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MLE Step1 261 出分後考經(by 李翊嘉)
來自專欄 USMLE考經5 人贊了文章
小編註:
根據《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Version 2.0)←點擊閱讀,李翊嘉同學的Step1 261出分前考經rating為:4+/5星考經。
評分細節:
根據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 ,考經應該具有出分前考經和出分後考經兩部分。本文為出分後考經,李翊嘉同學沒有提供真正意義上的具有時效性的出分前考經。
考試時間:2012.10.8
考試地點:北京
最終成績: 261/89
其實我的備考過程基本上是按照賴青穎學姐的路子走的,可以參見
百歌醫學:USMLE Step1 258 出分前考經(by 賴青穎)| 原名:終於完成了人生的一個大目標 — Step1考完了呀!我從中受益很多。
準備階段:
時間比較長,可以說從大三下學期(2010年2月)開始吧,因為從進醫學院開始就想出國行醫,所以很自覺地就開始找書看了。從大三下學期到大五上學期也就是用BRS這套書,跟著學校進度走,一路看下來anatomy, physiology(也用了Kaplan,並且看了課程), pharmacology, microbiology, pathology。並在2011年7-9月基本做完了Robbins的病理配套練習。當時並沒有用anki,看這些書一方面是留個印象,一方面也是為了對付學校自己的考試。又在2012年1月~2月在美國實驗室實習期間翻了一遍FA 2010,印象並不深刻。
第一階段: 從2012年的2月底~2012年4月底
從這時起正式開始參加BUG的2012周末精講,在總結周末班內容的同時看完biochem, neuroanatomy, behavior science(看behavior用的時間略長,用了3星期,看視頻同時看書,收穫不菲);同時用Kaplan notes複習了microbio, immunology,用BRS複習了pathology並又看了一遍Robbins題目;節奏保持在一周到兩周一本書;配套做FA的Q&A。把新學到的知識點、做錯的題都記在anki上,每天抽出1-2小時回顧anki上的知識點。學校這邊,當時由於還未進臨床,全天上課,所以時間支配度大一些。
第二階段: 從2012年5月初~2012年7月底
此時繼續參加BUG周末班,繼續複習anki記錄內容,同時開啟了Kaplan Qbank的題庫,正確率也像正弦曲線一樣有波動,也曾一度被這個以偏、怪著稱的題庫搞得無語。另一方面開始刷FA(有種之前刷紅寶書的感覺)。同時完成了Kaplan Dx,把結果發給了【顧問系統】,被反饋為:
「......提示某些系統的physiology可以再看一遍......」。
於是我又針對性地看了遍FA。從六月開始斷斷續續聽Goljan,很喜歡他講課縱橫捭闔的感覺,內容很有營養,個人覺得複習中後期聽理解可能更深一些。
這段時間我把做題時的錯題或者覺得比較好的題目都記錄在anki里,把看FA時還不會的知識點以及Goljan課程的內容也記錄在anki中。由於進了臨床,時間不如之前容易支配,每天把計算機的anki和手機ankidroid同步,利用坐地鐵、打飯、午休、發獃的時間複習anki內容。日子過得波瀾不驚。
第三階段: 2012年8月初~2012年9月初
終於開了UW,覺得UW比Kaplan做起來舒服多了,一個是「不卡」(為什麼腦海突然浮現「紅綠大金曲,不白卡」的KJ呢?),一個是題目不太偏;正確率相對平穩。同時繼續刷著2012版的FA,不斷查漏補缺。不過抱歉我也不記得我刷了幾遍FA了……各位看官根據自己的情況刷吧。
最後階段: 2012年9月初~2012年10月8日
進入了內科,日子開始忙碌起來。第一個科室是風濕免疫科,每天趕早班車去協和西院,正好上下班在車上可以看anki,很催眠的說(好屌絲的感覺……)。9月份最後刷了一遍FA,同時把UW中標記的題目重做了一遍,覺得還是很有收穫的。
另一方面買了NBME的11,12,7,模擬做了一下(第一次做nbme 11驚奇的發現只有四個block……土了吧)。同時把其他幾個nbme都刷了一遍。錯題、好題都記在anki,每天顛來倒去地看。NBME 11考完之後,650,公郵【顧問系統】說我250+沒問題,我就去確定考位去了。
終於,要考試了,考試前做了官方模擬題,正確率95%。然後就收拾收拾行李,按著萬姐姐的指示(我是說那個BUG官網的考點指示:《帥哥美女帶你「踩點」USMLE北京新考場(地鐵4號線到融科資訊中心)(by BUG)》)住到了考場邊上。回到熟悉又陌生的海淀區,不免有點激動,結果……感冒了。熟悉了考場位置,在旁邊的7-11買了頓晚飯,回賓館看了看FA後面的插圖,又看了遍哈利波特鳳凰社,然後睡了。
考試當天
狀態還成,一大早灌了兩杯咖啡,衝進考場。一切核對辦好就進去了。考試感覺像在做UW(無論難度還是題目長度還是題型)。我還是採取每做1個block休息一次,上廁所、吃巧克力棒、灌咖啡(對咖啡反應過大的看官請勿模仿),對拿不準的題目還是翻了FA,當然某些題目真的找不到FA對應的內容(後來複習step2的時候發現……哎呀,這不就是考試時遇到的那個啥嗎……)。
