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寒門博士之死:別被中國式道德綁架

寒門博士之死:別被中國式道德綁架

4 人贊了文章

上周,一條熱搜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注意:一位年僅29歲的博士,因為無法忍受天天給導師擦車干雜物,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而知名編劇六六的一段評論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很多網友對評論中「你伺候伺候老師,那不是應當的嗎?」持懷疑態度,認為這樣的師生關係太過界,也有人贊同上面的評論,覺得這位博士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弱」、「情商也不高」。

被道德情感綁架的師生關係

雖然說尊師重道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傳統教育文化里非常重要的部分,但過界的師生關係,終究會被道德情感綁架。最後師生不像師生,更像是主僕。

比如在上面的悲劇案列中,導師和學生之間並不僅僅是師生關係,在他們的聊天記錄中,博士要經常去老師家裡幫忙打掃衛生、購物、洗車、擋酒、拎包,甚至還要對老師的著裝發表意見。這早已超出了師生交往的正常範圍。

有人會說,那為什麼他不拒絕呢?

在聊天記錄里,如果博士沒有沒有及時回復消息,導師就會責問,礙於導師掌握著他學業的生殺大權,就只能敢怒不敢言了。還要有問必答,時時附和導師的各種意見,這不就是溜須拍馬的主僕關係嗎?

其實這也是變相的潛規則,利用導師和學生之間不對等的關係,借用職務之便,享受學生的免費勞動力,幫自己干私活兒。很多時候更是頂著「尊重」「要通人情世故」的帽子來綁架學生,順著老師的意思就是「大有前途,不可限量」,否則就是「不懂事」「這屆年輕人不行」「不識大體」。

但我們去學校是學知識的,不是去拜師學藝的,尊師重教不等於老師就可以仗著自己的身份隨意使喚學生,奴役學生。「伺候老師」真的不應該,一個真的有師德、重視學生髮展的老師肯定不會這樣要求學生。

認知困境:困境不是絕路,更不要絕望

「29歲」」博士」這樣的字眼背後,其實是冰火兩重天的境地。他們身上背著畢業和就業雙重壓力,面對來自導師的無理要求,往往敢怒不敢言,只能內部消化,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但選擇死亡真的是太不值得,太不理智了。

我們都容易陷入死胡同,以為目前的困境無法度過,把自己陷入無法走出的困境,心生絕望,生無可戀。

面對困境,放棄掙扎是最容易的,但努力掙扎也是一種選擇,畢竟生命只有一次。如果受不了天天給老師打雜,就應該和導師好好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溝通未果,那麼就選擇不給導師幹活,即使最後無法順利畢業,那也並不值得為此放棄生命,因為你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而所有的選擇都是有代價的。

有人肯定說,二十多年寒窗苦讀熬到了博士,誰甘心就此放棄?

但當現實環境是你個人無法抵抗的時候,退一步才是最好的選擇。一腔孤勇或者完全放棄掙扎,就只能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現實世界並不是童話世界,要有勇氣和智慧去解決問題,承擔後果。

說個同事的故事。木美畢業後在一家小公司做剪輯,公司因為業務調整要裁掉一批員工,木美也在其中,老闆口頭承諾按勞動法進行相關賠償,讓他們先找工作,木美和同事們就信以為真,去找工作了。

到了月底發薪,木美遲遲沒有收到工資和賠償,一問之下,才知道老闆把公司賣了,因為公司一直虧損,根本無力負擔員工的工資。

很多同事都選擇要「勞動仲裁」,但當諮詢了律師,知道這個訴訟時間特別長,木美就放棄了討薪,開始積極找工作。她說,當時加上房租和生活費自己已經欠了信用卡2W多塊錢,覺得天都快塌下來了,但最後還是靠著朋友們的幫助熬過來了。

網上曾經火過這麼一句話:誰不是一邊熱愛生活,一邊又不想活了呢?我們每時每刻都面臨著生存、理想等種種壓力,最難的不是迎頭而上,而是該如何認清困難,如何拾起勇氣。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本之後,依舊熱愛生活。

與君同勉。


推薦閱讀:

曾為江青自殺過三次的痴情男人
他和劉伯承、賀龍同級別,被林彪陷害自殺
何潔自爆產後抑鬱想過自殺,千萬別讓抑鬱毀了你
鬼在你身邊(14)服毒自殺
痛心!李世民最愛的女兒因為和尚自殺?

TAG:博士 | 自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