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回歸,回歸幸福
《企業家的幸福回歸》聽後感
主講人:毛老師
福州毛老師:
大家好,感謝主持人,感謝大家的等待!
前一段時間于丹老師到福州講座,我有幸親臨現場,聽後非常受觸動,回來後寫了份心得,今天向大家彙報一下。
成功的定義各有不同,有的人以財力證明自己的成功,有的人以社會地位定義自己的成功,也有人以職位高低、事業大小定義自己的成功。。。。。。所有外在的一切活動,都可以看作是我們亮相的舞台,舞台前的光芒與舞台後的內心能成正比嗎?
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很多時候,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掩藏著內心強大的壓力和空虛無助。
每個人經營的核心是什麼?事業?愛情?婚姻?家庭?孩子?
其實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核心---我們要經營自己的生命。
人生如同滾雪球,雪球想滾得大,滾之前必須先握緊一個牢牢的冰團,這樣雪球才能滾得大、不會散開。
我是北方人,小的時候,冬天下大雪經常玩滾雪球,有了孩子後也帶著孩子滾雪球,有的時候滾著滾著雪球就散開了,後來發現自己沒有把最初的冰核握勞。
人生的核是我們的生命,人生該握緊的是我們的生命,自己內心的惶惑會傷害周圍的人。 在人生的途中,我們會面臨各種問題,所有的一切都在挑戰我們的智慧,也要看我們的能力,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能看到自己的短板。人習慣看自己的長板,並願意稱之為是他的全世界,也許認為自己的完美無缺的,與眾不同的、高高在上的,然而我們更需要能清晰地洞悉自己的生命,要能正視自己的短板,並有能力提升短板。
人生一定有短板,但這是個相對值,要學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短板。
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個木桶的水容量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木板長度,而不是最長的那塊,人只有先了解自己的短板,進而給自己提示,才能去提升。
比如,過於忙於事業,往往容易就忽略了家庭和親情,這就是目前的短板,當我們發現這個短板並加以提升,回歸家庭,培育親情,這塊短板就得到了提升。
或者我們忙於教育孩子、忙於關心孩子的成長而忽略了與愛人、父母、公婆、岳父母等等家人的感情交流,這就是目前的短板,如果我們能看到這個短板並逐一加以提升,那感情就得到修補,親情更加和諧。
這時,另一個相對的短板就會出現了,我們再發現、再提升,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生命的質量不斷提升,人生也不斷在提升。
"看見",是一種智慧;"提升",是一種能力。我們要能看見自己短板的智慧,並有提升它的能力,如果沒有這個智慧和能力,那麼說明這個方面就是我的短板。
什麼是「智」?知人為智。要有知道人、了解人的能力。
古代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 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扁鵲回答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 最差。」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大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 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 去,只有我們家裡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剛剛發作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 們的村子裡才小有名氣。而我扁鵲治病, 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看見的都是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他們以為我的醫術最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
扁鵲就是一個智者,他了解自己的短板在哪裡,就知道該從哪裡提升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自己應該是最清楚的,只有讓自己的生命處於均衡狀態,才最懂得經營自己的生命。
人為什麼會困惑?《道德經》中說「多則惑」,現代社會多元化,每個人都有多重角色--社會上的角色、家庭中的角色、自我,我們經常要面對各種誘惑,比如:帶孩子學習,還是和朋友出遊?看似小事,這也是種誘惑。光怪陸離的社會種種誘惑太多,在種種誘惑中,能不能守住底線?該守住什麼樣的底線?
每個人做人做事都有個的基本底線,那就是「信」。信念--我是為了孩子的未來,用心培養,放棄眼前的個人快樂。還是貪得一時的輕鬆,把孩子教育的任務拱手讓給別人?
