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繪畫的發展史程談中國畫的創新

從中國繪畫的發展史程談中國畫的創新

[日期:2009-05-20] 來源:網路 作者:吳應騎 曾建琴 [字體:大 中 小]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的變化,人們的心理結構和審美觀念也隨之衍變,中國畫為適應時代審美的需要,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明代開始中國畫就開始尋求突破,但直至今天,發展走向的問題仍然是困惑畫家和理論家的焦點。文章主要從中國繪畫的發展歷程談中國畫的創新。創新首先應進行觀念上的更新,新時代的中國畫應該反映時代心理結構和審美觀念。   關鍵詞:中國畫的發展創新繪畫觀念      近百年來,隨著社會的變化,人們的心理結構和審美觀念也隨之衍變,為適應時代審美的需要,中國畫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如何發展,直至今天,仍然是困惑畫家和理論家的焦點問題。「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徐悲鴻為中國畫融入了西方現實主義的方法;林風眠從西方現代藝術中汲取養料;黃賓虹、張大千、齊白石等一批老一輩畫家繼承了傳統中國畫的精華。但20世紀80年代,國畫界依然有人提出「中國畫已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①其實中國畫的生命力在於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地吸收和創造,反映出時代的審美觀念和心理結構。   儘管古人提出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封建綱常,雖然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相對穩定的社會結構,卻制約不了中國美術不斷變化、不斷創新的歷史進程。下面就從中國畫發展歷程來談談中國畫的創新問題。中國畫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時期。      一、中國畫的萌芽期      原始到春秋時期中國畫逐漸萌芽,但僅僅是充當巫術和宗教的「婢女」,裝飾著房屋或器物的表面,純的、僅供欣賞的繪畫還未出現。各種原始陶器上的紋飾,並不是「純」形式的圖案,亦沒有均衡、對稱的形式快感。到了商周青銅時代,華麗豐縟已風靡於世,繪畫裝飾著青銅器表面,附著了更多的宗教神秘和幻想,厚重繁縟的饕餮紋,傳承了巫文化中迷狂暴烈的血質、性格。      二、中國畫的成熟期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獨立的繪畫形式已經出現,雖然《人物御龍圖》《鳳夔美人》並不是出於純粹欣賞的目的,但中國畫的基本形征已經確立:用線條勾勒,以色彩渲染。   漢代完成了中華文化有史以來最完整的文明時期,這一時期繪畫穩步向前發展,並走現實主義道路。壁畫中的採桑、宴樂都是庶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反映了以農業為經濟基礎,以儒家穩定的倫理秩序和人之常情為基礎的美學觀。歷史步入到魏晉,「自三國鼎分……於是禮教之防破,人情風俗為之大變,繪畫思想亦隨之解放。」②繪畫從原來落實在生活實際的描述,更多地轉到了人內心本質的感嘆,從百姓之常轉到了個人心緒的哀憐,由「民間文藝」發展到了「文人創作」,並且注重形式技巧,更注重細緻敏感的對自然與生活的情思,以及對人物本身風貌的欣賞。      三、中國繪畫發展的高潮      大唐盛世,藝術也流光溢彩,周昉、張萱筆下的人物,縟麗濃艷,「豐腴肥美」。正是人們審美時尚的體現,說明經濟的富庶,也帶來了審美觀的變化。唐中期以後,貴族華胄之美逐漸沒落,文人藝術興起;人物畫達到頂峰,山水畫後浪推前浪;縟麗濃艷逐漸為淡雅的美學觀念替代,色彩褪去濃艷而趨於水墨;意境從繁縟變為空靈;技法從暈染轉為靈動的線;雄偉、燦爛、繁縟變成宋末的幽渺、內省、靜定,一切都在變局之中,這正是兩宋王朝偏安一方的真實寫照。   「文人畫」儘管由石文同、蘇軾開其端倪,然而它的真正確立是在「元四家」興起之時,完成於一個淪亡於異族、知識分子空前苦悶的時代,「凡文人學士,無論仕與非仕,無不欲借筆墨以自鳴高。故其從事於畫者,非以遣興,即以寫愁而寄恨。」③筆在紙上拖滯、停止、移轉、堆疊,山水成了只是筆墨構造的抽象視覺經驗了,這與宋代的院體畫相比,無疑是觀念、表現上的反動。   魏晉六朝人藉助書法,開拓了「筆」在繪畫上的豐富性。至此,又從「筆」拓展到「墨」,「筆墨」二字合稱為中國畫的主要核心,也正是中國繪畫已成為一種意念思考的表徵。 四、中國畫尋求變革時期      明末清初,城市工業、商貿的發展,加上西洋畫風的傳入,使繪畫走向了商業化。市民文藝衝擊下的文人畫,即使是在吳派畫家來看也頗不統一了,沈周以謹厚之風守著元人的法度,有時竟有點刻板了,唐寅其實已沾滿了濃烈的市民趣味;仇英則是皇室貴族與市民繪畫的結合;文徵明也顯得風貌不一,時而是文人,時而是宮庭職業畫師……所有這些矛盾都說明著文人畫在市民文藝巨浪衝擊下要發生更大的變化。   在清初,當文人畫的「雅」已被保守派、正統派一再重複,而變成僵化的虛假形式時,一批敏銳的畫家卻表現了新的時代精神,用真誠的「俗」來對抗虛偽的「雅」,當「美」變成了一種附庸風雅,真正的藝術家便以「丑」「怪」來替換人們的審美眼光。陳洪綬、丁雲鵬、八大、石濤等人共同構成了這轉型時代的「狂怪」畫風。   在總結糾纏不清的文人畫、市民畫等經驗的20世紀,出身於湖南的窮苦人齊白石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他從民間藝術中採納,又從文人畫中截取,使他綜合文人、民間畫風而創造了獨到的風格。文人在他的畫中看到了厚實的筆墨及詩文的意境,世人在他的畫中認出了日常生活的題材。他的畫風流傳至今,是文人畫金石派中的最後一個佼佼者。      五、創新的關鍵在於觀念上的變革      綜上所述,在中國畫發展的過程中,每一次變革,其外在原因是社會、經濟、心理結構以及審美觀念的變化;內在因素是藝術家對舊傳統的不滿,他們呼喚或創立一種新的形式或開拓一種新的觀念。因此中國畫的創新關鍵還在於觀念上的變革。   繪畫觀念是一個歷史演進、發展的範疇。它受制於一定的時代和社會構成,它來自畫家生活和創作實踐,是人們對繪畫的認識,對表現對象的感受以及怎樣運用物質技術手段把這些感受呈現為感性的繪畫結果。新時代的特徵是快節奏、高速度、多色彩,中國畫的出路在於用新的思維方式、新的審美角度來觀察社會和表現對象,把握宏觀和微觀世界,充分地讓內蘊深處的個性更自由地抒發,重新認識狹隘的形式語言以及近親繁殖的危害;以開放的胸懷,對各類藝術吞容吐納,即去尋找其中相異於己的特質,在各自互為補充的過程中變化自己、完善自己。      注釋:   ①李小山.當代中國畫之我見.江蘇畫刊.1985(7).   ②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3.第1版,第37頁.   ③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3.第1版,第283頁.
推薦閱讀:

歷史維度中的中國夢
一生必讀的中國帝王史(二十二、康熙)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卷(110~120)
曼德拉式的人物對中國有什麼啟發?
川普最關心的國家是中國, 畢竟在中國做生意吃過大虧#UC訂閱號#

TAG:中國 | 創新 | 繪畫 | 國畫 | 發展 | 中國畫 | 發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