種類齊全。全市已發現礦產65種,其中探明資源儲量的有42種。一 前言礦產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業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上游產業。大冶以礦立市、因礦興市,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大冶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主要優勢和重要資源保證。為了貫徹中央關於人口、資源、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強對大冶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宏觀調控,促進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者權益,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保護礦山生態環境,充分發揮礦產資源和礦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促進全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特制定《2002年—2010年大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在深入分析大冶市市情、礦情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確定規劃的目標,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以及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做出總體安排和優化布局,是指導全市未來5——10年礦產資源工作的宏觀性、戰略性、指導性、政策性文件,是市政府和礦產資源管理部門依法對礦產資源進行管理、保護與勘查和開發利用的重要依據。規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規、《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規劃管理暫行辦法》和有關技術標準與規範、《湖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管理條例》、《湖北省礦產資源開採管理條例》、《湖北省地質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黃石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大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以及大冶市相關行業和部門發展規劃的要求,根據市政府賦予國土資源局有關負責編製和組織實施礦產資源規劃的職能而制定。《規劃》基準年為2002年,近期到2005年,遠期到2010年。《規劃》適用範圍為大冶市所屬的16個鄉、鎮、開發區、街道辦事處及農場。二 礦產資源形勢(一)自然經濟社會概況1.自然地理概況大冶市屬省轄縣級市,由黃石市代管,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湖北省東南部,位於東經114°31′—115°20′、北緯29°40′—30°15′,處在武漢、鄂州、黃石、九江城市帶之間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距省會武漢僅90公里。大冶市屬低山丘陵區,處在長江中游平原與幕阜山脈的過渡地帶。總地勢南高北低,中部平坦,東西兩翼為湖盆低地,地形分布為南山北丘東西湖、南高北低東西平。境內最高海拔太婆尖為838.8米,最低為大冶湖海拔11米。大治市屬典型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7℃,極端最低氣溫-10℃、最高氣溫達40.1℃、平均無霜期261天,年均降水量1385.8毫米,年均光照時數1813小時。2.社會經濟情況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73.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1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0.7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3.65億元。國民經濟增長率9.8%。鄉鎮企業總產值153億元。大冶市轄1鄉10鎮3個城區街道辦事處1個開發區1個農場。市域總面積16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0763公頃,耕地面積中,水田34041.49 公頃,旱地16721.76公頃,園地2100.17公頃,未利用土地29159.25公頃。截至2002年底,全市總人口89.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 36.53萬,佔總人口的41%。大冶市水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武九鐵路通過市區與京廣線相接,並有3條支線通過市內8個鄉鎮;106、316國道穿過大冶,與大金、斗龍、鐵賀等3條省道構成公路交通網路;另有長江黃金水道瀕臨大冶,並與境內相通。3.礦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大冶市具有優越的成礦地質條件,礦產資源得天獨厚,大冶因礦而建,由礦而興。古人嘆之為「開緣湊合,寶藏遂興」,今人則譽之為「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大冶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其依託礦產資源優勢,現已形成了門類多樣、實力雄厚、具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改革開放以來,大冶市礦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初步形成了冶金、建材、煤炭三大支柱產業。2002年冶金、建材、煤炭三大產業實現增加值26億元,佔大冶市國內生產總值的1/3,若加上因採掘業和礦產品深加工業發展而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所實現的增加值,因礦業開發所實現的增加值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礦產資源開發在增加財政收入的同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2002年,大冶市財政收入的30%以上來自礦業及相關的加工業。其中礦業重鎮陳貴和靈鄉財政收入的80%來自礦業經濟。同時,礦業的發展拉動了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推進一批小城鎮建設,為擴大社會就業做出了重要貢獻。2002年採掘業及礦產品加工業的從業人員已超過50000人。(二)礦產資源特點大冶市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種類齊全。全市已發現礦產65種,其中探明資源儲量的有42種。其中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12種,非金屬礦產29種。能源礦產主要是煤,保有礦石儲量2317萬噸,占黃石市的39.6%;金屬礦產以銅、鐵、金、銀為主,金屬銅保有儲量110.92萬噸,鐵礦石保有儲量26637 萬噸,金的保有儲量為69581千克,銀的保有儲量595噸,分別占黃石市的63%、79%、67.5%和30.6%;非金屬礦產點多面廣,儲量豐富,主要有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白雲石、石膏、陶瓷土等,其中硅灰石、方解石、陶瓷土以及水泥用灰岩的儲量均十分豐富,是大冶市礦業發展的新生和後續力量。(附表1-1 附表1-2)大冶市礦產資源共伴生礦產多,伴生有益有害組分多,綜合利用價值大。大冶市上表的86處礦區(床)中,有共伴生組分的有28處,佔32.6%。其中最重要的矽卡岩型礦床,高度集中了鐵、銅、金等主要有用組分和銀、鈷、鉬、硫、鉛、鋅以及鎵、硒、碲、鎢等伴生組分,大大提高了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經濟價值。大冶市礦產資源分布面廣,礦產地相對集中。全市除了東風農場外,每個鄉鎮都有礦產資源。其中能源礦產主要分布在保安、還地橋及汪仁等地,鐵礦主要分布在金山店、靈鄉、陳貴、金湖等地,銅礦主要分布在金湖、銅山口、大箕鋪等地,金礦則集中分布在金湖、大箕鋪、殷祖等地。金屬礦床規模以中、小型居多,非金屬礦床以小型為主。全市268個礦床(含礦點)中,大型礦床6個,中型礦床17個,其餘全部為小型及小型以下規模。非金屬礦床(點)中98%為小型、小礦以及零散礦。(三)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現狀大冶市地質工作歷史悠久,但系統地開展地質礦產工作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進行的。從1954年至今,中央和湖北省地勘單位在大冶進行了大量的地質調查、礦產勘查活動,完成了全區1:20萬區域地質調查、重力測量和化探工作,基本完成1:5萬地質調查、航空磁測、航空電測及化探工作,為礦產勘查提供了大量信息和依據。50年間30多家地質工作單位先後提交勘查報告96份,對大冶市的86處礦床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勘查。其中達到勘探程度的佔45%,達到詳查程度的佔38%,普查程度的佔17%。大冶市的非金屬礦產勘查程度總體偏低,90%以上處於簡測階段。經過三輪成礦遠景區劃工作,劃分出2個Ⅳ級成礦區和8個Ⅴ級成礦遠景區。(附圖3)(四)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全市已開發利用的礦產有煤、銅、鐵、金、銀、鉛、鋅、鎢、鉬、錳、硅灰石、方解石、石膏、陶瓷土、建築用砂、耐火用粘土、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建築用花崗岩、飾面用花崗岩、建築用板岩、沸石、膨潤土、磚瓦用頁岩、磚瓦用粘土、礦泉水等30多種。2002年全市共有礦山企業265家,其中煤礦46家、鐵礦26家、銅礦17家、金礦8家,鉛、鉬、錳、硫鐵礦各1家,其它非金屬礦山154家。市屬以上企業18家,佔6.8%,鄉鎮集體及個體企業247家,佔93.2%。大型礦山企業2家,中型4家,其餘均為小型。全市礦業從業人員16685人,礦業產值10.19億元。大冶礦業不僅是本市經濟的支柱,也為黃石及湖北省的工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多年來大冶為武漢鋼鐵公司、大冶有色金屬公司、湖北省三鑫公司等大中型礦山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礦產原料,已經形成金山店、靈鄉、陳貴鐵礦開採基地,銅綠山銅金礦開採基地,銅山口(陳貴)銅礦開採基地以及還地橋煤炭開採基地。