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第二十七之豬肉闖關記.

中國故事第二十七之豬肉闖關記.

食品安全領域的驚悚,從來只有想像力的乏力,而無「創意力」的枯竭。曾幾何時,我們吃到的豬肉,漂亮的瘦肉越來越多,滿口流油的肥肉越來越少。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懷疑過這些肉是否有問題,但真相究竟如何,卻也沒人說得清。3月15日,經央視曝光,人們終於知道,這是用「瘦肉精」餵養出來的豬肉。那麼這些「健美豬」,到底是靠什麼魔力煉就的呢?本期中國故事,就將為您揭秘一頭正常的豬從變成「葯豬」到走上您的餐桌的全過程。

瘦肉精是一類動物用藥,有數種藥物被稱為瘦肉精。將瘦肉精添加於飼料中,可以增加動物的瘦肉量、減少飼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對人體會產生一定副作用。

河南省孟州市是有名的生豬產區。在那裡,如果想喂出「健美豬」,就必須在飼料里添加一種特殊的白粉末。當地人把這種神秘的添加物叫做 「葯」。飼料中添加的究竟是什麼 「葯」?養豬戶對此諱莫如深,不肯透露。這種所謂的 「葯」屬於違禁品,一般不輕易拿出來示人,都是在加工飼料的時候偷偷進行添加。在專門用來加工飼料的房間,記者注意到有一個小桶,裡面是一個銀色的袋子。養豬戶打開袋子,只見裡面裝的正是一種白色的粉末。這種粉末的俗名叫「瘦肉精」。其主要成份是: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它們都屬於β-興奮劑,原本用於治療哮喘,後來被發現可以增加生豬瘦肉率後,應用到養豬中。在上世紀90年代初,瘦肉精曾作為創新技術,在各地推廣。但國內外的相關科學研究表明,食用含有 「瘦肉精」的肉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近幾年,各地 「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時有發生。

現在大家吃肉都「挑瘦揀肥」,在零售市場,精瘦肉每斤比一般豬肉價格高3元—5元,出售含有「瘦肉精」的豬肉顯然能賺取更多利潤。豬吃了瘦肉精後,長得快、肥肉少。正常飼養的豬要六個月才能出欄。而如果在豬飼料中添加「瘦肉精」的話,這個過程只需兩三個月,生長期大大縮短。

若想要已經成形的普通豬「修鍊成精」,也可以「半路出家」:臨出欄前喂以「瘦肉精」,只需半個多月便可長成瘦肉型豬。據河南孟州的養豬戶透露:「一千斤料里加120克藥。再加得多了就不中了,豬都不吃。從豬長到一百八九十斤時開始加,喂到二百二三十斤重。」一頭豬添加「瘦肉精」10克,成本多了3至5元。收購價每斤至少多2角錢,以每頭豬出欄時100公斤計算,一頭豬多賺50元左右。一般一個小養殖戶養上百十頭豬,至少能多賣4000多元。事實上,豬肉中所含的毒素源遠不止來自飼料的「瘦肉精」。業界權威專家透露,「國內中毒狀態的豬達到60%,除了萊克多巴胺(瘦肉精),還有抗生素、重金屬、消毒藥等」 。對相當一部分中國生豬來說,它們從生下來之後,就開始了貫穿其短暫一生的「中毒」之旅。

【「嬰幼期」:注射4種到11種疫苗】

如果豬舍合乎衛生標準,飼養得法,一般仔豬只需要打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病和鏈球菌4種疫苗.但在現實的養豬場很多都難以達到衛生要求,飼養者為了提高仔豬成活率,往往會多打疫苗,最多的達十幾種之多。儘管疫苗一般不會像抗生素藥品那樣留下有害殘留,但對於高品質的生豬來說,疫苗還是打得越少越好。

【保育期:飼料拌抗生素】

在很多條件較差的小型養豬場,只能靠加拌抗生素,來提高成活率。「如果不拌抗生素,一些豬場的仔豬死亡率會高達30%-40%,餵了抗生素後,死亡率就能降低到6%-7%,接近大型豬場的水平。這些抗生素一般包括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磺胺類、喹諾酮類等,具體藥品有十幾種之多。

