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沉浸濃郁,含英咀華——傅抱石

http://news.mycollect.net 2011/6/22 15:21:17 世界華人書畫家協會 瀏覽163次 加入收藏據世界華人書畫家協會報道 二十世紀是中國歷史上變化最為劇烈的歷史時期,不僅體現在政治制度的重大變革上,在文化領域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巨變,風起雲湧,誕生了一大批具有深遠影響的文化宗匠。其中在繪畫領域,尤其是中國畫領域,更是異彩紛呈,名家輩出。傅抱石顯然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創新最為傑出的代表之一,他的繪畫思想觀念和繪畫風格在二十世紀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傅抱石畫的筆法、淵源、構圖和墨色

筆法、淵源、構圖和墨色,是構成個人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筆法,是書畫鑒定中的核心。因為一個書畫家在幾十年中形成的筆法特點、習慣。一個假手在短時間內要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即使臨摹比較工細嚴謹的工筆畫,雖摹得很形似,也會出現呆板、無神等弊端,至於那些水墨淋漓的寫意畫和草書,則是無法臨摹的。傅抱石的畫也是如此。    傅抱石的山水畫與傳統山水畫相比有很大不同,主要用破筆散鋒筆法作畫。這種筆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既不是中鋒,也不是偏鋒,而是用數簇散開的筆毫,撳倒後以筆根觸紙,隨時重按疾擦,因勢鋪衍而成。其步驟是先「鋪」出全畫的整體氣勢,使前後遠近的山峰機勢貫穿一氣。接著時而以散鋒逆筆迅速勾斫長線短線,左右斜劈而下,凌厲爽勁,老辣縱放,寫出山勢的峻險嵯峨;時而將筆鋒橫向勒出,力送數筆,刻畫山岩的錯落嶙峋;時而捻動筆桿,使數簇筆鋒在紙上蜿蜒逶迤,描繪群峰的奇詭聳峙。又輕提筆鋒,用圓轉纏繞,用近似畫圈圈的行筆,表現山巒的迴環之勢。

這種散鋒筆法,是以較粗獷奔放的線條和濃淡的墨塊,構成奇譎多姿的山川形象,創造出一種既雄健飄逸又深莽嫵媚,既深邃縝密又空闊疏朗的藝術氛圍。這種氛圍雖與作品的主題、意境、構圖有關,但獨特的散鋒筆法卻是主要因素。這種散鋒筆法,不同於傳統的中鋒、側鋒,而是以散開的數簇筆,實際等於數支極小的中側鋒同時作畫。畫出的線條,既有中鋒的圓勁、挺秀,又比中鋒靈活多變、恣縱洒脫;既有側鋒的蒼茫、險峭、枯澀,又比側鋒更含蓄蘊藉、邃密豐潤。

總之,這種散鋒筆法的最大優點,就是靈動活潑,自然奔放,淋漓痛快,能化去斧斫之痕而獨領風騷。這種無古無今的筆法,偽手要摹仿得很像是不可能的。即使摹得像,也只有表面的形似,總有破綻可尋。

傅抱石善於用墨,特別是潑墨大寫意,他從實踐和傳統中吸取營養,創立一種新的皴法,人們稱為「抱石皴」。這種散鋒皴法,是山水畫一切皴法的綜合,熔各名家皴法於一爐。它源於傳統,而又大大別於傳統,初看非古非今,細看古皴皆備,故無以名之。

這種皴法,不光指以散鋒皴法塑造山石峰巒的肌里結構,而且包含了以散鋒筆法完成的其他形象。如畫樹是以散鋒干皴點葉,畫水是以散鋒勾皴波,畫泉瀑是以散鋒皴造型,畫雨是以散鋒大筆斜下掃出雨絲和氣勢,蒼蒼茫茫,飄灑逸宕。他還善於用散鋒筆法畫微雨、暴雨和柔風細雨的不同形態。總之,傅抱石山水畫的一切形象,都用散鋒皴法、點法去塑造完成。

傅抱石的人物畫在中國畫壇上也是獨樹一幟的,數量雖不及山水畫多,但成就並不比山水畫遜色。論其筆法,其人物線描雖從顧愷之和陳洪綬而來,以近於遊絲、鐵線描為主,但一些好的作品,卻是在此基礎上,運用飛動的散鋒筆法,只勾取其動勢,而不拘泥於形似的精確,把主要精力集中於人物面部精神的刻畫上。這種畫法看似荒率含混,實際卻反襯了面部的精神,煥發了人的風采。代表作有《九張機圖冊》等。圖中每個美人的眼睛畫法,沒有如傳統畫法那樣精勾細染眼珠,而是用小筆散鋒,先以淡墨干筆點擦出眼珠的位置的面積,然後再以濃墨散鋒點瞳孔、睫毛,加重上眼瞼。由於眼珠輪廓不清晰,黑白眼珠對比不鮮明,不僅有含蓄深邃之內美,而且能將目光射出去,光彩照人,把人物內心情感傳達給觀眾。 