區內已形成大冶有色金屬公司、湖北三鑫股份公司、黃石市冶金工業總公司、黃石金銅硅灰石礦業公司、陳貴礦業集團等一批礦產品開發與加工企業。(五)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礦產資源勘查投入力度萎縮。國家對地勘費的支持急劇減少,商業性勘查機制尚未形成,主要礦產的資源儲量無法滿足礦業持續發展的要求,國有大中型礦山的接替資源緊缺,尋找深部礦、外圍礦、盲礦的難度加大。非金屬礦產的勘查程度普遍不高,嚴重製約了其進一步開發的深度和廣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不盡合理,礦業結構尚需調整。近98%的小型礦山與「礦業大市」的稱謂極不協調,小礦過多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大礦小開」、「大礦小企業」、「小礦大企業」等現象也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非金屬礦產的開發利用程度低且缺乏統籌規劃,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終端產品少,影響了資源利用效益。對煤礦、磚瓦粘土等限採礦種的限制力度不夠。礦業權管理欠規範,礦業市場不發育。大冶市有償取得礦業權業已展開,但是礦業權流轉尚不規範,礦業權市場尚不發育,礦業權未經批准、不進行評估、私自轉移變更礦業權的情況時有發生。未能完全理順礦業權主體之間、礦業權與土地使用權之間的經濟關係。此外,礦業資本市場、礦業中介市場、礦業技術市場、礦業信息市場和礦產品流通市場均有待進一步培育。「三率」指標偏低,資源浪費較嚴重。非金屬礦山和小型金屬礦山的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平均不足70%,大部分共伴生礦產的綜合利用水平不高,小選廠過多過濫,采富棄貧、采易棄難現象的普遍存在都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礦業開發與環境協調不夠緊密。大冶走的是依託礦產資源開發,建立資源開發型產業的傳統發展道路,對「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方針貫徹的不夠。采剝作業方式的粗放導致植被和自然景觀遭到破壞,採選冶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石、廢水、廢氣也對大氣、土壤、水體造成了較大程度的污染,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時常發生,礦山生態環境的監測不完善、不系統,對環境恢復治理的意識和投入都有欠缺。(六)供需形勢與保證程度大冶市已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以煤、鐵、銅、金、硅灰石、石灰石、方解石礦為主,其中,非金屬礦儲量豐富,質量上乘,除了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外,進一步加大深加工力度還可以帶來相當可觀的外匯收入;煤礦基本能實現自給,但鐵礦、銅礦的產量不能滿足武鋼及大冶有色金屬公司的需要,而且缺口較大。(附表5)(1)煤礦的供需形勢「八五」和「九五」前期,大冶市煤炭年產量100萬噸左右,之後隨著煤炭工業的「關井壓產」,年產量下降至40萬噸以下。預計「十五」期間通過礦業結構調整和礦井建設,煤炭產量會有一定回升,到2005年,產量可達50萬噸。截至2001年底,大冶市保有資源儲量2317萬噸,其中可采儲量1460.2萬噸。說明資源潛力較大,按現有生產規模,儲量的保證程度較高。本市煤炭主要用於水泥、電力、建材等工業生產,部分銷往外地,少量民用。(2)鐵礦的供需形勢「九五」期間,大冶市鐵礦生產呈強盛態勢,鐵礦石平均產量達400多萬噸/年,近兩年隨著資源的耗竭,鐵礦石產量以年平均6%的速度逐年遞減,預計至 2005年產量將下降到270噸左右。大冶市的鐵礦以原礦或經過粗加工供給武鋼和鄂鋼。「十五」期間,武鋼、鄂鋼、東鋼對鐵礦石的需求預計可達到 3500-4000萬噸,而整個黃石市供給的鐵礦石也不足15%,缺口相當大。2001年底大冶市保有鐵礦資源儲量26637萬噸,占原探明儲量的76%,其中保有可采儲量20793萬噸,儲量對開採規模的保證程度較高。不過「十五」以後鐵礦開發利用的條件將發生較大的變化,技術上和經濟上都有很大難度。(3)銅礦的供需形勢「九五」以來銅礦石的生產比較穩定,年產量保持在200萬噸以上,2001、2002年銅礦石產量分別為216.36萬噸和233.82萬噸,預計「十五」期間銅礦石產量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但增長幅度不可能很大。大冶市銅礦石絕大部分由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冶煉廠加工。 「十五」期間該公司實施15萬噸銅冶煉技改工程後,2005年粗、精銅冶煉能力將達到雙15萬噸,可加工處理銅礦石1000萬噸。而整個大冶市開採的銅礦也只有200多萬噸,只能供其所需的20%左右,整個黃石市的銅礦石供給能力最大可以達到400萬噸,依然有60%缺口的缺口。大冶市2001年底保有金屬銅資源儲量154.7萬噸,其中可采儲量110萬噸,儲量的保證程度較高。通過對銅綠山、石頭咀、銅山口三個主要礦山挖潛以及提高民營銅礦山的開採回採率,可以進一步提高銅礦的供給程度。(4)金礦的供需形勢大冶市的金礦資源集中在雞冠咀、桃花咀、金井咀和銅綠山礦區,金礦資源儲量105.32噸, 「九五」以來金礦生產發展穩定,經營效益顯著,2002年開採金礦石62.34萬噸,產黃金(含綜合回收伴生金)2029千克,基本能滿足三鑫公司及其它金礦的選冶需求。「十五」期間,各礦山正處於發展中期階段,主要礦山達產,金井咀礦投產,金礦生產將保持穩定並有所增長。(5)石灰石礦的供需形勢2002年大冶市石灰石礦(包括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飾面用灰岩)的產量為82萬噸和140.2萬立方米。大冶市水泥產量為190萬噸,而水泥用灰岩的產量只有66.2萬噸,不能滿足需要,「十五」期間,隨著區內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對水泥的需求量會進一步增加,因此對水泥用灰岩的開發力度可以適度加大。大冶市石灰石礦資源相當豐富,總儲量60億噸左右,可以充分滿足一般建築材料市場和水泥工業的需求。(6)硅灰石的供需形勢大冶市的硅灰石以其質地優良、結構獨特聞名,主要分布在大箕鋪的馮家山礦區和下馬林礦區。硅灰石產品廣泛用於塑料、橡膠、陶瓷、電子、冶金、建材、造紙、塗料、汽車等領域,工業前景十分廣闊。大冶市硅灰石潛在資源量570多萬噸,但實際生產能力不到3萬噸,深加工力度也不夠,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隨著2004年世界範圍內禁止石棉產品,硅灰石作為其主要替代品市場需求量將會進一步增大。(7)方解石的供需形勢隨著建材、造紙、橡膠、化工工業發展的加快,我國對重質碳酸鈣的需求量將以每年15-20%的速度遞增,到2005年方解石的需求量在600萬噸以上,而目前我國的方解石礦年產量不足400萬噸。大冶市方解石礦的估算儲量44465萬噸,批准佔用儲量5500萬噸,資源潛力巨大。但是,大冶市的方解石質量並不佔優,氧化鈣的含量基本達到要求,而原礦的白度大多低於90%,部分礦山有害雜質超標,而且從目前的生產加工能力來看,實際產量只有3萬噸/年,遠遠達不到設計的2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深加工程度不足30%,沒有形成規模經營,缺乏自己的品牌。因此,開發市場、創立品牌、形成優勢將是規劃期內的重要工作內容。三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中央關於人口、資源、環境的基本國策,落實《黃石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要求,突出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服務經濟發展為宗旨,以保護和合理利用為主線,以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充分發揮礦產資源和礦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為根本出發點,以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有序有償,供需平衡,結構優化,集約高效」為總要求,依託資源再創業,超越資源再發展,實現資源型經濟向多元化經濟轉變,真正把大冶市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把大冶建成具有青銅文化特色的現代化中等明珠城市,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貢獻。1.處理「三大關係」,轉變增長方式一是處理髮展礦業與轉變增長方式的關係。進一步轉變礦業經濟增長方式,延長礦業產業鏈,由原材料開採向產品加工轉變,由初級產品向下游產品延伸。礦山企業也要加強管理,保持採掘平衡,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處理宏觀調控與局部發展的關係。大冶市礦產資源規劃要和國家、省、市各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協調一致,在嚴格控制礦產資源總量的同時,合理布局,科學開發。三是處理正確利用本地資源與參與西部大開發的關係。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本地礦產資源越來越少,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年礦業開發所積累的管理、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在大力做好生產探礦、努力增加儲量的同時,積极參与到西部地區的礦業開發中去。2.實踐「三個跳出」,樹立大礦業觀念一是立足礦業,跳出礦業。大冶因礦而立,由礦而興。然而僅僅依靠礦業是永遠不可能發展成為綜合性的城市,甚至會出現「礦竭城衰」的局面,因此,只有依託礦業、大力發展非礦產業才能達到「礦雖竭,城猶興」的境地。二是跳出大冶,發展大冶。中國加入WTO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迫使大冶必須和外部經濟融合,大冶礦業同樣也要學會借用「第三方力量」在更大範圍的立場上實現跨越式發展。三是跳出地面,及時轉移。發展地面產業,通過提高產品檔次和產品質量以及開發新產品,增加附加值,儘快擺脫銷售原礦的現狀。同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礦業關聯度高的產業。3.加大「三個力度」,實現有序發展一是加大礦政管理力度。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礦產資源管理秩序進行整頓,切實加強監督管理,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延長礦山的壽命,延長礦業對城鎮的支撐時間。從源頭入手打擊非法採礦,運用行政手段、法律武器和經濟槓桿規範礦業市場,使礦業發展從無序走向有序,從有序走向科學。