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烤鴨,我只吃烤鴨皮
6 人贊了文章
王波明 資深美食家
全聚德還能吃嗎
上一期我們講了北京的老字號,沒有詳說全聚德的烤鴨,也是由於烤鴨對於北京而言,實在太為重要,必須得單獨講一講。
其他的老字號,雖然有名,但是它的影響力主要還是在北京地區,對於全國吃瓜群眾而言,只有烤鴨才是北京的符號象徵。全聚德更是算得上一景兒,它的存在價值早就超過了普通飯店,外地遊客來北京就感覺必須得去一次全聚德,這個是北京味道的一個套路了。
改革開放前,人們遇上紅白喜事就得吃個烤鴨了。每次去都得排隊,那時沒有預約一說,都是到店等位。就算你等到了位子,旁邊站著都是等位的人,他就盯著你這桌,還時不時甩一句「怎麼還沒吃完啊」,讓人吃飯有壓力感。還是回到當時的實際情況,在物資匱乏的時期,鴨子算得上是很珍貴的食材了,不過,當時的人窮,鴨子也窮,瘦,沒什麼油水,後來的鴨子叫填鴨,鴨子肥的那一層通過掛爐、熏烤,將那一層的油給弄出來,烤成酥脆的狀態。而全聚德的鴨皮是軟的,少了現在一般鴨皮的酥脆,因此在現在看來,全聚德的烤鴨真上不了檯面。不過在那會兒已經算非常好的了,薄薄的一層軟皮,卷上薄餅的味道還是不錯的。作為烤鴨來講,最主要是吃那個皮兒。一個烤鴨,一份甜麵醬,一盤大蔥,就是當時的標配。現在去很多烤鴨店裡,有沾白砂糖什麼的,都是後來新增的吃法,不地道。
勒是烤鴨
鴨子被烤的歷史,真的夠長,但正經的北京烤鴨還是源於全聚德的興起。相傳,全聚德始建於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悠久歷史,第一代掌柜楊全仁是河北冀州人,17歲時因逃荒來到北京,從放鴨子干起,學得一手填鴨和屠宰雞鴨的技術。後來,他盤下了前門外一間叫「德聚全」的乾鮮果脯店。他請來風水大師看風水,這位先生繞著小鋪子走兩圈後,驚呼這兒是一處寶地。兩邊兒的衚衕(帽兒衚衕和肉市二條)像八抬大轎的轎桿,店鋪是轎子。可惜就是有點矮,要是能蓋一個小樓,前程不可限量。
這一席話說得楊全仁心花怒放,決心把二層小樓蓋起來。風水先生為了倒運,將「德聚全」三字倒過來,就成了今天的「全聚德」。但一家店只是靠風水還不夠,全聚德的成功還在於老店的九字規矩:鴨要好、人要能、話要甜。九個字把商德和人品作為一切行為規範的基礎,從中便能窺見傳承的真諦。可惜啊,這些都被後來的人給遺忘了。我們就看看,要做好烤鴨,到底需要哪些準備。
從原料來說,正宗的北京烤鴨要用填鴨,就是以肥膩風腴為目的而專門養殖並填喂的鴨子,在迅速增加其體重的同時,能夠令鴨子的皮下脂肪發達,同時增加肌肉中脂肪含量。一經烤制,所含脂肪將滲出皮外,滲入鴨肉之中,使烤鴨全身呈棗紅色,入口更加酥脆。重量在4斤半的特級填鴨是烤鴨品質的保證。
烹制方法也有很多規矩。別以為掛爐烤鴨就是把鴨子掛上去就行,這之前還得對鴨子進行打氣、掏膛、洗膛、燙皮、打色、晾皮及灌水等工序,且每一步都必須經過嚴格操作。製作正宗北京烤鴨,每道工序都至關重要,就拿燙皮來說,在沸水與生鴨皮接觸的一瞬間,毛細血管急速收縮,皮表層脂肪隨後凝固,小小一道環節,卻令烤制後的鴨子口感酥脆,著色均勻,外形美觀。再比如說晾皮,將生鴨在燙皮打色後置於特製封干庫中,通過預先設定好溫度的循環風將表皮乾燥,使表皮與皮下結締組織緊密聯繫,以確保烤出的鴨子口感脆嫩,保持鴨體形態。
烤鴨的木材也都有說法,在烤鴨的傳承中,古有「棗木鴨子,梨木碳」的說法。用棗木烤制,具有煙清,火硬,火穩的特點,烤出的鴨子不僅好吃,更是香氣誘人。鴨子在爐中依靠熱力的反射作用進行烤制,爐口放置燃料生火,火苗發出熱力射到爐頂,將頂壁烤熱後,再反射到鴨身把鴨子烤熟。正宗的烤鴨,經過70分鐘烤制時間後,起桿,上盤,按照鴨脯、鴨腿、鴨頭分別擺盤,其中鴨頭一分為二,上覆兩片上乘裡脊肉,表示由頭到尾,整隻鴨上齊。
新晉烤鴨榜單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烤鴨就進入到了創新階段。老字號全聚德的烤鴨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依然是以前的軟皮烤鴨,而在烤鴨的改善之路上,最主要的變化就是將皮變厚了。讓大眾認識到這一點變化的就是大董。但我覺得北京最好的烤鴨是嘉里大酒店的海天閣,袁超英師傅擁有將近四十年的餐飲工作經歷,他做出來的鴨子有「三最」—皮最厚;咬下去最酥軟;鴨子的味道最足。第二就屬大董了,他將中餐廳的形式做到了更新,並且也走進了大眾生活。第三則是1949全鴨季,其實它們已經把烤鴨做得非常好了,並且在風味上有自己的特色,但就影響力而言稍差了,就暫列第三吧。
推薦閱讀:
※家庭自製北京烤鴨的做法,鼎味鮮美食 [一點資訊]
※九州碼頭創新「醬烤鴨」製作全程(附麻辣醬配方和製作)
※好不容易跨過了江,這隻大董烤鴨卻沒逃過帝都人的胃!
※做鴨子,還是帝都人民強!