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日後必火」的刷屏App,是如何規劃「老帶新」的用戶增長模型的?

【運營】「日後必火」的刷屏App,是如何規劃「老帶新」的用戶增長模型的?

4 人贊了文章

別誤會,我想講的不是一款「刷屏級」的App,比如抖音。

而是一個目前沒什麼名氣的內容聚合平台,它的名字叫「刷屏」,百科裡說它的上線時間是2018年4月11日,前身是「微見」。它的賣點非常直接:能夠看到名人的微信朋友圈。

哪些名人呢?首批入駐的以內容行業的KOL為主,例如小馬宋,羅輯思維的CEO脫不花,以及我知道這款App的原因:本科的時候選修的老師——魏武揮。此外還包含一些科技,財經,創投,區塊鏈,樂活,文娛和時尚領域的大中小KOL和自媒體。雖然目前沒有金字塔最頂端的互聯網大佬入圈,但整體而言KOL(在這款App內統一稱之為PRO)的咖位基本和App的定位符合。再說,萬一某天能在裡面看到Pony馬和Jack馬的朋友圈呢?細思恐極。

一、核心賣點

展開來說這款App的核心賣點,引用知乎用戶@Jason Jia對於的評價:

如何評價「刷屏」這款APP??

www.zhihu.com圖標

刷屏的邏輯有三:

一彌補機器分發信息的缺陷。刷屏APP通過同步大V、行業PRO的朋友圈、微博,獲取由大V的推薦信息,藉助精英視角,為內容把關,提供給普通用戶高質量的內容信息;

二提升信息檢索的效率。刷屏APP是一個內容的RSS,在海量的信息資源中,快速聚合每日精選和每日刷屏信息,擺脫技術推薦的不加遴選,而透過豐富的資訊,抓取最有價值的信息內容。

三是突破信息繭房的束縛。刷屏APP支持用戶訂閱PRO,但內容呈現由PRO決定,用戶沒有舒適的舒適的信息繭房可以待,也不會因此陷入坐井觀天的窘境。

簡而言之,三個核心痛點

  1. 今日頭條太Low,不適合我們這種高貴冷艷的高級互聯網民工。
  2. 今日頭條太雜,全是垃圾營銷廣告和聳人聽聞的乾屍超自然現象,浪費時間。
  3. 今日頭條太單一,看久了它老給我推薦女明星的八卦和廣場舞風雲。

結論:今日頭條辣雞,我要看刷屏App。(此條五毛)

關於這款App的目標用戶, @趙振林 的歸納已經非常全面了。

如何評價「刷屏」這款APP??

www.zhihu.com圖標

再次簡而言之:

  1. 圈內從業者
  2. 企業公關
  3. 媒體從業者
  4. 吃瓜群眾

這款App從賣點到受眾,從一開始就很明確。雖然不可能廣泛地收割不同層次的用戶,但切實解決了自己目標用戶的痛點,又噱頭十足。

所以我感覺它能火,這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之一。

萬一火了,我能以一個先知的身份沾沾自喜一番,或者某天刷屏的PR員工看到我這篇文章會大發慈悲給我結了我五毛的廣告費用,在此先謝過了。

接下來回歸正題,從裂變埋點的角度拆解一下這款App,以期對自己的業務有所裨益。

二、ASO

App Store下刷屏App的界面如下。

從ASO的角度看,副標題和介紹語能壓中的關鍵詞並不多,「名人」,「朋友圈」,「頭條」算是幾個還算不錯的詞。

查詢了一下這款APP的ASO情況,果然沒啥意外:排名前三的詞只有三個,還都沒啥用;前十的詞有25個,也沒有太多有價值的關鍵詞,唯一一個過了4605基準線的詞叫「積目」,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意思(後來查證是一款人氣不高的社交類App)

另外有個疑問:霍比特文化到底是什麼文化?

但是單從賣點提煉的角度來講,這個標題起得真心不錯。

【標題】刷屏——你 加不到 名人 朋友圈

【介紹語】頭條 那麼多,刷屏 值得看

看看這個用詞的水準……想起看「凱叔講故事」的創始人王凱談到:營銷策劃始終走在產品策劃之前。如果說一個產品是先出來了,它的核心賣點還需要大家在會議室里腦暴,那麼它大概率會失敗。

深以為然。

三、無處不在的分享入口&直擊痛點的文案

1.首頁-發現

【文案】

刷屏-刷微信,長見識

有價值有見識的內容都在這裡

【點評】

與很多App把分享按鈕放置在最後一屏(通常是「個人」屏)里不同,刷屏App在第一屏就設置了「推薦App」的分享按鈕。

文案很有針對性。「刷微信」給人一種「浪費時間」的暗示,刷微信,還能長見識?那就很奇妙了!「輕鬆學」和「玩中學」的訴求是當下知識付費的關鍵詞,深耕,努力,堅持都太難。

戳中了這個點,再加上解釋「有價值有見識的內容都在這裡」,令人打開的慾望很高。

2.個人頁-全部PRO-搜索按鈕旁

【文案】

不用加好友,你也能第一時間看到大咖「朋友圈」

徐小平、脫不花、吳聲……他們會成為你的秘書。

【點評】

赤裸裸地吸引,賣點先行!