二是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建立完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礦山用地復墾制度和地質環境備用金制度,把環境保護作為首要的礦業准入條件,使礦山生態環境整治、礦山用地土地復墾、地質災害防治和礦產資源保護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管理軌道。三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大力推進礦業技術開發和科技投入,重點加強地下開採礦床、低品位礦產、難選礦產品的利用以及共伴生元素的綜合回收和利用,做好各類礦產的採選工藝及其成果的推廣應用,提高資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4.實施「三大戰略」,推進結構調整一是多元發展戰略。國有礦山積極探求機制體制改革,鼓勵引導民營礦山企業,引進外資合資經營或合作開發。在保證金屬礦山穩定發展的同時,重點做好具有豐富資源優勢、市場前景看好的非金屬礦產品的延伸加工。通過礦業發展積蓄力量,大力發展非礦工業企業,建設高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經濟效益、高出口創匯的科技工業園區,著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第三產業。二是集約經營戰略。推廣「陳貴」經驗,針對礦山企業過小過多的局面,一方面通過分期分批對小礦山進行調整和改造,重新規範礦業開發布局,推進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另一方面要積極應對入世,以優勢企業為龍頭,通過兼并聯合、投資入股等方式重新優化資源配置,組建一批有競爭力的礦業集團。三是適度開發戰略。根據礦產資源儲量把年度開採量或階段開採量限制在合理的水平上,過量會影響礦山壽命,過低又會影響經濟效益。因此適度開發,盡量延長礦山服務年限以確保一定時期內礦山生產相對穩定,為全市發展替代產業、實現產業轉換和城市轉型贏得時間。(二)基本原則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必須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總方針,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立足地區實際,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對市情、礦情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切實做好對資源形勢的判斷、規劃目標和任務的確定和規劃實施措施的制定,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發展特色礦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充分發揮礦業的先導和基礎作用,促進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2.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原則在國內經濟市場化、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提高礦業競爭能力,建立開放型礦業體系,抓住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和加入WTO的機遇,立足本市,面向省內外、國內外,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保護,多渠道、全方位利用內外資源,逐步建立高效、穩定、多元化的礦產資源供應體系,保障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有效供給。3.堅持開源與節流並舉,開發與保護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原則加強並超前進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不斷發現新礦種、勘查新產地、開發新用途,提高資源可供性;加強綜合勘查,綜合評價,合理開採,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資源保護和循環利用,節約使用資源,積極尋找緊缺資源的替代品,降低資源耗竭速度,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4.堅持經濟社會效益與資源環境效益相統一原則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既要追求經濟效益,更要兼顧社會效益、資源效益和環境效益,堅持效益統籌和比較效益原則,執行開發避讓制度和環境保護制度,加強對其它資源和礦山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穩定、持續發展。5.堅持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原則一方面,加強宏觀調控,促進礦產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維護國家礦產資源所有者權益,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局部與整體、當前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和規範以礦業權市場和礦業資本市場為核心的礦產資源要素市場,在法律規範、政策引導和規劃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優化資源配置。(三)規劃目標1、總體目標逐步建立和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集中統一、精幹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權威」的礦產資源管理新體制和「以市場配置為基礎,宏觀調控相結合」的礦業運行新機制,積極推進礦產資源利用方式從粗放向集約轉變,走資源節約型的發展道路。實現公益性地質調查評價與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分體運行,配合國土資源大調查和省公益性地質調查評價工作,協調開展本地區的公益性地質調查評價和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保障冶金、建材工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鞏固傳統優勢的同時加速實現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等礦產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努力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和綜合利用水平,加大土地復墾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力度,強化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礦山生態環境的調查與監測,把大冶市礦業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2、2005年近期目標(1)基本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礦產資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逐步建立以法規、規劃、政策為主要手段的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宏觀調控體系,礦政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的權威有明顯提高;初步形成以礦業權市場、礦業資本市場為核心的礦產資源要素市場體系,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2)實現國土資源大調查目標,加大加強國家戰略性礦產和重要礦產資源的調查評價,基本查明區域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評價成礦遠景區鐵、銅、金、鉛、鋅、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等礦產資源遠景,預測其資源量,發現一批新礦產地,為商業性勘查提供新基地。建立商業性勘查激勵機制,引導商業性勘查為資源耗竭礦山探明接替資源,為開發新礦產提供資源依據。鼓勵儲量消耗較大的礦山企業,在礦區深部及外圍勘查,增長資源儲量。鼓勵在覆蓋區採用地質、物探、化探、工程等綜合手段勘查隱伏礦產。鼓勵外資勘查各種礦產,實行勘查、開發一體化。(3)在保證礦業產值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有效調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量,改善優化礦業布局和礦產結構,組建主導產業群,建設礦產開採加工基地。以金山店、陳貴、靈鄉為重點建成湖北省鐵礦原料供應基地。以金湖為中心建成湖北省有色金屬原材料生產加工基地和貴金屬生產基地。以還地橋為重點建成大冶市重要的水泥原料供應基地和煤炭生產基地。以金湖、殷祖鎮、大箕鋪為重點建成硅灰石、方解石生產及深加工基地。礦產資源開發總量得到有效調控。開發利用總量增長與全市經濟總量增長相適應。到2005年,礦山總數控制在170家左右,鐵、銅、金等金屬礦產開採礦石總量達500萬噸左右,煤礦50萬噸左右,硅灰石、石灰石、方解石、白雲石等建材非金屬礦產開採總量達800萬噸左右。礦業總產值達13.5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9-10%。礦業結構趨向合理,礦山規模與礦床規模基本相適應。積極推進礦業採選結構、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改變礦業產業間生產能力配置不合理、選冶分散、效益低下、環境污染的狀況。大力扶持大中型礦山,引導鼓勵小型礦山規模開採。以有色冶金工業為龍頭,鋼鐵和黃金為兩翼,非金屬開發為重要補充,帶動整個礦業支柱產業的壯大。鼓勵市外省外合資合作,內部強強聯合,外部優勢互補。(4)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初步實現由粗放向集約轉變,利用效率得到穩定提高,資源保護力度明顯增強。維護正常的礦業秩序,初步形成有序競爭局面。礦山開採持證率100%;基本消除采主棄副、采富棄貧、采易棄難、重采輕掘、亂采濫挖等浪費資源現象。(5)礦產資源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綜合利用礦山占可綜合利用礦山數的比例由30%提高到40%,綜合利用指數由50%提高到60%。