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 中亞北道18 蓬吉卡裴(博斯普魯斯國都潘吉卡裴,現烏克蘭刻赤)

刻赤

俄羅斯的古城和漁港。在克里米亞半島東端,臨刻赤海峽。人口14.7萬(2015)[1]

中文名稱

刻赤

外文名稱

Керчь

所屬地區

俄羅斯聯邦克里米亞共和國

108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公元前六世紀屬希臘,稱「蓬吉卡裴」。公元前五至四世紀為博斯普魯斯王國都城。十五世紀末為土耳其要塞。1774年併入帝俄。

附近有公元前四至二世紀古迹。

地理

刻赤(俄語:Керчь,英語:Kerch)是俄羅斯克里米亞共和國港口城市,瀕臨刻赤海峽西岸一個小海灣,是進入亞速海貨船的轉運站。

刻赤海峽

刻赤海峽位於俄羅斯聯邦克里米亞共和國東部的刻赤半島同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西部的塔曼半島間。[1]刻赤海峽長41公里,寬4到45公里,深5到15米。刻赤海峽兩端的海岸大部為岩質海岸,局部為沙質海岸。冬季有浮冰。西北岸有著名的刻赤港,同塔曼半島的高加索港間有火車輪渡。

2014年03月04日俄羅斯海軍艦隊封鎖了刻赤海峽兩端。[1]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與克里米亞當局領導人2014年3月18日簽定克里米亞入俄條約。俄聯邦憲法法院19日認定條約符合憲法,普京隨後把條約提交議會審議。另外,普京下令政府部門準備建造一座公路和鐵路兩用橋,橫跨刻赤海峽,連接克里米亞和俄南部克拉斯諾達爾地區,從而不必經過烏克蘭東部地區直接進入克里米亞。俄新社援引俄交通部長馬克西姆·索科洛夫的話報道,部分預備項目2014年可以就緒,同時俄方正在考慮建造刻赤海峽海底隧道的可行性。

刻赤海峽位於俄羅斯聯邦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東部的刻赤半島和俄羅斯聯邦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西部的塔曼半島之間,是連接黑海和亞速海的唯一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每年,通過這一海峽的船隻約有9000艘。

蘇聯解體後,刻赤海峽的界定一直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激烈爭論的問題。俄羅斯方面主張,在亞速海和刻赤海峽只劃分海底邊界,水面邊界不劃分。俄還建議把亞速海和刻赤海峽確定為兩國的領水。由於分歧嚴重,烏俄雙方雖經多次談判,但一直未能就刻赤海峽的界定達成共識。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以後,刻赤海峽已在法理上屬於俄羅斯聯邦。

戰略地位

刻赤海峽是連接黑海和亞速海的唯一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每年有超過7000艘船舶通過這一海峽,航運也十分繁忙。

蘇聯解體後,刻赤海峽的界定一直是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激烈爭論的問題。烏克蘭方面認為,必須根據國際法劃分亞速海、黑海和刻赤海峽的水域,以確定相關國家在該地區的主權邊界。俄羅斯方面則主張,在亞速海和刻赤海峽只劃分海底邊界,水面邊界不劃分。俄羅斯方面還建議把亞速海和刻赤海峽確定為兩國的領水。由於烏俄雙方在此問題上分歧嚴重,雖經多次談判,但一直未能達成共識。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以後,刻赤海峽已在法理上屬於俄羅斯聯邦。

2003年9月29日,俄羅斯以以避免沿岸土地遭海水侵蝕和保護生態環境為由,開始在與烏克蘭相接的刻赤海峽朝烏克蘭邊界方向修建堤壩。工程開始後,烏克蘭方面不斷向俄方提出交涉,但俄方未予理睬。截至10月23日,俄羅斯修建的堤壩已長達3000多米,距烏克蘭圖茲拉島僅102米。烏克蘭對俄羅斯未經協商就在兩國邊界處建造堤壩十分不滿,認為這是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極不尊重,並指出築堤工程將嚴重影響刻赤海峽以及圖茲拉島的生態環境。烏克蘭外交部20日向俄羅斯外交部遞交照會,強調刻赤海峽的兩國國界早已確定,圖茲拉島是烏克蘭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警告俄羅斯方面必須對朝圖茲拉島建造堤壩可能引發的衝突承擔全部責任。22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斷對巴西的正式訪問返回國內,並於當天夜間就刻赤海峽危機問題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電話交談。普京強調俄羅斯無意破壞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並答應讓俄有關方面暫停築壩工程。24日,烏克蘭、俄羅斯兩國總理在莫斯科舉行會晤,就刻赤海峽建造堤壩而引發兩國關係緊張問題進行了緊急磋商。雙方商定通過談判解決刻赤海峽地位問題。俄羅斯方面承諾暫停在刻赤海峽建造堤壩,烏克蘭方面則答應研究俄方提出的從圖茲拉島撤走烏克蘭邊防部隊的建議,從而使驟然緊張的兩國關係暫時得到緩解。

烏克蘭、俄羅斯兩國外長在基輔談判後決定,兩國將圖茲拉島爭端與亞速海、刻赤海峽地位問題合併解決。雙方商定組建幾個工作小組,對上述海域的地位和共同開發利用等項目繼續進行談判。

