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話「教師」

導語

又到了美好的教師節。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有尊師重道的傳統,這個令我們敬畏兼具的「老師」一詞,可是有著漫長的歷史過程的。不僅如此,古代人給教師送禮、對教師的稱呼也與今天大不相同。各位不妨趁著過節,漲漲姿勢,來一趟教師文化的穿越之旅吧!

最尊貴的老師:太傅

世界上,地位最尊貴的老師,便是未來帝王的老師。古代,幫助國君教導太子的人,一般叫做太傅。

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海報

為什麼叫「太傅」呢?

「傅」在《說文解字》里,被解釋為「相也」,意思是輔助、輔佐的意思。除此之外,也用作教導、教育,是動詞。或者用為名詞,指帝王或者帝王與諸侯之子的老師。

為什麼在「傅」前加「太」?有人認為,因為「太」在古代是「大」的意思,也有身份高或者輩分高的含義。因此古代很多重要的官職,都有「太」字,比如太保、太宰、太師等。

古代人給老師的禮物:束脩(xiū)

古代人講究尊師重道,在拜見老師時,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都會帶上「束脩」禮,聊表心意。那束脩究竟是什麼呢?

「脩」是干肉的意思,「束脩」便是一束干肉(一束是10條的意思)。

古代人只拿肉來做禮物嗎?

當然不是。束脩是一種代稱。唐代施行束脩之禮,對學費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國子學和太學的學生,須送絹三匹,四門學送絹兩匹,律學、書學、算學送絹一匹。

古代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太學與書院

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

像現在一樣,古代也是有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

古代公立學校里,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太學」是古代高等教育,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大學。為什麼是「太」呢?因為「太」在古代多與「大」相通,有極大的意思。為了國家的長足發展,為了完成人才的儲備,除了採取推薦人才,或者進行科舉這樣的「國考」,進行人才篩選之外,當權者也要考慮教育的重要性,做好人才的培育工作。漢武帝時,董仲舒就建議設立太學,認為太學關乎賢士的培育,是教化的本源,所以要興建太學,來培育天下人才。在東漢的時候,太學生有三萬人之多。在那時,這已經是極多的奇蹟了。

書院一般是古代著名學者私人創建或主持的高等學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比較有特色的教育機構。萌芽於唐朝,興起於宋朝,會藏書、修書、著書、刻書、教書,既搞學術研究,也做教育。中國四大書院有應天書院、嶽麓書院、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

老師,是很老的教師?

人們尊稱他人為老師,老師,難道是很老很老的教師嗎?

「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教的是「傳道授業解惑」。古代的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也要傳播聖賢之道。

「老」在古代指50至70歲高齡,也常用語對一些官僚的尊稱。「老師」在以前指年紀大,輩分高,傳授學術的人。後來,「老師」慢慢就沒有了年齡的限制,用於泛指傳授文化、技藝的人。

孔子畫像

古代對於老師的其他稱呼:

夫子:夫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也是學生對於老師的稱呼。在《論語》里,學生們就稱呼孔子為夫子。祭奉孔子的廟,也被稱為夫子廟。

博士:博士可不是現代才有的辭彙。博士源於戰國,本是中國古代的學官名。漢武帝時設置了五經博士,專授儒家經典。我們熟知的大文學家韓愈,《師說》的作者,就曾擔任國子監博士一職。後來,博士才成為我們熟悉的學位。

助教:你沒有看錯,助教也是古已有之的名詞。西晉時設置助教這一官職,協助博士進行教學。

訓導:原來是教誨訓導的意思,後來也被用作學官名。在明、清時期,政府會在府、州、縣學,設置訓導一職,作為輔助性的職位,來協助同級正職的同事們,來教育學校學生。

祭酒:酒怎麼會和老師有關係呢?原來,祭酒也是學官名。這個詞原意是指祭祀或宴會時,由年高望重者一人舉酒祭神,這是一種榮譽。後來,漢武帝設五經博士,博士之首稱為博士僕射,到了東漢,改為博士祭酒,於是祭酒便成為學官名。西晉改為國子祭酒,主管國子學或太學。隋以後稱國子監祭酒,為國子監的主管者。老師之首,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校長了。

博士、助教、訓導、祭酒,都是官學的體現。這些幸福的古代教師們有官職有編製,是不是比現在的老師幸福呢?

(本文經授權選自《我的趣味漢字世界》,主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接力出版社2014年。)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教師職業德修養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學校,什麼樣的教師
教育變成這個樣子,真的是你們所希望的嗎?
教師也需「減負」
「帶病上課」不是鑒定老師是否合格的標準?

TAG:教師 | 咬文嚼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