加強開發利用監督管理,逐步完善礦山「三率」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考核指標體系,明顯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技術與裝備水平,採礦回採率和選礦回收率較「九五」提高3-4%,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達到全國先進水平。(6)礦山生態環境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逐步加強對礦山生態環境的管理,建立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及監測網路;建立礦山地質環境備用金制度,依據「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加大對老礦山生態環境的恢復治理工作,不再新建對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恢復的破壞性影響的礦業開發項目。礦山廢氣、廢水達標排放,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50%,礦山土地復墾率達到25%,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率達30%左右,新建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率不低於50%,尾礦庫的利用與保護率達到40-50%。礦山次生地質災害發生率明顯下降。(7)健全礦產勘查、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活動的調查、監測和監督體系。落實調查組織,設置監測網路。各級礦產資源管理機構的監督職能逐步到位。3、2010年遠景目標(1)礦產資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製得到完善,管理方式實現根本轉變。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能力,全面實現礦業權資產化管理,完善礦產資源要素市場,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得到鞏固和加強。(2)形成以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為主體、公益性地質調查評價與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良性互動的新局面。配合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全面完成1:25萬地質調查,更新地學圖件,建立地質資料電子資料庫;建立商業性勘查信息網路,實現地學成果數字化、信息化和自動化更新,地質工作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進一步加大礦產調查評價與勘查力度,發現3-5處重要礦產後備基地,鐵、銅、金等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儲量有較大增長,資源耗竭礦山的儲量得到補充,礦山服務年限延長。(3)礦產資源開發總量有效控制。礦業經濟的增長與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協調一致。到2010年,礦山總數進一步調整到150個左右,礦業布局和礦業結構實現合理優化配置,鞏固冶金、建材兩大支柱產業,發展壯大化工工業。(4)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根本轉變。礦產供需總量實現基本平衡;礦業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開發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大中型、骨幹礦山回採率、選礦回收率水平在「十五」末基礎上提高2個百分點。(5)礦業權市場趨向繁榮,「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得到有效利用,基本形成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礦業經濟發展格局,建立多元、穩定、安全、經濟的供應體系,實現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礦產品的穩定供給。(6)礦山生態環境發生質的改善。建立完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礦山用地復墾制度、地質環境備用金制度。對礦山生態環境整治、復墾和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制度化、規範化,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率達40-50%,礦山廢棄土地的復墾率達到40%以上。「三廢」綜合治理全面穩定達標,杜絕人為引起的重大地質災害,已有的地質災害得到有效治理。(7)礦產勘查、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活動的調查、監測和監督制度化、規範化、信息化。四 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按照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實行公益性地質礦產調查評價與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分制運行。對於由國家和湖北省財政出資的公益性地質調查評價工作,要做好銜接配套工作,而由地方財政出資進行的公益性地質調查評價工作則要明確具體部署,為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提供基礎信息服務,降低投資風險。逐步形成以商業性勘查為主體、公益性地質礦產調查與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工作的互相促進和良性循環的工作新局面。(一)公益性地質調查評價根據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的部署,配合國家和湖北省安排在大冶境內的區域地質調查、區域重力調查、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區域環境地質調查以及地下水評價與勘查等方面項目。1.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根據《湖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由國土資源部統一部署的新一輪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大冶所在的黃石市調查區北緯30°00′ 以北屬武漢市幅,以南屬咸寧幅,將於2006-2009年,由湖北省地調院完成。協助開展由湖北省統一部署的1:20萬武漢幅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包括了北緯30°00′以北,東經115°00′以西地區,主要解決基礎地質問題。2.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配合湖北省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項目,開展章山地區銀、鉛鋅礦調查評價;金牛火山盆地銅、金礦調查;銅綠山礦田深部及外圍銅、鐵、金礦普查;陳效泗-寶山銀、鉛鋅多金屬礦調查評價;大箕鋪銅、金、非金屬礦調查評價;龍角山-鹿耳山非金屬礦調查評價;毛鋪銀、鉛鋅、金多金屬礦調查評價,主要進行地質調查、鑽探、槽探、物化探工作,為進一步擴大區域找礦遠景、發現新的礦產勘查基地打好基礎(附表6)。3.區域地質環境調查。配合湖北省相關的區域生態環境及恢復治理調查、地質災害與區劃、地下水綜合治理、長江中下游環境地質影響調查等項目,做好協同服務工作。(二)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鼓勵並積極引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經濟效益為目標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活動。公益性地質調查評價發現有利的資源遠景區後,及時組織探礦權招標,鼓勵國內外投資者通過競爭性投標獲取探礦權,進行商業性勘查;依法保護探礦權人合法權益,保障探礦權人發現經濟礦產後優先取得採礦權;鼓勵探礦權依法進入市場流轉,收回投資和取得相應收益;鼓勵企業建立耗竭補償機制,對後續資源進行勘查。鼓勵勘查鐵、銅、金、銀、鉛鋅等緊缺礦產,為資源耗竭礦山尋找接替資源,延長礦山服務年限。鼓勵勘查煤層氣等新型能源礦產以及硅灰石、方解石、石灰石等建材非金屬礦產,為大冶市礦業轉型提供基礎。限制煤礦勘查。鼓勵連片勘查,分片提交勘查報告。依據大冶市的區域成礦規律及礦產勘查現狀,鼓勵各種體制的探礦權人在以下區域內開展礦產勘查工作:劉南塘硫鐵礦勘查區、秀山-屏山石灰石普查區、東嶽-汪仁石灰石普查區、李萬隆鐵礦勘探區、下袁石膏礦勘探區、銅綠山地區深部及外圍勘查區、銅山口地區深部及外圍勘查區、鹿耳山方解石普查區、東角山-姜祥方解石普查區、馬嶺山-南昌-余勝方解石普查區、門樓-龍角山-富家山方解石普查區。(附表7)禁止放射性礦產勘查,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國家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迹所在地勘查礦產資源。(三)礦產資源勘查准入條件探礦權必須有償取得。探礦權人申請辦理勘查許可證時,要嚴格遵循《礦產資源法》及其有關規定,同時嚴格執行本規劃所制定的相關規定,嚴格探礦權人和勘查單位的資質條件,在勘查礦種和勘查區域允許範圍之內,嚴格保證最低勘查投入,勘查設計科學、合理,並嚴格勘查期限。鼓勵採用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手段對勘查對象進行整體性、綜合性勘查。限制石灰石礦低風險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由地方政府進行壟斷性勘查;煤礦除老礦區、老礦山的生產勘探外,嚴格限制以建立新礦山為目的的勘查活動;禁止探礦權人未經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批准擅自進行滾動勘查、邊探邊采等變相開採礦產資源的行為。(四)礦產資源勘查信息化建設藉助於政府推進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的契機,推行與礦業大市地位相符的礦產資源勘查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推進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商業性礦產勘查的優勢互補和良性循環,系統收集和整理各類地質、礦產成果資料,建立資料庫,統一管理。