【成年期:濫用人葯和新抗生素治病】

在豫北開豬場的王何說,因為獸葯假的多,療效不佳,他給豬治病時,很多獸葯都用人葯代替,常備的有青鏈黴素、安乃近和頭孢類藥品等。為了提高療效,他常常給豬注射相當正常劑量的3倍藥品。在一些小型豬場,時有病豬因被注射過量藥品而死亡的情況發生。病原體在動物體內經抗生素作用後,提高了耐藥性,再回到人體,人的生命健康也會受到危害。

【出欄期:喂重金屬和瘦肉精扮靚】

用瘦肉精來給生豬「健美」,是養豬業內公開的秘密,並非河南養豬業獨有。而比這更可怕的,是餵養重金屬——不少養殖戶曾給豬飼料中拌有機砷和硫酸銅,以使豬看起來皮毛髮光、排便黑亮,導致豬處於半中毒狀態。

【死了也要賣】

除此之外,還有比毒豬更觸目驚心的一幕,那就是病豬和死豬。河南武陟的小王23歲,剛入行兩年,一直跟隨舅舅學習收豬,「我們收的都是病豬死豬,大多來自孟州和濟源。」小王說,死豬和活豬價格相差很大,「胖的每斤1.5元,但大部分豬都很瘦,也就120斤,價格為1元。」 病豬死因多種多樣,腦炎、五號病都有。」病豬死豬屠宰後會賣給一些工廠,冬天就賣給廠家做羊肉卷,大多銷往河南孟州、焦作和鄭州,一些外省的如果需要的量大也會發過去。

在各種藥物的催化下,只需三個月,一頭小豬就可以長成神氣十足的「健美豬」。接下來就將踏上從豬欄到屠宰場,直到超市貨架的闖關之路。這條路貌似艱難曲折,實則有驚無險。在闖關的過程中,健美豬大體會經歷三道檢驗關口。哪怕有一道關口認真檢查,都足以讓「葯豬」死無葬身之地。而且在三關過後,還有生產廠家這一道鐵閘把守,密不透風。但遺憾的是,這些監管全部失靈了。

【第一關:產地層層設卡】

一頭生豬在「遠走他鄉」之前,首先要獲得「出境證」,即由當地政府部門出具的《出縣境動物檢疫證明》《運載工具消毒合格證明》和《非疫區證明》,以及用於檢疫追溯的「耳標」,簡稱「三證一標」。

【出欄檢:難見監管部門身影】

「三證」把關,病豬看似難以「逃出生天」,但現實操作中,監管部門成了甩手掌柜,根本不會主動檢測。按照多位養豬戶的說法,政府部門從未到養豬場做過瘦肉精等質量檢驗,而是把這活兒推給了下一個環節,期望收豬的經銷商在批發銷售時檢驗。

【「三證一標」:童叟無欺一口價】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就算病豬在家門口真的碰上了檢驗,也可以用錢輕鬆搞定.據央視今年「3?15」節目披露,「瘦肉精」事件曝光之前,在沒有購買和調運任何生豬的情況下,有人隨便說了個車牌號,花了200元,就買到了往南京調運120頭豬的「三證」,每頭豬的檢疫費用還不到2元錢,另外還拿到了150個「耳標」.

【第二關:防疫人員火眼金睛】

豬販將千萬小經營戶養殖的生豬收購後,運往消費地城市的各大交易市場,按市場規定,駐場動物防疫監督人員必須對入場交易的生豬進行抽檢。而抽檢最主要的方式是採集豬的尿液。

【尿檢:養殖戶代豬驗尿】

通過檢測豬尿來發現病菌,這樣的方法科學有效,問題是這活又臟又臭,怎能勞煩檢疫人員辛苦,多是由養豬戶自己完成。一般情況下,養殖戶會準備一份「上好」的豬尿,甚至親自炮製人尿冒充。而檢疫人員呢,出於各種原因也樂得清閑,對檢疫過程「網開一面」,從而讓這一關卡形同虛設。甚至面對現場有豬猝死,檢疫員也始終不管不問。

