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

中國很早便建立起國家政權,為了維護政權,選任官員伴隨著國家政權的出現同步建立起來。夏朝因為年代久遠,可靠資料不多,暫不多談,而殷商時期「官制」就已初步健全應該是確實的。當時商朝四處征討,擴大自己的領土範圍,奪下的土地,就要靠人來治理,商王按照當時貴族等級地位進行直接分封。

還有一種,則是從非世襲的貴族中選拔特別有才能的人來做官,幫助治理。前一種稱之為「世官制」,後一種稱為「察舉制」。殷商被周朝替代,「世官制」基本上貫穿整個西周和春秋時期,並且成為主要的選官制度。「周禮」建立,宗法制度進一步成為治理國家的「政治路線」,貴族按照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從各自從分封中得到土地和人民,自然這些「上等人」也就成了該土地上的行政和軍事長官。

有名的姜子牙曾經是八十多歲,一事無成,最後幸運的遇到了周文王。後來幫助武王打下商朝,建立周朝,被封為大貴族。封地就是位於現在山東的齊國,做了齊國第一代的諸侯國王。而他的子孫後代,一直享受這種特權。戰國時期,分封的諸侯國互相征戰,擴大地盤,各個國家都在求賢若渴,強大自己的實力。「察舉」「選賢」成為當時除了世襲體制下另一種重要方式。有名的縱橫家蘇秦張儀便是例子。

權貴們當然不能放任這些從前屬於「下等」的賤民上來,突然變成手握大權、左右朝綱的重臣。但是,春秋戰國時期,政局變幻,保守的貴族根本無法應付大時代大變動的衝擊。司馬遷曾經在《史記》中寫道:「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如此情況下,「察舉」,「軍功爵制」必然興起。

所謂「軍功爵制」,是指不去憑藉血統和等級,而是以本人的才能為主的選官制度。晉國趙鞅為了在戰場上己方取得勝利,就在戰前宣布:「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圍免」。從前庶人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這一次算開了先河。魏文侯變法時又進一步,實行「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等到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商鞅變法時,則乾脆宣布「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等於徹底否定了「世官制」。商鞅制訂了軍功爵二十級,以軍功大小授予爵位,以爵位高低任命官職。

所謂「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二首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也。」通覽整個戰國時期,最大膽、最徹底的打破「世官制」,啟用各方人才為國家效力的是秦國。這也為秦朝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秦朝末期,群雄並起,漢朝開國之君劉邦也加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滅秦戰爭。劉邦出身貧賤,圍繞他身邊的一干謀臣將士大多都是下層出身,後來歷史赫赫揚名的蕭何、陳平、英布、樊噲、韓信、周勃無一不是出身低賤。即使出生韓國貴族的張良,韓國被滅,也成為一個流亡者。正因如此,劉邦本能的就會強調不拘一格的選擇官員。劉邦曾說:「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這個時候套在人們頭上的「世官制」特權思想枷鎖早已不復存在。漢朝建立後,戰爭減少,軍功爵位制退居次要地位,「察舉」制度成為主要選官方式。

當時的「察舉」,其實就是舉薦。三公九卿、地方首腦等高級官員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向皇帝舉薦各種人才。被舉薦者有的是現任官員,有的是普通百姓,範圍很廣。漢武帝時期,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學者董仲舒就是以「賢良之學」被舉薦到中央的。除了舉薦,當時還有一種選官方式,稱之為「徵辟」。徵辟其實中央或者地方對於某些有名望的人才專門進行聘任。用皇帝名義進行聘任為「征」,以各級官員名義聘請叫「辟」。東漢時,發明地動儀的大科學家張衡就是被「徵辟」進入政府做事的。

「察舉」雖然能夠不拘一格的選擇人才,不過,在東漢末年時,它的弊端出現了,因為長時間的階級固化,形成了地方眾多的名門望族,他們逐漸坐大,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舉薦自己人,這裡有同鄉、有門客。東漢末年有名的童謠道出當時「察舉」的荒誕。「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曹魏立國後,對於這種局面進行了改革,魏文帝曹丕接受了陳群的建議,制定了更加制度化的「察舉」制度,稱為「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主要包括,朝廷設置「中正」,由「中正」自選名為「訪問」的屬員,經常性的調查同籍人士的家世、才華品德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寫出評語,然後再參考家世,評其品第上下,共分為九品。最後,將評定報告送交給主管官吏任免的類似「組織部」的「司徒府」,作為選用官員的參考。「九品中正制」剛實施曾經起到了一定作用,對東漢時期地方坐大、朋黨弊病有了一定抑制。但是,隨著世家大族開始支配政局,「九品中正制」變成了豪門大族的工具,甚至出現中正都要世襲的情況。到了隋朝時,政府徹底廢除了「九品中正制」。而「科舉考試」則正式建立,這一建立延綿了一千三百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科舉取士」制度是由國家設置考試科目,定期進行統一考試,根據考試成績授予官職。在當時,它的進步性不言而喻。對於個人,階級固化打破,門閥政治終結,平民有上升通道,社會流動性加強。對於國家,政府能夠獲得更多各類人才,充實政府部門,為國家服務,同時,緩和了社會矛盾,政權的合法性進一步被認可。

人類過往歷史,沒有一次會原樣重演,歷史上這些選官制度,更不能與現在的制度生搬硬套,但是,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卻有每每對後世有所啟迪,有所借鑒。觀察整個中國歷史選官制度後,我們發現,沒有一種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選官制度,歷朝歷代政治清明時,這些制度都能有效運行,一旦政治腐朽時,則變本加厲的影響政權的穩定。

推薦閱讀:

古代玉器中龍紋的演變(戰國)(四)
中國古代文字的演變歷程
後天八卦是從先天八卦演變而來
中國古代的槍、矛的演變過程
「堪輿」如何演變為風水學的別稱?

TAG:中國 | 制度 | 古代 | 官制 | 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