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回到古代你會回到哪個朝代?| 唐詩里有五萬種活法

文/孫琳琳

「夢回唐朝」,憧憬的是開放的精神和泱泱大國氣象。現代中國人熱衷於讀唐詩,是想從唐詩的天地、人情、氣度、風物、家國里找到某種共鳴。

網友愛說:這腿我能玩一年。而唐詩,中國人已經玩了1300多年了,至今仍然經久不衰。它是漢語詩意的起點也是高峰,是中國人學習母語的初乳也是精華。

看不夠、引用不完的唐詩,魅力到底在哪裡?

第一,唐詩是時代同期聲——一直在時代現場,以文字意象托住了大國盛世氣象,遭逢亂世之際也是「國家不幸詩家幸」,盡責描摹國難民苦;第二,唐詩是漢語力與美的巔峰,天才輩出、傑作密集、風格多樣,題材幾乎無所不包;第三,唐詩寫下的壯美文字江山,成了中國歷代直到今天的無形文化遺產,成了每一個中國人和世界遊客的文化尋寶圖。

作為時代同期聲的唐詩。

寫詩對於唐代人來說就是一種日常生活,上至皇帝下至販夫走卒,都能寫詩。武則天能寫相當不錯的詩,《全唐詩》中收錄了她的作品46首。據說她打動高宗,靠的就是在感業寺出家時所寫的七言絕句《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在唐代,詩人的影響力很大。白居易去世後,宣宗李忱還專門寫輓詩悼念他:「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教坊梨園把詩掛在嘴邊,市井坊間也隨處有可供題詩的白牆。唐代人高興時寫詩,悲傷時也寫詩;相見寫詩,別離也寫詩;金榜題名時寫詩,降職貶官時也寫詩;直面壯麗河山要寫詩,獨處人生逆旅也寫詩;有大事發生時寫詩,無所事事時也寫詩。

唐詩中既有偉大的金句,也有通俗的大白話,從中可以讀出唐代人的關注點和處境——他們是怎麼生活、怎麼表情達意的,他們喜歡什麼又討厭什麼。唐詩的重要價值除了文辭的優美,還有對現實的反映。一部《全唐詩》,盡可以當作史料來看。不同時間點的詩,都是當時社會景象的鏡子。

流傳至今的唐詩金句,幾乎就是最凝練的唐代風俗畫:初唐有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親切,盛唐有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中唐有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寫實,晚唐有李商隱「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的傷感。

西川在《唐詩的讀法》一文中寫道:「促成詩歌成就的不僅僅是科舉制度,它應該是各種制度、各種思想準備、人們感受世界的方式、社會風氣和語言積累疊加在一起的結果,當然也離不開天才的創造。」

唐詩,是只有在唐代才可以達成的成就。

唐詩是漢語力與美的巔峰。

中國人熟讀的,通常是輯錄77家詩的《唐詩三百首》,並沒意識到這本字字珠璣的精選集之外,還有浩瀚的唐詩海洋。根據日本學者平岡武夫的統計,《全唐詩》共收詩49403首。而在這之外,還有更多未被收集到的唐詩。

唐詩海量,因為它就是唐代人的日常表達,並且寫起來不難,有固定的寫作格式,有常用的題材和意象。文人可以寫,普通人也可以寫,因此有好有壞,有雅有俗。但是由後世回望,唐詩的最大成就,是由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頂尖詩人所代表的。

唐代好詩層出不窮,且不拘一格、無所不包。好詩人也輩出,有最出世的孟浩然、最有家國情懷的王昌齡、最言情的王維、最敢言的韓愈、最辛辣的柳宗元、最晦澀的李商隱、最香艷的杜牧,等等。在眾多天才之中,最耀眼的還是三個人——說走就走的李白、淚流滿面的杜甫、悲天憫人的白居易,他們都是後世詩人的原型和表率。

李、杜、白就好比唐代詩人中的三劍客,是詩人中的詩人,就是他們對漢語言文字如神的運用,打下了漢語寫作的大好江山。也正是因為有這個級別的詩人作為高標,唐詩才攀上了漢語力與美的巔峰。

李白的詩句至今讀來仍讓人激動不已:「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杜甫之後再沒有人表達國讎家恨能超過他:「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傳說中白居易倜儻的個人生活,並不影響「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帶來的感動。

寫詩不難,寫好詩的門檻很高。用典之講究,不是一般寫詩的人能夠勝任的,要經過嚴格的訓練,要有參考書,更要有某種天分。西川認為,唐詩寫作中包含了不同於貴族等級制度的智識等級制度,大多數時候,詩就是寫給志同道合的朋友看的。「即使白居易憫農,他也主要是說給元稹、劉禹錫聽的。」而越是這樣的詩,就流傳越廣。

唐詩在當代的審美存在。

在唐代,詩就是人們的生活日常。而在當代,唐詩成了對歷史的導覽、對美的導覽。唐詩是嚮導,當代人被它帶到長安、廣陵、涼州、潯陽、白帝城,帶上黃山、廬山、岱宗、嵩山、終南山,帶入春曉、斜陽、秋夜、塞下、空山,帶去高卧、夜泊、懷古、從軍、長相思。

唐詩是地理的。五年來,中南民族大學教授王兆鵬帶領百人團隊製作網站「唐宋文學編年地圖」,目前已經釐清了150多位詩人一生的軌跡,今後還會陸續增加到500位。通過這份地圖,既可以看清一位詩人的生命軌跡,也可以看出同一時間段所有詩人的活動與互動。

「唐宋文學編年地圖」一推出就成為熱門網站,是因為當代人仍然感到唐詩與自己息息相關,仍然關心與唐詩有關的一切。唐詩,是融在中國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是無形的文化遺產。

作為唐詩的忠粉和研究者,南開大學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說唐詩」的熱情,源於1977年一次旅行。當從加拿大歸來的她聽到導遊在一個個地點一首首地背誦唐詩,內心的家國情被喚醒,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葉嘉瑩說:「詩歌的最大作用,是要讓你有一顆不死的不僵化的心靈。」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中國人的漢語啟蒙教育,是從唐詩開始的。廣州的小學生,三年級之前要能背誦75首唐詩。1300多年前的唐詩,至今仍是漢語的基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床前明月光」「勸君更盡一杯酒」「月落烏啼霜滿天」「何當共剪西窗燭」……這些句子中國人幾乎是張口就來。唐詩彷彿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被以各種方式直接用、化用或者挪用,出現在日常的聊天里,出現在廣告里,也出現在孩子的名字里。

《中國詩詞大會》重燃唐詩宋詞熱,有人問:為何從小就要讓孩子讀唐詩宋詞?有人答:因為當你看到美景時,只會說「卧槽」,而他會淌出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與唐詩有關的書籍、公眾號、旅遊景點永遠吸引眼球,永遠能引起共鳴。唐詩本身就是尋寶圖,將人們引向那個最輝煌的時代、那些最豐盛的物質、那種最自信的文化心態;引向超然物外又有家國情懷,同時尋求生命真諦的生活方式,優化著當代人的審美情感和生活格調。

摘自《<新周刊>2017年度佳作·和生命里的美好擊掌相笑》


推薦閱讀:

?六十歲以後,最快樂的活法就是這四個字!
50-70歲,最好的活法就這四個字!太精闢了
有趣,是在這個世界最好的活法
玄坤套路:漂亮的女人很多,有趣的很少?趣魂激活法

TAG:古代 | 唐詩 | 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