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建立集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數據檢索、數據處理、輔助決策為一體的地礦信息系統,為地質調查評價提供技術支持,為商業性礦產勘查提供信息和指南,為社會各方面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五 礦產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向與總量調控1.規劃開採礦種鼓勵開採鐵、銅、金、銀、鉛、鋅等金屬礦產以及石灰岩、白雲岩、硅灰石、方解石等非金屬礦產;限制開採煤、鎢、鉬、銻、錳、磚瓦粘土等礦產;禁止開採禁採區內的礦產。2.主要礦種開採總量調控(1)煤礦:嚴格實行總量控制。限制或關閉年生產能力小於1萬噸的礦井,鼓勵和推進保留礦井走聯合重組道路,提高裝備水平,淘汰落後生產工藝,改進採煤方法,擴大生產規模,使礦井年生產規模逐步達到2萬噸以上。不再新建生產能力低於3萬噸/年的礦井。至2005年全市煤礦產量控制在50萬噸/年。煤礦礦山控制在26家左右,2010年減少至22家。(2)鐵礦:力爭全市鐵礦產量穩定在「九五」時期的水平,最大限度地滿足全市生鐵、球團、鐵精粉加工的需要,縮小缺口。「十五」期間加快接替礦山建設,抓緊金山店鐵礦東區建設,鼓勵開發李萬隆鐵礦,支持小型民營礦山聯合重組,促進資源合理利用。以大廣山、張福山、余華寺礦區為重點,搞好礦山擴建,形成規劃期鐵礦產量新的增長點。到2005年鐵礦石總量力爭保持300萬噸左右,礦山數控制在25家左右。(3)銅礦:以銅綠山銅鐵礦、銅山口銅礦、石頭咀銅礦等骨幹礦山為主體,進行礦區的挖潛改造,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延長礦山服務年限。鼓勵開發鯉泥湖銅礦,對小型銅礦山要因地聯營,提高產量。到2005年,全市銅礦石產量保持在200萬噸,礦山數不超過15家。(4)金礦:銅綠山銅鐵礦伴生金的產量保持穩定,雞冠咀、桃花咀金礦產量穩中有增,加快金井咀金礦建設。規範鳳頭金礦、搖籃山金礦、張海金礦等鄉鎮礦山的開採行為,禁止亂采濫挖。到2005年,金礦石產量80-85萬噸,礦山數維持在8家左右。(5)石灰岩:實現規模開採,保持總量與市場需求相適應。對於水泥用灰岩,對生產能力低於10萬噸的小礦山進行擴建或關閉。到2005年,全市水泥用灰岩產量達100萬噸,水泥產量力爭突破200萬噸,原料不足部分從外部購進。礦山數控制在15家左右。對於制灰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和飾面用灰岩的開採秩序進行整頓,對污染嚴重的堅決予以關閉,規模偏小的進行規模重組,原則上一個項目區塊內同一個礦種只設一個採礦權。到2005年,三類礦石的總量分別控制在15萬噸、350萬立方米和300萬立方米以內,礦山總數分別不超過10家、35家和20家。(6)硅灰石:重點扶持黃石金銅硅灰石有限公司,進行超細超純硅灰石粉的深加工,形成自己的產、供、銷渠道。到2005年,全市硅灰石的產量達到3萬噸,礦山數3家。(7)方解石:加快現有的12家方解石礦山的聯合整改,淘汰工藝落後的小企業,關閉禁採區內的礦山。重點開發鹿耳山、富家山、龍角山等三個礦區,建設500目以上超細粉生產能力5萬噸/年的加工廠2-3家。到2005年全市方解石產量達到25萬噸左右,礦山數8-10家。(8)磚瓦粘土:嚴格限制開採總量,嚴禁開挖基本農田,禁止在耕地上取土燒制磚瓦,禁止開辦新的磚瓦粘土礦山,原有磚瓦粘土礦山逐步關閉。到2005年,礦山數由目前的23家減少到15家,2010年全部關閉。(9)其他礦產:對於區內的玻璃用白雲岩、玻璃用石英岩、長石、建築用閃長岩、明礬石、膨潤土、石膏、花崗岩、冶金用白雲岩、礦泉水等礦產,凡是符合礦業准入條件的均維持現狀,否則予以整頓或關閉。礦山總數控制在20家以內。(二)礦業經濟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規模開採、集約利用、科學規劃」的基本原則,以大冶市礦業經濟發展業已形成的工業格局為基礎,構築大冶市「∏」字型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區域布局,即把全區劃分成三大礦業經濟區,兩個零星(散)礦業經濟區和五大礦產開採基地。(附表8 附表9)1.大冶北部能源建材礦業經濟區(JJ-1)包括還地橋鎮、羅橋街辦、東嶽街辦、大冶市開發區和汪仁鎮。區內石灰石、煤炭資源相對集中,保有煤礦資源2875.4萬噸,石灰石礦資源儲量27341萬噸,礦山企業93家,2002年煤炭產量32.05萬噸,水泥灰岩產量66.2萬噸,制灰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飾面用灰岩共計52.6萬立方米。礦業產值1.56億元。區內的煤炭開採基地位於還地橋鎮,現有煤礦企業33家,規劃期內,繼續執行關井壓產政策,嚴格實行總量調控,調整礦山結構,對不符合礦業准入條件或經調整達不到最低開採規模的小型煤礦堅決予以關閉。石灰石礦的開採應著重實現集約生產,規模經營。2.大冶黑色冶金礦業經濟區(JJ-2)包括金山店鎮、靈鄉鎮、陳貴鎮。區內鐵礦資源豐富,保有鐵礦資源儲量2.6億噸,礦山企業21家,2002年鐵礦石產量311.5萬噸,礦業產值2.97億元。已形成金山店、靈鄉、陳貴三個鐵礦開採基地。金山店鐵礦開採基地:是武漢鋼鐵公司重要的原材料基地之一,有大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11處,保有鐵礦資源儲量15683萬噸,其中張福山、余華寺和李萬隆三個礦區佔總儲量的90%以上,是大冶市鐵礦資源潛力最大、保證程度最高的地區。規劃期內,適當擴大金山店鐵礦的生產規模,新建李萬隆鐵礦,年產礦石量保持在100萬噸左右。靈鄉鐵礦開採基地:是武漢鋼鐵公司又一個鐵礦供應基地,礦床以小型居多,保有鐵礦資源儲量4719萬噸。規劃期內以華靈集團及劉家畈礦業有限公司為重點,鼓勵民營礦山走聯合經營的道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十五」期間保持鐵礦產量100萬噸左右。陳貴鐵礦開採基地:基地內大廣山含鈷鐵礦為中型礦床,另有小型礦床5處,保有鐵礦資源儲量1994萬噸。對於大廣山鐵礦,要提高開採能力,避免「中礦小開」現象發生,其他小礦,積極推廣陳貴模式,實行指定範圍,規範開採。該基地「十五」期間保持年產礦石80萬噸左右。3.大冶有色冶金礦業經濟區(JJ-3)主要包括金湖街辦和陳貴鎮的銅山口地區,區內的礦產資源以銅、金為主,共伴生多種有益組分,保有銅金屬167.66萬噸,金94718千克,現有礦山16 家,2002年銅礦石產量233.8萬噸,金礦石產量62.23萬噸,礦業產值4.94億元。已形成銅綠山、銅山口兩個有色金屬開採基地。「十五」期間該區礦業發展應以銅金為基礎,綜合開發鉛、鋅及其他非金屬礦產。銅礦開採以銅綠山、銅山口兩個開採基地為基礎,在「九五」的產量基礎上略有增長,金礦則主要依靠三鑫公司的雞冠咀、桃花咀以及規劃新建的金井咀礦區,產量穩中有增。銅綠山銅金開採基地:加大銅綠山礦區地下開採力度,提高礦石產量。重點抓緊-365米中段及其以下中段的開拓工程,規劃期內形成新採區,增加新產量。同時抓緊雞冠咀-桃花咀金礦二期工程建設,新建金井咀金礦,擴大金礦生產規模。「十五」期間銅礦石產量保持在100-120萬噸,金礦石保持在50萬噸的生產水平,伴生有益組分得到綜合利用。對基地內的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加強保護。銅山口銅礦開採基地:銅山口銅礦由露采逐步轉為硐采,重點對主礦體深部進行開拓,「十五」期間年產銅礦石90-100萬噸。4.大冶西部零星建材礦業經濟區(JJ-4)包括保安鎮、茗山鄉和金牛鎮,區內僅有零星的石灰石、膨潤土開採點,尚未形成礦產開採基地。規劃期內重點加強珍珠岩、膨潤土以及石灰石的調查評價力度,鼓勵並引導非金屬礦的民間開採。5.大冶東南部零散礦業經濟區(JJ-5)包括劉仁八鎮、殷祖鎮和大箕鋪鎮,區內礦產資源種類較多,有銅、金、方解石、硅灰石、透輝石等,其中銅、金全部為小型礦山,透輝石礦尚未利用。共有礦山企業39家,礦業產值7117萬元。規劃期內加強小型金屬礦山的聯合重組,促進規模經濟發展。硅灰石、方解石的開發利用要向精細深加工方向發展,努力提高附加值。(三)開採規劃分區依據法律法規准入原則、與相關規劃相銜接原則、資源稟賦和市場導向原則、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原則等基本原則,在湖北省以及黃石市礦產資源規劃開採分區的基礎上,將大冶市各種礦產的開採活動區劃分為鼓勵開採區、限制開採區、禁止開採區和允許開採區。(附表10)(1)鼓勵開採區區內主要礦種為鼓勵開採礦種,資源分布相對集中,資源儲量可靠,開採經濟技術條件具備,有後續加工產業做依託,礦產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資源開發對環境的影響可有效控制。全市共划出鼓勵開採區51處,主要開採區包括還地橋鎮石灰石開採區、東嶽街辦石灰石開採區、金山店鎮鐵礦開採區、銅綠山銅、金礦開採區、靈鄉鎮鐵礦開採區、陳貴鎮鐵礦開採區、陳貴鎮銅山口銅礦開採區、大冶市硅灰石開採區、鹿耳山方解石開採區、龍角山-富家山方解石開採區等。為了便於管理,在鼓勵開採區內進一步劃分出開採項目區塊105個,每一個區塊內的同礦種礦山原則上只保留一個礦業權。鼓勵老礦山進一步挖掘生產潛力,新礦山按照設計能力達標生產;鼓勵有資源保證的大中型礦山擴大生產規模,民營小型礦山進行聯合重組,規模開採;鼓勵外部資金注入;鼓勵硅灰石、方解石的超細高純加工;鼓勵伴生礦產的綜合利用;鼓勵應用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鼓勵規範化開發。(2)限制開採區區內主要礦種有一定的資源和市場基礎,但市場容量有限,產品無序競爭,礦山效益差;受國家產業政策制約,開採總量受到嚴格限制;資源開發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但可採取措施治理。全市共划出限制開採區19處,主要限採區還地橋鎮煤炭開採區、汪仁鎮煤炭開採區、馬嶺山-南昌-余勝方解石開採區、磚瓦粘土開採區等。在以上限制開採區內劃分項目區塊34個。煤炭限制開採區嚴格限制開採總量,依據礦業准入條件和最低開採規模限制新建煤礦山;方解石限採區限制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有害雜質嚴重超標,而且白度不符合工業要求;磚瓦粘土礦山在規劃期末全部關閉。(3)礦產資源禁止開採區屬國家禁採礦種的地區,礦業活動造成重大地質災害,礦產品無市場需求,地質工作程度太低,技術經濟條件太差以及不可移動的古礦遺址等。大冶市的規劃禁採區包括保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大冶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此外,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禁止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重要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以及鐵路、公路、河流兩側法定範圍內開採礦產資源。對於擅自在禁採區內進行採礦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由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按照有關法規予以查處。(4)允許開採區除鼓勵、限制、禁止開採區外,其它地區為礦產資源允許開採區。(三)調整與優化礦業結構1.調整開採規模結構實施礦區、開採項目區塊和礦山最低開採規模製度,保持礦山開採規模與礦床資源儲量規模相適應,禁止大礦小開、一礦多開。嚴格新建礦山准入條件,達不到最低開採規模的,不予准入(附表13)。