【第三關:殺豬刀下無病鬼】

一頭生豬在順利混過了前兩關之後,就該運往屠宰場挨刀子了。屠宰場是生豬變成豬肉的關鍵一環。不管外地豬還是本地豬,也不管公宰還是私宰,都要拉到消費地的屠宰場進行宰殺分割,而駐場防疫人員也必須再對生豬進行抽檢。

【屠宰場:病豬死豬亦過關】

令人心痛的是,最關鍵的一環也是最容易被通過的一環。只有有利可圖,屠宰場甚至願意接收有問題的生豬。嚴格的抽檢變成了「指定專檢」,即用健康的豬作為樣本送檢。比起「葯豬」的流通,還有更令人震驚的一幕:有人專收病豬、死豬,以便宜的價格賣給屠宰廠。而屠宰場不但對病死豬一路放行,在屠宰過程中,還會進行著色等簡單的加工處理。經過「包裝」,問題豬肉價格得以飆升。

【護駕:「神通廣大」的生豬經紀人】

在瘦肉精豬流通檢驗的「三重門」里,還有一個關鍵角色不可忽略,那就是——生豬經紀人。他們挨家挨戶上門收購村民散養的生豬,然後轉手賣給豬販或者企業,從中賺取介紹費或差價。更重要的是,他們往往能夠通過檯面下面的「灰色交易」,執掌生豬能否順利過關的「生殺大權」。有的經紀人本身就是當地的檢疫人員,可簽發檢疫證明。在這些神通廣大的生豬經紀人面前,連過「三道關」擺擺樣子都不用,直接就可以當做合格的豬肉出售。撇開豬農的利欲熏心和相關部門的不管不問,如果相關生產企業的驗收能夠認真起來,這些並不高明的闖關大法一樣會被識破。以雙匯為例,其安全檢測生產線上,有諸如舌肌檢驗、白條檢驗、產品檢驗、包裝檢驗、金屬異物檢測、冷藏檢驗、配送檢驗等多道檢驗程序,號稱「十八道檢驗,十八個放心」。

【收購:除了瘦肉什麼都不重要】

可問題是最後這道最堅固的鐵閘,卻是整個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因為在利益面前,想讓企業有道德根本不現實。例如雙匯,出於市場需求,對採購的豬肉明確提出瘦肉率要達到70%,如此高的瘦肉率,就是健碩的野豬也無法達到,所以廠家明知豬肉里有各種玄機,也會大方放行。

【採樣:千里挑一】

「十八道檢測」看似嚴格,而事實上,並非每頭豬都會有如此高規格的待遇。出於成本等方面的考慮,廠家並不會逐頭檢查,而是提取一些樣本進行檢測。「企業自檢是通過化驗生豬尿樣,進行定性分析。一直以來,公司執行的都是集團標準,即按照4.5‰的比例抽檢。」濟源雙匯公司原總經理曹連友說,「由於實行以銷定產,每天加工生豬在2000頭至6000頭,如果提高抽檢比例勢必耗時耗力,將難以保證生產進度」。

【檢測:18道程序只是浮雲】

雙匯的「18道檢測程序」號稱世界最新進,可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18道檢驗並不包括「瘦肉精」檢測。其實,瘦肉精用簡單的試紙就可以查出。除此之外,這些檢驗程序的效果也非盡善盡美。因為據315電子消費投訴網相關人員透露,從2009年到2010年年中,315投訴網已經接到37宗關於雙匯質量問題的投訴,內容多半是雙匯肉製品內出現異物。

【嚴查:瘦肉率檢測絕不含糊】

若說18道檢測都是擺設也不客觀,對於變相迫使養殖戶使用瘦肉精的瘦肉率,雙匯就查的很認真.一位自稱2010年向雙匯供應了不少於500頭生豬的供應商直言:幾乎所有的肉製品大型企業,都在生產線上設置了瘦肉率檢測儀類設備。這類先進設備能迅速算出豬的胴體瘦肉率,最終所有的設備信息,都會被快速匯總進入電腦程序,進而成為測算結算價格標準的核心依據。該設備的功效,正是幫助企業對養殖戶進行殺價。