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你自己就是裁縫,有一批質地非常好的面料,你是交給一個沒學過什麼手藝的人去裁剪呢,還是你親自裁剪、製作?我想這個問題大家覺得很可笑,當然是自己裁剪製作。
代換一下,如果這批精美的面料是您的孩子,那麼您是該自己用心教育還是把孩子交給別人任人裁剪?我所說的這個培養重點,指的是孩子的人格塑造,行為培養。
第二個信,是誠信。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子貢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說:「備足糧食,充實軍備,老百姓對政府就信任了。子貢說:「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在這三項之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如果迫不得已還要去掉一項,在這兩項之中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回答說:「去掉糧食。因為,自古以來誰也免不了一死,沒有糧食不過是餓死罷了,但一個國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這就是「人無信不立」的故事。
誠信是一種涵養,是一種情操,賈平凹先生在《明月清泉自在懷》一文中指出:「人之一生,苦也罷,樂也罷,要緊的是心中的那一泓清泉里不能沒有月輝。」
誠信是構建人格大廈的頂樑柱,沒有誠信,就無從談人格,即使裝飾的再好,也只不過是一個五彩斑斕的肥皂泡,虛幻無比,空空如也,極不實在,稍受點外界壓力就會破碎。古往今來,有多少事實證明了「信」之重要性,任何組織或是個人都因誠信而存,因背信棄義而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併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樣「信」字,甚至關乎到一個人的生命。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另一個故事: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人無信則不立」這句千古訓在現代生活中同樣被證實。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麼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
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這些智慧都在古代的經典中,很多人以為古代經典沒有用,過時了,真的是這樣嗎?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代人不知道現代科學發展到什麼程度,也不了解現代科技能解決什麼問題,但我們可以用今天的困惑去經典里尋找答案,我們完全可以站在當下去理解古代的經典。
曾有人問曾子,夫子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指的是什麼意思?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什麼是「忠」「恕」?這兩字有個共同密碼--下面都有個「心」。
宋代大儒朱熹對忠恕解釋:「中心為忠」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忠誠不是要你忠於一個外在的制度、忠於他人、忠於標準,而是要你忠誠地面對自己內心的良知,要堅守內心的底線,良心的底線。
教育是用生命感動生命、用靈魂喚醒靈魂的過程,一個「忠」字,能考驗多少人的責任心和愛心。
一個忠字,通過教材質量、教育方法、教育心態等等各個方面就能表現出來,我們是不是忠於這個底線,能不能為孩子的未來負責,能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離不開一個「忠」。
我在這裡不得不多說一句,正因為忠於對經典教育的執著,執著於對教育的高度負責,所以才有了賴老師嘔心瀝血地編撰、校對、錄製、出版這麼多教材。我知道很多人都有種怪異的心態,覺得宣傳育心就是托,說教材好就是為了銷售教材。
其實後面不用我多說什麼,每天大家的分享,前幾天幾位老師的講課,都講到了這個問題,我就不再贅述了。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大家,我選擇教材的初衷是為了找到更好的教學用書給孩子上課用,對比了多家版本最終選擇了育心,結果在使用的過程中深深愛上「她」,並堅定地推廣「她」。
我更看重她的學習理念,因為賴老師是站在文化的高度、哲學的高度思考教育的方向,站在文化的源頭提出教育的根本性。
受教育的主體是孩子,而根本在於家長的認識和態度;家長的智慧高低決定了孩子生命的寬度和厚度;傳授知識的主體是學校,而教育的根本在家庭,關乎人生是否幸福的根本要素是一個人的品德、行為、習慣,這些都是在家庭里養成的。
讀書很好,但是雜書萬卷不如經典一部。經典很好,但是的文化的根本在易經,曾仕強先生說過「沒有把易經搞懂,去講諸子百家,經常會講錯」。
我們當然是要從源頭學習,幸福密碼就藏在易經中。易經也是一部大的成功學巨著,需要我們自己進入寶山尋寶。
「如心為恕」,人怎樣才能變得寬容?不是要求自己咬牙去忍耐和忍受,而是與他人換位思考,當他人心如我心時,你自然就寬容了。我們要以這種心態面對困難、壓力和挑戰。盡己之謂忠,推已之謂恕。
