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刀淺釋
(2008-11-22 23:08:19)標籤:體育分類:醉心武學一、型制:在用途上,大刀的型制又分「馬戰」與「步戰」二種規格,馬戰大刀較長,約一丈二尺;步戰大刀較短,約六尺至八尺、九尺不等,視個人身高而定。構造上主要分:刀身、刀把、刀頂(把尖)等三部位。
(一)刀身分刀尖、刀刃、刀背、刀盤等部份,傳統的春秋大刀(俗稱關刀)的刀背須呈「一浪三波」的造型,「冷艷鋸」即依此得名,大浪上鑚有一孔,可加繫一撮紅纓。刀背的浪口可做:挑、掛、叉、絞等用途,掛刀多靠此刀背的浪口,又可叉敵器械,非僅徒做裝飾,不識大刀章法者往往不知其用。套路中【汲步叉刀】一式即作上叉敵械之用。(二)刀盤以下為刀把,刀把分上把、中把、下把等三部份。刀盤以下,近上把最上端的金屬部份為把手,持刀者當以右手握「死把」(握定,不上下滑動)持此部位,左手握「活把」(不固定),可隨勢上下滑動於中把或下把。此刀盤以下的把手,為持握大刀的重心及紓機所在,千斤大刀,即依此要領並配合刀法演武,可得自在無礙。如同抱小孩、抱貓、抱狗……都有其章法,未得要領,斤餘大刀也舞得稀落笨拙。(三)刀頂又稱「刀鑚」或「刀樽」,此部份最常為人所忽略,又是大刀極不可或缺之重要部分。刀頂為金屬製,須有三楞,型如飲酒用的「樽」,以此得名。刀頂可供擊打或推鑚之用,套路中【彈腿橫擊把】一式即此用途。古時手持大刀的將領在沙場上,遇暫歇或臨時指揮調度時,若需彎腰置放動輒十餘斤的大刀於地上,乃極為不便,此時單手持刀,配合刀身重量,以刀頂部位重插於地,必入地尺餘,既方便豎置,又方便隨時抽取,威風凜凜。如何挑選大刀?大刀型制的擇法,為個人立正時,右手握刀盤下的把手部位,末端的三菱「刀頂」尖端觸地,右手握把手持刀直立時,虎口須與自己的右肩齊平。(至少不低於自己的肩膀)二、刀法:大刀(春秋大刀)的主要動作有:劈、砍、斬、架、截、雲、掛、挎、挑、攔、掃、抹、托、撥、壓、絞、錯、搗、隨、扇等。常用的「十二字訣」為:劈、砍、磨、撩、削、裁、展、挑、拍、掛、拘、割。在使用章法上,步戰大刀多以右手握「死把」持刀把部位;馬戰大刀則有時可雙手滑把至刀把末端,兩手同持下把部份做【橫掃千軍】等馬上橫掄刀的動作。其餘的頂花、背花等掄花為花招。不識大刀章法者,往往將持刀手(右手)隨處把握,甚至出現有「反手」握把的胡謅動作。
推薦閱讀:
※陳氏春秋大刀[教學片]
※活把春秋大刀
※武當春秋大刀
※燕氏清平大刀----燕華、鄭廣昊
※2016香港徒步——大刀刃、雞公嶺連走
TAG:大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