3道關口,18道鐵閘,在「葯豬」面前統統失守,但「葯豬」畢竟和生豬不同,消費者吃出問題怎麼辦。不要擔心,諸如雙匯之類的肉食加工企業還為我們貼心的準備了三道保險,讓我們相信,「葯豬」,「健美豬」只是個謊言,豬肉製品的安全沒有任何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廠家除了自己裸身上陣,鞠躬,道歉,萬人宣誓之外,還會拉上專家,媒體,甚至相關政府部門助陣。當然,這麼大陣仗的「保險」,能不能真讓消費者放心,不言自明。

【卸責:移花接木 屠夫變豬倌】

在雙匯質量問題被曝光後,雙匯老總第一時間出面,首先用抽檢的例子說明錯放一兩頭豬是可能的,但問題不在雙匯。今後將著重加強對上游產業鏈的控制,從源頭上對產品質量把關。「現在雙匯已經有養豬場了,種豬、商品豬都有,未來屠宰場建在哪裡,養豬場就跟到哪裡。」言外之意,黑心的只是一些不法養殖戶,雙匯的肉還是可以放心的。

【公關:雙匯萬歲】

3月31日,雙匯召開萬人大會,再次向消費者道歉,稱雙匯因「瘦肉精」事件受損超過121億元。現場還有遼寧營口經銷商連呼四聲「萬總萬歲!雙匯萬歲!」表示支持。參加會議的有雙彙集團中層以上代表,供應商、銷售商代表,漯河當地的工商、衛生、畜牧等相關單位的主管負責人,雙彙集團的30多家投資代表,30多家國內媒體記者,還有建行、中行、滙豐等國內外的23家銀行的相關人士。雖然沒請到一位消費者,但人人都明白,如果能爭取到以上這些參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不管是什麼豬,都會變成「放心豬」。

【上市:菜籃子里的「放心肉」】

經歷了這一番折騰,「葯豬」終於順利變成了貨架里的豬肉,看到這裡,你還敢吃嗎?不敢?沒關係,不管是企業,還是有關部門都會給你壯膽。雙匯所在省市在醜聞曝光後,果斷出擊通過拉網式檢查,對涉嫌使用「瘦肉精」的9個養殖場(戶)1512頭存欄生豬進行全部封存,宣稱「瘦肉精」只是個案,「健美豬」所佔比例低於全國標準,不必為此擔心。一些地市的相關部門也紛紛表示,之前上市的各批次雙匯產品都已通過質量檢測,可以放心購買。

雙匯如果真如某些政府主管部門,雙匯管理層所說的那樣是一宗「個案」,那也只能說是難以計量的「健美豬」銷售大軍中「不幸」落網的個案;「健美豬」如果真是個案,也只能說是無數聳人聽聞,超越想像的食品安全黑幕中的一個個案。一道監管如此嚴密,檢測程序如此嚴格的食品生產鏈尚且破解得如此輕鬆。整個食品產業的安全狀況,可想而知。在「健美豬」勢如破竹,作為「放心肉」被送上餐桌的今天,消費者也只有把自己的嘴作為最後一關,牢牢把守住了。

1 瘦肉精是個案么?

從2002年明令禁止使用到現在,「瘦肉精」一直食品安全的威脅,用「個案」來解釋似有推卸政府監管責任之嫌.

我們習慣於對壞事情持有樂觀的心態。壞蛋總是一小撮、極少數,壞事件總是極個別,小概率。壞與好是一個手指頭與九個手指頭的比例。此次河南雙匯 「瘦肉精」事件也是如此。官方的結論是,河南這次發生的「瘦肉精」案件是個別縣市的少數人明知禁用仍違法生產、銷售和使用引起的,屬於個案。結論自然有數據支撐,河南全省此次共抽檢存欄生豬31萬頭,確認「瘦肉精」陽性生豬134頭,檢出率為0.04%。幾天之內,抽檢幾十萬頭生豬,效率之高,令人驚嘆,地方政府的報告稱,共調動了21萬人次進行拉網式排查抽檢。且不論這次抽查的數據是否確實,僅僅「個案說」的邏輯就難以讓人信服。作為「七五」重點課題,「瘦肉精」經歷了從大力提倡到全面禁止的歷史過程。從2002年明令禁止使用到現在,「瘦肉精」一直是中國人食品安全的一大威脅,用「個案」來解釋似有推卸政府監管責任之嫌。