人和人的差別就是思維的差別,我們要尊重差異才能有大的眼界、大胸懷、大格局。若不懂得人心得失、不懂得人的需求,是無法做大事業的。盡己為忠,推己為恕,一個人內心的寧靜和平和才是幸福的源泉。
儒家給予我們一塊土地,道家給予我們一片心靈的天空;儒家引導我們實現自我,道家激勵我們超越自我;儒家教我們入世,而道家教我們出世。我們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仁」為二人,也就是兩兩之間的關係。圍饒孔子的「仁愛」,于丹說:「仁愛」的五個方面里每句話都有一個核心的字。
第一個字是恭敬的「恭」,恭則不侮,對別人畢恭畢敬,就會保持生命的尊嚴。
第二個字是「寬」,越能寬容他人,就能獲得更多人的愛和支持。
第三個字是「信」,誰有信譽,做事守諾言,誰就會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會一帆風順。
第四個字是「敏」,誰用智慧提升自己的勞動效率,就會在世界上建功立業。
第五個字是「惠」,一個團隊的領導用恩惠之心去面對他的每一個員工、下屬,他就能夠使用所有人做成大事。
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恭」和「寬」是教我們怎麼樣做人的,「信」和「敏」是教我們怎麼樣做事的,「惠」是教我們樣做官的,做人做事做官這就是我們現代人一生基本上要做的內容,所以中國儒家的仁愛思想,我想他跟我們今天每一個人生命中的理想都會相關,他讓我們有具體做事的方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儒家教給我們在社會上這樣與人交往,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標,道家是教我們在個人生活中能夠有生命境界最大的自由。
道家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乘物以游心」。「乘」,就像我們乘車一樣,比如大家在福州要去一個地方辦事,你可能要開車,也可能會坐公交車,這些都是你的工具。「乘」就是你在這個世界上搭乘各式各樣的東西;「物」就是你要搭乘的那個工具,就好像我們的一生,有的人是做生意的,有的人是做政治的,有的人是做學術的,每個人做什麼行業都不重要,他就好比你是搭乘計程車還是乘坐地鐵一樣,它都是一種搭乘的工具,所有的這些搭乘,一生我們做過所有的事情,最終只為一個目的就是:游心。
讓我們的一顆心靈,在天空上飛翔起來,讓我們能夠快樂,能夠讓我們發現生命的激情,能夠讓我們永遠有夢想,這就是「游」字。
「乘物以游心」,我們要找到天地人這三者的坐標,屬於我們自己的坐標。我們今天的世界,物質極度繁榮,很多物質強加在我們身上,強加在我們本來美好安靜的心靈,但是我們無法放下它,我們少了很多本該有的主觀能力,更少了很多做人處事的自信和豪邁。從古人的身上,我們通過閱讀,通過學習和體會,把人世間的萬物穿越。穿越一次,就把心很好的「游」一次。
佛學有句話叫:「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說我們的一顆心是否有分別心,在乎與不在乎的區別。如果在乎,心似千江水,天上只有一輪月亮,但是千江有水千江印月,處處都有一個月亮,心一旦想開了,心似萬里晴天。
給我啟發最大的是最後一個故事《一碗米的價值》。
有這樣一個故事:徒弟問師父,一碗米有多少錢的價值?師父說,這太難說了,看在誰手裡。要是在一個家庭主婦手裡,她加點水蒸一蒸,半個鐘頭一碗米飯出來了,就是一塊錢的價值。要是在小商人手裡,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分成四五堆,用粽葉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塊錢的價值。要是到一個更有頭腦的大商人手裡,把它適當地發酵、加溫,很用心地釀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塊錢的價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少價值,要因人而異。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最初的價值都是「一碗米」。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和人的價值拉開了差距。發展的不同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每個人對「一碗米」的加工程度。通常說來,加工的時間越短,離米的形態越近,價值就越低;加工的時間越長,離原來的形狀越遠,價值也就越大。因此,要提升個人的價值,就要善於加工自己,善於開發自己的價值空間。
提升自己的價值,貴在有一顆勇敢的心。米和酒相比,價值不一樣,這當中的變化,是經過無數次的發酵、鍛造、熏蒸換來的。這與人對待成功的態度一樣,只有勇敢地付出,才會有非凡的價值。有些人害怕艱苦的生活、寂寞的付出,不敢面對失敗、面對挫折,不願轉變觀念、開拓創新,只能原地踏步。很多年過去了,「米」還是原來的「米」,人還是原來的人。而有些人勇於拼搏、不怕困難、持之以恆、艱苦奮鬥,最終脫胎換骨。
《生命在你手中》是于丹的結束語。
《生命在你手中》說的是一個古老的傳說,從前,有位老人的預言從未失誤。一個小夥子不服氣。一天,他手裡握著一隻小鳥問老人,此鳥是生還是死?若老人說活,他就立即捏死小鳥;老人若說死,他即立刻放飛小鳥。誰知老人說了一句令他意想不到的話: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于丹告訴我們,把自己的生命營造好,生命就在你的手中,這需要洞悉的智慧,從經典里尋找智慧,以文化的名義祝福生命、找到真正的幸福。
我的分享結束,謝謝大家!
