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辯題到唯心主義:該不該阻止一個深思熟慮要自殺的人?

從辯題到唯心主義:該不該阻止一個深思熟慮要自殺的人?

4 人贊了文章

今天想到了一個很久以前討論過的一個辯題:該不該阻止一個深思熟慮後想自殺的人。

直到現在,我的理論上是否定的答案。根據三個月前得出的結論:1,人的差異性普遍存在。2,同化他人思想需要精力。3,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三點決定了一件事:辯論是愚蠢的,我們沒有必要也沒有權利要求任何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個體擁有像「我」一樣的思想。但是這個結論會想紫外災難一樣是局部性的:對於個體而言,你可以改變他,在某個方面上讓他認同你;而在群體層面上,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你無法同化每一個人,即使只是改變他對某一件事的看法。當然如果想傳銷或希特勒沙文主義之類的洗腦方式可以做到,但這都需要大量的物質基礎,包括大量的人力,財力以及物力。

回到正題:我們該不該阻止一個深思熟慮後決定自殺的人。首先,深思熟慮的概念就值得斟酌:作為一個主觀感性的認知,每個人對其的定義都不同,自殺者主觀上認為自己已經沒有了存在價值,甚至認為自己不是在自殺,而是在殺死一個一直以來都在折磨自己的人;而其他人想到的是生命的寶貴,即由唯物主義而得出的「生命只有一次」的結論,物以稀為貴,故自殺為錯誤。其次,齊奧朗認為自殺的念頭是自然的、健康的,對存在的強烈渴望才是一種嚴重的缺陷。所以導出問題:庄生曉夢迷蝴蝶,到底對於自殺者,或者說「殺人者」而言,究竟是自殺是為了的活著;還是活著是為了自殺?

這個邏輯看起來十分滑稽,如果活著的意義的意義是死亡,那麼人的一切活動看起來都沒有任何意義。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前提:這個環境是「真實的」或者說「可被操縱的」。因為只有掌控,才能看清迷局,才能賦予行為以意義。類似唯心主義,即萬物因我而存在,只有我目所能及的地方,「世界」這個機器的齒輪才會旋轉,為「我」而旋轉。

那麼再用唯心主義來看這個問題,答案不明自白,自殺者的死亡或許對與我們這些單一對象而言是一個生命的終結,但對於觀測者本人而言,這只不過是自己漫長生命的一個里程碑,即使對於那些不對「自殺後生命依然在繼續」的人而言,操縱者的消失或者說「死亡」會導致整個生態結構的崩壞,「世界」也將不會存在,自殺反而意義非凡,絕不是毫無意義。

以上內容純屬腦洞,不知道,我沒有,別瞎說啊。

推薦閱讀:

五十歲隨想
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2016之尾,2017之初
【自說自畫】朱敏:學畫隨想(上)
《中秋隨想》八則

TAG:隨想 | 科幻 | 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