按照「扶優退劣,大小有別」的原則,推進現有礦山結構調整。加快大、中型礦業企業改組、改制和資產重組,擴大其比例,使之真正成為礦業發展的主體;積極引導小型礦山整改聯合,走規模化、集約化之路,提高採選技術水平;對部分只能小規模開採並能有效利用邊角或零星分散資源的小礦山,有選擇地予以保留,在技術上給予支持,提供信息諮詢服務,引導幫助其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對不符合生產條件或開採規模與礦區儲量規模不適應,破壞或浪費資源、嚴重污染環境、扭虧無望的礦山,限期整改,或予以關閉。(1)煤礦:2002年全市有煤礦企業46個,平均生產規模只有1.4萬噸/年。其中年產煤礦1萬噸以下的礦山35個。「十五」期間在還地橋井田、桐梓溝井田、熊家畈井田等規模礦區內,關閉生產規模不足0.5萬噸/年、經濟效益很差、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礦山,對生產規模為1-3萬噸/年的礦山進行聯合重組,提高保留礦井的單井產量,提高煤礦資源利用效率。規劃期內不再新建煤礦礦山。(2)鐵礦:2002年全市共有鐵礦礦山26家,規劃期內將有8家小型礦山達到服務年限,確認資源耗竭後予以正常閉坑。對於礦山廟、磨基山以及白雲鐵礦等個別尚未達到最低開採規模的小型礦山進行擴建,鼓勵有條件的大中型礦山應用先進採礦技術,擴大地下開採規模。規劃新建李萬隆鐵礦,開採規模不低於10萬噸 /年。(3)銅礦:2002年全市共有銅礦山17家,除了銅綠山和銅山口外全部為小型礦山。對於大箕鋪鎮的10家規模低於1萬噸/年的礦山進行聯合重組,重組後的5-7家礦山規模至少達到3萬噸/年。對於3個規模礦區的礦山,應在規劃期內保持產量穩定可適度擴大生產規模;在有新的儲量增長條件下,可以新建1-2 家銅礦礦山。(4)石灰岩:規劃期內水泥用灰岩的開採規模不得低於10萬噸/年,重點開發曾家灣石灰岩礦和陰山溝石灰岩礦等規模礦區,力爭開採規模達到30萬噸/年。現有的58家建築石料用灰岩礦山中有39家達不到最低開採規模,按照附表16的規劃意見進行改造重組,到十五期末,只保留30-35家該類型礦山。飾面用灰岩和制灰用灰岩的開採規模也分別調整至5萬立方米(噸)。(5)硅灰石礦:現有的4家硅灰石礦山均未達到最低開採規模,規劃期內,以黃石金銅硅灰石礦業開發公司為主,聯合改造其他3家硅灰石礦山,形成年產礦石3-5萬噸的生產能力。(6)方解石礦:全市現有方解石礦山企業12家,設計生產能力20萬噸,實際生產能力不到15萬噸。規劃期內關閉禁採區內的兩家方解石礦山,嚴格限制馬嶺山-南昌-余勝礦區以及門樓礦區的方解石礦開採量,集中力量建設好鹿耳山礦區、富家山礦區和龍角山礦區,生產規模不低於5萬噸/年。(7)磚瓦粘土:至2010年全部關閉。(8)其它礦山:分別達到各自的最低開採規模。2.礦產品結構調整方向(1)煤礦:適當開展煤炭洗選加工,淘汰高灰高硫高瓦斯煤礦山,鼓勵煤矸石綜合利用。(2)石灰岩:水泥用灰岩鼓勵生產高標號水泥、彩色水泥,鼓勵發展散裝水泥,鼓勵發展石灰石加工輕質鈣和重質鈣。(3)硅灰石:提高深加工力度,生產500目以上的超純超細粉。鼓勵發展改性針狀硅灰石超細粉、針狀硅灰石粉、超細硅灰石粉、塗料級硅灰石粉等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產品。(4)方解石:去除有害雜質,提高工業白度,鼓勵深加工。鼓勵發展超細方解石粉、改性方解石粉和普通方解石粉等。3.優化礦產採選冶加工結構及技術結構為了促進礦業經濟持續高效發展,必須進一步提高鐵、銅、金等金屬礦產采、選、冶能力,加大建材和優質高效非金屬礦產後續加工能力,優化礦業採選冶加工結構,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採選方法、技術、工藝、設備,淘汰落後採選方法、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重點增強非金屬礦產精深加工產品開發和生產能力,延長產業鏈和產品鏈,推進礦業技術高新化,提高礦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1)煤礦:聯合改造一批生產規模小於1萬噸/年的礦山,減少礦井數量,壓縮煤炭產量;積極開發和推廣潔凈煤技術,努力提高低灰低硫煤炭洗選能力;關閉一批煤炭產品質量差、對環境嚴重污染、容易誘發次生地質災害的礦井。(2)鐵礦:形成采、選、冶、軋配套生產體系,對主要礦山的開採系統進行發行擴建、淘汰落後工藝,關閉小燒結機、土燒結設備、小高爐、小電爐、小鍊鋼廠等,新上380立方米高爐、連鑄機和齒輪鋼。(3)銅礦:完成銅綠山和銅山口銅礦深部新開拓系統工程主副井配套工程,興冶公司提高生產能力,鯉泥湖銅礦儘快投入開採。(4)金礦:抓好三鑫公司所屬的桃花咀、雞冠咀礦山二期、三期擴建工程建設以及金井咀金礦的投產,實施銅、金礦石集中選冶,提高金、銀選冶水平。(5)水泥石灰岩:以秀山水泥集團為龍頭,帶動其他水泥廠的發展。淘汰小型干法窯、濕法窯、立簡預熱器窯等生產,鼓勵發展2000噸/日以上規模新型干法生產線;鼓勵濕法窯就地或易地改造成干法生產線。(6)硅灰石、方解石:鼓勵機械化開採、兩次強磁選、浮—磁選工藝,淘汰落後的手工、半手工採選工藝,加大科技投入,產、學、研結合,攻克低白度、高雜質方解石的提純加工技術難題。(四)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1.提高礦山「三率」水平貫徹「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方針,應用先進的採選工藝,制定嚴格的監管措施,促進礦山採礦回採率、選礦回收率穩步提高,努力降低採礦貧化率。規劃近期內大中型骨幹礦山的採礦回採率提高2-3個百分點,選礦回收率提高1-2個百分點,遠期在近期的基礎上再分別提高3個和2個百分點,小型礦山採礦回採率平均提高5-10個百分點。2.加強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貫徹國務院批轉經貿委等部門《關於進一步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意見的通知》,將資源綜合利用與企業發展、資源節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提高礦產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鼓勵開發屬於《資源綜合利用目錄》的礦產項目,對於利用低品位、難選冶礦石以及尾礦資源整體綜合利用和資源回收利用的項目給予金融信貸支持和稅收優惠。規劃期內,綜合利用桃花咀銅鐵礦中的共生鐵、金和伴生金、銀,綜合利用銅綠山銅鐵礦中的共生鐵、鉬和伴生金、銀、硫,綜合利用雞冠咀銅金礦中的共生鐵、鉬、金、硫鐵礦和伴生金、銀、硫、硒、碲,綜合利用銅山銅鐵礦中的共生鐵和伴生金、銀,綜合利用石頭咀銅鐵礦中的共生鐵和伴生金、銀、硫,綜合利用大廣山含鈷鐵礦中的伴生銅、鈷、硫,綜合利用銅山口銅礦中伴生鉬,綜合利用風頭金礦的共生銅,綜合利用馮家山銅鐵礦中的伴生硅灰石,綜合利用金山店鐵礦余華寺礦區中的共生石膏。對於規劃新建的鯉泥湖銅鐵礦和李萬隆鐵礦,也必須有共伴生礦產的綜合利用方案。已經停采或閉坑的礦山要有尾礦有益組分的綜合利用方案。鼓勵煤矸石、劣質煤的綜合利用,鼓勵廢舊金屬及其它二次資源回收利用。到2005年,綜合利用的礦山比例翻一番,綜合利用指數和共、伴生礦綜合回收率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五)新建礦山准入和換證礦山許可條件新建礦山辦證和延續、變更及擴建礦山除應符合礦產資源法及有關政策法規之外,還必須符合下列准入條件:(1)辦礦資質:採礦權必須有償取得。採礦權人具備與開發礦種、礦山規模相適應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質條件,新建礦山還應具備經有關部門審查批准的地質勘查報告、儲量審批文件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等。(2)總量控制:新建礦山開採規劃鼓勵開採礦種,限制新建屬限採礦種的礦山。計劃產量符合本規劃的總量調控範圍。(3)開採規模:礦山開採規模不得低於《規劃》確定的礦區、開採區塊以及礦山的最低開採規模。(4)布局與開採分區:新建礦山應遵循《規劃》確定的礦業布局和規劃分區,禁止在規模礦區內新建礦山。禁止在禁採區區內開採礦產資源。(5)資源保護與利用效率:限制開採區內礦山嚴格遵循本《規劃》確定的總量指標,礦山「三率」設計指標應高於本市現有同類型、同規模礦山;有共伴生礦產礦山必須確定礦產綜合利用方案及綜合利用率指標,對暫難利用共、伴生礦產及含有用組份的尾礦必須有具體有效的保護措施。(6)、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新建礦山必須提供經有關部門審批的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案和土地復墾方案等。換證礦山必須達到或超過本規劃確定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率指標。(7)礦山安全:新建礦山必須符合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定,具備保障安全生產的必要條件。六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一)總體要求1.堅持「礦產資源開發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並重,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嚴格貫徹執行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通知》,以「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誰使用,誰補償」為原則,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促進大冶市礦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2.制定並實施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地質環境保護工程建設「三同時」制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制度以及監督檢查制度,提高礦山開採的「門檻」,從源頭避免新的礦山生態環境破壞,引導和鼓勵礦山做好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3.完善礦山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將環境保護成本納入礦山企業成本核算體系,實行生態環境全過程管理制度。使生態環境的保護貫穿礦產資源勘查—礦山設計—礦山建設—礦山生產—礦山閉坑全過程。4.建立大冶市礦山生態環境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網,進行生態環境監測、預測、預報和預警。礦山監測網納入市生態環境和地質災害監測總網,並作為重點監測對象。對影響礦山和周圍地區生產與生活安全的重大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工程建成率達50%以上。5.增加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資金投入,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提高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二)新建礦山生態環境保護1.