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忠:人的不安全感與生命的意義

人的不安全感與生命意義

這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時代。

探討人的安全感,必先明確,人的恐懼感來源於生命意識。

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動物的生命意識里,只有本能意識,沒有時間意識;而人的生命意識中,既有本能意識,又有時間意識。動物的恐懼感,不過是隨本能意識而來的本能恐懼。而人的恐懼感,既有隨本能意識而來的本能恐懼,又有隨時間意識而來的時間恐懼。

我們知道,動物只有本能意識,動物憑藉機體的本能而活,動物按照「刺激~反應」機理,動物苟活於每一個當下。打個比方,狼餓了,在這個餓的直接「刺激」之下,狼的本能意識隨之產生「恐懼感」;狼的機體在意識導引下,產生尋找食物吃的「反應」。狼的這種「直接(環境)刺激~本能(意識)恐懼~機體(行為)反應」機理,乃是一種即期的、可複製的、本能的反饋鏈條:只有環境直接的「刺激」,才能產生本能意識的「恐懼」,才能帶來機體行為的「反應」。

這隻餓狼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有羊群,便猛撲上去,生吞活剝,一頓美餐之後,吃飽了,餓的「刺激」消除了,本能的「恐懼感」隨之消退,吃的「反應」也隨之消減。這個時候,即便在狼的身邊,還有羊只,這隻狼是不會還有興趣,去抓捕其它羊只的。有人會問,這狼真夠傻啊,為什麼不趁熱打鐵,抓更多的羊只存儲起來,以備下頓享用呢?

這是因為,動物只有本能意識,沒有時間意識,不懂時間概念,分辨不出過去、現在與未來。既然認識不到未來,怎麼會因為擔心未來而生出恐懼感呢?當然就更不可能為了未來,而採取有「目的」的行為。動物只有本能意識,只有隨本能意識而來的本能恐懼;動物沒有時間意識,不懂未來,不會擔心明天,更不會為擔心明天吃什麼而產生恐懼感。

那麼,人的恐懼感,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首先要明確,人也有本能意識,人也有隨本能意識而來的本能恐懼。比如,人餓了,在「餓的刺激」下,眼冒金星,四肢無力,人的本能意識隨之產生「恐懼感」,人體機能隨之產生「吃的反應」——到處找食物,當人抓到一隻羊吃飽了,「餓的刺激」消除了,「本能恐懼」隨之消失,找「食的反應」也就隨之消退。這種基於人的本能意識,源於當下刺激的「本能恐懼」,也服從「直接(環境)刺激~本能(意識)恐懼~機體(行為)反應」反饋鏈條。這種例子,在現實還有很多。比如,新戰士第一次走上戰場,旅人夜行迷失在森林,在這些惡劣環境的直接「刺激」之下,人的本能意識隨之產生「本能恐懼」,人的機體隨之產生「反應」—猶如驚弓之鳥,做出瑟瑟發抖狀,亦未可知。

接著要清楚,人除了本能意識之外,人還有時間意識,還有隨時間意識而來的時間恐懼。人是時間存在物,人是唯一有時間感的動物。人不但能夠把連貫的時間,界分為過去、現在與未來,而且還能夠認識到,這個單向度的時間之矢,猶如射線,由過去、現在而指向未來,一去不返。「自古美人如良將,不許人間見白頭」,這些美好傳唱,不過是人們出於無奈,而對時間流失,生髮出無限感慨而已。

雖然人有時間意識,能夠分辨過去、現在與未來,然而人的認識能力,卻不能同等認知過去、現在與未來。過去的已經過去,「過去」不再存在,屬於「確知」的已然;現在的昭然朗現,「現在」真實存在,屬於「可見」的實然;未來的還未來到,「未來」也不存在,屬於「未知」的或然。這就是說,過去的已然過去,過去不再存在;未來的尚未到來,未來也不存在。可奇怪的是,人類為什麼為了那些並不存在的過去與未來,而自尋煩惱呢?怎麼有那麼多人放不下過去,而糾結不已?怎麼有那麼多人擔心未來,而恐懼不安呢?

為了充分說明人的時間恐懼,以及人的恐懼感與人生的意義感,這裡做兩個極端假說。

第一個極端假設是:假如人的未來,一片透明,是完全已知的,是全然決定了的。那麼,人所走的每一步,都將踏在既定不變的軌道之上。這樣的世界,與人的主體性無涉,與自身的努力也無關。人一旦喪失了主體身份,便失去了人之為人的本質,人也就不能再稱其為人,人不過是一動物而已。生活在這樣的時空里,人不過就是一個寄生於大自然的自然物,即便極盡享受,也屬於坐吃等死;即便永恆不死,也無異於行屍走肉;雖然免除了未來的不確定性,不再有時間恐懼感,卻也失卻了人生意義。值得幸慶的是,上帝造人,並沒有把人放置於這樣一個全然透明的無意義世界。