點評人黃豆媽黃麗明:
尊敬的賴老師,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有幸聽到未來國學院一級教授毛老師給我們帶來了聽於丹老師的最新講座《幸福回歸》後的感悟,感恩毛老師的辛苦整理和精彩分享。
今天看到毛老師的分享,又回想起當初那段困惑的日子,很感恩這兩位專家教授陪我度過的那段時光,再次拜讀他們的思想精髓,內心是無比的感慨,似乎找到了自己以前迷茫的根源。
那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
在這裡于丹教授主張用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用「仁愛」的五個方面的五個核心字:恭、寬、信、敏、惠。來指導我們在生活中具體的運用。
儒家教給我們在社會上這樣與人交往,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標,(外觀的幸福感);
道家是教我們在個人生活中能夠有生命境界最大的自由。(內求的幸福感)
看到最後,我內心萬分的感慨,在這裡發表一下自己對於丹教授的這個演講的個人感想:教授所說的幸福依賴於成功,成功依賴於內心的強大與充實,我覺得用易經里的兩句話來概括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那麼怎麼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呢?
但是要讀那些經典呢?怎樣學呢,教授沒有在這裡沒有告訴我們,首先我們要思考一下,真正的儒家思想在哪裡呢?在論語裡面嗎?不是,是在經裡面,特別是易經里。
我們育心人又稱易根,我們不僅要學習論語,老子,更要學習易根、孝經、黃帝內經、詩經、金剛經等以經為主的經典:一根六經九要八典十四蒙,我們要系統的學習經典。
其次我們學習經典要怎樣的學呢?這些在哪裡可以學到呢?
中國出了個累積法,這是育心賴老師理論結合實踐總結出來的一套方法,是最實用,最有效的方法,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個「累積式」教育法,我們又把它做了一次歸納,叫做「137學習法」。
我們每天的學習按三線程來學習,這在周一杭州的華老師有分享過。
而學習經典的教材的特點呢,剛才毛老師講忠字的時候,詳細的介紹了育心編教材的理念和責任感。
所有的專家教授都告訴我們讀經典很好,但是怎麼讀,讀哪些內容,有哪些科學的方法,沒有人告訴我們,只是在文字里打轉,所以我茫然,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講座聽了一大堆,回到現實生活中,還是無處下手,幸福成功的感覺更是無從談起。
可能是我比較笨的緣故吧,但是我還有一點小小的智慧,用判斷幸福成功的標準,找生活中的明師,拜他為師,用就近法,直接跟著老師學習,很幸運的我找到了。聽老師的話,老實的讀經典,篤信老師,篤信經典,篤信老天。所謂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所以我的幸福也回歸了。
相信很多的育心人和我一樣,用這樣笨的方法來學習,我們經常發願,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幸運的是老天真的給了我們一雙慧眼,雖然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跌跌撞撞,但是我們也幸運的發現了自己生命的明師對嗎?
在這裡讓我們一起更加努力學習經典,親近明師,親近大道,早日實現我們心中理想,讓幸福早日回歸。
感恩賴老師打造了這個給我們不斷得到錘鍊和成長的平台,感恩主講毛老師的精彩分享,感恩主持人及幕後義工義師們的辛勤付出,感恩大家!
我的點評結束,謝謝大家。
(歡迎加入國學經典學習交流群:103978061)
推薦閱讀:
※瞬間鑄輝煌——香港回歸十五年的15個瞬間
※香港回歸20年成長印記
※丞相把持南越朝政,樛太后急於回歸故國
※陳志雲今日回歸TVB 傳將展開武士復仇
※港台劇里的金牌綠葉,娶丑妻11年不棄不離,古天樂一番話讓他回歸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