必須嚴格執行新建礦山准入條件。堅決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凡是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又無條件採取措施予以避免的新建礦山項目,一律不得立項。禁止對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恢復的破壞性影響的礦產資源開採活動;禁止土法選冶金礦,禁止新建含硫量大於3%的煤礦,限制新建改建含硫量大於1.5%的煤礦。現有含硫量大於2%的煤礦應定向供應有脫硫裝置的單位使用。2.新建礦山必須進行礦山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礦山環境影響評估。採礦權人在辦理登記、領取採礦許可證時,必須向國土資源的行政主管部門提交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和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按規定程序審查批准後才能進行礦山設計。3.金屬礦山必須編製尾礦庫建設報告,批准後提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備案。4.新建礦山的開發利用方案中必須包括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復墾實施方案、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等內容,有明確的「三廢」處理設施、處理工藝和排放指標。(三)現有和閉坑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1.加強對現有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檢查,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超標排放廢氣、廢水,隨意堆放固體廢棄物侵佔大量土地資源和破壞性開採礦產資源,造成生態環境破壞、誘發地質災害和污染環境的礦山,要依法查處,責令其限期整改、達標,並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補償,逾期不能達標的,實行限產或關閉。2.對處於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地質遺迹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文物保護區、地質災害危險區的礦山和重要交通沿線法定範圍內的露天採礦場依法予以關閉。3.採取積極扶持、督促治理的措施,引導礦山企業建立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強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規劃期間啟動5個重點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項目(附表19),對銅綠山尾礦庫、錫冶山尾礦庫等9個尾礦庫進行礦山土地復墾(附表20),推動全市礦山生態環境的恢復治理工作。4.堅持「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建立起礦區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督促和鼓勵礦山開展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建立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儲備金制度,對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生態破壞又找不到責任人的,由政府安排專項投資治理。5.開展礦山污染治理與生態恢復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成熟的治理技術。加強礦區環境監測,特別是復墾區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的區域環境跟蹤監測,防止污染轉移。6.加強礦山閉坑工作的審查與管理。礦山閉坑必須提交閉坑報告,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在按要求履行了閉坑程序,完成各項閉坑工程後方可正式批准閉坑。七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調查、監測與監督(一)礦產資源勘查行為的調查與監督加強對大冶市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的日常監督和檢查。調查探礦權人獲得探礦權後是否按照勘查登記的範圍、時間、礦種、勘查施工單位進行勘查活動;是否按照提交的勘查實施方案施工;勘查期內是否完成了最低勘查資金投入;探礦權是否受到侵犯。監督探礦權人遵守《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管理條例》,嚴格按勘查登記的內容進行勘查,規範勘查行為,維護良好的礦產資源勘查秩序。對探礦權人是否存在越界勘查、擅自布設開採工程、任意擴大勘查工程斷面,非法採礦,以承包勘查工程為名非法轉讓探礦權,以探礦權登記佔地盤、未經批准擅自滾動勘查開發、邊探邊采或試驗開採等非法行為進行監督。(二)礦產資源儲量變化動態管理與監測對礦產資源儲量的新增、變動、註銷情況進行管理和監測勘查探明的資源儲量以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審查認定的勘查報告或省國土資源廳委託黃石市國土資源局審查認定的勘查報告為依據,作為礦產資源儲量表的新增儲量。勘查工作結束以後,探礦權人應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限內提交礦產資源儲量報告方可註銷勘查許可證並獲准轉入採礦權申請。礦山生產勘探形成的累計探明儲量和開採消耗儲量的計算應以地質資料為依據,由專業技術人員按規範要求進行。礦山閉坑註銷的開採消耗儲量應以省國土資源廳審查核定閉坑地質報告為依據。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編製礦產資源儲量年報,並對各礦山報告的累計探明資源儲量、開採消耗資源儲量和保有資源儲量進行平衡,對於不平衡的資源儲量進行檢查核實。(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活動的調查對大冶市礦產資源開採活動進行重點調查和動態監測。調查採礦權人獲得採礦權後是否按批准的範圍和時限從事開採活動,是否按照批准的開發利用方案或設計採礦,重點調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包括礦山開採回採率、採礦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是否達到本《規劃》的基本要求,調查礦產資源是否綜合利用,對暫不能回收利用的礦產資源是否採取保護措施,有無嚴重損失、浪費礦產資源的情況,調查礦山企業在開採過程中是否遵守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是否污染環境。對大型礦山的採礦場設立監督點,對大型尾礦庫定期取樣監測。監督採礦權人遵守《湖北省礦產資源開採管理條例》以及國家有關勞動安全、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水土保持、土地復墾、土地佔用和文物、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按批准的範圍和設計採礦,按規定和要求及時、如實填報統計年報,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礦區使用費或採礦權價款。對採礦權人是否存在無證勘查開採、越界開採、持勘查許可證進行非法開採、非法轉讓採礦權等違法行為進行檢查。對停辦礦山的監督。監督停辦礦山是否採取措施將資源保護在能夠繼續開採的狀態,並編製礦山開採現狀報告和提交實測圖件,按有關規定報銷儲量;是否按國家有關規定,將地質、測量、採礦等資料整理歸檔,並匯交閉坑地質報告、關閉礦山報告及其他有關資料;是否按照批准的關閉礦山報告,完成有關勞動安全、水土保護、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工作,或者繳清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的有關費用。大冶市國土資源局礦產開發管理科負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監督管理。對礦山年報進行年度檢查,並深入各家礦山進行不定期的調查和動態監測,將調查和監測結果錄入採礦權管理資料庫。對發生的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對未經批准擅自進行邊探邊採的,或以探礦為名弄虛作假實施採礦活動的,按無證採礦論處;對未取得採礦許可證擅自採礦的、越界開採的、擅自非法承包租賃採礦權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二條進行處罰;對於採取破壞性開採方法開採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浪費的,應報告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進行處罰。(四)礦山生態環境狀況動態監測組織開展礦山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為環境恢復治理規劃提供依據。調查礦區從勘查開始到礦山閉坑為止,各個時期發生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環境保護情況和環境恢復治理程度,其範圍包括大氣環境、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地面和地下環境等,通過調查對礦山各個階段的各類環境作出評價。對礦山企業生產排放的廢水和尾渣、廢石的滲水進行有害物質取樣監測;對礦山開採活動遺留地表工程的填充情況及其安全性進行實地監測;對礦山開採活動引起的地裂縫、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次生地質災害及其危害程度進行監測和評估;對礦山復墾的土地進行監測,監測標準包括土地回填、平整、夯實,適宜植物生長和不再水土流失;對固體廢棄物的堆放進行監測,監測的標準是堆放穩定與自然環境協調,並有植被覆蓋。監督採礦權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在環境保護方面接受環境保護行政部門的統一監督管理;按開發利用方案或設計保護礦山生態環境,「三廢」達標排放;按時如實地填報礦山年報中的生態環境問題,接受生態環境問題監測、履行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義務。