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從形態和分布鑒別乳腺鈣化性質?

作者|清和來源|醫學界影像與介入頻道隨著高清晰度乳腺X線攝影和高頻超聲技術的日益成熟,對越來越多臨床未觸及腫塊的婦女,在檢查的過程中除發現乳腺疾病各種表現外,其中約2/3的女性乳腺內可以有鈣化影。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導管原位癌佔到所有乳腺癌的25-30%,而這其中的95%左右,都是因為在乳腺影像學檢查中發現了鈣化灶而進一步確診的。所以,乳腺鈣化灶的定性診斷對患者的預後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這裡總結了一些乳腺鈣化灶定性診斷的影像學特徵,供大家在臨床工作中參考。鈣化形態篇1.典型良性病變皮膚鈣化乳腺皮膚鈣化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乳腺鉬靶的軸位片(CC)和側斜位片(MLO)上,鈣化的形態相同。

乳腺軸位片(CC view)和側斜位片(MLO view)中,鈣化的形態、分布完全相同。血管鈣化由於是乳腺血管壁的鈣化,所以鈣化呈線型、管狀。

圖中除了明顯的血管鈣化外,還有另外的單側血管壁發生鈣化,這個要注意和導管內鈣化相鑒別。爆米花樣鈣化爆米花樣鈣化是纖維腺瘤鈣化的特徵表現。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當爆米花樣鈣化小而多時,需要進行活檢以鑒別良惡性。要理解接下來三種鈣化的影像學表現,就要知道不同位置的鈣化有著不同的形態:左圖為在乳腺小葉腺泡中形成的鈣化,在影像學中通常就會表現為「點狀鈣化」「圓形鈣化」「液平形鈣化」;右圖為在乳腺導管中形成的鈣化,在影像學中通常就會表現為「粗棒狀、短棒狀鈣化」。點狀(<0.5mm)或圓形(0.5-1mm)鈣化通常位於乳腺腺泡。圓形(0.5-1mm)或點狀鈣化的Bi-RADS分級原則如下:·Bi-RADS 2: 鈣化灶分散·Bi-RADS 3 or 4: 鈣化灶集中或者新發於乳腺癌側乳房

牛奶樣鈣化在軸位(CC)表現為絨毛狀或不定形狀。在側斜位(MLO)表現為半月形、新月形。

粗棒狀鈣化這種鈣化通常是在乳腺導管中形成。走形就是乳腺導管的走形,向乳頭匯聚,雙側。常見於分泌性病變,如:漿細胞性乳腺炎和導管擴張症,多見於60歲以上女性。偶有分葉。如果鈣化位於乳腺導管壁上,則會出現中心透亮區。不同部位的鈣化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左向乳頭方向聚攏、雙側乳房均可見。常見於分泌性病變,多見於60歲以上女性。

營養不良性鈣化特徵:常在放療後或外傷後的乳腺上見到,鈣化形態不規則,呈中空管狀改變。

2.不能定性的鈣化不定形鈣化(活檢證實為FCC)

邊界模糊鈣化(活檢證實為DCI)

不定形鈣化的形態學與良惡性的大致關係為60%良性瀰漫性鈣化或者是雙側病變20%高度惡性可能的鈣化eg:乳腺導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小葉原位癌20%惡性鈣化eg:低級別導管原位癌浸潤性導管癌3.高度惡性可能的鈣化不規則、非均質鈣化(活檢證實為高級別DCIS)

2、線形或分支狀,或稱之為「鑄形鈣化」,提示鈣化是從被乳腺癌侵犯的導管腔內形成的(活檢證實為高級別DCIS)

鈣化分布篇乳腺鈣化的分布通常分為以下五種:

鈣化分布與良惡性的大致關係為:

Tips:1、遇到數目比較多的鈣化,重要的不是鈣化的數量,而是每個鈣化的形態。2、除漿細胞性乳腺炎容易誤診為癌外,外傷性脂肪壞死的表現與乳癌會更為類似,局部脂肪壞死形成腫塊,並有毛刺,還可有鈣化。但這種鈣化出現幾率比較少,而且會局限於病灶局部,不會大範圍延伸。參考文獻:http://www.radiologyassistant.nl/en/p4793bfde0ed53/breast-calcifications-differential-diagnosis.html#i4793bfde1feb4
推薦閱讀:

中國富人分布:廣東最多 寧夏青海最少
人體內臟器官分布圖(了解人體內臟保障自己的身體)
「正態分布」教學設計
水龜類大圖鑑(50種類)--附名稱 食性 繁殖(簡) 體形 分布。隨時更新,敬請查閱! -...
長期不良姿勢影響脂肪分布

TAG:分布 | 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