更何況按照如此邏輯,那麼三聚氰胺奶粉也是個案,個別利欲熏心的奶農和個別無良奶企才是始作俑者;還有那些被喂激素的水產品、含有大量農藥殘留的蔬菜、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毛血旺食材、地溝油等等,都是個案,我們的食品安全的基本面是好的,僅僅存在一些小的遺憾。那麼為什麼現在大多數中國人總覺得自己的餐桌上危機重重呢?今年初,《小康》雜誌和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發布《2010~2011消費者食品安全信心報告》就顯示,近七成人對中國的食品安全狀況感到「沒有安全感」。其中有15.6%的人表示「特別沒有安全感」。

「瘦肉精」以及三聚氰胺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我們很難將責任推給某個具體的人或者某種生物。此次「瘦肉精」事件中,豬顯然是無辜的,如果其他環節都無漏洞,就是有心添加 「瘦肉精」的養豬戶也最終賣不出自己的產品。可以說,「瘦肉精」事件顯然是養豬戶、流通環節、豬肉產品加工企業乃至政府監管部門有意或者無意的「合謀」,缺少任何一個環節的配合,那些不安全的豬肉都難以進入民眾的胃。

我們無疑想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尋找到解決之道,比如政府應該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比如有市場自發組織的維權機構以及足以令不法廠商傾家蕩產的集體訴訟機制等等,但是這些東西建立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有承擔責任的勇氣和心態,政府、企業、養殖戶等等都要明白自己錯在什麼地方,而不是互相推卸責任,用個案來當擋箭牌。一句話,要有自省和自責精神。正如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提到食品安全問題時,連稱慚愧,「剛吃飽,就出現了食品安全的問題。很不好意思,這件事情我們很不好意思。」

我們也希望,在一系列個案的催化下,我們的餐桌周圍也逐漸豎起一道道保護的屏障,而不是「個案」滿天,我們卻原地踏步,連「不好意思」這句話都不屑說出口…

2 就怕個案群案

這個「個案」既是瘦肉精使用問題上的第一大案,又是豬肉食品安全上的第一大案,它又一次敲響食品安全的警鐘。

食品竟教我們這些化學知識

河南瘦肉精案件真的只是個「個案」嗎?我們不知道,但是可以先存疑。第一,前幾天媒體報道,一位業界權威專家告訴記者,根據他們的研究,「國內中毒狀態的豬達到60%,包括萊克多巴胺(瘦肉精)、抗生素、重金屬、消毒藥的濫用等」,既然問題普遍存在,怎麼可以說河南事件只是「個案」?第二,河南的問題是媒體報道,然後政府拉網式排查,才查出了問題。全國並沒有像河南一樣排查,憑什麼就斷言沒有瘦肉精問題?第三,從公布的數據看,最近3年對全國主要大中城市抽樣監測,豬尿及豬肝中「瘦肉精」檢測合格率均在99%以上,可以推算出問題豬近1%;而發生「個案」的河南,「瘦肉精」生豬檢出率不過0.04%,只有全國的十幾分之一。這說明全國的問題比河南嚴重得多,怎麼可以說河南問題只是「個案」呢?

其實這種「個案論」我們過去聽過很多,三鹿奶粉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聽過,其他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也聽過,但三鹿倒掉的幾年內,三聚氰胺還是陰魂不散。瘦肉精事件是不是成為個案,還真有待於時間來檢驗,起碼不能驟然下結論。

 還應該看到,即使河南瘦肉精事件只是「個案」,也沒有絲毫掉以輕心的理由。須知,這個「個案」可是個令人觸目驚心的「大案」。這個「個案」,涉及生豬的飼養、運輸、屠宰、加工一條龍的監管失守;涉及孟州、沁陽、獲嘉、溫縣等4縣市和一大批玩忽職守的公職人員;而其結果,卻涉及成千上萬瘦肉精豬肉和食品的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問題;連雙匯也一天損失一個億,10天損失了10個億呢。