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科負責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監督管理,在對礦山年度檢查中同時檢查生態環境問題,對本轄區內礦山存在的生態環境嚴重問題,依法責令採礦權人限期治理;針對礦山環境問題不定期地組織專家深入礦山進行檢查。對主要礦山、主要環境問題設立常年監測點進行跟蹤監測。常年監測點包括: 「三廢」排放監測點、次生地質災害監測點、土地復墾監測點等。將監測信息及時錄入礦山生態環境資料庫。(五)礦業權市場的動態監控對轄區內礦業市場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監督礦業權掛牌招標、拍賣等出讓活動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檢查礦業權出讓是否經過合法評估,標底和底價是否低於礦業權評估結果。對於違背《探礦權、採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礦業權出讓轉讓暫行規定》、《湖北省國土資源廳礦業權招標拍賣管理暫行辦法》,及互相串通報價、行賄、弄虛作假、騙標等行為追究法律責任。監督礦業權評枯機構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土資源部關於探礦權採礦權評估資格管理暫行辦法》,堅持評估過程的獨立、客觀、公正性,對評估委託人、評估結果確認機關誠實、守信,不作弊。對於不符合條件、違反法律規定的,按有關規定處理。監控採礦權出售、作價出資、合作、重組改制等轉讓活動,對以承包方式擅自將小型國有礦山改制、將鄉鎮集體採礦權以包代管、將一個採礦權化整為零轉讓給個體開採者等非法轉讓活動進行查處。市國土資源局對礦業權市場進行執法檢查。根據上級礦管部門批示,依法查處礦業權的非法交易,保障礦業市場的健康發展。(六)規劃實施情況的調查與監督主要調查規劃執行情況和規劃實施過程因特殊情況需要修改的問題;調查本《規劃》與湖北省、黃石市同類規劃以及與本市相關部門規劃的協調性和須處理的關係。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三方面規劃的執行情況和效果進行監測。市國土資源局規劃科負責本《規劃》實施情況的調查與監測。並及時總結全市規劃實施與檢查情況,上報市人民政府。對於必須修改的問題應由大冶市國土資源局提出修改方案,經大冶市政府、黃石市國土資源局和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同意後,由大冶市國土資源局負責修改。並將修改結果及時公告。八 主要措施為了保證《規劃》的實施,必須實行嚴格的礦產資源管理制度,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輿論等多種手段,重點抓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一)強化規劃管理,建立組織保證系統深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及其配套法規和省、市制定的地方礦業法規、法章及規範性文件,堅持依法行政、科學決策;健全規劃實施的組織體系,實行領導負責,專人專項負責制,切實履行礦產資源綜合管理、地質勘查管理、礦產開發管理和地質環境管理的政府職能。做好還地橋、汪仁、金山店、陳貴、靈鄉、金湖、大箕鋪等重點鄉鎮的礦產資源年度開發計劃,做好硅灰石、方解石等礦種的單礦種開發利用方案,具體落實本規劃的目標和任務。本規劃由大冶市國土資源局組織實施,建設、旅遊、教育、交通、公安、環保、水利、農業、林業等相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積極協助,抓好落實。(二)加強宣傳教育深入開展全民市情、礦情、國策教育,增強礦產資源憂患意識、國家所有意識、保護和節約意識,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提高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自覺性。藉助廣播、電視、報刊、板報、標語、流動宣傳車和網路等多種媒體和形式宣傳礦產資源規劃的重要性和法律地位,普及礦產資源及礦業知識,提高全民素質,提高執行規劃的自覺性。舉辦學習班、研討班、論壇,使礦業權人了解、接受、執行和維護規劃,重點加強礦產資源管理人員業務培訓,提高社會對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決策能力。加強輿論監督,實行《規劃》公示制度,完善信訪、舉報和聽證制度,發揮公眾和輿論的監督作用。(三)加強法制建設將《規劃》的實施納入法制的軌道,大冶市範圍內的一切礦業活動和礦山規劃必須服從本規劃。加快全市礦業權管理制度的政策進程,依照本規劃規範礦山企業,引導中小型礦山向規模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徹底改變礦山小、散、亂的狀況,推進礦山上規模,上水平,實現向科學辦礦和規模化經營發展。嚴格探礦權、採礦權申請,搞好地勘單位的資質管理,嚴格礦山建設申報條件和審批程序,把好勘查、開採准入關。對於不符合礦產資源規劃的勘查、開發項目,不得審批、頒發勘查許可證和採礦許可證,不得批准項目用地。嚴格最低勘查投入和最低開採規模製度。探礦權人在勘查區塊內必須按規定完成最低勘查投入,否則,依法變更探礦權,避免探礦權閑置。新建、續建、變更和擴建礦山必須滿足規劃確定的最低開採規模條件,低於最低開採規模的生產礦山應限期整改提高,否則依法退出礦業市場。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加大執法力度,把經常性的監督與開展執法檢查結合起來,做到依法管礦、依法辦礦。(四)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堅持開發優勢資源和礦產品深加工為龍頭,財政投入和信貸投入為導向,廣泛吸引國內外資金投入礦業活動中,形成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礦業發展投入,發展規模生產,提高生產的集約化水平。市財政部門要積極扶持那些市場前景廣闊、科技含量高、區域牽動能力大的礦產開發及其延伸加工企業。支持成立礦業融資機構,培育礦業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鼓勵有條件的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建議市財政每年按一定比例在財政預算內設置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及地質環境保護基金,要積極爭取多利用省、市兩級礦產資源補償費投入本地區地質勘查開發項目和地質環境監測與與保護工作上。(五)培育和規範礦業權市場積極培育和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採礦權市場,建立並完善礦業權有償使用和流轉制度,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礦業權流轉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礦業快速、健康發展。重點建設礦業權一級市場,形成對礦業權一級市場的政府壟斷。停止行政性審批授予,新設置採礦權一律實行招標、拍賣或掛牌方式出讓,延續、擴大開採範圍的採礦權一律實行協議方式出讓,大力開展礦業權招標、拍賣試點和推廣工作,禁止礦業權無償轉讓。規範礦業權二級市場。治理「小、亂、低、散」 礦山,騰出礦業權增值空間,營造良好的礦業權市場環境。凡過去行政性無償授予的礦業權,在進入礦業權二級市場前,均應進行礦業權價款評估、確認,向國家補交有關規費或將價款中國家所有部分轉為國家資本金。凡由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礦產地,國家委託承擔勘查施工任務的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經營該礦產地的探礦權,探礦權價款經依法評估、確認後轉為國家資本金。鼓勵價款得到依法評估、確認的各類礦業權,在保證國家收益的前提下,進入礦業權二級市場。形成勘查、開採投資有效的進入與退出機制。(七)加快科技進步與礦業創新步伐全面貫徹「科教興市」戰略,廣泛調動政府、企業和科研開發機構的積極性,建立政府引導、政策推動、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中介服務比較完善的國土資源科技創新體系和創新機制。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礦產資源規劃、管理、調查評價、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全面推進礦業開發各個環節的技術進步,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制定和組織實施國土資源科技發展規劃,重點組織開展多目標地質調查,多元成礦信息處理與綜合成礦預測技術研究。進行複雜埋藏條件下礦床的採掘、共伴生礦、貧礦和難選冶礦的選冶、資源綜合利用、資源二次利用的研究與開發;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示範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礦產等非傳統礦產資源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以鼓勵和引導礦山企業的商業性開發和應用。(八)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礦業數字化初步實現礦產資源調查評價、政務管理和社會服務的信息化,加強礦產資源基礎資料庫(包括儲量資料庫、規劃管理資料庫、開發利用資料庫、礦山生態環境資料庫等)建設,為實現「數字化礦業」奠定基礎。綜合應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通訊技術,開發同國家、湖北省以及黃石市具有介面的礦產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數據資料的動態更新,地質礦產調查評價與勘查工作進展情況和重點礦區的礦產儲量增減、資源利用水平、礦山生態環境等的即時監控。全面開展政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實現政府辦公自動化;建立多種形式的信息服務系統,促進礦產資源信息社會化服務,及時向社會發布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礦業權市場、礦產品供需狀況等方面的信息。九 附 則本《規劃》由《大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2——2010)》文本和圖件組成,具有同等效力。本《規劃》經大冶市人民政府同意並報黃石市國土資源局、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審查批准後由市人民政府發布和組織實施。本《規劃》由大冶市國土資源局負責解釋。
推薦閱讀:

真-乾貨
低齡男性老人「資源稀缺」參加相親猶如選妃 很多條件匪夷所思
如何利用小行星上的資源?
題性伴交換與善用性資源
整合運輸資源 促進公平競爭

TAG:礦產資源 | 規劃 | 資源 | 礦產 | 總體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