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次山:出生在廣西的華人傳媒「大腕」

阮次山:出生在廣西的華人傳媒「大腕」五嶽盟主/編輯

1996年開播的鳳凰衛星電視台從2001年起,出現了一位樣子有點像列寧的主持人,他灰色的西服,胸前口袋上特意插著粉紅色的絲巾,額部高闊光滑,蓄著一撮小鬍鬚,戴著一副眼鏡,說話語調舒緩,語言縝密中充滿著思辨的光芒。他叫阮次山,是著名華人專欄作家、香港鳳凰衛視資訊台總編輯、首席政治評論員。 一、出生在廣西的老記者

  阮次山的父親是國民黨的中下層官員,曾在廣西省的機關工作。阮次山1946年出生於廣西,1949年底,國民黨政權全部撤出大陸遷到台灣。倉促撤退的國民黨軍政人員有的進了緬甸,有的進了越南。4歲的阮次山先隨父親離開廣西到海南,又到了越南,然後才輾轉到了台灣。

  早期國民黨治理的台灣,一下子湧來那麼多機關單位和人員,到處一片混亂。機關公務人員日子過得挺艱難。阮次山有五個兄妹,家裡孩子多,父母靠工薪養家糊口,生活過得勉勉強強。阮次山知道父母困難,從小就想分擔。於是從12歲上初中開始就學著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他在高雄中學讀書時,校長很重視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定了一個制度:誰要在校外投稿得到了稿費,憑稿費單就可到學校領取與稿費相等的獎金。這是多大的激勵啊,阮次山便拚命寫稿投稿。從那時起,所有學費都是他寫稿掙來的。但這種一篇稿件得雙份稿費的「制度」並不是人人都可享受得到的。因為像阮次山一樣寫作能力強的人並不多。阮次山不但經濟寬裕,而且成了學校里從物質到精神都很充實的「小名人」。

阮次山的父親酷愛讀書,哥哥嫂嫂都是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阮次山很早就受到新聞的熏陶,立下了當新聞記者的志向。進入政大新聞系後,他在班裡的專業成績名列前茅。政大新聞系有兩個非常優厚的獎學金,一個叫陳布雷獎學金,一個叫陳博生獎學金,每學年的這兩個獎學金都被阮次山盡數收入囊中。

  1974年,28歲的阮次山大學畢業。當時整個台灣島,新聞媒體就那麼一二十家,到處充斥著過度競爭。大學畢業生謀個職位很不容易,而成績優異的阮次山卻一下有三個職位在等著,他選擇了其中的台灣《中央日報》和中國廣播公司兩個媒體。

  兩年後,阮次山又選擇了跨海越洋,到美國深造。他在紐約期間半工半讀,到紐約的《世界日報》試了試鋒芒,積累了一些辦報經驗。1978年獲美國聖約翰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次年回台灣就任「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編製組組長。1980年再次離台赴美,在紐約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班攻讀,1981年,華人社團聘請35歲的阮次山到洛杉磯創辦了中文《國際日報》,任總編輯。後來又到《中報》當副社長兼總編輯。從1987年起,他決定當專欄作家,同時給他開專欄的報紙刊物有9個,用稿最多的是新加坡《聯合早報》,一周兩篇。這一寫就寫了二十多年。曾有人評價其專欄文章「不奢華、不賣弄,卻有著一針見血,藥到病除的功效。」

  二、「你的特色就是結結巴巴!」

  2000年春夏之交,劉長樂邀請長期在全球多家華文報刊撰寫時事專欄文章的阮次山到鳳凰衛視的《時事開講》節目客串。

從事新聞工作27年,撰寫了20多年的時政專欄,而後在電視上開講時事。阮次山說,他在早期寫專欄的時候,對自己就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就是文字必須朗朗上口,「繞口絕對不是好的新聞報道,口語化是我一貫的風格,這一點電視、專欄和新聞寫作沒有任何衝突。」然而,電視上的阮次山,說話總是有那麼一點結結巴巴、磕磕絆絆,一些音節怎麼也說不清楚,聽得人心裡著急,怎麼會當上主持人和時事評論員?