第二個極端假設是:假如人的未來,一片漆黑,是完全無知的,是隨機不定的。人所走的一步,都將處於完全的不可確定性狀態,人將被無邊的黑暗所包圍。在這樣的世界裡,人知道有未來,但未來到底會出現什麼狀況?卻一無所知。這樣的人生,沒有確定性,充滿恐懼感,也沒有意義感,甚至連動物都不如。因為,動物作為非時間存在,雖然分不清過去、現在與未來,卻既沒有放不下過去的糾結,也沒有擔心未來的恐懼,動物們活在當下,享受著每一個片刻,像豬一樣,吃了睡、睡了吃,動物是沒有時間恐懼的。感恩上帝,也沒有把人放逐於這樣一個完全漆黑的,恐懼而又無意義的世界裡。

第三個中間狀態是:上帝愛世人,既沒有把世人擺放在完全透明的無意義世界;也沒有把世人擺放到完全漆黑的恐懼世界;而是把人放置在完全透明與完全漆黑這樣兩個極端世界之間的,我們正處其間的,這樣一個灰度的認知時空之內,這樣一個可能性的或然世界之中。

在這個或然世界裡,人所面對的未來,具有不確定性,具有人不可預見的部分。雖然人憑藉時間意識,能夠認識到有未來,卻又不能準確預知未來,不知道未來到底會出現什麼。因為對未來的無知感,導致人沒有辦法,來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防備風險,給人的心理帶來不踏實感,這種源於未來不確定性的時間恐懼,屬於人生的相對恐懼。人在這種相對的時間恐懼之中,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終點。

與此同時,人憑藉時間意識,還能夠認識到時間的無限性,又能認識到自身生命的有限性,有限的人生,面對著無限的未來,每個人面臨著必死的命運,這些認知將給人帶來終極的困惑,帶來死亡的恐懼,帶來無能為力的時間恐懼,這種源於死亡的時間恐懼,屬於人生的最大恐懼。為了尋找解脫生死的途徑,為了尋找安頓人心的終極力量,哲學與宗教開拓出廣闊的空間。中國的道家哲學,解構了人類中心主義,走向了自然中心主義,讓人因順自然,效法天地,主張向動物學習,實質就是讓人擺脫時間意識,消除時間恐懼,達到與道契合之境,來破解生死之困,這種中國式的,以哲學代替宗教之法門,來實現人生的終極安頓。中國禪宗,強調見性成佛,瞬刻即永恆,以實現生命的覺悟,無非也是試圖超越時間意識,消除時間恐懼,也是實現人的終極安頓之不二法門。

在這個可能性世界裡,人所面對的未來,也有一定的可確定性,也具有可以預見的部分,於是,人們憑藉主體人格,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了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進行理性判斷,進行自由選擇,進行事前的籌劃與設計,採取具有目的性的自主行為,以應對不測,克服人的時間恐懼,來給人生賦予意義感。

這裡,再以前例來說明。人餓了,抓到一隻羊吃飽了,「餓的刺激」消除了,源於當下刺激的「本能恐懼」隨之消失了,但是,源於時間意識而來的,人的「時間恐懼」並未消失。「明天吃什麼?下一頓怎麼辦?家人到哪裡能找到這麼多食物?」,為了減輕擔心未來的恐懼感,為了應對未來不確定性風險,這個吃飽之後,恢復了體力的人,不但不會終止抓捕羊只的行為,反而會想盡辦法,儘力去抓捕更多羊只,儲存起來,以備後用。甚至可以推知,當這個人發現,抓的羊太多,容易腐爛,他可能去買電冰箱,冷凍羊肉;當這個人發現,把羊圈養起來,更加划算時,他有可能會去大興基建,打造養羊牧場~具有主體人格的理性人,正是在消除時間恐懼的過程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賦予人生以意義感。

綜而觀之,不難看出以下幾點

一是人的不安全感,源於生命的恐懼感,而人的恐懼感,既有「本能恐懼」,又有「時間恐懼」。

二是人的時間恐懼,既有源於未來不確定性的相對恐懼,又有源於死亡命運的終極恐懼。

三是未來的不確定性,給人帶來的時間恐懼,乃是人的相對恐懼;而人發揮主觀能動性,要麼來加大對未來的認知度,要麼來增加應對未來風險的抗擊能力,這些由主體人格,用以減輕時間恐懼的目的行為,賦予人生意義感。可以說,人的恐懼感與人生的意義感,構成人生的一體兩面。

四是當人認識到時間無限與人生有限時,直面人類必死的命運,人類具有最大的死亡恐懼,而哲學與宗教,便是給人以終極關懷,消除時間恐懼的終極主題。

五是人有時間意識,人的恐懼感以及人生的意義感,都與「時間」密切關聯。宗教、哲學與最前沿的科學,終於在「時間」這裡相匯,都試圖用自己特有的視角,來揭開時間之謎的謎底,物理學家霍金寫《時間簡史》,哲學家海德格爾寫《存在與時間》,便是開啟的新近進路。


推薦閱讀:

我的父親,想了解已來不及
星雲大師:生命的意義在貢獻世間
熱愛生命與命運和解
《釜山行》沒有人能夠把握生命的絕對意義

TAG:安全 | 生命 | 意義 | 生命的意義 | 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