文案用幾個有代表性的KOL名字背書,沒有什麼問題,不過,這個「秘書」作何理解?指專門幫你整合信息發朋友圈給你看的人嗎?略有些不知所云。

3.首頁-刷屏

【文案】

這些內容在大咖的朋友圈裡刷過屏

看各行各業大咖怎麼談論,吃飯的時候才有談資。

【點評】

開始有場景化的描述了,吃飯時候的談資確實是目標用戶「吃瓜群眾」們所急切需要的,而且內容是從大咖的「朋友圈」(相對私密又權威)的渠道傳出來的,同時具有了可信,新奇和獵奇的優勢。

4.其他

此外,這款App提供給用戶點擊分享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幾乎每一個頁面都可以分享。

這是分享魏武輝老師的一條內容為「嗯」的朋友圈。

這是分享某一個你關注的PRO的個人頁面。

這是分享一個競選PRO面對面交流的活動。

對於分享用戶而言,閱讀的任何時刻他都只要點擊始終在右上角的「分享」按鈕就可以分享喜歡的內容,體驗非常爽。

對於收到分享的用戶而言,每一個鏈接的文案都經過細緻的打磨,抓住了目標用戶的痛點需求和心理,讓人打開的慾望非常強烈。

搭配和App體驗相差無幾的小程序,公眾號和H5頁面作為落地頁,整個分享的系統非常之完整,好用。

四、不可或缺的「分享有獎」

「分享有獎」是非常典型而樸素的「老帶新」的裂變模式。作為一款有優質內容的付費產品,這種模式就很合適。

此外,刷屏App在這樸素的套路中還有一些很亮的小細節。

分享有獎的邏輯是:朋友通過你的分享卡掃碼訂閱這個PRO的朋友圈,那麼他只用支付一半的價格(後查證是5%~50%的隨機折扣),而你會得到一半的返現(查證是隨機金額的獎勵金)。

配上了相當明確的文案和指示,並且在當前頁面就展示了鼓勵金收入以持續刺激用戶的分享意願。

【這裡有一個文字遊戲的坑】因為刷屏App的訂閱是按月計費的,每月10~50元不等(也有一些是免費的。)邀請好友之後專欄訂閱費用究竟是當月減半,還是永久減半呢?這個倒是不好說。

【有一個改進點】在訂閱卡生成的頁面2,沒有任何按鈕讓用戶分享。長按也不起作用,不能保存也不能識別二維碼,這個可能是產品經理的疏漏了。

【注】查證後的分享規則我不太喜歡,而且確實在這個頁面的交代不夠真誠明白。

五、有新意的小設計——「敲門碼」

App除了對接內容消費者,內容生產者KOL們是更重要的用戶。「敲門碼」是平台提供給KOL自身的一個代碼,官方的解釋是:

敲門碼是由PRO設置並生成的四位阿拉伯數字,同時也由PRO自主選擇發給特定受邀用戶。

另外,在產品的Q&A中有以下補充介紹:

一個敲門碼只能使用50次,超過使用次數後,如果PRO需要繼續邀請特定用戶,則需要重新生成。具體的玩法,等試試申請入駐之後再研究下。

如果給了KOL售賣或者贈送給用戶的自由定價權,而不需要通過平台結算,這個設計很有意思,但不知平台的利益考慮在哪裡。

另外還有一個點,當你訂閱一個PRO的專欄(朋友圈)的時候,路徑是:

這個玩法在「知識星球」中見過。目的是引導用戶在訂閱的時候先做一次分享操作,在微信鏈接中去訂閱,達成一帶一(私聊)或一帶多(群聊)的效果。

這個操作不算太重,可以借鑒到很多產品中作為一個裂變的方法。

雖然我經常是發在「只有我一個人的群裡面」,可是我估摸著絕大多數人並不會get這種奇技淫巧。

六、可愛的小細節——下拉彈一句話

在你的訂閱界面,當用戶做「下拉刷新」操作的時候,會生成一句隨機的話。

我摘錄了其中一些有趣的:

現在整個東三省也就只有海南好一點。

對某事物保持關注有兩個重點:一是有興趣,二是不大買得起。

想像力在詩歌中是橋樑,在愛情中是森林。

記得給領導一個台階下,他不下來你是沒法上去的。

相遇總是措手不及而分離確實蓄謀已久。

……

挺喜歡這個小細節的。


歡迎各位加我的微信escapistliwai940403交流。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如何提升運營思維?
用戶運營是做什麼的?用案例告訴你用戶運營如何拉新
運營人手記——沒做過運營的運營經理(9)
互聯網,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對不起,芒格不是故意的

TAG:互聯網產品 | 產品運營 | 裂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