傅抱石的山水、人物畫淵源

其一,師法傳統。其山水畫風格主要學石濤。他從20世紀20年代起,前後花了十三年時間研究石濤,並從臨摹石濤作品中獲得靈感。此外,還兼學了王蒙、倪瓚、梅清、程邃、龔賢,以至近現代的吳昌碩、徐悲鴻等,從中吸取營養。

其山水畫皴法(抱石皴)脫胎於傳統技法中的「亂柴」、「亂麻」、「荷葉」、「捲雲」和「拖泥帶水」等多種皴法,是綜合各家之長的提高「結合體」,且因描繪物象的不同而自由運用。一般來說,他畫山水的前景,偏重於「亂柴」和「拖泥帶水皴」;中景以後,其皴法大多類似「亂麻」、「捲雲」、「荷葉皴」的結合體。探其淵源,「亂柴」一路,取法南宋僧人畫家瑩玉澗和法常(牧溪)。此外,他還從王蒙的披麻皴、解索皴和梅清的縹緲法、龔賢的積墨法、米友仁父子的水墨雲山汲取長處,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傅抱石的人物畫主要師法顧愷之,人物畫造型從顧愷之《洛神賦圖》、《女史箴圖》中都能找到痕迹。此外,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和《步輦圖》,也是他人物畫學習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他又汲取明末陳洪綬的造型、石濤的意態等優點,形成自己高古典雅、生動感人的藝術風格。其仕女畫,還借唐代仕女畫體態豐腴、雍容華貴的形象來塑造傳統女性溫情典雅、儀閑態靜的氣質。

其二,師法自然和創新。傅抱石的山水、人物畫,從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汲取營養。變幻莫測的巴山蜀水、各地名山勝景以及火熱的社會生活,都為其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食糧。如《陝北風光》、《西陵峽》、《煙雨嘉陵江》、《井岡山》等佳作,都是從參觀實景中獲得靈感而構思創作的。

傅抱石的山水、人物畫,按時代分早、中、晚的變化。

早期,人蜀之前,約從17至35歲,是傅抱石研究、識古、摹古階段。在這一時期內,其主要精力是學習篆刻、研究畫史,畫畫只佔次要地位。此時他花鳥、山水、人物都畫,但不成熟,畫風工細稚嫩,有臨仿痕迹。代表作品有《秋林水閣圖》、《策杖攜琴圖》等。

中期,為入蜀之後,約從36至47歲,即1939—1950年,是傅抱石融古、創新時期。此時他寓居重慶的金剛坡下,受到錦繡的巴山蜀水的滋養和啟示,繪畫刁」隋如山呼海嘯一樣噴發出來,創作了大量令人難忘的得意之作。如《大滌草堂圖》、《石濤詩意圖》、《松亭觀瀑圖》、《麗人行圖》、《巴山夜雨圖》、《九張機圖》等。但此時於花鳥畫則不太涉筆。大約從1944年開始,他開始以散鋒筆法作畫,但處於探索階段。此時作的畫,筆墨淋漓酣暢,構圖大氣磅礴,意境荒疏,形成一種蒼茫、荒率、灰暗、陰霾的基調。

晚期,約從48至62歲,即1951—1965年,是傅抱石繪畫藝術的鼎盛、輝煌時期。在這一階段,他幾乎全部用散鋒筆法作畫。不僅完善了金剛坡時期的藝術風格,而且有新的發展和突破。繪畫的題材內容、面貌變得更加老辣明快,形成了熱烈、明快、絢爛、富麗獨特的藝術風格。代表作品有《棗園春色》、《紅岩村》、《待細把江山圖畫》、《龍盤虎踞今勝昔》、《芙蓉國里盡朝暉》、《江山如此多嬌》等。

傅抱石的山水畫構圖也與傳統山水畫不同,比較強調氣勢、連貫、虛實、動靜結合,故山水畫多正面主峰,變幻莫測,整體的美感強烈。他打破門戶之見,構圖形式靈活多樣,全景式、分段式、邊角式以及一水兩山式的自然分疆法都採用,不拘一格。在墨色的運用上,喜歡用潑墨和重墨,顏色用得較少。作畫時,當焦墨、濃墨用過後,還要用淡墨輕染,最後才用一點顏色勾填,但十分講究用對比色,如紅綠相配等,從而使畫面明快、醒目,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作者:王聰

新聞標題:沉浸濃郁,含英咀華——傅抱石 本文來源:華夏收藏網http://news.mycollect.net/info/159888.html


推薦閱讀:

端午將至,來看看國畫大師傅抱石筆下的「屈原情結」
傅抱石-現代國畫大師傅抱石簡介,傅抱石藝術特點,傅抱石主要作品
中國美術館新辦的「壕展」被吳為山評價為「20世紀中國美術最高水平」,有沒有言過其實?
傅抱石山水畫作品
傅益瑤:我的父親傅抱石(節選)-

TAG:傅抱石 | 抱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