  阮次山說:「從小說廣東話,到了台灣又跟著一個四川人學普通話,更是講不好。關鍵是我的舌頭會打結,R和S如果連在一起,舌頭便轉不過來。所以,有時候我講話會比較慢,避免念不出兩個連續的音。」

  雖然這樣,但是鳳凰衛視的總裁劉長樂卻看中了他在時政問題上的洞察力和熟知歐美、大陸、台灣、香港情況的獨特經歷,看中了他作為一個中國問題專家的閱歷與經歷,千方百計把他「挖」過來。

  阮次山在台灣長大,年少時的不少朋友現在是台灣政界的頂梁人物,他又在美國傳媒界打滾多年,政界有不少朋友,現在都進入政府高層,回到香港之後,阮先生一直是《亞洲周刊》,《新聞周刊》這些權威時事雜誌的主筆,香港狀況也基本摸清,加上他對大陸一直非常感興趣,很多中國內地官員喜歡看他的節目,見了面忍不住會自動報料,因此阮先生有很多渠道拿到別人不知道的消息。所以一些別人看來可能是那樣的事情,他因為能夠收到很多內幕的緣故,看事情的層次會更深一些。

  經不住劉長樂三顧茅廬,在2001年的1月,阮次山終於成了香港鳳凰衛視資訊台總編輯、首席評論員。還成了世界上惟一的結結巴巴的電視主持人。但卻由此幻化出了一種別人找不到、學不會的獨特風格:從容不迫,妙語迭出。阮次山笑著轉述同事的話:「劉長樂總裁說,你照稿念就不自然了。你的特色就是結結巴巴!」

在節目中阮次山是完全不念稿的。通常,他只準備大綱,然後現場發揮。「那些數據和背景資料都已經在我的腦子裡了。」「寫好完整的稿,反而限制了自己的思路。」

  阮次山認為,自己寫時評很容易,一篇2000字的時評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完成,而現在鳳凰台半個小時的節目,要在家準備7個小時。

  很多人在電視上看到的阮次山,是個嬉笑怒罵完全順其自然,非常有個性的評論員。他認為時事政治評論很容易讓人打瞌睡,所以一直堅持用很活潑的方式來講,儘可能的加入很多信息。如他把「李登輝、陳水扁的政治心態」表述成「二奶心態」,時不時必須冒出來表示自己的存在;描述金錢與政治利益的關係,用「不過我們不敢當老大,當老大是要錢的,這個小老弟開口要2000萬,那個要3000萬,我們怎麼給得起」……這樣來評論時事政治,誰還願意打瞌睡?

  三、在心理上我與總統平起平坐

  鳳凰衛視的《風雲對話》是首席時事評論員阮次山先生對國際風雲人物進行專訪的一個名牌節目。專訪對象都是全球「最關鍵、最前線、最敏感」的權傾一時的掌權者,從性格堅韌的普京到「誓不屈服」的阿拉法特,從果敢堅毅的鮑威爾到沉著冷峻的梅加瓦蒂……

阮次山在採訪過程中縱橫捭闔,用看似淺顯的提問挖掘出重大事件背後蘊含的玄機。與義大利女記者法拉奇、美國記者華萊士的「提問尖銳」、「言辭潑辣」相反,阮次山與世界政要的對話大多使用了中國太極「以柔克剛」的技巧。

  「我在訪談中不喜歡咄咄逼人,越想問敏感問題,往往越要『裝傻』,故作詞不達意狀,這招百試不爽。各國政要都是『心牆』極度厚實的人,『破洞』效果不大。但這些政要的心牆畢竟都是肉做的,都有弱點,關鍵在於用鑰匙。」阮次山說,那把鑰匙就是善解人意。

  據悉,2004年1月,對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的訪談節目,是鮑氏指定由阮先生擔任的,可見鳳凰衛視和阮先生的影響力被認知的程度。