這個「個案」既是瘦肉精使用問題上的第一大案,又是我國豬肉食品安全上的第一大案,它又一次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絲毫麻痹不得。

 官員為什麼總願意把發生的問題說成「個案」?這也有「一石二鳥」的作用。一是維護穩定,安定人心。這裡發生的問題只是「個案」,整個局面還是沒有問題的。這當然很有必要,問題在於,需要拿事實來證明確是「個案」,才能讓公眾真正安心;二是縮小影響,減輕責任。當一個問題發生後,就怕產生連鎖反應,於是趕快宣布「個案」,說明問題只是特殊性,總體不存在問題,從而減輕監管部門的責任。即使確實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必須先拿「個案」說穩住局面。可見,強調「個案」是我們傳統的思維和表達方式,不管問題多大,形勢永遠是一片大好;哪怕一個班子全爛掉了,還是說成「個別人」「少數人」腐敗。瘦肉精案所謂「個別縣市的少數人」就是沿襲了這種習慣用語,這既是麻痹別人,也麻痹自己。

我們無法鑒定瘦肉精問題是否 「個案」,但是有兩點必須堅持:在事關食品安全的問題時,不能因為「個別」而掉以輕心,反而應該「寧可信其有」,進一步加大監控力度;在對公職人員監督失職的查處上,不能因為「個別」而寬恕仁慈,應該從嚴懲處,才能堵塞監管漏洞…

3 食品安全需要多少技術含量?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任何拿技術細節做擋箭牌都是障眼之法,任何對技術細節失誤的檢討,都是避重就輕。

中國人常吃的55種毒食品

也許是意識到了事態嚴重,雙匯董事長萬隆終於在事發10天之後,於雙匯全國經銷商視頻大會上露面,以圖穩定軍心。在安撫內部軍心的同時,這位「掌門人」還接受了媒體採訪,首次以雙匯第一責任人的身份向全國消費者喊話。然而坦白地說,雙匯的經銷商們會不會因為董事長的打氣而重樹信心,外人無從揣測,但董事長通過媒體傳達的信息不足以安撫消費者,卻幾乎是鐵定的事實。

首先,出現在鏡頭前的萬董事長,不僅不見對消費者的歉意和愧意,反而意氣風發、慷慨激昂,大展「下一步將會大力發展養豬業,增強產業鏈上下游的控制力,確保食品安全」的宏圖和宏願,彷彿其領導下的雙匯不是一個剛剛犯下大錯的失敗企業,卻更像是一個志向遠大、勇於擔當的行業先鋒。作為中國的消費者,我們自然並不指望中國企業家也像日本同行那樣以身謝罪,但在吃了那麼多瘦肉精之後,承納企業老闆鞠一個躬、道一個歉的權利,我們還是比較在乎。至於就未來的宏圖發宣言、表決心,雖然也有觀賞價值,但終究要先承認了過去的錯誤,然後看我們是不是打算讓你繼續經營下去之後再說。 其次,據媒體披露,萬董事長自認雙匯的瘦肉精事件與當年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有本質的不同」,其給出的理由是:首先,瘦肉精是上游產業鏈存在問題;其二,瘦肉精事件主要是由於抽檢標準有漏洞;第三,雙匯產品經得起檢驗。

我向我的良心起誓,要想從這三條里看出瘦肉精事件與三聚氰胺事件「有本質不同」,絕對需要特異的思維和心思。首先,瘦肉精是上游產業鏈存在問題,三聚氰胺何嘗不是?其二,瘦肉精事件是抽檢標準有漏洞,三聚氰胺難道不是?其三:雙匯產品「經得起檢驗」?!董事長不說我還蒙在鼓裡,董事長一說我才明白:雙匯的瘦肉精事件,不過是完整複製了一遍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經過三聚氰胺的驚天大案,中國的食品生產企業,包括雙匯這樣的行業狀元,都沒長什麼出息,中國的食品安全環境,也沒有什麼改觀。