刻赤海峽危機雖已緩解,但問題在短期內難以解決。烏克蘭認為兩國海上邊界早在原蘇聯時期就已劃定,並且有相關文件作證。俄羅斯則認為,那些相關文件都是未經批准的無效文件,兩國海上邊界懸而未決。烏俄劃界談判雖已進行多年,但兩國至今未能就劃分海上邊界達成共識。

2005年7月,俄羅斯方面表示承認位於刻赤海峽的圖茲拉島屬於烏克蘭。

2014年5月5日,俄羅斯《消息人報》稱中國有可能參與對刻赤海峽的投資活動中來。

博斯普魯斯王國

古國名。一稱基美利亞人的博斯普魯斯。位於黑海北岸,約建於公元前480年,首都潘吉卡裴(Panticapaeum,今烏克蘭刻赤)。從西元前5世紀起,博斯普魯斯各城市的貿易即由雅典人操縱。

博斯普魯斯王國在斯巴突西特(Spartocid)王朝統治時期(438~110BC),由於經營糧食、魚類和奴隸的貿易而日益繁榮。

前4世紀至前3世紀上半葉國勢盛,領有今塔曼、刻赤兩半島及菲奧多細亞等地。與古希臘諸城邦有貿易關係,其文化也深受希臘影響。到前3世紀中葉,國勢漸趨衰微。前110年以後,依附於本都王國。西元1世紀時,這個王國出現一個新王朝,在羅馬帝國的庇護下進行了長達300年的統治。從342年開始,這個王國時而歸屬蠻族,時而歸屬拜占庭。。約公元370年為匈人所滅。

本都王朝征服博斯普魯斯王國

公元前120年——110年間,身處地中海博弈中心之外的本都王國,終於開啟了黑海征服計劃。科爾基斯地區首先被本都王國所征服。在此之後,黑海北岸的另一個低地王國——博斯普魯斯王國,也成為了本都王國的征服對象。對於這個黑海北岸的王國,我們不應該感到陌生,因為早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博斯普魯斯王國就曾經做為雅典重要的糧食進口地,而出現在希臘世界的地緣政治舞台上了。

從範圍來看,博斯普魯斯王國的領土主要包括兩個小型半島,一是克里米亞半島的東南角——刻赤半島;二是與之隔刻赤海峽相望的,與南俄草原相連的「塔曼半島」。就整體環境而言,多瑙河三角洲——黑海北岸——大高加索山脈一線,由於西、南方向山地阻隔的原因,能夠接受的大西洋水氣已是十分有限了。300——400毫米的年均降雨,使得這一區域成為了游牧民族的樂園。由於這一區域當年皆為沙皇俄國所征服,因此也被稱之為「南俄草原」。一定要遵循現在的地緣政治結構,也可再細分為烏克蘭草原、俄羅斯草原。

歷史上的歐洲游牧民族皆誕生於南俄草原,並向四周擴散。儘管博斯普魯斯王國地處沿海,能夠憑藉小麥種植和黑海(包括身後的亞述海)豐富的漁業資源立國,但整個黑海北部地區仍應該被視為游牧民族的天下。事實上,博斯普魯斯王國能夠獨立的存在於黑海北岸,很大程度是因為那些草原游牧民族也需要一個商貿平台,幫助他們與希臘——小亞細亞半島的文明之地進行貿易。基於這種需要,在博斯普魯斯王國存續期間,克里米亞半島也成為了歐洲游牧民族的地緣中心。

當本都王朝開始征服博斯普魯斯王國時,盤據於克里米亞半島的游牧民族,就是著名的斯基泰人,也就是中國所稱的塞人了。公元前110年,在擊潰斯基泰人之後,博斯普魯斯王國成為了本都的一部分。隨後,希臘人在黑海西、北沿岸所建立的貿易據點,也都成為了本都王國的勢力範圍。

斯基泰人之所以敗於本都,很大程度是因為南俄草原內部陷入了內亂。大月氏、烏孫入主中亞草原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也波及到了南俄草原。不過這段草原歷史,並非我們所關注的重點。我們只需知道,無論是本都王國,還是日後的羅馬帝國,刻赤海峽兩岸都已經是他們向北延伸領地的極限了。一旦草原游牧民族所施加的壓力過大,黑海北岸是完全有可能被放棄的(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就這樣做了)。

本都王國對黑海沿岸地區的統一,讓其甚至有力量挑戰羅馬。這一點,與胡服騎射後,向北方延伸農業線的趙國很相似。公元前89——84年間,本都與羅馬之間爆發了第一次戰爭(史稱「第一次米特拉達梯戰爭」)。在最初的時候,除奇里乞亞地區以外的小亞細亞半島,都為本都所佔據。然而戰爭究竟是講究潛力的。在這場黑海與地中海地緣勢力的PK當中,本都王國的後勁明顯不足。


推薦閱讀:

論文 「新中亞」大角逐及中國的應對策略
美媒稱中國增加在中亞軍事活動 降低商業活動風險
大國何以頻頻注目中亞五國
蒙元時代中亞地區的伊利汗國
中亞五國的宗教問題及其對政局的影響

TAG:中亞 | 絲綢之路 | 烏克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