  《風雲對話》共採訪了數百位處於全球政治經濟舞台最關鍵、最敏感位置的叱吒風雲的人物。由於其見多識廣,「久經沙場」,阮次山面對各國政要都是一見如故,不卑不亢,談笑風生,從容不迫。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指出,阮先生訪談的特徵、風格在於:一、他的語言能力好;二、他的獨特閱歷使他在面對各國政要時,能平起平坐,和這些人談笑風生,問題問得到位,從不怯場。阮次山說,「我從事新聞工作有三十年了,其中當總編輯就有二十七八年。到了現在我認為憑自己知識結構與閱歷完全能做到在心理上和這些政要們平起平坐,包括聊天時的肢體語言,不會說因為對面坐的是總統,我就矮他一截。」阮次山還說,電視採訪,不管多大的腕,面對攝像機也緊張。比如說普京,一出來,我奇怪他臉這麼白,原來是化的濃妝,英國首相布萊爾也是。80%的外國政要面對攝像機都會緊張。所以我和他們調整座位的時候就會開玩笑。對於嚴肅的人,比如梅加瓦蒂,一進門她的秘書就對我說你的時間只有15分鐘。我就叫翻譯開始翻譯。我說夫人,你的樣子和你的相片相比漂亮多了,哪個女人會拒絕這個問題呢?她哈哈大笑。我說我居然可以看到如此璀璨的笑容。笑話講完以後她就告訴秘書,讓辦公室的人全部出去,將軍、侍衛部長,在場的全部走開。我知道我的訪談已成功一半了。梅加瓦蒂是印尼首任總統蘇加諾的大女兒。蘇加諾總統當年被反對派趕下台。我第一個問題就問:「聽說你1996年上台時,曾要求找回父親當年的辦公桌,辦公室也裝修成當年的樣子。那麼當你第一次坐在桌前,有沒有公主復仇記的感覺?」問到梅加瓦蒂心裡去了,她眼睛潮濕,心門為我敞開了。訪談結束時已經超時40分鐘。之後我老闆說:你是第一個吃女總統豆腐的人。

四、「指腹為婚」的幸福家庭

  阮次山在他編著的《風雲對話》上寫著:「跪獻給我在天上的母親」、「陪我度過無數風雨的愛妻」。溫馨動人的話語,作者對家庭的深厚感情溢於言表。

  說起阮次山和太太黎瓊月的感情經歷,傳奇得簡直就像神話故事。最後只能用「緣分」來解釋了。阮次山的父親阮中歧和黎瓊月的父親黎元是同鄉好友。阮次山和黎瓊月還沒出生的時候兩家父母就開玩笑說,將來生下孩子若是一男一女,就讓他們結婚成家。戰亂紛繁,後來,阮、黎兩家一家在越南,一家在台灣,天各一方,本以為這事已不了了之。

  少年時代的阮次山和黎瓊月並不認識。1966年,黎瓊月到台北讀師範大學,父母有一天突然叫她去看望他們在台北的老朋友阮家。於是青春年少的他們相見了。此前黎瓊月早已聽說過阮次山,因為他是高雄中學的大才子,在台北小有名氣。從此兩位年輕人開始交往戀愛,1971年他們結婚時,雙方父親才告訴他們,二十多年前兩家曾有過「指腹為婚」之約。驚詫之餘,這一對新婚夫婦深感慶幸,更加珍惜這樁難得的婚姻。

  阮次山認為這一輩子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就是家庭生活非常幸福。他與太太和兩個兒子相處得非常融洽。阮次山有一個原則,不管平時多忙,家裡幾十年來晚飯一定要在一起吃,並且氣氛非常好。阮次山常年在全球飛來飛去,但無論走到哪裡,休息時,他一定會打電話回家給太太,或者打去美國聽聽孫女的聲音。家人是他的寶貝啊!

  他很滿意地說:「所以我們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能感覺到親情,這是我覺得惟一可以說的家庭的成就。」

  參考引用資料:《解密鳳凰》(師永剛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風雲對話》(阮次山編著 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冷和——中美世紀之惑》(阮次山著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和戰——兩岸世紀之問》(阮次山著 九州出版社出版)


推薦閱讀:

百年唐人街興衰:最撫慰華人的地方,卻被當地人抵制
搞笑:街頭雕塑「敏感部位」 常被摸成尷尬(組圖) - 新聞 - 加拿大華人網 - 加拿大華...
新版「中國綠卡」就要來了 海外華人申請放寬?
華人學英語最容易犯的6個錯誤
華人華僑的故事(七)我家在萬隆

TAG:傳媒 | 華人 | 廣西 | 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