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麼讀書?其實萬變不離其宗
5 人贊了文章
壹
讀書的第一天,我們的語文老師都會教我們一個讀書方法:那就是大聲朗讀。
魯迅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描寫過這樣的片段:
他(壽鏡吾)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裡,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經過教育學家研究,大聲朗讀的好處不少——
●有利於開發右腦
朗讀者欣賞自己的聲音,有利於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能改變性格
堅持大聲朗讀,性格會變得開朗。
●使腦神經處於極度興奮狀態
這本身就能刺激我們深入理解文章、書籍。
●有利於記憶
大聲讀需要集中精力,大腦處於「排空」狀態,有利於記憶材料
●大聲朗讀文章是語感形成的必走之路
●大聲讀文章有利於「詩性美」的再現
●有利於提高寫作能力
誦讀和背誦可以把情緒最廣泛地調動起來,名篇佳作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只有在誦讀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轉、合,只有在誦讀中才能深刻地體會到。
貳
讀書,無非是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所謂「更新觀念」,就是把知識從工作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只有當知識存儲在你的長時記憶時,你才能真正達到了「活學活用」。比如你是否有過「在某本書里看到過,但就是想不起來」的經歷?原因就在於提取強度不足,以至於長時記憶並不穩固。
認知科學有兩個發現:
一是提取知識越困難,提取強度的增值就越高,這就需要做筆記;
二是提取強度會隨著你提取知識的次數,越用越高,這就需要複習。
一句話,不僅要記筆記,還要定期複習,那具體怎麼記呢?
①讀書時勾畫重點:括弧、劃線、標註、五角星等。
②做結構化筆記。
有的人讀到這個句子說得好抄下來,看到那段話講得妙也給抄下來。
但一本書,更新觀念的部分在於它的論點,所以關鍵在於把總論點、分論點勾畫出來,做結構化筆記,而不是散亂摘錄。有組織的信息更易記憶。
③關注目錄,對全書結構有整體概覽。
④筆記是邊讀邊做,還是讀完再做?
對於較難、大部頭或結構性較強的書,建議邊讀邊做筆記。
對於簡單、不太厚或結構性較弱的書,建議讀完再做筆記。
用什麼工具來記筆記呢?
①紙質筆記毫無疑問,記憶更深刻。
不過,現在電子筆記app太厲害了,打字效率高、檢索快、易修改、複習方便、利於保存整理等等。
比如為知筆記、有道雲筆記、iThoughtsX、mindmanager、Onenote等等,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好。
叄
但是,如果要對某一個領域深入地研究,還需要「對比讀書」。
比如,最近商界有一本書很火《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這本書是碧桂園前CFO寫的,像是工作筆記。卻把碧桂園的許多管理方法、領導人在關鍵事件中的決策過程或多或少呈現出來了。換句話說,這本書就揭露了碧桂園成功的全部秘密。如果在機關,這就是赤裸裸地「泄密事件」。所以,現在市場上買不到這本書了。
從另一方面講,如今全中國的房地產企業都在研究這本書。很多房地產企業也模仿書中的方法,全部複製到自己的企業。可是,全部複製過來又果真好嗎?
這就需要比較了。比如,碧桂園的主要目標市場是三四線城市,所以他們便制定一系列的高周轉管理體系。
那麼如果一家專註做一二線城市,高端別墅的開發商,顯然是不適用這種模式的。
這就叫做「對比」。
比如,我們讀《紫禁城100》那本畫冊,對故宮的建築之美有了見識,也許會心生自豪感,而產生藐視中式建築以外的建築形式。
可是,如果我們再看《世界現代建築史》,就會發現各種建築形態都有其可取之處。
肆
讀書的意義,自不必說。
可是如何真正地從讀書中獲取養分,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讀了一本書而無所得,那麼還不如不讀書。
錢鍾書好讀書,也會讀書,還肯下功夫。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錢鍾書在牛津時,經常去牛津大學圖書館,也就是飽蠹樓。因為飽蠹樓的圖書向例不外借。到那裡去讀書,只准攜帶筆記本和鉛筆,書上不準留下任何痕迹,只能邊讀邊記。
錢鍾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
他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錢鍾書每天總愛翻閱一兩冊中文或外文筆記,常把精彩的片段讀給妻子聽。
大家尚且如此,何況一般人乎?
推薦閱讀:
※【拓撲】歸納定義原理、選擇公理、良序定理、極大原理
※《原則》讀書筆記·思維導圖
※早安西班牙&整理飛機音頻筆記-萬曆十五年
※普通人如何快速做出正確的決定?
※讓你的年收入增加10倍的投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