考試就這樣波瀾不驚的過去了。考完後給文雨萌簡訊吐了吐槽(文雨萌在那邊的考經說:我聽見啦~我也吐了你哦~),然後就回病房了。
- 後記#0:我的Step1考試經歷就這樣回顧完了。因為我考完之後沒有馬上寫考經,這些內容都是出分之後回憶的,自認還比較中肯。大家惦記著Recall bias,小心挑著看吧。總結自己的經驗發現最大特點是Flashcard控,Anki貫穿了我整個複習過程,當然也少不了「辰」「辛辛」「雨萌萌」幾位同志的大力幫助(猜都是誰?),和BUG講師們和眾先行者們的指引。
- 後記#1:十月底的一個晚上gmail郵箱蹦出成績通知的那一瞬間,我還是挺緊張的。打開成績覺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段時間備考的酸甜苦辣或許只有自己最清楚吧,當然我非常感謝在這個過程中支持我的帥師兄王宇辰,和我一起備考的文雨萌同學,我的室友,周圍的同學們,以及我親愛的父母。
- 後記#2:我記得當時我還和文雨萌說了一個我的」發現」 (我有做不下去題目就去百歌醫學官網看考經的癖好,因為那種感覺就像背後有前輩鞭子在抽你……激勵你前進):發現考經裡面的人得分和NBME 11, 12, 13中分數最高的一個非常接近,±3分左右。當然也不全准,這個發現也只是為了穩定一下考前緊張的神經吧……
復慣用書和題庫:
- 病理: BRS + Goljan課程(至於Goljan 的review book我買了,但是沒時間看了……,如果英文聽力沒問題的我個人感覺聽聽課程就成)
- 生理: BRS + Kaplan notes
- 藥理: Kaplan notes
- 微生物: Clinical Microbiology Made Ridiculously Simple + Kaplan notes
- 免疫: Kaplan notes
- 大體解剖: BRS
- 神經解剖: HY
- 組織胚胎: BRS
- 生化遺傳: Kaplan notes
- 行為醫學: Kaplan notes+ 課程
- 分子生物: 自恃之前做過基礎實驗一年,沒看…… 沒信心的看官還是可以考慮看看
- FA 2010+ 2012
題目:
- Robbins Review:做了兩遍(第一遍是之前準備期間,第二遍是在第一階段複習病理的時候)
- FA Q&A: 題目相對基礎但是講解很好。
- Kaplan Qbank: 83% (全隨機,題目相對UW有些偏怪,但是講解不錯)
- Kaplan Dx: 75%
- Kaplan Sim1: 82%
- Kaplan Sim2: 我做不下去了……所以至今還空著
- UW Qbank: 89%(全隨機,講解很好,就是整個計算機的複製粘貼都不能用)
- UW Sim1 and 2: 265
- NBME 11: 650 (257)
- NBME 7: 650 (257)
- NBME 12: 670 (261)
正確閱讀考經(beta版):
考經,不是循證科學範疇的single case report,而是一種個人傳記文學(屬於anecdote類型,在循證水平上屬於最低的)。百歌醫學通過《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Version 1.5)?點擊閱讀,為大家提供了可信度大於3.0分的考經,即作為第三方來確認考經"是否為真人真事真成績單而寫成的真考經」,而非別有用心的組織或個人杜撰拼湊的虛假考經。但考經本身的個人傳記文學屬性是無法通過《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而改變成為single case report這種最基礎的scientific evidence的。所以,在同學們閱讀時,請注意考經這種個人傳記文學「在全面性和準確度方面存在的先天誤差,在可重複性和普適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故,考經作為一種鼓舞鬥志的文學作品是合格的,考經作為指導USMLE考試的學習複習是有潛在危險性的。請所有真正複習準備USMLE考試的同學,嚴格遵循路標系統(來源於cohort study和case control),按部就班完成「做題 + 精講 + 按時高標準通過checkpoint」的循環,這是正確的guideline。PS:《正確閱讀考經(beta版)》是2018年1月12日新出現的配合於《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進一步指導大家正確精細準備USMLE最初版,今後會逐漸更新為正式版。by 百歌醫學2018年1月12日本文於2013年3月始發在百歌醫學官網,原文鏈接→http://www.baigemed.com/blog/usmle-exp_step1_118791_31179.html
作者:李翊嘉
推薦閱讀:
※為什麼USMLE不需要托福成績了?
※USMLE備考日記(一):聊聊恐U症和路標系統初體驗
※如何在第一年住院醫生時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