瘦肉精事件曝光之後,媒體、專家多有評論,其中不乏農業部門官員、雙匯企業成員進行的技術分析,諸如抽檢比例設計有漏洞、對瘦肉精源頭打擊不力等等。但所有的技術分析都迴避了最重要的前提按照央視的曝光,圍繞雙匯生產過程進行的行政執法,其特點就是「不執法」;對收購生豬進行的抽查檢驗,其核心就是「不檢驗」。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任何技術細節設計都是障眼之法,任何對技術細節失誤的檢討,都是避重就輕。

中國企業不是笨蛋,用於出口的產品禁得起全世界最嚴苛的檢驗,證明他們想干好的時候比全世界的企業都能幹。而他們厚此薄彼的原因,無非國外的監管部門比國內的更嚴,國外的消費者比我們更刁。前者看來指望不上,後者則有賴於我們每個人的努力,譬如像雙匯這樣的企業,就非讓它付出比200億更慘痛的代價不可…

4 別讓毒食品伴隨國人一生

無論瘦肉精重出江湖,還是各種添加劑「後浪推前浪」,都在提示一點:維護食品安全,應先給監管機制「消毒」

雙匯開「萬人大會」致歉 無消費者代表出席

「3·15」是一個節日,卻不是能讓你「帶著過年的心情」來歡度的那種日子,而是讓你上火、神經收縮的日子。因為每年的這一天,作為消費者的你,總能一下子獲知成堆的壞消息,有些消息甚至達到了聳人聽聞的程度。

拜「3·15」所賜,媒體、消協、政府職能部門幾乎每年都會曝光若干猛料供你「警惕」。而央視的報道則提供了一個新名詞:反式脂肪酸。這個看起來不怎麼眼熟的名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卻廣泛存在著。福州大學專家通過檢測國內食品市場銷售的52個品牌、167種產品,發現所取樣品中,100%的乳酪製品,95%的洋快餐、蛋糕、麵包、炸薯條類,90%的冰淇淋、80%的人造奶油、71%的餅乾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舊的沒去,新的又來。央視昨天還披露了另一個猛料:曾奪人性命、人人喊打的瘦肉精豬肉,在南京等地的肉菜市場依然存在,知名企業雙彙集團也使用這種豬肉製作食品.這一新一舊兩種有毒食品的出現,難免讓人覺得,有毒食品正在「推陳出新」。三聚氰胺也曾是一個新名詞,但直到現在,人們仍不敢完全相信,這玩意兒已從乳製品中全身而退,內地消費者捨近求遠地跑到港澳及海外買洋品牌奶粉,多少印證了這種憂慮。

說起來,這「反式脂肪酸食品」去年也被消費者投訴過,但不知為何,這事兒卻沒有引起多少關注度,與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相比,這是不太正常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據說率先來自國外的研究發現,譬如:增加罹患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影響胎兒、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及神經系統的健康;增加二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有可能導致婦女不孕等。

國人一輩子躲不開商家的霸王條款,其實還不是特別可怕,畢竟霸王條款並不直接奪人性命。但有毒食品卻不然。想想看,從搖籃遭遇有毒奶粉,到專騙老年人的「空殼」致癌奶粉,再從餐桌到零食,我們消化吸收了多少化學添加劑?有毒食品又何嘗不是伴隨我們一生呢?去年,有媒體稱,我們一天大概會吃掉76種添加劑。難怪,以打黑著稱的重慶市公安局局長王立軍上周措辭強烈地指出:有毒食品危害猛於黑惡勢力!王局長據此建議,應制定《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法》嚴懲食品、藥品領域的犯罪。

無論瘦肉精重出江湖,還是反式脂肪酸等五花八門的添加劑「後浪推前浪」,都在提示一個不變的主題:維護食品安全,應先在現行監管機制上「消毒」…

推薦閱讀:

2013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節選)
優秀精華詩詞作品「邊走邊拾」(廿五):中國詩聯格律詩詞版原始保存
做一個好校長的成功秘笈-《中國教育報》網路版 - 中國教育新聞網 WWW.JYB.COM....
全球最牛的20部間諜小說,有一部是中國作家寫的!
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珍藏的舊中國老照片(組圖)

TAG:中國 | 故事 | 豬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