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半朝王家」是如何教孩子讀書的

一個家族能夠長久的發展興盛,絕對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在支撐著她。新城王氏家族自元末明初遷居新城,僅第六世就出了9個進士、3位尚書,成就了「新城王半朝」的美譽,以致後來發展成為 「齊魯第一進士家族」、江北青箱,是明清時期顯赫一時的名門望族,這源於新城王氏家族科學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家訓門風。

新城王氏家族對孩子們的教育非常嚴格。清代長篇小說《醒世姻緣傳》(西周生)第37回中提到新城王氏家族重視教育並嚴於家教,說那新城縣裡有一個大家,及至娃娃長到五六歲的時候,就送到家塾裡邊教習《四書》《五經》,「這樣的教法,怎得不把那舉人、進士科科不四五個與他中去?」這說的就是新城王家。

王之垣最早在家族當中設私塾,王家的孩子5-7歲入私塾讀書,「每夜五鼓即起,終年在書屋;每日讀經史畢,作文七篇,缺一不可,曠一日不可;一文不佳,責有定數」。王漁洋的祖父王象晉官至浙江右布政史,耄耋之年依然夢見自己作文沒寫完,跪受撲責的情景,所以王氏子孫在科場上顯得訓練有素,應對自如。

但王氏家族絕不是為了科舉而科舉,在應對科舉考試的同時,系統地進行文學、藝術和經世治用之學的培養教育,所以家族中不僅名宦滿門而且文人輩出,各類著述達200餘種,有詩文集傳世者50餘人,既有《群芳譜》這種冠蓋文學、農學等多領域的名著,也有「墨王」王象咸和清初繪畫、撰刻、裝裱三絕之一的水墨山水畫家王啟磊,既有王山立、王兆禹、王象豐等多名武進士、武舉人,還有王象春這種豪情萬丈的詩人,更不用說詩壇一代正宗王漁洋了。

新城王氏素以「家法恭謹」著稱,家族的興旺也離不開歷代對家訓族規的用心經營,可以說,這是一個家族興盛不可或缺的基因。王重光以身示範,道義治家。他對諸子家教甚嚴,首立第一條成文家訓云:「所存者必皆道義之心,所行者必皆道義之事,所友者必皆讀書之人,所言者必皆讀書之言」。

王之垣曾任戶部左侍郎,官居三品,在嚴行家教的同時,自己為官清正廉潔,正色立朝,為文華章疊出、著述等身,堪稱表率。他生活勤儉樸素,力戒奢侈,平時一般以步代轎,只有生病時才坐轎出入,但一入鄉里,則下轎步行。受他的影響,子孫也身著布衣,出門不帶僕從。這種嚴格的家教,使王氏子孫少有那種官二代、富二代的紈絝習氣。

王之垣不僅主持建私塾、立家祠、修族譜,而且設置了義田,田產收入用來祭祀祖先,以及贍養和教育族人,從而大大凝聚了宗族力量。他所作的《炳燭編》、《歷仕錄》、《念祖約言》等進一步完善和拓展了家族強制性家法和勸諭性家訓,還有對女性教育的專門規範《閫範圖》,這些成為這個家族強盛的「優勢基因」。

推薦閱讀:

你家孩子睡得好嗎?
孩子意外離世後,整個家庭會面臨什麼?
兒子,我該如何愛你?【獻給所有ADHD孩子的家庭】
老祖宗留下來的接人待物順口溜,轉給孩子們看看,終生受益!
孩子出現這4個特徵,說明距離禍害已經不遠了,請及時停下來

TAG:孩子 | 讀書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